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1253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docx

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

2017届高考语文考点掘金(第五季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第四章即事感怀

【高考金脉】

真题一: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

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

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

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

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

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霸是怎样做到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8.第一问:

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

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9.①画工如山貌不同:

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闾阖生长风:

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

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

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

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

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

孤独自寂)。

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

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

(1)采用的写作手法:

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

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

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内容方面的作用: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形式方面的作用:

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

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

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题目类型:

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体:

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要领: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1)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

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比如本题,从提问来看,应是考查篇章结构的技巧。

真题二: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

古代兵书。

③时髦:

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

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

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5分)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

【答案】

8.观点一:

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

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9.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使全诗增色不少。

那么,哪些词是作者有意锤炼,用得传神的呢?

一般说来,有动词、形容词、叠韵词、运用修辞手法的词、词性改变的词、副词及数量词。

炼字类答题: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有什么作用?

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需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本题如用“弱”“昏”,抓住“尚”“犹”分析;而用“健”“明”,可以结合“三十年前”这个语境分析。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情感这一知识点。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了,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本题注解“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作者曹翰是宋朝初年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他的诗不以雕章琢句取胜,留给人深刻印象的是那种深沉浓烈的报国情怀。

分析时抓住诗歌中“三十年前”“臂健”“眼明”“昨夜”“羞睹”“旧战袍”带有的感情色彩。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那就是“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

像杜牧(唐)《过华清宫》与杜常(宋)《题华清宫》的异同比较,畅当(唐)《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唐)《登鹳雀楼》优劣的比较。

第二,要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

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

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如本题就是选择课内学过的一首词,作者也是熟知的辛弃疾,难度降低。

【掘金技巧】

在赏析咏怀诗“抒怀”的特点时,首先要看“事”与“怀”的结合是否高明。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人的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的悠扬,再写故园之思的深浓,“事”和“怀”结合紧密、自然熨贴。

注意:

1.答题时注意分析诗歌中的事件的细节,有些时候这些细节也是这类诗歌考核的对象。

2.答题的模式是概括事件+抒发的情感。

3.注意诗歌中的细节描述中的一些手法的运用。

【掘金实战】

一、(2016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11分)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

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词的上片写梦中情景,有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向往?

请简要说明。

(5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技巧?

并选出两种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

(1)上片梦游中的世界,写自己睡梦之中不知道漫游到什么地方,只见天已破晓,雪花纷纷依然飘个不停,清脆地管笳声到处响起,铁骑无声,望过去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

(1分)突出了边塞风光特色,渲染了战争氛围,军纪严明,军容整齐。

(2分)

(2)表达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向往。

(2分)

(2)

(1)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对比、反衬(寓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2分)

(2)简析:

虚实结合。

词的上片写梦中之景,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慨,虚实结合,抒发了诗人矢志报国,怀才不遇、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愤之情。

对比。

上片描写的梦中所见景象“关河”“雁门”“青海”都是南宋当时重要的西北边防重地。

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

梦境何等的雄拔,现实却是何等的凄凉。

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令人顿生英雄陌路之慨。

通过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生活情景及梦醒后的孤寂,表达了词人执著的为国献身精神。

反衬(寓情于景)。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一觉醒来,灯光昏黄,令人生寒,一轮斜月挂在窗前,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

“寒灯”“漏声断”“月斜”,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凄凉,衬托出作者心境的凄苦悲凉,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

直抒胸臆。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又有谁知道,我虽然现两鬓发白,但壮志犹存。

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

直接抒发爱国热情,“有谁知”三个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也让人体味到壮士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答出2种手法即可,每点2分)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词的上片写梦中情景,有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向往”,从题干中可知,上片主要写梦中情景,那么应该思考主要写了梦中的什么内容,这个内容和现实世界有什么关系。

诗人往往会借梦境来表达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一些理想,或借梦境来批判现实等。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

主要的表现手法有:

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二、(2016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11分)

   王昭君

   [唐]李商隐①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②。

   和聂仪部明妃曲③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①李商隐,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不遇。

②隔生春,指春天年复一年过去,汉宫里像昭君那样被冷落的宫女,年年都有。

③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

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1)《和聂仪部明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5分)

(2)两首诗均围绕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展开,情感有何不同?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整首诗塑造出一个身行万里,心怀故土,愁怨深长的悲情女性形象。

