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5016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docx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

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散文,文章从居里夫人的“美丽”下笔,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

《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我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

“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习作编排有两项教学内容,一是自由作文,二是编一本自己的习作选。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具体感受;二是交流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关于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方面的20个成语。

“成语故事”讲述了“舍本逐末”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更自主地认识“埃、伦、藤”等19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侵蚀、头衔、捆绑、逆时针、驳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不同方面对科学精神做具体的认识和理解,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

4、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5、通过“口语交际”使学生对科技的发展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6、指导学生写好一篇自由习作。

组织学生选编自己的作文选并通过交流展示以提高作文鉴赏能力。

7、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从不同方面对科学精神做具体的认识和理解,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中年级时读过科学故事、科普文章,了解了科学的价值,但学生对科学工作者的工作、科学精神还缺少感受,这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措施

1、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

  2、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3、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家传记及其他科普作品。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1——2课时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材分析

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

课文没有泛泛介绍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而是将作者对科学家生命的理解融合在一起,显得文采斐然,教师在教学时要处理好科学***和文艺***的关系。

教学本课的重点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二是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学情分析

作者通过感情充沛的语言,准确的描写了居里夫人的外表形象,描写了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我们如临其境。

要引导学生从作者描写的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高尚品格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本文的语言极具感染力,要在感悟文本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准确用词,生动描写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等。

  2、布置学生做好预习。

(预习要求:

①鼓励学生读科学家的故事,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了解居里夫人。

②自学文中生字新词。

③标出自然段序号,熟读课文。

④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⑤思考课后练习题。

⑥提出疑难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审题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预设:

外表美,心灵美(学生可能会谈的比较泛泛,我们要帮助梳理归纳,这样,有助于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多媒体出示各种生活中的美丽图片)教师根据图片进行解说:

是的,美丽无处不在,她有千般姿态,万种风情,你看,含苞欲放的花儿很美,清可见底的河水很美,你们纯真的笑脸也很美。

可是,花儿会凋谢,河水会枯竭,美丽的容颜也会衰老,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美丽才能面对岁月的洗礼却历久弥新,永恒不变,才能称之为跨越百年的美丽呢?

(画面定格在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上)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请大家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问题预设:

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美丽表现在哪里?

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

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设计意图:

联系实际,引发思考,激起学生阅读期待。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①重点字形:

“陷”、“碑”的笔顺

②形近字:

庞和宠、袍和跑(炮泡)、陷和馅、搞和稿、效和校

2、讨论交流难理解的词语:

通过查字典和资料了解词语意思:

放射***元素镭、物理学、人工放射***、天然放射***、工业废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里程碑、诺贝尔奖

联系上下文理解:

人声鼎沸、肃然无声、卓有成效、一如既往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强调读音:

立即(jí)、化验室(shì)

难读的句子可能有:

①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里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女子走上了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②玛丽?

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袍,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她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③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位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

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恒的里程碑。

4、默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预设一:

课文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做报告的情景,居里夫妇经过近四年的时间发现镭的过程以及她的伟大人格。

她的高尚品质和对科学献身的精神永远留在世界人民心中。

预设二:

文章先写了居里夫人在1898年12月26日在科学院做发现镭的报告,接着写了镭的发现过程,最后写了居里夫人的的巨大成就。

居里夫人永葆着一种理***的美丽。

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问题预设:

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理解方面的问题,如“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旧木棚里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玛丽?

居里在完成这项伟大发现的同时,也在逐步完成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在所有的世界名人中,玛丽?

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她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自由地驾驭规律,永葆着一种理***的美丽。

(设计意图:

扫清学习障碍,了解学生学习起点,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

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

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资源共享,为深入学习文本,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

二、深入研读文本,体会“美丽”

1、师:

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儿?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勾画出有关语句。

边读边感受,一会儿跟大家交流。

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指名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预设:

(1)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里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女子走上了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2)玛丽?

