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6588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9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5页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5页
亲,该文档总共1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下 第一单元备课.docx

五年下第一单元备课

双岔河小学“语文定向教学”生命课堂教案

年组:

五(下)单元:

第一单元主备人:

闫波

单元主题:

品德高尚

选取载体:

主体课文《最后的常春藤叶》、《古诗三首》;快乐读书屋《修鞋姑娘》、《信箱里的花束》;能说会写《感动》、《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语文七色光一。

单元目标:

1、理解并掌握课后的生字,学会应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4、运用平时的积累,写出好的习作,进行自主修改;

单元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平时的积累写出好的作文并修改。

第一单元第一周“生命课堂”集体备课共案

课型:

字词检测课课时:

一课时

检测内容:

《修鞋姑娘》《最后的常春藤叶》

检测目标:

在能正确书写课后生字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教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1、导入:

通过预习和阅读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两课的生字,这节课,我们来进行检测巩固。

2、板书:

字词检测

二、独立思考、自主答题

1、出示检测题

2、学生明确检测要求

3、自主答题

4、指名汇报、生生评议

三、合作探究、答疑解难

1、组内合作交流、互批互改

2、提出个性问题,小组内解决

3、找出共性问题,教师答疑解难

4、学习汇报,集体订正

四、拓展延伸、学会运用

1、选词说话

2、汇报评议

3、谈本节课收获

4、教师总结下课

《修鞋姑娘》《最后的常春藤叶》检测题

一、给下列词语注意

()()()()()()

凛冽寻觅锥子桑蚕嫣然尴尬

二、读拼音、写词语

Shanhulianhejiechushandou

()()()()

Aorantingliyichoumozhan

()()

A.多音字主要并组词

——()——()——()——()

间落着地

——()——()——()——()

——()——()——()——()

闷结看钉

——()——()——()——()

四、当堂训练:

续写课文:

假如“我”终于找到了这个修鞋姑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编写出来的故事情节要合情合理,可以借鉴课文的描写方法。

课型:

阅读课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阅读《修鞋姑娘》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修鞋姑娘真诚、自信的优秀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诚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教师板书“鞋”字,强调书写,引导学生用“鞋”字组词,板书“修鞋”;引导学生谈对“修鞋”的认识,随机板书“钉、绱”,强调“钉”是一个多音字,并引导学生练读课文中“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一句话,加深对“钉”的印象;引出问题“谁修鞋?

”,引导学生对“姑娘修鞋”和“修鞋姑娘”进行比较,感悟顺序变了,课文的重点也就变了,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定位在感悟人物品质上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强调学生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

2、学生汇报读书感受。

三、精读描写姑娘的部分。

1、默读课文,划出课文中描写修鞋姑娘的句子,并做出标号。

2、指名学生读划出来的句子,教师借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

(1)、句子1:

而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

“不用绱,钉几个

子就行了。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砖坦然、自信”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并进一步体会修鞋姑娘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

(2)、句子2:

那意思是说:

“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标点符号的变化“?

和),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不同的感情。

(3)、句子3:

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

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修鞋姑娘外貌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强调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4)、句子4:

修鞋姑娘,你在哪儿?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环境中,读出这句话的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3、教师借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四、练读描写“我”的部分。

1、课文中除了对修鞋姑娘的描写,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我”。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我”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在句子旁边批注下来。

2、小组交流读书感受,并汇报。

五、分角色朗读“修鞋姑娘”和“我”对话部分。

1、创设情境,角色转换,教师和学生一起试读。

突出课文中“我”没有直接说的话,引导学生想象“我”会怎样说,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学生展示读,去掉旁白的朗读,但要在对话中把旁白的意思表现出来。

六、当堂训练

1、小组探究“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

是她相信我,还是我相信她呢?

 

2、“修鞋姑娘,你在哪儿?

”作者苦苦寻觅的仅仅是修鞋姑娘吗?

他还在寻觅什么?

