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0173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docx

《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docx

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1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1.1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仅强烈地推动和改变着人类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全面影响着国家的安全与社会发展。

在如今的21世纪网民使用最多的服务就是网络新闻(65.9%),而在美英等西方国家,90%以上的网民是把email做为首要的上网活动。

上网看新闻,用email与人交流已成为人们每日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在2005年6月突破了1亿人,网络传播的主流化改变了整个传媒生态的力量对比。

很显然网民对网络的信任感正在加强,网络不再像初生时期时被等同于飞短流长的聚集地,至少它也有自己的严肃正统的一个侧面。

而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却在相对减弱,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在办公室对同事说:

“网上说”……他们把网络也当成可靠及时的“信源”。

2006年初《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向38家报纸发出公函,倡导成立全国报业联盟,对网络媒体的转载统一定价并提出收费标准,这个行为表明,传统媒体已经感受到新媒体的强劲威胁,并且开始设法联合阻击应对,网络传播已从边缘走向主流。

1.2从传统人际传播到网络人际传播

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5个阶段:

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

以往传统人际传播模式中人们只是点对点的传播,信息的接受者。

在整个传播过程中人是受到各种限制的,首先由于技术的原因,传统媒体自身在技术上不具有临时的反馈系统,要反馈,就得人为地另外开设系统;而这些另设系统的操作,还是由传播者按自己的意志进行。

其次,市场准入的原因。

传统媒体是高投入或高度受市场限制、政府保护的。

一般的社会个人和集团是无法进行经营的,这样媒体总是控制在少数人手里,传播者总是高高在上。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虽然媒体注重市场、注重受众,但这只是主观上的愿望,客观上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何时传播的主动权还是控制在传播者手里,受众只是被他们喂养的一群信息“乞食者”。

第三,传播者几乎是利用媒体在宣传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主观上早已形成定势。

虽然媒体通常搞些观众调查之类的工作,但其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宣传目标和赢利目标。

就是报刊上偶尔刊发一些“读者来信”之类,也是经过传播者选择加工了的,不符合传播者意图的“读者来信”是无法刊登的。

这等于说,所谓“读者来信”之类,也是传播者“用事实说话”的一种方式。

因而,从本质上说,“读者来信”之类不是受众在发表意见,而是传播者在说话。

由此可见,网络人际传播已经不仅仅是伴随信息业发展产生,而是人类在传播过程下的必然产物,是必不可少的。

在传统媒体过程中,人们基本上是被动的接受信息。

网络媒体的产生改变了这一状况,使人在传播中成为一个重要的主体。

网络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交互性。

这种交互的特点表现在任何一个计算机终端的使用者都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

在网上人们都有发布信息的主动权,如果有兴趣,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并可以在网站主持栏目或是在网上与传播者讨论问题,发表意见。

网络人际传播兼容了传播类型中人际传播、团体传播、大众传播各自的优点,彻底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性,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对话空间“塞伯空间”(Cyberspace),即通过电子邮件或电子公告牌实现的异步传播;通过“聊天室”,在线交谈实现的同步传播;通过计算机和电子数据库对各种信息的使用、恢复及存储活动。

1.3网络传播与人际交往密切相关

人际传播是人类交往最初、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形式,是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彼此交流各种不同观点、思想和情感的信息交流活动。

可分为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依赖简单媒介而非大众媒介的非面对面交流。

这种建立在实际交往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叫人际关系。

与之相对应,网络人际传播即指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的非面对面信息交流活动,而因此建立、维持和发展的相互关系就叫网络人际关系。

人的生理性和社会性决定了人必须经常不断地同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在这种双向交流中认清自己,同时使自己的言行按照合乎社会规范的方式来行事,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所以实现自我认识,控制周围环境,满足情感需要,建立和谐关系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动机。

在网络传播环境中,所有交往均靠计算机和互联网来完成,不再有国家、种族、语言、文化背景、行业、社会阶层的区别,人们不必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违反社会规范,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是否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误解,也不必为相互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大伤脑筋,虚拟社区给予人们交流信息、表达意见、抒发情感的广阔空间,省去了现实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麻烦。