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袍,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她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指导朗读,突出重点语句,读出敬佩之情。

(设计意图:

抓住关键语句了解居里夫人的外表形象美,为后边深入理解她的内在美打下基础。

②居里夫人的内在美。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教师及时进行点拨、提升和概括。

预设重点语句:

(1)“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她的报告”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

天然放射***元素镭。

“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袍”“白净端庄的面庞”“坚定而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微微内陷的大眼睛”,也暗指这一美丽形象背后坚毅执著的精神。

这一杰出的贡献,使她的美丽形象“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成了人们心中永不凋谢的美丽。

教师介绍:

居里夫人的惊人发现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它直接促进了后来卢瑟福对原子结构的探秘,促进了原子弹的爆炸,促进了原子时代的到来。

(设计意图:

结合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居里夫人所做报告的重大作用,认识到发现镭的重大作用。

(2)“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而所谓的化验室是一个曾经停放尸体的废弃的破棚子。

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的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溶液的点点烧痕。

补充资料:

棚里有好几个天窗,夏天阳光直射进来,里面闷热得像个蒸笼一样。

天一下雨,雨就淅淅沥沥地落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居里夫人就把漏雨的地方用粉笔圈起来,不敢把仪器和笔记本放在禁区里。

冬天天寒地冻,即使生上一炉子炭火也无济于事,因为四处漏风的木棚根本不能保温。

木棚里连个烟囱也没有,有害毒气弥漫整个屋子里,让人喘不过气来。

理解词语“终日”,整天。

虽然条件如此艰苦,但是居里夫人不论严冬与盛夏,不分白天和黑夜,整天紧张地工作着,在这个废弃的破棚子里,玛丽终日(生读:

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已经足足一个月了,玛丽的眼睛被烟熏的直流泪,她却终日(生读:

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半年过去了,玛丽的手被溶液烧坏了,可她终日(生读)

一年过去了,玛丽累的病倒了,她还是终日(生读)

两年过去了,她还是终日(生读)

师:

这是什么?

(坚强的毅力,为了提炼镭不怕困难,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指导朗读,读出对居里夫人的深深敬佩。

(设计意图:

通过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居里夫人在提炼镭的时候工作条件的恶劣,深刻感悟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师:

从“终于”一词,你感受到什么?

(“终于”这个词告诉我们居里夫人提炼出镭是非常不容易的。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一锅只能冶炼20公斤矿渣,将近4年的时间里,居里夫妇每天处理二十公斤的工业矿渣,居里夫人拿着跟她身高一样长的棍子,搅拌着一大锅不停地冒着泡的沸腾着的物质,还要不停的搬动器皿、倾倒溶液,累得不住的流汗、喘息,四周的烟不断的刺激她的眼睛和喉咙。

而他们就是这样一锅一锅的经过了几万次的提炼,他们提炼了多得能把我们的大教室装得满满的矿石,但是最终得到的却只有0.1克镭。

0.1克有多少?

就像你们手中的圆珠笔尖那么一丁点儿。

成吨的矿石和0.1克镭这个数字的反差是如此的巨大,但是他们提炼出来了,他们成功了。

现在你最想说什么?

(引导学生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自由发言)

师小结:

居里夫人的成功靠的就是这种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设计意图:

通过读书感悟和老师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佩之情。

(4)“旧木棚里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

玛丽?

居里在完成这项伟大发现的同时,也在逐步完成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这两句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也就是她的成就。

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获得的。

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的信念的结果。

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的赞颂。

“完成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是说,在居里夫人的眼中,完全献身科学,甚至不惜用生命做代价,是有价值的,这样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5)“……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这句话突出说明了居里夫人的献身科学的精神。

(6)“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任何事情都阻挡不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居里夫人为了科学事业,持之以恒,默默奉献。

(7)“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这种“变”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

她默默工作的结果是“从……变成……变成……变成……变成……”这是说她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在科学道路上用汗水、心血和牺牲换来了一个个辉煌的成就。

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她在科学上做出的伟大功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块“里程碑”,永远闪烁着美丽的光芒。

(8)“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

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这些语句突出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伟大人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补充居里夫人和她的三克镭的资料,一个镭的发现者,一个研究镭的科学家,却买不起做实验用的一克镭。

这是怎样的淡泊名利,怎样的大公无私啊!