(2分)整首诗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塞外之境,一、二句以漫无边际的背景来衬托其远离故土的无限哀伤,三、四句写王昭君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竟把眼前高悬的“青海月”误作“汉宫月”,因而遐想故乡,留连难去,其中“徘徊”一词极言其对故乡的魂牵梦绕,一往情深。

(3分)

(2)李商隐的《王昭君》,借古讽今,以毛延寿制造一个又一个昭君的悲剧,来隐射当时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认人、压制有才之人的宦官、军阀以及朋党之流,造成寒士被排挤压制的社会现实。

整首诗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感伤。

(3分)

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独辟蹊径写古人,通过设想王昭君远嫁塞外后,对汉宫依然无限眷恋,曲罢竟误以“青海月”为汉月的情景,状其对汉朝的依恋之深,幽怨之长。

(3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考查人物形象的提问方式:

这首诗塑造或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提问变式:

简析下面这首诗歌的人物形象,并说明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规范:

答案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

①……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及身份)。

②从诗歌中找出能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

③人物形象的意义或表达效果(诗人通过人物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或蕴涵的道理等。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作品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诗人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具体生活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提示或暗示。

2.抓住诗歌人物的描写。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写作手法。

古人写诗时,常通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

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根据诗歌写作背景及诗歌注释,结合着诗歌具体内容及关键词分析作答。

由第一首诗歌的注释可知,李商隐仕途坎坷不遇,自然会借助诗歌借古讽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由第二首诗歌注释可知,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由“青海月”“徘徊”“汉宫”可体会出诗人借助王昭君典故来表达对汉朝的依恋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两首诗歌的不同情感作答;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比如“叹息”;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比如这两首诗中都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但具体要表达的情感又不一样。

三、(2016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周日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发宜兴

宋·曾畿①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

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②无一钱。

观山观水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

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即善权③。

注①曾畿,南宋初年著名诗人,曾因触忤秦桧去职,绍兴十二年(1142年)将近60岁时,曾客居宜兴数月。

江苏宜兴秦汉时称阳羡。

②玉溪,作者家乡。

③张公,指张公洞;善权,指善卷洞,二者都是宜兴境内的游览胜迹。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简要分析。

(5分)

(2)第三联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解析】

(1)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诗人形象的题目,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垂垂”“客留”“无一钱”进行概括。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诗人的形象的题目注意集合诗句找到对诗人的相关的相关的描写,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主要是神态、语言和动作,侧面主要是环境和衬托等。

(2)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时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注意诗中的关键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和注释中的内容,此题注意注释中的“南宋”和“触忤秦桧去职”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虽没有重点的词句,从诗歌的本身可以看出是一种寄情山水的情感,再结合主旨可以分析出是一种无奈。

四、(2016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

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2)第三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诗人形象?

请简要赏析。

(6分)

【答案】

(1)四层含意:

一写远离家乡,“一别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二写“草木变衰”,“胡骑长驱五六年”,恨战乱之久;三写兵戈阻绝,思家忆弟,恨骨肉分离;四写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讯,恨故园未收。

(写满3点满分,少点扣1分。

(2)通过细节(动作)描写(2分),刻画出一个深切思念家人的诗人形象。

诗中以“步月”“看云”描写诗人内心的不宁静(2分),以“清宵立”“白日眠”写诗人思念之久、之倦。

(2分)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主要回答“恨”的内容,也就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作者的“恨”;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比如“忆”;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比如这两首诗中都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但具体要表达的情感又不一样。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

主要的表现手法有:

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五、(2016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高三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8—9题。

梅雨

柳宗元

梅实迎时雨①,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②。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③。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④。

【注释】①梅雨:

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作梅雨季节。

②楚、越:

指江南的永州,作者当时被贬谪于此。

③北津:

北去回乡的渡口。

④素衣:

本句诗谢脁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化用。

(1)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5分)

(2)结合全诗,体会尾联的思想情感。

(6分)

【解析】

(2)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注意诗中对人物的描写和议论的诗句。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题目,注意诗中诗人的直接描写和评价的句子,有时还有注意侧面的环境的烘托,答题时首先答出人物的形象特征,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试题分析:

注意诗中的重点词语和注释和标题的内容。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意注意抓住两首词中的“被贬”带有的情感色彩的诗句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