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7755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新教材12长城和运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蜿、蜒、绸”等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驾、驶、嘉、朽、篇、堂、杭”等7个生字。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知识,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了解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了解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12课长城和运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蜿、蜒、绸”等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驾、驶、嘉、朽、篇、堂、杭”等7个生字。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挂图、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能把自己了解的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吗?

2.通过录像或图片了解长城和京杭大运河。

看后说说你的感受。

生:

长城很雄伟。

生:

大运河美丽如画。

3.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课文,去看看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教师板书:

长城和运河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片:

“蜿、蜒、绸”

指名读。

教师纠正字音。

(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试着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

祖先谱写万里长城不朽的诗篇

民族创造京杭大运河奇异的景象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互相交流,理解词语。

生:

不朽:

永不磨灭。

3.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卡片“驾、驶、嘉、朽、篇、堂、杭”

(1)自己识记生字,然后和同桌交流记字的方法。

生:

“朽、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

“嘉”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

(2)注意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先描一描,再写一写。

三、初感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说出诗歌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各有几句话。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读得是否流畅。

3.简要说说你从诗歌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

知道了长城和大运河是什么样子的,长城和大运河的起点和终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蜿蜒(wānwǎn)绸缎(chóuzhōu)

二、看拼音,写词语。

jiàshǐjiāyùguānbùxiǔ

shīpiāntiāntánghángzhōu

三、填上合适的词

()的诗篇()的蓝天()的景象

参考答案:

一、wānchóu

二、驾驶嘉峪关不朽诗篇天堂杭州

三、动人祖国奇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了解关于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3.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听写生字词.

驾驶嘉峪关不朽诗篇天堂杭州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二、品读诗歌,朗读感悟

1.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特点。

指名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

句式相同,结构相同,每节最后两句话相同。

2.学习第1小节。

(1)默读课文,看看长城给你留了下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把它们画下来,读一读,说一说。

生:

不朽。

(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引导。

①理解“奇异”。

②结合图画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两个词,说一说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巨龙”来形容长城。

教师板书: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巨龙

生:

形似、神似,巨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③结合图画和课外资料了解有关长城的知识。

生:

长城的起点是山海关,终点是嘉峪关,被称为“万里长城”……

④有感情地朗读前三句。

(3)再读这一小节,然后播放有关长城的一些资料片,看后说说你对“不朽、人间奇迹”这两个词的理解。

生:

这种伟大的工程只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才能创造出来,是世界建筑奇迹。

因此,长城是“不朽”的,是“人间奇迹”。

(4)再读这一小节,说说除了感受到长城的伟大,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

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

(5)指导朗读者一小节。

(6)指导背诵这一小节。

3.学习第2小节。

(1)自读课文,说说你都了解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例如:

从“绸带飘落、银光闪闪”等词语中,感受到京杭大运河的美丽。

教师板书: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绸带

(2)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了解人们为什么要开通京杭大运河,它历经了多长时间才开通。

(3)它的“动人”体现出劳动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

(4)指导背诵这一小节。

4.背诵全文,再次理解“人间奇迹”的含义。

教师板书:

人间奇迹中华民

族的祖先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吗?

分别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例如:

我国四川省的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佛像。

大佛头高就有14.7米,耳朵里可以站两个人。

乐山大佛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的美称。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把长城呢运河介绍给爸爸妈妈。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驾() 驶()嘉() 朽()

架() 使() 喜() 巧()

二、多音字组词。

háng()qǔ()zhé()

行曲折

xíng()qū()shé()

三、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几个造句,看谁用的词多。

曲折蜿蜒 连绵起伏 奇迹 大运河

四、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

参考答案:

一、驾(驾驶) 驶(驾驶) 嘉(嘉宾) 朽(不朽)

架(书架) 使(使用) 喜(喜悦) 巧(巧合)

二、

háng(银行)qǔ(歌曲)zhé(折断)

行曲折

xíng(行走)qū(弯曲)shé(折开)

三、

曲折蜿蜒——祖国的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卧在群山之中。

它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四、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建筑。

它规模宏伟、工程浩大,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它像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于群山之中,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运河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巨龙    绸带

