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本立足点家庭养老廖康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423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本立足点家庭养老廖康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探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本立足点家庭养老廖康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探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本立足点家庭养老廖康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探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本立足点家庭养老廖康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探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本立足点家庭养老廖康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探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本立足点家庭养老廖康宁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探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本立足点家庭养老廖康宁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探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本立足点家庭养老廖康宁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探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本立足点家庭养老廖康宁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本立足点家庭养老廖康宁Word下载.docx

《探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本立足点家庭养老廖康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本立足点家庭养老廖康宁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探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本立足点家庭养老廖康宁Word下载.docx

(五)传统价值观遭受挑战,孝道观念发生变化………………………………………………5

四、完善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对策与措施………………………………………………………5

(一)强化家庭责任,倡导家庭养老……………………………………………………………5

(二)发展农村敬老院,建立农村养老社区……………………………………………………6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7

(四)建立法律制度保障…………………………………………………………………………7

(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8

参考文献……………………………………………………………………………………………9

探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立足点——家庭养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传统的家庭养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模式不仅对于家庭结构的稳定,而且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行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与农业社会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虽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家庭养老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机制的历史根源

中国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已然成为东方文化的特色。

费孝通先生从东西文化比较的视角分析养老问题,提出与西方接力模式所不同的反馈模式。

在西方社会中,子女对父母没有赡养义务。

而在中国,子女却对父母负有着义不容辞的赡养责任。

西方老人的养老模式与中国老人的养老模式区别在于,后者存在子代对父代的“反馈”,子女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那么中国家庭养老的内在机制是什么?

家庭养老属于老年人非正式支持的范畴,它反映的是代际关系。

中国家庭养老模式的长期延续与中国人祖先崇拜的价值观念和家族延续的人生追求密切相连。

在中国,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是建立在依托土地之上的家庭养老,并且这种养老模式在我国延续千载。

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模式曾经很好地解决了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然而,随着社会变迁,这种稳固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失去其经济和社会基础,原有的养老模式前提正被抽去,家庭养老正面临制度性瓶颈,从而具有逐渐弱化的趋势。

在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式微,而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又日益严峻的今天,养老问题不再是个别家庭的事情,而形成了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问题。

二、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现状

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养老为中心的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及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

而我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家,农村人口占据了全国人口的70%以上,而其中的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整个老年人口的75%。

相对城市老人的养老问题,没有退休金和经济生活来源的农村老人所面临的困难处境更加突出。

我国农村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多数农村老人依赖于子女和家庭。

而我国为了缓解当时的人口压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正式施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政策。

我国农村向来是多生多育的传统,甚至由于由于养儿防老的观念很多都是生到儿子为止。

在计划生育政策出台后,很大一批农村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据有关数据统计,在农村,目前累计已有独生子女户3000多万,今后农村每年还会增加350多万户的独生子女家庭。

在我国,农村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独生子女的父母年满60岁及以上的,2003年已达到115万人,2047年将达2404万人。

由于子女的唯一性,而农村又缺少养老保险,独生子女的父母如何养老正成为目前农村当中的一个严峻和现实的问题。

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父母老龄化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日益加深,化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风险也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环节。

只有使农村老人“老有所养”才能实现中国家庭全面小康的重要目标。

目前,我国城乡差距较大,从社会公平的角度上来看,全社会的养老保障体系应该包含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

而我国农村养老还将立足于家庭养老。

因此,解决农村老人的家庭养老问题将关系到国家生育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三、我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单个家庭子女量减少

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生育率大幅下降,使得家庭子女数量减少,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增多。

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空巢家庭的增加,使得家庭照顾老年人更加困难。

虽然农村的生育率高于城市,但也无法改变家庭规模逐渐变小的趋势,全国农村平均家庭规模已经从1985年的5.1人减少为3.6人。

随着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

特别是“4—2—1”和“4—2—2”结构模式家庭的增多,即一对中年夫妇将要承担双方父母四人的生老病死和一个或两个子女的抚养责任,随着社会生活品质的不断改善,平均寿命的延长,甚至还将出现“8—2—1”家庭。

而主要靠自己和家庭养老,个人压力无疑是巨大的,并且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也会越来越重。

有调查表明,38%的独生子女父母最担心的是孩子发生意外事故或生病;

90%的独生子女父母认为“只生一个孩子对父母未来的生活和养老不利。

”家庭的小型化,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

同时,随着这会发展,工作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也使一些子女对老人无暇顾及。

很多老人担心唯一的孩子因工作或其它原因离家远去后,自己的生活没有依靠。

加上生活观念的转变,一些老年人和子女也不再住在一起。

使许多老年人家庭变成了空巢家庭或独居家庭。

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沿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养老的需求,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刻不容缓。

(二)人口老龄化加速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机遇和挑战。

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4亿,已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二分之一,占我国总人口的10.2%。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标志着我国基本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因此,如何养老已经成为我国老龄化社会不可回避的、且必须慎重面对的课题。

