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66471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doc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doc

永宁县李俊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规划背景 2

二、指导思想 3

三、建设原则 3

四、规划重点 3

五、规划依据 4

六、规划期限 4

七、规划范围 4

第二章镇域现状概况 4

第一节区位 4

第二节人口现状 5

第三节旅游资源现状 5

第四节自然地理条件 6

第三章镇域规划 7

第一节空间规划 7

第二节面临问题 7

第三节指导原则及产业发展定位 7

第四节职能规划 8

第五节发展的必要性与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9

第四章镇区现状 9

第一节居住资料:

9

第二节教育情况:

9

第三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9

第四节公共服务设施 9

第五节商业、金融 10

第六节文化娱乐 10

第七节对外交通:

10

第五章镇区规划 10

第一节镇区现状存在的问题 10

第二节规划统筹 10

第三节镇区用地布局 11

第四节功能结构规划 12

第六节道路系统规划 12

第五节绿地系统规划 12

第六章某小区详细规划 12

第一节现状概况及区位分析 12

第二节规划结构 12

第三节用地规划 12

第四节道路系统规划 12

第五节单体建筑设计说明 12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背景

(一)宏观政策背景

1、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走过第10个年头,10年来,西部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西部大开发战略也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未来战略的发展方向也由“开发”逐渐转到“开放”。

西部大开发实施10年来,在多方面取得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西部经济增长速度一改滞后的局面,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9%,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十年间都翻了一番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生态建设规模空前,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2010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在总结第一阶段西部大开发经验基础上,对下一阶段如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新举措,这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后中央对西部发展的再次部署。

本次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了西部大开发在下一阶段的战略地位与主要目标,对于永宁来说,下一阶段将是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实力力保进入西部百强县,争取进入全国百强县,总体机遇大于挑战。

2、宁夏进入跨越发展的关键期

进入21世纪以来,宁夏经济发展引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社会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现人均发电量全国第一,人均产煤量全国第三,成为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基于宁夏经济欠发达、总量小、质量不高的基本区情,决定了加快发展仍然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宁夏即将迈入跨越发展的关键期。

一是,随着自治区党委、政府围绕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全面实施打造沿黄城市带、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战略措施,将有力促进宁夏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其次,近年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其经济社会效益正充分发挥出来,对加快发展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批准在宁夏建设“六大基地”、“六个示范区”和“一个目的地”的战略构想,将极大地提升了宁夏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宁夏将有望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招商引资方面争取更多的机遇和机会,从而为经济发展不断提速提供新的活力。

永宁应依托自身区位优势,积极推进与银川同城化,充分对接沿黄城市带、黄河金岸建设,发挥现有生物医药、机械加工等产业优势,配套宁东能源煤炭化工产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提升区域经济地位,实现永宁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法规环境及上位规划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突出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明确提出了城乡统筹的概念,旨在打破城乡分割,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规划工作重心已由过去的“重城市、轻农村”转变为“城乡并举、统筹协调”,而“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立法目的,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规划法强调把社会公共利益放在核心位置,特别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等规定。

2、银川市城乡规划条例

《银川市城乡规划条例》对永宁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体体现西夏古都、回族风情、塞上湖城的特色。

城市新区建设应当实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有序建设,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城市生态空间。

城市旧区改造应当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计划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改建,疏解城市人口,降低建筑密度,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

镇、村庄和村民住宅的规划建设管理,应当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特色的原则。

3、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本轮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认真分析了96版规划实施以来遇到现实问题,结合国家宏观背景,在产业、空间战略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

在96版中规划的“双核”空间结构,大体符合银川城市空间结构长期发展的需要,银川也多次按照原规划意图进行跨越式发展,并形成西夏区现有城区。

但在实施过程,由于109国道强烈的吸引,银川城市同时出现向南北向两侧发展的态势,整体空间形态呈现向“T”形演变的趋势,原规划中的新城区未能按规划意图得以均衡发展。

二、指导思想

按照因地制宜,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建设的指导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充分合理地利用场地,解决好分期建设的衔接,逐步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总平面规划中严格按不同设计功能分区实施建设,做到功能合理、分区明确。