 

七、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时,按照“读—思—议”引导学生体会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

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故事的情节,学习做人的道理。

 

第二课时:

研读《最后的常春藤叶》

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曲折

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3、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

 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学习方式:

 

设计若干问题,带着问题品读文本。

 

教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生命显得何其重要,人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更能显示人性的光辉,今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去解读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在感动中洗礼心灵,升华精神。

 

二、整体感知:

 

1、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分为四个部分。

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开端(第1至11节):

写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

写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

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

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

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2、请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十一月:

琼珊病倒;一天早晨:

琼珊病重;这天夜里:

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第二天早晨:

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

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第四天:

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

|整个故事发生在四天里。

 

三、文本研习:

 

1、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

说明原因。

 

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

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2、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

能找出前面的伏

吗?

 

欧·亨利式的结尾。

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

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

3、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

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

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4、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的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5、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

 

6、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他的只有两处,试分析这个他怎样的人?

 

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

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

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

他的崇高爱心、自我牺牲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

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7、品读欧·亨利式的语言。

 

比如:

“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叶子。

常春藤上的叶子。

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

三天前我就知道了。

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

”“又掉了一片。

不,我不要喝汤。

只剩四片了。

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

那时候我也该走了。

” 

品味:

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

四、当堂训练:

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

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五、教学思路:

通过品析,使学生感受贝尔曼为了琼珊有生的希望所做的一切,表现贝尔曼先生自我牺牲、有爱心的精神。

第三课时:

语言实践《感动》

教学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播放电视广告。

配音:

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

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

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2、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

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

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

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

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

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

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音乐响起)

6、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7、出示刘翔的图片。

这是谁?

你喜欢他吗?

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

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

为什么?

8、小结:

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当堂训练: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11”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

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

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课型:

思维课课时:

一课时

内容:

人与人之间……

目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流程:

一、知识链接

俗话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把这条朴素哲理运用到社会交往中,可以说,你处处尊重别人,得到的回报就是别人处处尊重你,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你自己。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小孩不懂得见到大人要主动问好、对同伴要友好团结,也就是缺少礼貌意识。

聪明的妈妈为了纠正他这个缺点,把他领到一个山谷中,对着周围的群山喊:

“你好,你好。

”山谷回应:

“你好,你好。

”妈妈又领着小孩喊:

“我爱你,我爱你。

”不用说,山谷也喊道:

“我爱你,我爱你。

”小孩惊奇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告诉他:

“朝天空吐唾沫的人,唾沫也会落在他的脸上;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

因此,不管是时常见面,还是远隔千里,都要处处尊敬别人。

”小孩朦朦胧胧地明白了这个大道理。

二、明确训练要求

1、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要求

2、师生共同讨论训练要求

3、板书相关要求

4、教师指导学生方法:

三、小组活动

1、组内展开训练

俗语说:

“两人一般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针。

”声学中也有此规律,叫“同频共振”,就是指一处声波在遇到另一处频率相同的声波时,会发出更强的声波振荡,而遇到频率不同的声波则不然。

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主动寻找共鸣点,使自己的“固有频率”与别人的“固有频率”相一致,就能够使人们之间增进友谊,结成朋友,发生“同频共振”。

共鸣点有哪些呢?

比如说:

别人的正确观点和行动、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等等,都可以成为你取得友谊的共鸣点、支撑点,为此,你应响应,你应沟通,以便取得协调一致。

当别人飞黄腾达、一帆风顺时,你应为其欢呼,为其喜悦;当别人遇到困难、不幸时,你应把别人的困难、不幸当作你自己的困难和不幸……这些就是“同频共振”的应有之义。

在某学校里,秦红和苏仪是一对要好的朋友。

她们经常穿相近的服装,经常一起去散步,经常一块去打球……可以说俩人形影不离,同吃同住,保持默契,相互支持;夸张地说,俩人是同甘共苦,“同频共振”。

这些,不仅是两人为一对要好朋友的表象,而且也是两人成为要好朋友的原因。

2、一人读、其余同学认真听

3、指名转述,小组内评价、总结

人与人的频繁接触,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学会大度和宽容,就会使你赢得一个绿色的人际环境。

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因此,不要对别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生活的路,因为有了大度和宽容,才会越走越宽,而思想狭隘,则会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个才华横溢、度量狭窄的英雄人物,而据史书记载,周瑜并不是小肚鸡肠,而是因为自己的大度宽容拥有一份好人缘。

