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1197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

《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docx

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附答案解析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5·全国卷Ⅰ)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

“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硝酸

C.醋D.卤水

【解析】 A.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对铜的腐蚀比较强,对钢铁腐蚀比较差,对水泥腐蚀不大,氨水可以贮存于塑料、陶瓷等容器中,故A不正确。

B.硝酸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腐蚀各种金属(铂和金除外)和材料,故B正确。

C.醋具有弱酸性,具有酸的通性,没有强氧化性,不能腐蚀“五金八石”,醋酸也可贮存于塑料瓶,故C不正确。

D.卤水又称作卤碱,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镁、氯化钠和一些金属离子,是制作食盐过程中渗滤出来的液体,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制作豆腐,大量吞服卤水可引起消化道腐蚀,镁离子被人体吸收后对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均有抑制作用,故D不正确。

【答案】 B

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焰火的五彩缤纷是某些金属元素的性质的展现

B.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其性质稳定,不溶于强酸、强碱

C.“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D.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解析】 B项,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其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下不能与强酸反应,但能与强碱发生反应,如2NaOH+SiO2===Na2SiO3+H2O,错误。

【答案】 B

3.(2015·广东高考)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

、Ba2+、Br-、CO

B.Cl-、SO

、Fe2+、H+

C.K+、Na+、SO

、MnO

D.Na+、H+、NO

、HCO

【解析】 A.Ba2+与CO

能反应生成B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B.SO

与H+能反应生成SO2和H2O,SO

与Fe2+能生成沉淀FeSO3,不能大量共存。

C.离子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

D.H+与HCO

能反应生成CO2和H2O,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 C

4.(2015·山东高考)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

SO

+2H+===SO2↑+H2O

B.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

SiO

+SO2+H2O===H2SiO3↓+SO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NH3·H2O:

Al3++4NH3·H2O===Al(OH)4]-+4NH

D.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

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

【解析】 A.稀HNO3与Na2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复分解反应。

B.过量SO2,产物应为HSO

,而不是SO

C.Al(OH)3不溶于氨水,Al2(SO4)3与过量氨水反应只能生成Al(OH)3沉淀。

D.Na2O2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4OH-+O2↑,NaOH与CuSO4反应:

2OH-+Cu2+===Cu(OH)2↓,将两方程式合并可得:

2Na2O2+2Cu2++2H2O===4Na++2Cu(OH)2↓+O2↑。

【答案】 D

5.(2015·四川高考)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

A.明矾作净水剂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

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解析】 A.明矾中的Al3+发生水解生成胶体,胶体的表面积较大,能吸附水中的杂质,所以能起到净水的作用,与氧化还原无关,A项错误;B.甘油为丙三醇,属于多羟基化合物,具有吸湿性,因此可作护肤保湿剂,与氧化还原无关,B项错误;C.漂粉精能作消毒剂是因为它能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并不是起还原作用,C项错误;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防止食品被氧化,起还原作用,故D项正确。

【答案】 D

6.ClO2是一种杀菌消毒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中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2KClO3+H2C2O4+H2SO4

2ClO2↑+K2SO4+2CO2↑+2H2O。

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ClO3发生还原反应

B.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C.H2C2O4的氧化性强于ClO2的氧化性

D.每生成1molClO2,转移的电子数约为6.02×1023

【解析】 题给反应中KClO3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H2C2O4是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每生成1molCl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以A、B、D都正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所以H2C2O4的还原性强于ClO2的还原性,C不正确。

【答案】 C

7.VmL密度为ρg/mL的某溶液中,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溶质mg,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那么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m=

  B.c=

C.w%=

%D.c=

【解析】 A项,m=Vρw%;

B项,c=

C项,w%=

×100%=

%;

D项,c=

【答案】 D

8.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

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nm

D.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与分散剂分离

【解析】 B项,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直径大小不同;C项,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D项,胶体粒子也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法分离,可用渗析的方法分离。