交通流线顺畅,减少交叉干扰。

三、建设原则

1、综合考虑李俊镇的总体风貌,风俗习惯,建筑的总体风格应与李俊镇总体的建筑风格相协调。

2、合理规划,合理布局,打造属于李俊镇特有的风格、特色。

3、建筑单体的设计要符合李俊镇古镇的特点,把李俊镇建设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小城古镇。

4、同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先进性及可持续性,并结合当地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

四、规划重点

1、生态优先,打造城市安全屏障

由于宁夏在全国生态系统中所处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永宁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的运行,关乎国家西北生态屏障的稳定与安全。

永宁的发展要以生态保护为根本,一切发展都要以不破坏或尽量少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为前提,维护地方自然生态环境。

2、节水限污,提高产业发展层级

在永宁经济总量尚小,产业结构尚未成型的背景下,永宁更应该未雨绸缪,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结合宁夏水资源紧缺、地表河流多为季节性、同时农业与生态保育需水量大等特点,需严格产业能耗、水耗、排污、产出门槛,大力打造节水绿色产业。

3、全面统筹,构筑新型空间体系

区域统筹,全面对接银川、宁武及沿黄城市带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差异化布局;城乡统筹,综合分析评价城乡空间发展条件,积极培育新型工业化载体及新型城镇化增长极,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新型城乡空间体系形成。

4、交通引导,优化资源要素布局

交通引导土地开发利用,结合县域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轨道等交通廊道及重大交通设施布局引导集镇、产业区、村庄、风景区等功能区布局与发展,推动生产要素集聚。

5、设施均等,完善服务体系配置

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要求,针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在软硬件、覆盖面、可达性等方面的差距,务必强化财政与制度保障,逐步加大投入、完善服务体系配置。

6、功能完善,增强城市服务职能

按照现代化城市的要求,提高现状城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预控文化、体育等大型公共设施用地,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对乡村地区居民吸引力,加快县域内部城镇化进程。

五、规划依据

1、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3)《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永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银川市城乡规划条例》(2011)

(6)《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7)《李俊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参考依据

(1)宁夏城镇化发展纲要(宁政办发[2004]42号)

(2)宁夏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年报(2009)

(3)永宁县总体规划(2010-2030)

六、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13年,基础数据采用2011年底资料。

近期:

2013—2018年,主要建设规划区居民安置区,道路,绿化;

远期:

2018—2030年,主要建设特色景观,农副产品加工厂区,大规模农业种植;

远景设想:

镇区进一步向西、向北拓展,考虑产业提升发展需要,重点引进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第二产业,推动本地农民进城进镇。

将李俊建成为永宁高效农业展示区、重要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七、规划范围

1、规划区

永宁县李俊镇镇区,总面积约845亩。

2、规划范围

南起许黄公路,北至新材路,东至青植路,西至西环路

第二章镇域现状概况

第一节区位

1.简述

李俊镇是明代设置的屯田边戍边堡寨之一,以明代弘治四年(1492年)镇守指挥李俊之名命名。

1960年8月22日由原宁朔县划归永宁县,设置李俊镇人民公社,1983年9月有区人民政府批准改称李俊乡,1984年6月14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改设为李俊镇。

2003年8月宁夏县乡体制改革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将原仁存乡撤销,整体合并李俊镇,成立李俊镇人民政府。

宁夏平原四大干渠,西干渠、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纵贯全镇南北,充足的水资源孕育出优质的水稻、小麦、瓜果蔬菜等农产品,使李俊镇俗有永宁县的“渔米之乡”美称,四棵树、多宝塔、雷祖庙、仁存渡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因此李俊镇又有“汉唐福地”之说。

2.区位

李俊镇位于宁夏银川市东,永宁县西南端,西邻玉泉营农场,东靠黄河,南接青铜峡,占地面积98平方公里。

距首府银川市45公里,永宁县城23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国道109线,姚叶高速公路南北穿过,西大路(李俊—银川),李小(李俊—小坝)穿境而过。

第二节人口现状

李俊镇各村人口概况一览表(2010年)

