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2839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

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战国策》这部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类型及特点。

4、通过分角色诵读提高对文言文理解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和方法

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2、采用朗读教学和讲授法教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提高对文言文理解的学习兴趣。

2、了解《战国策》这部史书,激发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修、窥、美、私、昳、蔽、刺”等词语的意义。

2、整理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

四、课时:

2课时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史书的分类(多媒体投影)

编年体(年代)如:

《左传》纪传体(人物)如:

《史记》

国别体(国家)如:

《战国策》记事本末体(事件)

通史(多于一个朝代的历史)如:

《史记》、《资治通鉴》

断代史(一个朝代的历史)如:

《汉书》

二、导入:

(投影唐太宗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是唐太宗在魏征死时说的一句名言,并且说:

魏征的死使他从此少了一面镜子。

那么,唐太宗为什么这么看中魏征呢?

(因为他善进忠谏)历史上敢于进谏的忠臣还是很多的,但多数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比如商朝的比干,就因为进谏而被剜心。

为什么同样是进谏,却有差别这么大结局呢?

明确:

1、君主不同;2、进谏方式不同。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位臣子是如何进谏的。

多媒体投影课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解题并演示:

问:

这是什么句式?

包含几层意思?

明确:

兼语句,包含两层意思:

1、邹忌讽齐王;2、齐王纳谏

问:

“讽”是什么意思?

明确:

“讽”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四、主要人物及作者简介:

(多媒体投影)

1、主要人物简介:

①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②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

“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2、《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分国别编辑。

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叙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五、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理解文意;同时多媒体投影以下生字:

昳窥间进期年谤讥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2、自读课文第一段,指出下列词语含义:

修、私、窥、美、昳丽

 

3、分别找出本段的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总结:

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六、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1、请三位男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倾听并提出意见。

2、总结他们的成功和不足。

分析朗读技巧,多媒体投影注意事项:

①邹忌在与妻、妾、客对话时的语气;

②妻、妾、客在回答时的不同语气

 

妻:

发自内心的赞美,难免有溢美之辞

妾:

发自内心的畏惧,随声附和,答语简单

客:

有求与人,阿谀却又流于应付

邹忌暮寝而思时的语气:

(若有所思,自言自语地)

3、指名三位女同学分角色进行朗读

4、齐读课文第一段

 

七、作业:

预习后面三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和预习情况。

(略)

二、齐读课文第二、三、四段

三、在这三段中找出如下特殊句式:

倒装句、被动句

四、理清文章思路:

从“邹忌讽齐王”和“齐王纳谏”两方面分别入手。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1、请三位女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2、大家进行总结(多媒体投影):

①邹忌进谏时的语气:

(越说越激动)

②齐王听后的反应:

(先若有所思,而后兴奋)

③齐王下令时的神态和语气:

(威严、自信)

六、思考: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比如“三问”、“三答”等,你还能找出其它的三叠结构吗?

(三思、三比、三赏、三变)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七、作业:

古今异义:

今齐地方千里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八、板书:

邹忌讽齐王

齐王纳谏

下令:

面刺上赏初门庭若市

三赏书谏中赏三变数月间进

谤讥下赏期年无可进

 

九、教学反思:

 

21、细柳营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引导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格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过程和方法

疑难点分讨论解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周亚夫真将军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正面和侧面刻画人物的手法。

2、把握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3、归纳周亚夫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1、周亚夫的形象和精神的理解。

2、人物刻画的对比烘托的写法。

3、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理解把握。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由古诗导入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作者介绍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其父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

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

38岁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

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

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

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

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

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司马迁接受了儒家思想,自觉地继承孔子的事业,把自己的著作看作是第二部《春秋》。

他还接受了道家思想,他的思想中唯物论的因素和批判精神,尤其是自身的遭遇更增强了他的反抗性。

这些在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都有所体现。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今仅存《悲士不遇赋》和《报安书》

2、了解《史记》:

(多媒体显示)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

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多媒体显示)

四、翻译课文

1、学生互译

2、请一个同学口头翻译全文。

其他学生注意他翻译过程中是否有不当的地方,做上记号,考虑怎样翻译比较恰当。

3、学生和老师共同纠正。

五、质疑解难

1、针对各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学生提出后,师生共同解答。

2、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朗读课文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思考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同步练习》的相应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照注释,通过查字典,了解了《周亚夫军细柳》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来感受一下课文叙述故事时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以及对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提问:

汉文帝六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规模非常大形势又非常严峻,请问汉文帝是如何来对付这种局面的?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

(汉文帝连忙派遣得力干将守边,同时亲自出马慰劳部队,以鼓舞士气。

二、简述汉文帝劳军过程为分析周亚夫特点准备

1、提问:

皇帝亲自到部队慰劳将士,部队一般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你是驻守边关的将军你会怎么和你的将士们一起来迎接皇帝呢?

(学生回答)

我们来看一下霸上、棘门以及细柳军营分别是如何来迎接皇帝的?

