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426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Word下载.docx

【5】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6】河东:

黄河以东的地方。

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7】粟:

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8】亦然:

也是这样。

【9】无如:

没有像……。

【10】加少:

更少。

下文“加多”,更多。

加,副词,更、再。

【11】好战:

喜欢打仗。

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热衷于互相攻打和兼并。

【12】请以战喻:

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

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13】填:

拟声词,模拟鼓声。

【14】鼓之:

敲起鼓来,发动进攻。

古人击鼓进攻,鸣锣退兵。

鼓,动词。

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15】兵刃既接:

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开始。

兵,兵器、武器。

既,已经。

接,接触,交锋。

【16】弃甲曳兵:

抛弃铠甲,拖着兵器。

曳(yè

),拖着。

【17】走:

跑,这里指逃跑。

【18】或:

有的人。

【19】以:

凭着,借口。

【20】笑:

耻笑,讥笑。

【21】直:

只是、不过。

【22】是:

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

【23】无:

通“毋”,不要。

【24】不违农时:

指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服役。

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

【25】谷:

粮食的统称。

【26】不可胜食:

吃不完。

胜,尽。

【27】数罟不入洿池:

这是为了防止破坏鱼的生长和繁殖。

数(cù

),密。

罟(gǔ),网。

洿池:

池塘。

【28】鳖(biē):

甲鱼或团鱼。

【29】斤:

与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横。

【30】时:

时令季节。

砍伐树木宜于在草木凋落,生长季节过后的秋冬时节进行。

【31】养生:

供养活着的人。

【32】丧死:

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33】憾:

遗憾。

【34】王道:

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与当时诸侯奉行的以武力统一天下的“霸道”相对。

【35】五亩:

先秦时五亩约合21世纪一亩二分多。

【36】树:

种植。

【37】衣帛:

穿上丝织品的衣服。

衣,用作动词,穿。

【38】豚(tú

n):

小猪。

【39】彘(zhì

):

猪。

【40】畜(xù

畜养,饲养。

【41】无:

【42】百亩之田:

古代实行井田制,一个男劳动力可分得耕田一百亩。

【43】夺:

失,违背。

【44】谨:

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45】庠序:

古代的乡学。

《礼记·

学记》: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家”,这里指“闾”,二十五户人共住一巷称为闾。

塾,闾中的学校。

党,五百户为党。

庠,设在党中的学校。

术,同“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

序,设在遂中的学校。

国,京城。

学,大学。

庠(xiá

nɡ)。

【46】教:

教化。

【47】申:

反复陈述。

【48】孝悌:

敬爱父母和兄长。

悌(tì

)。

【49】义:

道理。

【50】颁白:

头发花白。

颁,通“斑”。

【51】负戴:

负,背负着东西。

戴,头顶着东西。

【52】黎民:

百姓。

【53】王:

这里用作动词,为王,称王,也就是使天下百姓归顺。

【54】未之有:

未有之。

之,指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55】食人食:

前一个“食”,动词,吃;

后一个“食”,名词,指食物。

【56】检:

检点,制止、约束。

【57】涂:

通“途”,道路。

【58】饿莩:

饿死的人。

莩(piǎo),同“殍”,饿死的人。

【59】发:

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60】岁:

年岁、年成。

【61】罪:

归咎,归罪。

【62】斯:

则、那么。

一、文学常识

孟子,名,字,战国时期邹国人。

战国时期著名家、家、家、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

宣扬“”,最早提出“”的思想。

被尊称为“”,《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

《孟子》,被南宋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

二、夯实基础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寡人()焉耳矣()移其粟()无如()曳兵()

不可胜食()数罟()洿池()鱼鳖()鸡豚()

狗彘之畜()庠序()孝悌()饿莩()

(二)文言知识点

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2)河内凶

(3)请以战喻

(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5)弃甲曳兵而走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7)王无罪岁

(8)河内凶

(9)邻国之民不加少

(10)或百步而后止

(1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12)谷不可胜食也

(13)数罟不入洿池

(14)树之以桑

(15)斧斤以时入山林

3.一词多义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数罟不入洿池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系向牛头充炭直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百发百中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野芳发而幽香

主人忘归客不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非我也,兵也

兵穷兵黩武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草木皆兵

驴不胜怒,蹄之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于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移其民于河东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王然而不王者

梁惠王日

请以战喻

可以无饥矣

以以时入山林

申之以孝悌之义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俭

填然鼓之

王道之始也

之申之以孝悌之义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鸡豚狗彘之畜

河内凶亦然

然填然鼓之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赵太后曰:

“然”

则移其民于河东

人死,则曰

不违农时:

名词,季节

  无失其时:

名词,机会、时机

4.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

(1)填然鼓之  鼓:

(2)树之以桑     树: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

(4)王无罪岁        罪:

(5)然而不王者王: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生:

死:

丧:

(7)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移:

(8)谨庠序之教          谨:

(9)填然鼓之          鼓:

5.翻译下列句子

(1)判断句

①非我也,岁也

②非我也,兵也

③是亦走也

④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⑤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①移其粟于河内

②树之以桑

③顿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3)宾语前置句

①未之有也

②鸡豚狗彘之畜

(4)省略句

①可以无饥矣

②弃甲曳兵而走

(5)特殊句式

①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③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三、实战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数(cù

)罟洿(kuā)池弃甲曳(yè

)兵

B.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sānɡ)死

C.狗彘(zhì

)鸡豚(tú

n)庠(xiá

nɡ)序之教

D.衣帛(bó

)畜(chù

)养请以战喻(yù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

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

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⑧D.②④⑤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④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

填然鼓之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弃甲曳兵而走

7.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颛臾,昔者以为东蒙主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8.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9.文中“之”字出现多次,下列对“之”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填然鼓之③树之以桑④寡人之于国也

⑤未之有也⑥申之以孝悌之义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⑦/②③/④⑥/⑤B.①②/④/③⑤/⑥⑦

C.①⑦/②③/④/⑤⑥D.①④/②③/⑤⑥/⑦

10.下列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河内凶(凶年,谷物收成不好)

B.邻国之民不加(更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11.下面的加点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或百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2.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1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

A.王好战,请以战喻(喜欢)

B.谨庠序之教(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C.或百步而后止(或者)

D.王道之始也(开端)

14.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

①谨庠序之教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⑦D.②④⑤

15.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树之以桑B.申之以孝悌之义

C.弃甲曳兵而走D.无乃尔是过与

16.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⑦D.③⑥⑦

17.“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孝悌之义B.树之以桑C.百亩之田D.邻国之政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数罟:

密网)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死:

丧失生命)

C.谨庠序之教(庠序:

学校)D.鸡豚狗彘之畜(豚:

小猪彘:

猪)

19.对文章第①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用比喻的方式指出梁惠王的“补救灾区”的方式不是好方法。

B.孟子用比喻的方式指出梁惠王所用的“爱民”的临时措施,与邻国之政实际上是五十步与百步之比。

C.孟子用打仗为例,指出梁惠王没有实行仁政。

D.孟子用打仗为喻,指出梁惠王对人民“让步”太少。

20.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文章第⑤⑥段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

A.使用比喻句式B.使用对偶句式C.使用排偶句式D.使用排比句式

21.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①养生丧死无憾 ②不违农时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