李俊镇

村委会

村情

户数

人数

村小

组数

1

雷台村

512

2260

10

 2

东方村

402

1818

7

 3

许桥村

576

2464

8

 4

丰登村

435

1912

8

 5

侯寨村

424

1651

7

 6

友爱村

451

1999

8

 7

王团村

453

1863

7

 8

团结村

396

1575

6

 9

西邵村

651

2600

12

 10

宁化村

676

2978

13

 11

李庄村

712

2872

18

 12

古光村

644

2770

10

 13

李俊村

514

1910

10

 14

金塔村

626

2384

6

15

魏团村

680

2882

12

总计

8152

33938

142

数据来源:

永宁县民政局

2010年镇区辖15个村民委员会,一个居民委员会,142个村民小组,全镇8152,人口33938人,其中回族5670人,占总人口17%,金塔村是镇人民政府的所在地,是李俊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人口数量,截止2011年全镇人口为31805人,其中农业人口31562人,非农业人口243人

人口变动:

全镇出生161人,人口出生率为5.06‰,死亡175人,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0.44‰。

流动人口为709人,其中流入人口205人,流出人口为504人,流入人口大部分是流出宁夏在外省区以经商,农民工为主,少量的是投亲靠友。

第三节旅游资源现状

1、李俊塔,又称“金塔”、“多宝塔”,是一座八角楼阁,以砖砌重檐塔,塔身13层,连同塔顶共15层,总高31.52米,塔室内呈八角形,直径为2米,各层之间用木板构成楼层板边沿开一方行口,有铁梯可以攀登至巅。

李俊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公元1596年)。

1966年自治区文物管理处拨款由云南大理古建队维修,在修建时从塔顶刹内藏有19尊铜佛像,1尊陶佛像,7块墨名板,2卷经书,9面铜镜和古币等文物,有关专家从这批文物和风铃铸文上认定李俊塔在清康熙五十四(公元1775年),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两次维修并认定该塔为佛教寿塔。

2、四棵树,位于镇北东侧一公里,占地200平方米,在空地中央耸立着四棵古老苍劲的银白杨,呈正方形布局,其株距均为8米,1992年经自治区林业厅林业专家科学鉴定,认定四棵树是清雍正年间种植生长200多年的银白样,树高28.8米,直径1.77米,四棵树古老而出名,也因传奇而出名,他有很多优美的故事集传说。

3、雷祖庙,位于仁存乡雷台4队,建于清代初年,由边厅,左右厢房,配殿,大殿组成,佛教寺庙,大殿为单檐,山顶出,面洞10米,进深8米,山门石雕十分精美,配殿单檐已毁。

4、罗家洼明墓群,位于李俊镇西邵罗家洼南岗有墓葬5座,分别为78.4米,宽23米的范围内,据考察是明代中期所葬,地面残留着明代石砖,为挖掘。

5、汉渠春涨,汉延渠流经李俊8.7公里,每逢春季开闸引蕴时如银蛇蠕动,引人入胜,明代靖诗曰

6、位团5、9队百年银杏古杨,明朝(1639),距今382年的树鉴定历史,树高15米,直径2.5米,虽经百年风雨,仍巍然矗立。

第四节自然地理条件

1、气候

气候属大陆,过渡性差异性、差异性明显,具有冬寒长,夏热短,春暖快,秋凉早,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和气象灾害较的特点。

雨量、降水,是气候特点之一干旱少雨,农作物靠引黄灌溉,由于地处季风区的西北边缘,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干寒季风的强烈影响,从海岸吹来的温湿东南风季风相当微弱,造成雨量稀少。

温度,李俊气温时空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8度,春季升温和秋季降温过程短而快。

湿度,地平面湿度年平均为11.5度,最冷的月平均为-8度,最热月平均为25度,历年平均为10度,地下20厘米处,最冷月平均为-3.4度,最热月平均为24.5度,历年平均为10.8度。

风向、速度,李俊镇气候是冬春风较大,多偏西北风,风力较小,多偏西南风,每年春夏之交时常有几天的风暴雪,正当草不复生期和枯死期交替≧17米/秒的瞬间风速在风力≧18级的阵风年平均有5.2天,以1月和4月最多。