学生按时间先后顺序简述汉文帝劳军的过程。

至霸上、棘门军:

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

上至,又不得入

天子入城,壁门士吏曰:

军中不得驱驰

至营:

亚夫持兵揖,以军礼拜见天子

2、根据以上所列,汉文帝和他的卫队在细柳遇到了哪些意外的事?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没有守将周亚夫的命令不能进入军营;军中不能驱马奔驰;守将周亚夫手拿兵器,以军礼拜见天子。

三、对比分析周亚夫治军之严

1.提问:

汉文帝遇到了这些意外后,最后他的态度如何?

(为动,改容式车,按辔徐行,他对周亚夫的评价是:

真将军,敬劳,善——赞赏,敬重的)

2、汉文帝为什么会赞赏,敬重周亚夫?

(治军严格,可让学生读课外所查的资料)

3.讨论周亚夫治军之严究竟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与霸上、棘门进行对比。

文中主要有三处对比:

其一:

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对比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说明军容严整,戒备森严,严阵以待。

“直驰入”——军规松垮,守备松懈。

其二:

文帝及随从入营之对比:

“不得入”——表明细柳军军纪严明。

“直驰入”——表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军纪松弛。

其三:

三营将领之对比:

“持兵揖”、“以军礼见”——表现周亚夫一丝不苟,严守军纪

“将以下骑送迎”——表现了将军带头违纪,无视军规。

4、通过对比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周亚夫治军的严格,细柳军营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军令

如山,而霸上棘门军营的松懈和涣散。

作为一个皇帝他自然需要的是像周亚夫这样的人才,而非霸上棘门那样的“将下骑送迎”。

由此归纳出周亚夫的性格特征:

一丝不苟、耿直、威严。

用汉文帝自己对双方的评价就是(齐读)

所以周亚夫后来有没受到重用?

查资料证明?

学生展示周亚夫画像。

5、从汉文帝对待周亚夫的态度来看他是个怎样的君主?

(深明大义,知人善用,明主)

6、八人一组表演汉文帝到细柳营劳军的过程,再次体会周亚夫的治军严格。

(用自己的话表演)

四、作业设计:

1、完成《同步练习》

2、理解记忆重难点实词和虚词。

五、板书设计:

细柳营

汉司马迁

周亚夫:

军令如山军纪严明深明大义刚直不阿

六、教学反思:

 

23、古文二则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学生体验

2、讨论法、问答法、尝试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三、教学目标: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

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

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解说:

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

(学生自由发言)

2、介绍司马光

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

三、解读

1、《孙权劝学》究竟怎样个劝法呢?

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

(配乐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

2、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多积累文言词语,标注一下你觉得本文需要特别记忆的文言词语。

(演示)

四、整体感知

1、大家齐读课文,读完后请几位同学复述、概括故事情节。

2、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3、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那我们把人物对话部分挑出来。

五、课文研析

1、全文几个人物?

几次对话?

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2、同学们带感情读,把握人物形象。

师:

三次对话语气一样吗?

权蒙对话孙权是王,对蒙的劝说态度恳切,蒙肃同为将士,对其变化之大显示出惊异、赞叹。

3、下面我们请同学挑人物读,大家注意听,看他读的好不好?

哪句话读的最好?

好在什么地方?

4、哪一组同学能抛开课本,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再加工给我们来个小课本剧表演。

(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师:

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演绎了一段白话《孙权劝学》,让我们也是刮目相待呀!

(解说:

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朗读课文,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气氛,很好的培养学生自读古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表达、表演能力)

5、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

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六、体验反思

昔日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想到前几天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完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七、拓展延伸

1、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

2、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八、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待

论议————结友(惊赞)

第二课时

祖逖北伐

一、课文导入

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

语出《资治通鉴•晋纪》和《晋书•祖逖传》:

“晋朝爱国名将刘琨,他和祖逖青年时代同为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对于当时国家的内忧外患怀有共同的报国之心,为了练就杀敌建功的本领,两人同睡一床,每夜听到鸡啼,便跃然起床习武。

后来祖逖果然领兵北伐,收复失地。

设计意图:

以典故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二、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撰。

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图片)

司马光:

(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

熙宁三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事著史15年。

哲宗即位,高大后临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

(图片)

设计意图:

图文并茂,创造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配乐朗诵配有相应图片

设计意图:

从全新的视听角度给学生以震撼,调动起学习热情。

四、整体感知

1、《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看的,设想一下当时皇帝看到了《祖逖北伐》后,会有什么感受?

2、作为一名中学生,从《祖逖北伐》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对全文有高度的把握。

五、课文赏析

1、赏析重点字。

蹴琨觉曰睿素无北伐之志击楫而誓曰

2、分析祖逖之人物形象。

(提示:

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角度入手。

设计意图:

结合重点字句的细致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精神。

六、知识归纳

1、古汉语特殊用法

a.自相鱼肉(名次用作动词)b.给千人廪,布三千匹(定语后置句)

c.言于睿曰(倒装句)

2、成语归纳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七、作业设计

1、同步练习

2、拓展延伸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读岳飞词,对比其与祖逖情感之异同?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比较学习,达到巩固知识,开拓视野的目的。

八、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