理解“一如既往”,(完全跟以前一样),居里夫人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她没有因为取得的成绩影响对科学的探索,在荣誉面前,居里夫人是清醒的,她淡泊名利,她跟以前一样,潜心钻研,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9)“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

‘在所有的世界名人中,玛丽?

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

爱因斯坦的评价说明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在拥有了巨大成就之后,她能够一如既往,对所热爱的科学事业奉献自己的生命到最后一息,这种人生境界是超凡脱俗的,也是独一无二的。

(10)她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自由地驾驭规律,永葆着一种理***的美丽。

这是居里夫人对人生的态度,无论获得多少荣誉,她“一如既往”,永远保持着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和勤奋忘我的工作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补充的资料读懂文本内容,感受居里夫人的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美丽一生。

(11)“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教师引导:

将近4年的时间里,他们提炼了多得能把我们的大教室装得满满的矿石,但是最终得到的却只有0.1克镭。

0.1克有多少?

就像你们手中的圆珠笔尖那么一丁点儿。

成吨的矿石和0.1克镭这个数字的反差是如此的巨大,但是他们提炼出来了,他们成功了。

此时你们想到的话语有哪些?

居里夫人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就让我们对居里夫人的尊敬、赞叹、崇敬统统融入课文,用读来表达吧!

(齐读第3自然段)

2、结合理解,谈谈居里夫人的内在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结:

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外表,主要的是表现在她的精神品质(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对科学对社会贡献大,淡泊名利,大公无私……)

(设计意图:

从整体上把握居里夫人的的高尚品质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认识真正美丽的人生。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居里夫人身上众多的美丽深深打动了我们,现在你知道真正的美丽是什么了吗?

(生交流)

1、通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

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

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预设:

百年是指“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永存。

居里夫人的的人格魅力不仅跨越百年,甚至千年,万年,直至永远。

2、总结全文:

师:

是的,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存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

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高尚的品质,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上。

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记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

(设计意图:

回归整体,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永远保持着那份“美丽”。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读了文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鼓励学生发言,大胆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再读课文,谈谈作者是怎样把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展示给我们的。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感情充沛的语言,准确的描写了居里夫人的外表形象,描写了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我们如临其境。

本文的语言极具感染力,要学习作者准确用词,生动描写的表达方法。

了解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

3、继续读居里夫人及其他科学家的故事,写读后感,或办一期手抄报。

1、爱朗读的你可将居里夫人的故事有感情地朗读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你将是带去美丽的“小使者”。

  2、爱阅读的你可以去读读《居里夫人》、《科学家的故事》,徜徉在一个个睿智的小故事中,你将是幸福的“小书虫”。

 3、爱积累的你可摘抄文中的好词或富有哲理***的句子,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让自己的《读书笔记》在“下笔有神”展览天地中进行交流,你将是快乐的“小作家”。

4、爱画画的你可以《我眼中的美丽》为题用你彩色的画笔画一幅你想象中的美丽,你将是神奇的“小画家”。

(设计意图:

深入感悟文本,学会表达。

实现课内外结合,注重积累,让学生时时处处学语文。

 板书设计: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外在美

(有大志有大求) 跨越百年

内在美

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从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材分析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3段),简要叙述了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

第二部分(第4段至第10段),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第三部分(第11段),简要描绘了炎黄子孙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太空。

课文重点叙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

具体叙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和困难;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和成功返回及其伟大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六年级学生能理清课文条理、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本篇课文重点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科技内容的叙事***作品时,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学习本课要重视工具***和人文***的统一,引导学生感悟现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要加强合作,突出团队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这节课我们先来谈论一个话题:

提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你会想到什么?

(神五、神六、神七成功升天,并成功着陆;而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