一些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

强烈的人际交往的需要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特征。

紧张的工作节奏、强大的生活压力、狭窄的社会交往范围以及现代人的自尊心理,使人们将难以向亲戚朋友启齿的内心情感借助网络这种隐匿性极强的交往手段向外倾吐、宣泄。

威尔曼和古利尔(Wellman&Gulia)认为,人们使用网络不仅为了寻找信息,更为了寻求情感支持和归属感。

吉尔·史莫洛威(JillSmolowe)于1995年也指出,80%的网上冲浪者为了寻找沟通、共性、同伴和集体感。

因此实现自我认知和满足情感需要成为网络人际传播的主要动机。

2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1网络传播对人际传播方式的影响

网络介入人们的生活后,赋予人类交往以新的形式和内容,并在一定层面上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因此,对人们的交往模式、交往范围都产生了影响。

2.1.1网络传播中人际关系的特点

1、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具有虚拟化和间接性。

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是间接、虚拟和符号化的,交往的范围和领域超越了时空的限制,突破了以往面对面的交往局限,实现了一对多、多对多以及多对一的人际关系形式。

人们通过互联网络交往,实际上是以计算机和有形或无形的网线为中介进行信息的传递。

2、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自由、平等、开放。

从对人际关系范围的影响来看,传统社会交往主要是基于或限于权力、地位、职业和利益相近的社会阶层。

而网络式的人际交往在虚拟的空间进行,不仅发生在熟人之间,而且可能发生在大量陌生的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人之间。

例如,湖北省的一个音乐爱好者很容易在全国范围内找到一个知己,一个长沙小伙子可以交到一个济南的女朋友。

由于网络传播环境博大,不管是哪一类人,通常都能够在其中找到一个心灵的角落以寄托自己的理想或感情。

这同时也是互联网最吸引人的因素之一。

3、网络人际关系是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和其他方式延伸出来的交往方式,虚拟社区中的人际关系基本上同时具有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性质。

网络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是现实人格的补充和延续,并能更多地展现出人的内心的丰富多彩。

网络为网民提供了一个能够获得解脱现实压力的宣泄渠道,在互联网构筑的虚拟环境中,对自由表达形成障碍和约束的社会禁忌减少了,网民们在交流时,双方都没有什么心里负担,平时受压抑的思想可以一吐为快,平时不敢表现的行为可以恣意释放,它给上网者的心理带来一种为所欲为的放纵感。

4、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随意、脆弱、稳定性差。

在这样一个传播环境中,停止与一个交流对象的交往十分容易,不需要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过程,只要不再与之联系或理会,一切就结束了。

而寻找类似网友的机会很多,一个网民很容易同时交上多个类似的网友。

在这种交往环境下,对于其中的每一个人来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所占的价值百分比就会降低。

虽然网络上的人际关系不易持久,但是一些网络人际关系在交往期联系的频繁度、互惠支持等方面并不比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来得逊色。

许多在现实社会中备受压抑的弱势群体,就经常借着网络来相互支持和凝聚力量,成员可以自信地在归属的团体中建立自我认同。

2.1.2网络传播丰富了人际交往方式

网络传播的特点是信息几乎可以实现同步的传输,利用网络沟通的两个个体几乎可以同时共享文字、声音、图像等资料;信息量的传递和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比历史上任何一种沟通方式都更具优势,几乎涵盖了传统沟通行为的一切方面,网络带来的人际关系变化的优点在于:

(1).沟通形式多样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中的人际沟通方式层出不穷。

人们可以通过互发电子邮件代替传统信件;可以通过采用一些即时通讯工具代替打电话,如QQ、MSN等;若你的电脑配有一对价格低廉的摄像头和小话筒,你甚至可能看着对方的面孔唱歌,这类似于面对面的交流。

网上聊天实际上是借助网络特性进行的人际传播,“用户可通过语音命令的方式无障碍地上网冲浪”,网吧还可提供“可视化聊天”,使得参与传播的人们更加愿意或者更加能够很自由地各抒几见,大大提高了传播的互动性的频度。

尤其是地位低的成员,可以提出自己对他人想法的意见而不会害怕受到批驳,通过网络的人际传播更多地体现了参与的平等性。

(2)更加不受地域的限制。

基于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行为比传统的打电话或写信、发电报具有更加广阔的实用范围,鼠标一点击,世界任何一个拥用互联网的角落你都可能连接上,世界真正成为了一个村落。