人间奇迹中华民族的祖先

【教学反思】

1.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上需要老师投入极大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为语文老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传统,也应该把这次学习看作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2.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

老师可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中的“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

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3.在教学中,老师应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十分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自谈、自探、自创、自得、自乐。

在课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敢想敢说的空间里长大,他们的创新能力才会得到逐步提升。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8)期末专题

课外阅读归类专项训练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我知道的唐代诗人有________和_______。

2.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它把_______比喻成_______,把_______比喻成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

春天来了,春风送暖;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天来了,春光明媚;春天来了,生机勃勃。

  春天送来了春风,它吹醒了小动物,吹绿了小草,吹红了桃花,又吹来了燕子。

小鱼从清可见底的清水跳出来了,小鱼逗笑了春风的来到,青蛙从清水里蹦出来了,青蛙被春风逗

笑了。

燕子、小鸟……都飞来了,小

动物也都逗笑了,春天到来了。

  杨树、柳树像美丽的少女一样站在那里,它们长高了,像小朋友一样长高了,它们为鸟搭窝,小鸟就在树上,大树们就像小鸟的“卫士”一样守护着小鸟。

  啊!

春天,你是多么的美丽,啊!

春天,你是多么的暖和。

啊!

春天,你是多么地讨人喜欢,我喜欢你,春天。

1.我能填上合适的词。

()()送暖()()复苏()()明媚生机()()

2.我的记忆力最强。

①春天送来了春风,它吹醒______,_吹绿了______,吹红了______,又吹来了__________。

②春天,你是多么的_______,春天,你是多么的______,春天,你是多么地_________,我喜欢你,__________。

3.你喜欢春天吗?

赶快说一说。

画一画这美丽的春天吧!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

想当音乐家的孩子。

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他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画着说:

“你的耳朵虽然聋了,但是你的眼睛还是明亮的,你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

”接着,他又对眼睛瞎了的孩子说:

“你的眼睛尽管瞎了,但你的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耳聋可以避免一切干扰,使他的精力高度专注。

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失明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艺术超凡;耳聋的孩子,终于成了音乐家,誉满天下,技巧卓绝。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誉满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技巧卓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孩子一开始遇到了怎样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耳聋的孩子,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耳聋的孩子,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赶快告诉大家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蚂蚁和螳螂

在夏天里,蚂蚁们每天一大早便起床,辛勤地工作着。

螳螂呢?

天天“叽哩叽哩”地唱着歌,游手好闲地过日子。

每一个地方都有吃的东西,满山遍野正是花朵盛开的时候,真是一个快乐的夏天啊!

螳螂看到蚂蚁工作,感到非常奇怪。

“喂!

蚂蚁先生,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工作呢?

稍微休息一下,像我这样唱唱歌不是很好吗?

可是,蚂蚁仍然继续工作着,说:

“在夏天里积存食物,才能为严寒的冬天做准备呀!

螳螂听蚂蚁这么说,就不再理蚂蚁。

“哎!

真是麻烦,干吗要想那么久以后的事呢!

快乐的夏天结束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

北风呼呼地吹着,天空中下着绵绵的雪花。

到处都是雪,螳螂一点食物都找不到,消瘦得不成样子。

螳螂蹒跚地走在雪地上,心想:

我若像蚂蚁先生,在夏天里贮存食物该多好啊!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蹒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手好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螳螂在夏天和冬天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3.读了这篇寓言,你想对蚂蚁和螳螂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劳动和金钱

秋天,迷人的景色浓似酒。

而勤劳的蚂蚁们并没心思去游玩,他们正在储藏冬季所需的食物!

 A

 两只大蚂蚁用小锯子,把一个偌大的土豆儿,一块一块,均匀地锯下来。

许多小蚂蚁扛的扛,搬的搬,拉的拉,推的推。

B

这时,蚂蚱先生带着一只沉甸甸的钱包,一会儿跳到这朵花上,一会儿跳到那朵花上,尝尝这朵花的蜜,尝尝那朵花的汁。

C 

 当蚂蚁皇后拖着小车从下面经过。

“哎呀呀,皇后也亲自动手,了不起!