【答案】 A

9.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Mg

B.金属单质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相同

C.常温下浓硫酸与铁不反应,故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贮藏贮运浓硫酸

D.观察焰色反应实验为黄色火焰,则可证明该溶液中含有Na+

【解析】 选项A不正确,钠极易和水反应,应该在熔融状态下冶炼;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电解质溶液导电,是靠阴阳离子的定向运动,选项B不正确;常温下,铁和浓硫酸发生钝化,钝化是化学变化,选项C不正确。

【答案】 D

10.在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混合溶液中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6∶1B.3∶1

C.2∶1D.1∶2

【解析】 由图像可知,当加入50mLNaOH溶液时沉淀达到最大量,即溶液中Mg2+、Al3+全部转化为Mg(OH)2、Al(OH)3沉淀,而溶解Al(OH)3消耗10mLNaOH溶液,则生成Al(OH)3需30mLNaOH溶液,生成Mg(OH)2需20mLNaOH溶液,由此可知溶液中n(Mg2+)=n(Al3+),则cAl2(SO4)3]∶c(MgSO4)=1∶2,D项正确。

【答案】 D

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25℃,1.01×105Pa,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5NA

C.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原子数为1.5NA

D.常温常压下,44gCO2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解析】 A项,氦为单原子分子,NA个氦原子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B项,所含的氧原子数为2NA;C项,在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

【答案】 D

12.无色的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mL甲气体经过如图所示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可能为(  )

A.NH3、NO2、N2B.NH3、NO、CO2

C.NH3、NO2、CO2D.NO、CO2、N2

【解析】 无色混合气体,证明没有NO2的存在,故A、C错误。

又经过系列实验的处理得酸性溶液,且通过足量Na2O2后显红棕色,最后通入水中几乎无气体剩余,证明气体甲中无N2,应存在NH3、NO、CO2气体,故B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14分)欲用含有少量氯化钙的氯化钠固体,配制100mLamol·L-1的氯化钠溶液,设计了下面的操作方案。

根据方案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粗盐样品mg,在托盘天平左盘上放________,右盘上放________。

(2)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应________,漏斗里液面应________。

(3)蒸发操作时应将液体放在________中加热,等加热至________时即停止加热。

(4)在样品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滤液中加入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配制100mLamol·L-1的NaCl溶液时,应从Wg固体中称取NaCl的质量为________,配制时应在________中进行定容。

【解析】 

(1)称量时左物右码。

(2)过滤时“一贴”“二低”“三靠”。

(3)蒸发在蒸发皿中进行,当加热到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4)Na2CO3是除杂试剂,加入过量Na2CO3的目的是把杂质除尽。

(5)盐酸也是除杂试剂,用于除去所加的过量碳酸钠。

(6)用WgNaCl配制100mLamol·L-1的NaCl溶液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100mL×10-3L·mL-1×amol·L-1×58.5g·mol-1=5.85ag,配制溶液时应在100mL容量瓶中进行定容。

【答案】 

(1)粗盐(放在称量纸上)

砝码(放在称量纸上)

(2)靠在烧杯内壁上 低于滤纸的边缘

(3)蒸发皿 出现大量晶体

(4)使钙离子完全形成沉淀而除去

CaCl2+Na2CO3===CaCO3↓+2NaCl

(5)除去过量的Na2CO3

Na2CO3+2HCl===2NaCl+H2O+CO2↑

(6)5.85ag 100mL容量瓶

14.(14分)(2016·衡水高一检测)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跟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继续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部分性质。

(1)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欲确定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固体物质的成分,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待试管冷却,取其中固体少许溶于稀盐酸得溶液B;

②取少量溶液B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试管中固体是________(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溶液未变红,则试管中固体是________(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A一定有Fe3O4,可能有Fe

B.只有Fe(OH)3

C.一定有Fe3O4和Fe

D.一定有Fe(OH)3,可能有Fe

E.只有Fe3O4

(3)该同学按上述方案进行了实验,溶液未变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该同学马上另取少量溶液B,使其跟NaOH溶液反应。

若按右图所示的操作,可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现象,请写出与上述现象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段时间后,该同学发现(3)中未变红的溶液变成红色。

