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启示》教案.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63215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的启示》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物的启示》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物的启示》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物的启示》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物的启示》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生物的启示》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生物的启示》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生物的启示》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生物的启示》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的启示》教案.doc

《《生物的启示》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的启示》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的启示》教案.doc

25《生物的启示》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和学习,认识什么是仿生,了解仿生过程,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动作用。

2、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做简单的观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3、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尊重他人的想法的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不断反省的探究态度。

4、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什么是仿生,了解仿生过程,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教学难点: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单科学模型。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

查阅有关仿生产品的信息资料

教师准备:

实验材料:

葱叶、纸、双面胶、剪刀等。

观察材料﹙新鲜葱叶,剪刀,苍耳,粘扣,蛋壳,铅笔﹚、分组实验材料(每组棋子若干,卡纸一张,钩码若干,木块、表格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播放《蜘蛛侠》片段。

学生欣赏,谈谈蜘蛛侠,从蜘蛛侠的秘密武器---吐丝,得出人们正是受到了蜘蛛的启示,根据蜘蛛的一些特性创造了蜘蛛侠这个科幻人物形象。

2、观察苍耳。

发现它的特征(有刺、刺前有小钩),猜想利用它能做什么(防身用,造这样的衣服扎手,小偷不敢偷),试一试能不能粘到衣服上(很容易粘在衣服上)。

谈话:

有人受苍耳特性的启发完成了一项发明,他就是瑞士的乔治•迈斯楚先生,利用它发明了尼龙搭扣(出示实物),想不到吧,一个不起眼的生物竟引起了一项发明!

这就是生物带给人们的启示!

(板书课题:

生物的启示)

生活中有很多受到生物的启示进行发明创造的例子,人们发明了哪些东西以及怎样发明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从生物中得到的启示。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

葱叶的启示

谈话:

葱是我们熟悉的一种作调味的植物,你知道葱叶结构的特性吗?

拿出准备好的葱叶,先玩一玩,看看有什么发现?

1、玩葱叶,找发现

(1)出示大葱,玩吹葱叶游戏。

学生分组做吹葱叶游戏,汇报结果:

葱叶很难被吹弯。

谈话:

为什么葱叶不容易被吹弯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葱叶,想一想,小组进行讨论,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观察特点:

带着“葱叶为什么很难吹弯?

”这个疑问,观察葱叶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

预设:

①我发现葱叶是筒形的,可能葱叶吹不弯跟这个特点有关系。

②我发现葱叶是筒形的,而且上尖下粗,这可能是葱叶吹不弯的原因吧。

③我发现葱叶是筒形的,中间是空的,葱叶吹不弯的原因与葱叶筒形的形状,中间是空的有关系。

教师小结:

同学们认为葱叶吹不弯的原因是因为它是筒形的。

到底对不对呢?

我们把葱叶切开,再试一试。

(特别提醒同学们,在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用完后要注意把它们收好)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4)班上交流新发现:

说说小组是怎样做的,有什么发现?

预设:

①我们小组是竖着把葱叶切开,吹一吹,弹一弹,很容易就吹弯了。

②我们小组发现当把葱叶切开后,原来葱叶很薄的,当把它竖起来时,它自己就弯了.

③我们小组发现把葱叶横着切开,它还是直的,不容易弯曲,可是当我们竖着切开的时候,葱叶就很容易弯曲了。

(5)活动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通过刚才的活动,对比葱叶的前后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班上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大家的猜测是对的,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了葱叶吹不弯的原因是因为它是

筒形结构的,很显然筒形的葱叶比剪开后的条形葱叶承受压力的能力更强。

其他物体是不是也具有这种特性呢?

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

2、玩蛋壳,找发现。

教师玩铅笔撞击蛋壳的游戏,学生找发现。

设疑:

把蛋壳的凸面朝上,让铅笔从15cm的高度自由下落,撞击蛋壳,猜猜它能不能碎?

如果把蛋壳的凹面朝上,让铅笔从同样的高度自由下落,猜猜又会怎样?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找发现,班上交流。

预设:

凸形的蛋壳不容易扎破,凹形的蛋壳很容易扎破。

蛋壳虽然很薄,但是凸形的蛋壳却很结实。

3、大胆猜想

谈话:

刚才我们玩的两个游戏,葱叶为什么吹不弯?

而剪开的葱叶为什么容易变弯?

凹面朝上的蛋壳容易击碎,而凸面朝上的蛋壳不容易击碎。

你们猜这是为什么?

学生大胆猜想,可能与它们的形状有关。

谈话:

通过我们观察葱叶和蛋壳,发现筒形结构不容易变弯,拱形结构承受能力强。

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大胆的推测如果得到科学的验证,同学们将会像科学家一样获取科学的结论。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活动二:

建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使学生感受仿生的过程

(1)设计方案

 设疑:

是不是用其它的材料制成的筒形或拱形也不容易变形呢?

你们想研究吗?

怎么证明?

(做实验)

你打算用什么材料做成葱叶模型或蛋壳模型?