而且如果你的语言能力够强的话,你还可以留下你的评论,而不是像过去我们不辞辛劳地跋山涉水后,在筋疲力尽之前写下“XX到此一游”的话。

你大可以潇洒走一回,五分钟后,你已经神游到了地球的另一端。

(3)沟通范围更大。

传统的沟通方式,你很难想象在同一时刻与不同地域的数百人一起对话,一起欣赏一篇文章或一首歌还能立即知道其他人的反应。

这在拥有互联网的今天,只要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就全没问题了。

从人际传播的层面来看,除了语言之外,人的姿态、表情、眼神、身体接触以及服装、发型等等,都是表达信息的重要媒介,而在网络传播中,人们的这种语言传播的功能降低了,而正是缺少了这些因素,才影响了网络传播中人际交流中印象的形成和传播情景的认识,并对选择和诠释信息起了压制作用。

缺少了非语言行为的暗示,信息的发出者很难通过信息表达某种情绪,展示个性,实施控制或显示感召力。

(4)沟通的成本更为低廉。

现在除了在购置电脑、网络支持等一次性投入较大外,网络建成后的每一次信息交流相比其它的传统人际交流方式都更为便捷和成本低廉。

以要与某人商量一件事为例,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谈将包括交通费,来回路上的时间等,打电话包括电话费,要传送某资料还要打印和传真费。

而利用网络你只需登陆QQ、联上视频,就类似于面谈,再附上一封带资料附件的电子邮件,完成整个过程可能用不上你收拾好资料物品出门打出租车的时间,而且对于宽带包月的用户,上网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2网络传播给人际关系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网络传播是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

网络凭借技术优势,集文字、数据、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是传播史上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传播工具,给人际关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1)扩大了人际交往圈子,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相关实证研究也表明,人际关系与个体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

一个缺少朋友,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一定是心理不够健全的人。

不同学派的学者,无论是在心理疾病的原因探讨还是心理治疗技术的研究中,都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地位和作用。

沙力文认为精神病包括人际关系中不适宜的整个领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童年人际关系被破坏,从而产生严重的焦虑感,导致精神的分裂。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者那里,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二者的关系问题更是被看作心理健康和治疗研究的中心问题。

他们认为,自我实现者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认知心理学倾向的学者们则主要从人际问题解决方面对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人际关系冷漠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日趋严重的一种社会病。

人们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孤独地出没,急切需要快捷便利而又自由的交际方式。

网络交往使得人们的交往空间扩大,人际沟通的时效性、便利性和准确性提高,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对学生网民心理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传统交往方式下,个体的人际交往常常囿于实际生活中狭小的生活圈子。

网络社会的人们却可以跨越千山万水,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让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真正实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它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在数秒之间找到多年挚友般的倾心感受,而免去了彼此的客套、试探、戒备和情感道义责任。

同时,由于网络人际交往的匿名特点,学生网民间一般不发生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使得网络人际交往比较容易突破年龄、性别、地位、身分、外貌美丑等传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的限制,建立更为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电脑网络不仅使一般的社交便利性提高,社会圈子扩大,而且解决了某些具有特殊困难和阻碍人们的社交问题。

例如学生在家中利用网络学习、交往、聊天谈心。

又如一个严重的面部烧伤病人,可能因为变形的面部使得很多人不愿或不敢接近;一位行动不便者可能囿于一隅无法让自己走入他人的生活圈子;边防哨卡的士兵可能因为交通不便和职责原因,无法与外界沟通……,电脑网络为这些特殊的人们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全新天地。

此外,电脑网络也可以作为某些社交恐怖症患者系统脱敏治疗过程中的初级训练工具。

让他们首先通过电脑网络与他人进行无须直接面对面的接触和沟通,建立起人际交往的信心,随后再进行现实的人际交往训练。

(2)为个体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良好途径。

现代心理治疗理论非常重视宣泄在心理健康维护和治疗中的作用。

心理咨询和治疗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受到压抑的心理症结提供宣泄和释放的渠道。

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很多国人在遇到各种烦恼和心理问题时,往往没有勇气或不习惯找心理医生,也不愿意向身边熟悉的人倾诉。

这种忌“心病”现象和“家丑不外扬”的普遍心态显然不利于个体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也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

电脑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为学生网民不良情绪的及时释放和网民之间的情感帮助、心理支持提供了新渠道。

(3)提高学生网民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

低层次的心理健康指的是没有心理疾病症状,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或“自我实现”。

因此,即使是正常人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往往意味着个体各种心理素质和谐发展。

网络生活有助于提高网民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性,不断提升网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网上各电子网站的个人主页为学生网民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新天地。