由此可知,实验室FeCl2溶液需现用现配的原因是________,并且配制时应加入少量________。

【解析】 

(1)Fe在加热条件下可与H2O(g)反应生成Fe3O4和H2。

(2)(3)根据Fe与H2O(g)的反应可知,试管中固体的成分可能为Fe3O4或Fe3O4与Fe的混合物,与盐酸发生反应Fe3O4+8HCl===FeCl2+2FeCl3+4H2O,可能的反应为2FeCl3+Fe===3FeCl2,Fe+2HCl===FeCl2+H2↑;取溶液B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试管中固体一定有Fe3O4,可能含少量Fe;若不变红,则试管中一定有Fe3O4和Fe。

(4)Fe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2白色沉淀,Fe(OH)2易被氧化,使沉淀发生颜色变化。

(5)FeCl2易被氧化而生成Fe3+,故FeCl2溶液应现用现配,并加入少量铁粉以防止被氧化。

【答案】 

(1)3Fe+4H2O(g)

Fe3O4+4H2 

(2)A C

(3)2FeCl3+Fe===3FeCl2

(4)FeCl2+2NaOH===Fe(OH)2↓+2NaCl;

4Fe(OH)2+O2+2H2O===4Fe(OH)3

(5)FeCl2易被空气氧化为FeCl3 铁粉

15.(11分)(2016·邢台高一检测)

(1)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

例如,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变为易吸收的

Fe2+。

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2Na+O2

Na2O2反应中,

①________被氧化,________是氧化剂,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②此反应中若转移了2mol的电子,则需要氧气________mol。

③用单线桥或双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Fe3+>Cl2>I2B.Cl2>I2>Fe3+

C.I2>Cl2>Fe3+D.Cl2>Fe3+>I2

【解析】 

(1)维生素C可将Fe3+还原为Fe2+,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2)根据反应

可知,Na为还原剂,O2为氧化剂,Na2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Na2O2中氧元素表现-1价;反应中每转移2mol电子,消耗O21mol。

(3)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①中氧化性Fe3+>I2;②中氧化性Cl2>Fe3+,故氧化性Cl2>Fe3+>I2。

【答案】 

(1)还原性

(2)①Na O2 Na2O2 -1 ②1

16.(13分)(2016·济南高一检测)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可能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来测定某无水亚硫酸钠试剂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若将虚线框内的分液漏斗换成长颈漏斗,则应该怎样检查虚线框内装置的气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称量agNa2SO3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向B装置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沉淀bg,原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C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有以下试剂:

蒸馏水、稀盐酸、稀硝酸、BaCl2溶液、Ba(NO3)2溶液,请从中选择合适试剂,设计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无水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检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常用的做法是加热或形成液面差,以形成压强差来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或液面是否发生变化,长颈漏斗没有塞子,必须加水至漏斗内液面高于锥形瓶内液面,形成密闭系统并形成压强差,观察液面变化。

(2)D为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反应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氯气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在B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O2+2H2O===4H++2Cl-+SO

(3)bg白色沉淀为BaSO4,其物质的量为

mol,则原样品ag中含Na2SO3也为

mol,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

×100%。

(4)氯气在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NaCl和NaCl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5)亚硫酸钠中混有硫酸钠,设计实验方案时可从两个角度设计:

一是测定亚硫酸钠的含量,二是测定硫酸钠的含量,亚硫酸钠被氧化为硫酸钠,加入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根据硫酸钡的质量求解硫酸钠的质量,可计算出亚硫酸钠的质量;题中从第一个角度设计,本题可从第二个角度设计,加入盐酸除去亚硫酸钠,加入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根据硫酸钡的质量求解硫酸钠的质量,可计算出亚硫酸钠的质量。

【答案】 

(1)关闭弹簧夹(或止水夹)a,由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至漏斗内液面高于锥形瓶内液面,过一段时间观察液面是否变化,若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装置漏气

(2)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Cl2+SO2+2H2O===4H++2Cl-+SO

(3)

×100%

(4)Cl2+2OH-===Cl-+ClO-+H2O

(5)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依次加入足量盐酸和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物的质量,计算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