(把一张纸卷成筒状)

请先在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并把它记录下来。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实验材料)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教师参与其中。

(2)学生讨论,班上汇报,集体评议。

预设:

①我们组准备用一张白纸(平面形)吹一下,看能不能吹弯?

再把它卷成筒形试

试,能不能吹弯?

②先将一张白纸展开,代替剪开后的条形葱叶,将钩码放在白纸上,观察结果,

再将白纸卷成筒形,用胶水粘好,代替筒形葱叶,然后挂上钩码,观察结果。

样就能对比出哪种结构的白纸承重能力更强。

③我们组准备把一张白纸放在两个木块之间,往上面放棋子,直到变弯,然后再

把它变成筒形,放上同样的棋子,看能不能变弯?

小结:

同学们的主意都不错,我发现咱班同学真聪明。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我发现大家设计的都是对比实验,通过葱叶模型对比出平面材料和筒形材料各自承重能力的差别。

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就叫它《葱叶模型实验》吧。

我们再看看本次实验中还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课件出示,学生读一读)   

(3)根据实验方案,实验探究

小组长领实验材料,按照自己的方案 分组进行探究,并做好记录。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谈话:

刚才同学们做的很认真,哪个小组愿意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

学生汇报。

预设:

①我们组发现筒形结构不容易弯曲。

②我们组发现筒形结构承受能力强。

③筒状的白纸比展开的白纸承重能力更强。

④平面材料承重能力较弱,而筒形材料的承重能力较强。

(5)得出结论:

谈话:

通过我们前面对葱叶结构性能的探究,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平面材料承重能力较弱,而筒形材料的承重能力较强)

通过实验同学们都发现了与平面材料相比,筒形材料不容易弯曲,圆筒形结构的承受力比较强。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活动三:

研究产品的开发

1、学生交流:

生活中,很多产品就是利用这种特性开发出来的。

葱叶的这种性能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你知道有哪些?

学生举例(电线杆、钢管、笔杆、窗帘杆、红旗杆、、、、、、)

2、教师总结提炼

你认为做成筒形有什么好处?

(比较轻、薄、节省材料、承受能力强、坚固)

根据葱叶的这种性能,依据制作的模型,你打算设计什么产品?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

回顾刚才我们进行的两个探究活动,实际上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我们先是发现生物(葱叶)的结构性能(筒形的葱叶比剪开后的条形葱叶承压能力强。

);再根据生物结构特点(葱叶筒形)建立生物模型(纸筒);接着做承压对比实验检测模型是否也具有生物性能;最后根据检测结果研制、开发新产品。

这就是仿生的过程,什么是仿生呢?

师引导总结并板书:

葱叶筒形-------------纸筒----------------承压实验------------------钢管

人们模仿生物的特性,研制产品,这就是仿生。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生活中的仿生实例简介

补充资料,拓展提高(结合课件介绍)

(1)鱼的启示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

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于是人们就模仿鱼的外形制造了什么?

(船)

(2)小草的启示

相传我国古代的著名工匠鲁班,他在土木工程方面有许多创造发明。

由带锯齿的小草发明了(锯)你知道锯的发明与谁有关吗?

(学生讲述鲁班发明锯的故事)提问:

根据你搜集的资料,在生物的启示下,人们完成了哪些发明创造?

你知道它是受到哪种生物的启示吗?

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仿生资料,小组讨论交流,班上汇报,谈感受。

2、仿生练习题:

仿生在生活中运用很广泛,用线将他们之间相关的标出来。

鸟的翅膀雷达

蝙蝠的耳朵潜水艇

鱼鳔照相机

蜂眼飞机

鸡蛋的外壳隐身衣

变色龙薄壳结构屋顶

壁虎吸盘挂钩

3、结合日常生活中了解或知道的有关生物的本领和特点,提出自己发明创造的设想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班上交流。

六、课后总结:

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和学习,你有什收获和想法?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结合板书梳理知识。

正是由于仿生学的发展,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仿生发明创造,已经惠及人类,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们已经从生物身上学到很多知识,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已经发明了很多物品。

大自然中的还有很多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不断地去探索生物的奥妙,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创造出更多更先进的物品。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探究,仔细观察熟悉的生物,从中会得到得到什么启示?

完成表格,下节课我们举行一次生物仿生比赛,好吗?

板书设计:

25生物的启示

葱叶筒形-------------纸筒----------------承压实验------------------钢管

人们模仿生物的特性,研制产品,这就是仿生。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前采用上网及看书等各种方式来查询资料,让学生通过鼠标点击、看书等方式自由地寻找知识点,将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同时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扩大视野,打破书本的局限、提高了教学效果。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学生的课前查阅资料和课上积极思考、讨论、实验研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了学生发明创造的激情,学生通过感受先辈的发明创造激发内心发明创造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一些生物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小发明、小创造。

2、使用建议。

学生建立模型分组实验和班上交流汇报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主动与同学合作分享。

2、需破解的问题。

学生设计的方案很多,在交流汇报时,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关注他人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西山阴小学张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