比如说,东吴老将程普原先与周瑜不和,关系很不好。

周瑜不因程普对自己不友好,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不抱成见、宽容待之。

日子长了,程普了解了周瑜的为人,深受感动,体会到和周瑜交往,“若饮醇醪自醉”——就像喝了甘醇美酒自醉一般。

四、班级活动

1、教师读一篇课文,学生听

2、指名学生转述,全班评价

五、当堂训练

怎样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

 

课型:

习作课课时:

三课时

内容:

我敬佩的一个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在普通人中,发现可敬佩的人物,并从中选择一个写下来。

2、学会描写手段,把事物写具体,突出表现人物的品格。

学习方法:

  1、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认识可敬佩的品质。

2、通过习作,表达对人物的敬佩之情。

3、通过修改习作,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选择具体事例,通过具体的描写,表达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谁愿意来和老师打个招呼?

(指名)不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吗?

好,这个同学真勇敢,就凭你的勇气,我想大家都很敬佩你。

初次见面,我给同学们带来个礼物,大家猜猜是什么?

   二、讲故事,读故事,明确重点学习方法。

1、师:

呵呵,大家都猜错了,先给大家讲个有关我自己的故事,想听吗?

2、师讲故事。

(内容:

新年中,冰洞中救孩子的故事。

3、师:

讲完故事,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点儿什么呢?

(指名说,板书:

敬佩)大家如果不用嘴说,怎么表达对老师的敬佩呢?

4、师:

谢谢同学们的掌声,还想听故事吗?

(出示教师范文)

1生默读。

2指名有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认真体会。

3指名说说自己的感受。

4让学生讨论: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

5、让我们再欣赏一个故事。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感受,思考表达方法。

2师生简单讨论交流。

三、总结故事,学写作文。

1、师:

通过前面的故事使我们懂得了怎样才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大家再想一想,还有哪些行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行为。

举例也可以。

2、自由讨论。

3、指名发言。

4、师:

大家说得都很好,今天,我想让大家把这些人写出来,好吗?

5、提出要求:

内容:

写清是什么人?

做了什么事?

你为什么敬佩他?

形式:

①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或心理描写手法。

3注意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

四、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1、师:

现在同学们可以动笔写,但要注意在写作过程中,不要互相交谈,以免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思路。

(开始)

2、生习作,师巡视,发现好作文。

五、指名范读,共同修改。

1、师:

我刚才看到这位同学写得又快又好,咱们让他来读一读好吗?

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并提出修改意见。

2、师生讨论,进行修改。

3、同桌互读,互提修改意见。

4、再找一位学生朗读,评一评。

   六、当堂训练

1、大家知道教师送你的礼物是什么了吗?

指名说说。

2、学习做一个值得别人敬佩的人。

 

第一单元第二周“生命课堂”集体备课共案

课型:

字词检测课课时:

一课时

检测内容:

《信箱里的花束》《古诗三首》

检测目标:

在能正确书写课后生字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教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1、导入:

通过预习和阅读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两课的生字,这节课,我们来进行检测巩固。

2、板书:

字词检测

二、独立思考、自主答题

1、出示检测题

2、学生明确检测要求

3、自主答题

4、指名汇报、生生评议

 三、合作探究、答疑解难

1、组内合作交流、互批互改

2、提出个性问题,小组内解决

3、找出共性问题,教师答疑解难

4、学习汇报,集体订正

 四、拓展延伸、学会运用

1、选词说话

2、汇报评议

《信箱里的花束》《古诗三首》检测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Yaoqingsangmayuangupengmen

()()()()

Yinjiulajiuchunshezhuzhang

()()()()

二、多音字注意组词

——()——()——()

绿待重

——()——()——()

——()——()——()

饮尽只

——()——()——()

三、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写出诗句的意思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四、当堂练习: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个小故事,要有简洁、生动的人物对话。

 

课型:

阅读课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阅读《信箱里的花束》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感情朗读4个重点句子。

 2.默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3.初步学习分角色朗读。

 4.了解贝贝主动帮助邮递员阿姨送信及给女教师送花的故事,初步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和关心她人的品质。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并感情朗读4个重点句子。

  2.默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信箱里怎么会有一束鲜花呢?