如我校外贸专业的学生利用电脑网络设计的《班级特色专刊》受到专家的好评。

很多学生网民都深深体会到网上创作带来的乐趣。

这种网上创作激发了学生网民的兴趣和创造性,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提高了许多学生的自信心,也出现了某些好的艺术作品和思想成果。

2.3网络传播给人际关系的发展带来的弊端

网络传播在给我们日常人际交往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1、人际关系冷漠化。

网络使人们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实际使人际关系沟通行为趋向单一化,即更多地依赖于网络。

正因为网络是如此的方便,过去要面谈的事情现在要么打个电话,要么上MSN或QQ几行字敲出去一切搞定。

逢年过节是中国人联络感情的好时机,而现在是电子贺卡代替了明信片,电子邮件代替了带有个人笔迹的书信,连买的礼品也可以网上订购并代你送货上门。

我们知道,凭借媒介进行的人际关系沟通行为会因为媒介物的特点而使得信息有所损失,尽管网络非常发达,它毕竟还是与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有所不同,话语信息讲完了,而情感的互动却如隔山打牛。

沟通方式的单一化损失的不仅仅是情感,还有正义感、良知和公德心。

2、对网络的利用不当而造成上网成瘾,诱发人格障碍或心理障碍。

“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

主要表现为:

一上网就兴奋异常,上不了网就“网瘾难耐”。

严重者整天沉溺于网络,其至不吃不喝不睡,通宵达旦,导致体能下降、生物钟紊乱、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低落、思维模糊、食欲不振等等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

网络信息内容的丰富及交往方式的方便快捷使上网成瘾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上网成瘾使大学生大大减少参加日常社交活动的时间,甚至疏远现实的人际交往,其结果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诺曼尼指出的:

国际互联网会制造一个充满孤单者的世界。

卡内基梅龙大学心理学家克劳特主持的调查也表明,经常使用因特网及电子邮件的调查对象与亲戚朋友之间的交流明显减少,孤独感加剧,并出现了严重的抑郁症状,而且无论什么人,电脑使用得越多,孤独感和抑郁感就越强。

可见网络人际交往一旦成瘾,其后果相当严重。

3、弱化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和规则性,使传统道德受到冲击。

互联网营造的是一个数字化的环境,它不具备现实社会那种活生生的具体时空位置和形态,,网络交往以电脑为中介,与现实空间中的交往相比具有间接性、难感知性的特点。

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化的特征,一方面给网民呈现真实的自我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让真实社会中的社会道德约束机制变得形同虚设。

许多人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由于缺少他人在场,快乐原则支配个人欲望,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

网络空间在拓展人类交往空间的同事也带来了一定的人际情感的疏远。

随着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虚拟社会”的到来,以及在家办公、网上学校、电子银行等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多的是和一些个人终端打交道,而更亲切的人际交往机会则大大减少。

2.4完善网络人际关系的对策

要完善网络人际关系首先要提高人们的信息识别能力。

将各种信息、观点摆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选择并转化为自己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其次,还要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第三,要完善网络法规建设,加强网络管理。

最后,需要建立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体系。

做到了这几点,才能有效的纠正网络传播给人际关系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使其健康的发展下去。

结语

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逐步进入大众阶层的互联网技术,除了科学技术的推波助澜外,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由于网络传播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两种前所未有的传播工具进行的。

其在人际关系上的影响必然与传统人际传播存在差异。

但是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交往空间和交际范围,促进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加快了人类全球化进程,这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至于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则是有利有弊的,但本人觉得利是大于弊的,所以我们要确立具有普遍意义的网络人际交往规范,既要保持网络运行的自由、通畅,又要防止交往者彼此之间的行为越轨,造成过度侵害;其次,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对网络技术给予更多的道德关怀,不应听任信息社会的道德无序;第三,制定、完善维系网络人际交往秩序的相关法规,打击网络犯罪;第四,加强对计算机介入的人际交流和人机协作的心理学研究,利用网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第五,加强网络教育和控制,凸显网络所特有的合作和奉献精神;第六,利用网络特有的“虚拟群体”环境,帮助网络参与者体验社会多重角色,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

如果将网络传播运用得当的话,那么我们将可以建立一个新型并且完善的人际关系体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2]毕耕,《网络传播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3]胡正荣,《传播学总论》,1997年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4]《世界博览》,1998年第2期,第11页。

[5]崔保国,《媒介变革与社会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26页。

[6]胡泳、范海燕合著的《网络为王》,海南出版社1997年1月。

[7]彭兰,《网络中的人际传播》200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