”蚂蚱假意称赞道。

“蚂蚱先生,冬天就要来临了,你怎么不去储藏食物呢?

”皇后问道。

“我有钱!

”蚂蚱拍拍鼓囊囊的钱包,“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

”皇后摇摇头走了。

 

 冬天来临了,冰血覆盖了整个大地。

蚂蚱带着他那只钱包,走了一家又一家,谁也不愿把食物卖给他。

 

 蚂蚱来到蚂蚁家门口,看到里面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干倍,烤土豆,喝蜜汁……蚂蚱迫不及待得敲了几下门,可蚂蚁们理也不理。

皇后说:

“只有劳动者才能与我们蚂蚁家族一起生活,我们不需要金钱的崇拜者!

” 

 劳动,付出了汗水却得到成倍的幸福;金钱,使人成为一个有钱的“乞丐”。

 

1.下面的句子放在文中的A、B、C中的()处最合适。

就连蚂蚁皇后也不例外,正在吃力地用小车拖。

2.当蚂蚱假惺惺地称赞蚂蚁皇后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你对“金钱,使人成为一个有钱的‘乞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以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浓烟和烟囱

烟囱从早到晚不断地排出一股股浓烟。

这本来是烟囱应该做的事,所以他从来不声不响,更不为这件事自吹自擂。

而浓烟则不一样,当他从烟囱里冲出来的时候,总是大模大样,张牙舞爪,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地朝天空飞去。

他永远是洋洋自得,不可一世。

有一次,浓烟忽然俯视了一下烟囱,就嘲笑起烟囱来了:

“多渺小、多可怜啊!

你那样一动不动,不嫌乏味么?

我看你就像一根呆板的木头。

你是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子底下的?

你注意到我高超的舞蹈吗?

你看了不觉得惭愧吗?

烟囱回答道:

“你比我高,比我粗大,还会舞蹈,这都不假。

只是你的行动没有一定的方向,你永远只会随风飘荡,这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浓烟冷笑了一声说:

“你这完全是妒忌我。

但妒忌也是白搭。

你看我的千变万化,你看我越变越大……”

  浓烟继续自我欣赏,继续在摇摇摆摆中升腾。

他一边飞一边膨胀,可是色彩却越变越淡,声音也越来越弱。

飞升呀,飞升呀,他不断膨胀,不断扩散,最后终于完全消失了。

   烟囱仍然沉默地矗立着,准备继续排出新的浓烟。

1.照样子写词语。

大模大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摇摇摆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洋洋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看了不觉得惭愧吗?

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浓烟刚出来,是怎样表现自己的?

浓烟最后变得怎么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篇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林区像花园一样美丽。

    春天,繁茂的李子树开满白色的花,小巧的白翅鸟在树上快乐地歌唱,凶猛的山鹰在天空盘旋,啄木鸟啄木的声音不断地从林子里传出来。

森林里的小野兽偷偷地跑到洞外来了,它们在宽广的草地上打闹着玩。

山上的积雪被春风吹化,水从大小河里往下流,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夏天,草地上盛开着一片不知道名字的花儿,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什么颜色都有,多么美丽的大花坛呀!

山谷里断断续续地传出汽笛的吼声,火车满载着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往祖国各地。

      秋天,森林里各种各样的野果都成熟了,“都斯”是一种像小野葡萄似的野果,吃起来甜酸可口,也可以用它来酿酒;“刺里梅”的叶子用开水沏一沏就是很好的茶;榛子长满了山腰,它的果实炒熟了又香又脆。

在这里,木耳、蘑菇到处都有,人参等珍贵的药材也可以采到。

     冬天,凛冽的寒风猛烈地吹着,森林里大雪纷纷,千万棵树都披上耀眼的银装,一派北国风光。

大兴安岭林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大宝库。

1.本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描写大兴安岭的。

2.用“——”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再运用比喻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讲大兴安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一年四季景色优美,又说它是大宝库是因为有着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大兴安岭的哪个季节?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周庄水韵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炫目的花纹……

  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

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

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

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着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周庄的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

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

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

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

”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句,把这句话改成肯定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在周庄泛舟有诗意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