这束花又是谁送的呢?

请大家自学课文。

二、自学提示

A.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B.课文主要写什么?

  C.贝贝为什么要帮助阿姨送信?

  D.贝贝为什么要把一束鲜花插在女教师的信箱里?

  E.按CD两问题,给课文分成两部分。

  三、讲读课文第1部分。

  A.默读课文,贝贝为什么要帮助阿姨送信?

找出课文句子,并用“”标出。

  B.指名读“阿姨背着沉重的邮袋,脸上汗涔涔的。

”贝贝看到了怎样一幅情景?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说,教师随机解释“沉重”、“汗涔涔”)

  C.贝贝看到这情景,心里是怎么想的?

  D.用“因为……所以……”说说贝贝为什么要帮邮递员阿姨送信。

  E.贝贝准备帮阿姨送信,她是怎么要求的呢?

默读课文,分别用红笔,蓝笔标出贝贝、阿姨说的话。

  F.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①指名读1、2两句话,贝贝为什么要帮邮递员阿姨关信?

  ②指名分角色朗读。

  四、讲读课文第2部分。

  ①默读课文第2部分,思考:

贝贝要送花给女教师?

女教师看到信箱里的一束美丽的野花,表情是怎样的?

心情又是怎样的?

用铅笔划出课文的有关句子。

  ②贝贝为什么要送花给女教师?

学生找出句子,教师随机出示句子,并指名读句子:

贝贝听了,心想:

老师说不定正坐在门口等着呢。

她什么都收不到,多失望啊!

  ③贝贝听了阿姨说的话,心想:

老师说不定正坐在门口等着呢,老师坐在门口等什么?

(贝贝的到来,信件杂志、报纸)

  ④贝贝、信件杂志和报纸会给女教师带来什么呢?

(快乐和希望,引导学生弄清贝贝、报纸杂志信件与快乐和希望的关系。

)⑤课文是怎样写贝贝给女教师带来快乐和希望的?

读:

女教师每天都微笑着欢迎贝贝,因为贝贝天天给她送去快乐和希望。

  ⑥今天女教师什么都收不到,多失望啊!

于是贝贝就跑到郊外的田野上,采来了各种野花。

她把这束野花插到信箱里,当女教师发现信箱里的花束时,表情是怎样的?

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

她小心地取下,轻轻地巾在自己的脸上。

  女教师的心情怎样?

(喜悦)

   ⑦读三个重点句子,说说贝贝为什么要送花给女教师?

五、当堂训练:

贝贝为了不使老的女教师在星期日,因收不到信件而失望,所以跑到郊外的田野上,采来一束野花,插在女教师的信箱里,使这位女教师像其它日子一样充满快乐和希望。

第二课时:

研读《过故人庄》《客至》《游山西村》

(1)《过故人庄》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表达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2、感受诗的形式美,了解对仗的特点。

3、感受意境美,激发学生课后搜集田园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洋溢着的浓浓的朋友情意,了解对仗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古诗,导入新课

师板书:

故人

指名释意:

老朋友

师:

同学们,你们有老朋友吗?

你们之间有哪些美好的回忆呢?

生谈

师:

谈起朋友,我们总会在心中掠过一丝温柔与甜蜜。

朋友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在诗中或赞颂友谊,或劝勉友人,或表达朋友间的不舍,你知道哪些呢?

生交流(《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师: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一首关于朋友相聚的诗,感受诗人孟浩然与朋友间的情意。

师板书:

过故人庄

齐读课题

(二)、诵读古诗,读懂大意

师:

诗人去朋友的山庄拜访是怎样的情景呢?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古诗。

指名汇报

(三)、品读古诗,读出情趣

1、感受“景美”

师:

古诗语言精炼,但留给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

细读古诗,调动各种感官去想象,你会读出一番味道的。

生读

师:

你们有所发现了吗?

你们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描述,并指名补充

引导观察图画并想象、并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合”(环绕)、“斜”(斜卧)

师:

你们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