沙尘暴在几年明显增加,3至6月份能见度小于500米—1000米的灾害性气候多发生在春天,每年大小沙尘暴天气达5至7次之多。

2、地质、地形与地势

李俊镇处于新陷山河沉积平原及宁夏七十二连湖湖积平原,贺兰山褶皱带鄂尔多斯断层台间拗陷区即银川地堑,此拗区系古老陕北盆地之一。

直至二世纪早期,才由海陆交替变化以陆地为主结束了海洋的历史,第三世纪至第四世纪初期,即喜马拉雅山运动期。

由于贺兰山,牛首山剧烈上升的影响,使鄂尔多斯地台缓缓上升,银川平原处于上升之间,成为相对下陷区域,李俊镇也就处于平原沉降的转折端,同与黄河带来大量碎屑及周围风光物堆积拗陷地带,逐渐形成了今日之银川平原的李俊镇。

地势,全镇地势平坦,沟渠路林配套,地势南高北低,处于自然倾状态,境内南部,东西以150米至200米左右高低落着东西伸展,地势自然的形成为农作物灌溉提供有力保障。

土壤性质:

李俊镇土壤多属耕作历史悠久的农生土壤,在自然人类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3.5个亚类11个土属20余个土种。

土壤贫瘠,有机质很低,土体干燥,地下水位很深,植物覆盖很小,共有3个亚类,普通深灰,淡灰钙土性大,大部分为荒地。

分布于洪积扇老阶地,且在李俊西邵、宁化、李庄、古光较为多,占面积的45%以上。

土壤分为:

浅色草甸土、灌淤土、盐土、湖土‘

地下水,李俊镇处于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西干渠的宁夏四大干渠之间,地下水受水貌,地质的影响,储量差异较大,湖泊,沼泽地,平均平方公里储11.7万立方米,而灌淤土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储8.763立方米。

土壤承载能力,由于早已形成的黄河引水的灌淤土地,使土壤熟化力程度较高,沙土和灰钙土结合,土质层次厚,形成了较强的承载力,比较适宜城镇建设用地区域。

河流、水库、湖泊、地下水资源,水利工程:

中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经青铜峡市叶盛镇至原仁存渡,由南向北流经望洪南方边界,境内全长约5.7公里在李俊镇流经,河南宽500—1500米不等,原仁存乡雷台9队,渡口农场在黄河堤灌种植农作物。

湖泊,李俊镇是属宁夏七十二连湖区域,解放前湖泊面积约占80%,解放后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较大的湖有西长湖,大庙湖,宁化湖,魏家湖杨家湖、减湖等,从1975年农业学大案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改造农田的湖泊进行开发,大部湖泊经过平整变成了良田,目前有湖泊水面14处,面积最大的30亩,最小的3-5亩,这些湖泊且都进行养渔。

地震,李俊镇位于黄河和贺兰山两大断裂层之中,所在宁夏银川中部平原发生的地震都会涉及到本镇最大地震是1984年11月23日17时45分震级为5.6级,地震震感强烈,圈棚土墙裂缝。

近20余年每年都不同程度的发生1-3次地震,大都在1.6-3.5震级之中。

第三章镇域规划

第一节空间规划

倾力做大做精小城镇,力求在推进小城镇进程上实现突破,一是坚持旧镇提升、新镇开发,园区拓宽,整体推进的思路,精心抓好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认真实施塞上江南田园风貌增亮工程,生态建设,努力把功能做优,环境做美;二是抓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强化规划的先导作用,加大规划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小城镇总体规划,在镇区以西延伸,部分地段的控制详规,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建设,大力实施阳光规划,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以加快发展李俊商贸物流业为契机,努力争创全国小城镇示范建设镇,坚持新镇区和旧区改造并举,实施开发建设精品工程,加快推进镇区西扩东移,促进城镇扩容提质。

