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66300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30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doc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两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

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

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

濒临哪些海洋?

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

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的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

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

与哪个大洋相邻?

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

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疆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活动)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

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

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

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

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总结:

北-头顶黑龙江南-脚踩曾母暗沙

东-嘴喝两江汇合水西-帕米尔上摆摆尾

(读图)课本3页中国的疆域图

(提问)算一算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纬度约相差多少度?

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

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

最北接近哪个带?

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

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寒带。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和最西时间相差5个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尔米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边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边的帕尔米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多少千米。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为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跨近50个纬度

教学后记: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

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三、海洋和岛屿

〔活动〕读课本图1-4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海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南至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

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限;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水最深的海区。

〔板书〕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洋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洋,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

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

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西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活动并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边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著名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板书〕4、优越的海陆位置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20000千米的陆上疆界。

〔板书〕四、陆上疆界与邻国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挂图〕中国政区挂图(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归纳〕我国陆上邻国有14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其中:

东亚――蒙古、朝鲜

东南亚――越南、老挝、缅甸

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布丹、锡金、尼泊尔

西亚――阿富汗北亚――俄罗斯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锡不丹,南疆邻国有三个,缅甸老挝和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东边韩国日本,菲马远在东南。

印尼文莱也是,合称隔海六国。

板书设计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4、优越的海陆位置

四、陆上疆界、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教学后记】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2、能力目标:

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征及在中国行政区图中的相对位置

3、思想目标:

通过对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的学习,增强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难点:

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特征及在中国行政区图中的相对位置

重点:

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教具 《中国行政区划图》拼图

教法 游戏比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这一节我们来进一步巩固一下。

二 巩固

(一)阅读中国政区图,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方位。

1、说出本省的名称、简称、位置和行政中心,找出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简称。

2、以辽宁省为起始,分别沿陆上疆界和海上疆界,依次说出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简称。

3、分别找出长江、黄河干流依次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简称。

(二)背诵34个省级行政区的口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二宁青甘陕

云贵西四北上天

内蒙台海福吉安

(三)拼图游戏

教师出示某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图形,由同学拼出其周围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四)教师任意给出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图形,同学抢答,说出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三、归纳小结

四、作业

板书设计:

第2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二、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

三、34个省级行政区行政中心

教后记: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及华人的知识。

3、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曲线图的能力等。

4、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待。

教学难点

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媒体

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课本插图、有关图表。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板书)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导入新课:

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

我国有多少人口?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

明确:

2000年世界人口已达60亿,我国人口总数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2.95亿,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2%,世界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多中国人。

〔板书〕一、人口基数大、数量世界第一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图”(见下页),提出问题:

人口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的人口居世界的百分比各是多少?

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的面积和人口比较表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面积(万立方米)

1700

997

960

936

人口(亿)

1.48

0.26

12.36

2.6

〔结论〕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学生活动:

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柱状图回答:

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哪个、最少的是哪个?

我国人口数超过5000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

它们各分布在哪里?

湖南省人口数有多少?

要求学生自己活动得出结论。

二、人口增长速度快

根据下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出1949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年份

人口(亿)

年份

人口(亿)

1949

5.4

1982

10.3

1953

5.9

1988

11.1

1956

6.3

1990

11.4

1964

7.1

1995

12.1

1974

9.1

2000

13.0

通过观察,由学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1、我国人口基数过大。

1949年为5.4亿,2000年时就达到13亿。

增长速度过快。

由绘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了51年时间,人口就增长了1.4倍,达到13亿。

根据该曲线我国从1949到1964和1964到1974及1982到2000年每增加一亿人口各要多少年并简单地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根据这个增长趋势我国到2010、2020年人口各为多少?