加快实施许黄公路综合整治,改造许黄公路以西拓宽和李银公路的镇域地段,凸显回乡民族风格,完成塔区公园、商贸步行街、镇区污水厂、幼儿园、供热站、6栋住宅楼建设,加快镇区玛钢厂以东的拆迁改造力度,凸显小城镇改造新亮点,统筹建设生态城镇,打理实施生态着绿工程构建以住宅片区、村庄绿化为重点,以交通主框架绿化为主线,以金塔公园旅游风景区,镇区为重点区域面向城乡绿化体系,不断地改善生态环境;四是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加大区域镇资本运营力度,盘活存量资产,搞活无形资产,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以镇养镇,以镇建镇,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深入开展脏乱治理活动,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全面提升小城镇文明化程度,切实抓好以道路养交通,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等为重点的市容整治,认真做好镇区内的拆迁工作,确保小城镇建设项目顺利进行;五是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点道路交通建设便民工程,进一步提高主干道路等级和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开工建设东西商业街,向西打通许黄公路连接工程,完成许黄公路李俊段至宁化桥改造等乡村道路的建设,提高农村道路为发展经济的承能力;六是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依靠小城镇集贸市场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餐饮娱乐,交通物流、信息咨询、法律服务、房地产业、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加快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着力发展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服务的农村服务业,做活做旺第三产业,使其为我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代表点。

第二节面临问题

虽然李俊镇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发展条件很好,但是软硬件设施方面还很不完善,镇容镇貌依旧破烂不堪,因产业调整,失地农民急需安置,老庄点居住建筑密度过大拥挤,标准低不抗震(多为20年以上砖木或砖瓦结构),土地利用率低,居住环境较差,现状住宅布局混乱,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配套设施落后。

整个集镇街道没有开放空间,显得和闭塞,没有供人们室外休闲娱乐的开放场所,沿街商业多为小业态,一遇到集市,占道经营现象严重,混乱。

绿化率也很不足,基本上没有较大面积的公园绿地。

街道老建筑参差不齐,有些建筑凸入道路红线影响管线施工,需要拆除。

现有居住区多为平房及自建2层楼,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很不完善。

现在只有简单的文化卫生设施,无正规的学前教育设施,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利用率也较低。

第三节指导原则及产业发展定位

一、指导原则

1、农业主导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农业业将是李俊镇的关键支撑。

应在市场选择和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培育重点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发展与质量提升。

2、交通引导

发挥交通对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的引导作用,实现城乡产业空间布局的整合,促进节能减排。

3、生态约束

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科技进步,形成节水、节能、节地和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

4、城乡统筹

以提升城乡整体竞争力为目标,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形成“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

二、产业发展定位

农业、充分利用人文与自然地理资源,将李俊镇建设成为永宁高效农业的主体区,南部重要的农副产品集贸中心,多民族历史文化融合的示范镇。

第一产业:

以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特色农业基地为导向,大力发展供港蔬菜产业与都市观光农业。

重点建设西环路以西做拱棚瓜菜、徐黄公路以南做鲜食葡萄等优势产业的发展,预计建设金塔蔬菜产业区3000亩,金塔鲜食葡萄产业区1500亩。

商贸物流业是李俊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将区位优势进一步发挥和扩大的必然选择。

未来应以建设银川南部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做优做强商贸物流业,促进城市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产业:

以发展低碳制造业,主要以农产品初加工为主,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提供就业岗位。

第三产业:

以建立区域性边贸中心和旅游集散地为目标,开展区域协作,推进特色边贸市场建设。

完善旅游接待设施,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

第四节职能规划

现状部分行政村人口、经济规模较小,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统一规划和发展。

由于地形、交通便及其它历史原因形成了现状行政村数量较多、规模较小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步伐,村镇合并成为必然。

李俊镇根据人口用地规模以及其主要职能可将丰登村与许桥村合并,王团村与友爱村合并成为一个行政村,李俊村与金塔村合并为李俊村。

根据村镇合并指导思想,各村镇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潜力,自然资源条件,将李俊镇各村的等级、职能及规模划分如下:

村镇等级规模职能规划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等级

职能

1

李俊镇区

中心区

供港蔬菜集散中心之一,并以综合性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同时也是李俊镇行政办公中心。

2

李俊村

葡萄、供港蔬菜

3

王团村

4

古光村

5

团结村

6

侯寨村

畜牧业

7

魏团村

8

丰登村

9

东方村

粮食主产区

10

雷台村

11

许桥村

12

李庄村

13

宁化村

14

西邵村

第五节发展的必要性与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1、必要性

随着李俊镇的不断发展,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