〔板书〕二、人口分布不均

学生活动:

观察课本中的“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找到江苏、广西、青海、西藏的人口密度并按其大小排队,找到黑河和腾冲两地并画一直线分析我过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找出我过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和100人以下的省级行政单位和湖南省的人口密度。

根据全省和有关省的人口资料完成课本13页的表格。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评议,由学生归纳: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于200人每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省,这些地区多为平原区,适宜人们生产和生活。

而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于10人每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省区,这些地区多为高原和沙漠,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教师小结:

可见我国人口密度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区。

这是由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事件的长短而决定的。

过渡:

人口密度东西部存在差异,农村与城镇也存在差异,而且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大,这种差异也在变化。

〔板书〕四、我国的人口政策

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

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人口政策。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是控制人口的关键,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

我们要积极地宣传这一基本国策,使我国的人口得以控制。

总结:

这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及人口政策的学习。

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

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改变人们的生育观,人口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基数大、数量世界第一

二、人口增长速度快

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四、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学后记】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运用民族分布图和表格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行小型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绘制中国的民族构成扇形图培养学生的计算、绘图和读图分析能力

3、通过读民族分布图、贴图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4、结合热点新闻,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5、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小组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3、通过收集、分析民族资料与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难点:

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

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有关各民族的风土民情习俗、传统节日、图片资料、物品等。

2、调查生活周围的少数民族。

3、教师收集民歌,音像视频资料等

五、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揭题:

中国的民族。

欣赏多民族的大家庭图片。

在祖国这个百花园里有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的民族》。

[讲授新课]:

板书: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一、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的构成:

展示:

中国民族分布图及各民族人口统计表。

读图提问:

1、分布最广、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

2、计算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3、根据这些数据画出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所占比重的扇形图。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

汉族人数最多,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他55个民族占8%。

据此,我们习惯把其他55个民族称为什么?

(少数民族)

过渡:

在55个少数民族中,不同的民族人口数目不同,分布区域也有所不同。

读图抢答:

①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是哪几个民族?

②找出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

③哪个少数民族散居各地?

④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⑤福建的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台湾、海南呢?

⑥你知道厦门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43个)

歌谣总结:

壮满回苗维,彝土家蒙藏。

壮族人最多,珞巴人最少。

散居各地者,唯独数回族。

民族数最多,云南独占鳌。

过渡:

我国的民族分布情况如何?

板书:

二、民族的分布

展示:

《中国民族分布图》、回顾看图的步骤。

课堂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东部和中部)

2、读图在表中填出主要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

(见书)

学生活动:

在中国政区图上进行贴图活动

1、把写有九个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名称的小图片粘贴到他们主要的分布区。

(把少数民族送回家)

2、按地理方位说出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区?

(东北、西北和西南)

3、在汉族集中的地区有无少数民族?

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4、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分布上有什么关系?

(交错分布)

5、这体现了我国民族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6、这种分布特点有哪些有利的方面?

归纳: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过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风俗习惯,有些民族还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正如谚语所说: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阅读:

那达慕大会、泼水节、赛龙舟。

板书: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过渡:

三个小组的精彩表演和介绍让我们大开眼界,也增长了不少见识,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灿烂的民族文化,一起分享了中华文明的迷人魅力。

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我们必须了解尊重他们,共同缔造一个前途似锦的强国。

提问:

假如有一个由少数民族组成的学生参观团到我们学校参观,你该怎么做?

生:

……

归纳:

因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存在,容易造成民族间的尖锐对立和矛盾激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危及到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和政局的稳定。

有时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不仅影响国家间的关系,还会导致外部干预势力的介入,使地区局势更加动荡不稳。

过渡:

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的是民族团结。

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同周边国家有和睦友好的关系。

祖国这种和睦统一的局面与我们实行什么政策密切相关?

(正确的民族政策)

提问:

你知道我国民族政策的内容吗?

例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各民族政治上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

判断正误:

班上有个同学是少数民族,同学经常因他与众不同的习俗取笑他,对不对?

归纳:

为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进步,党和政府针对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方面的各种优惠政策。

[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兄弟姐妹,。

(结合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知识)

歌谣:

中华民族五十六,人口最多是汉族。

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

汉族分布遍全国,集中东部和中部。

西南西北和东北,少数民族广分布。

各族杂居或聚居,平等团结又互助。

[教学后记]: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1)

教学目标:

1、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

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大致海拔高度

3、我国地形特征对降水、河流及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三大阶梯差异。

重点与难点

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具 《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

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吗v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讲授新课

欣赏歌曲《歌唱祖国》,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

从歌词中我们了解到什么?

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学习这一节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征。

1、地势的概念——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从以上的问题可得出:

2、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承接:

想一想

比较图A与图B,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

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

得出结论:

3、中国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二、中国的地形

在地图册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

1、指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