按人口老龄化国际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了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7%,即认为进入人口老龄化。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14.0%-17.7%,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将会增长到3亿左右,占总人口的20%以上,届时我国将进入老龄化人口高峰期。

从人口总量来说,农村老年人口远多于城市,从增长速度上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城市。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单靠家庭养老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仅在经济上难以承受,而且在时间精力上都难以保证。

(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打工,于是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

在农村,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大部分都不愿意回农村,无法担当家庭经济养老和家庭照顾,这些打工者常年在外,对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上的赡养必然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使老年人得不到应有的照顾。

甚至很多农民工将年幼的孩子交付老人照管,老老少少生活状况令人担忧。

老人在哺育下一代之后,还要辅助子女完成对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的哺育。

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在未富先老以及家庭保障功能持续弱化的背景下,空巢老人正在由家庭问题转变成重大的社会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就业越来越灵活,家庭养老已经出现危机。

(四)有的地区农村经济水平低,贫困人口缺少养老积蓄

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在一些落后的地区,相当数量的家庭因收入低、负担重,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偏低的收入水平和过重的家庭负担使得他们没有能力给自己的父母提供足够的赡养费。

而农民不是不想储蓄养老,也不是想“弃老”,实在是为生计所迫。

没有多余的储蓄用于自己的防老和养老,更无力支付养老保险。

这也是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无法在农村中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五)传统价值观遭受挑战,孝道观念发生变化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偏离,人们传统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受到效益主义、个体主义和消费主义等新的价值观的挑战和冲击。

很多人只重视金钱,而淡漠了亲情,抛弃了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出现一些为逃避赡养义务而远离年迈父母另过,或者将父母送到养老院而自己再不出现等一些与传统伦理大相径庭的想法和做法。

他们非但没有对自己的父母尽到赡养的责任,更有甚者还打骂父母,视父母为负担。

此外,一些青年人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向子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完善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对策与措施

(一)强化家庭责任,倡导家庭养老

要巩固家庭养老在我国农村养老体系中的地位。

强化家庭责任,倡导家庭养老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养老文化,这种文化是可以继承的,因此作为一种模式,它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家庭养老模式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与社会养老相比,家庭养老具有自身的优越性。

虽然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不断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养老负担,但是在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家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现阶段家庭规模的缩小、城市农民工人数的增多等因素使得家庭养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但我国国情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家庭仍然是我国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主要承担者,家庭养老的基石地位在短期内还不能改变。

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经济还很不发达,农民并不富裕,家庭养老作为成本较低、比较方便的一种养老模式应加以继续倡导,使其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由于养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儿防老依然是大多数农民当前的期盼。

农村老年人自身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没有“退休”之说,除了疾病或者高龄老人,一般的农村老年人并不需要有人天天服侍,相反地,他们却可以帮助儿女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他们更加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和关心,而家庭养老尤其可以带来这种精神慰藉。

尊老敬老一直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应当弘扬传统文化中合理“孝道”观念。

家庭养老既具有其他养老模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孝文化的核心就是善事父母,要求子女不仅给予父母经济上的支持,还要给他们生活上的照料。

为此,政府要制定扶持政策,要加强社会引导,既要加强对子女的引导,又要加强对老人的引导。

要大力提倡孝文化,增强子女孝顺父母的意识,使“孝”成为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职责。

要引导老人在身体、心态以及生活态度等方面做好心理准备,并在身体所及的情况下,协助子女照料好家庭。

再辅之以必要的立法,设立专门针对农村的家庭赡养法,确保子女对父母的赡养。

强调家庭承担第一位养老保障责任,以使家庭保障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二)发展农村敬老院,建立农村养老社区

养老服务已经成为社区服务的一部分,社区养老具有经济、实惠、便利、周到的特点。

社会养老、集体养老等方式应该得到大力发展,以有效补充家庭养老方式的不足。

我国农村现在的敬老院对解决部分农村老人的养老具有积极作用,但它有两点不足之处:

其一,养老对象单一,基本上只面向五保老人;

其二,数量不足,远不能满足众多农村老人的实际需求。

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村敬老院,建立农村专项的社区养老。

它的设立单位宜小,可以以村为单位设立,面向全体村民开放,将老人在这里托管。

这是村民在农忙或者有其它事情而无法照顾老人时,用于安置老人的场所;

五保老人和“空巢老人”也可以被安置在里面。

农村专项养老社区的特点是小型化,更像一个家庭。

他的建设可以是私人投资的,也可以是村民集资的,视各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村民的意愿而定。

里面的服务可以雇有经验和时间的村民来做。

这不但能解决一部分村民的工作,并且由当地村民来照顾老人,沟通上比较容易,可以使得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制度保障,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保障农民特别是老年农民基本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任务。

相对于城市,农村的养老保险机制还比较落后,在坚持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前提下,继续完善新农村医疗保险,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探索新的养老保险形势,提倡农民储蓄养老,鼓励青壮年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养老储蓄,以保障晚年有稳定的生活来。

在重建家庭养老的同时,不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作为补充,积极发展农村养老保险,进一步扩大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同时政府应通过补贴保费、乡镇部门设立专门的机构,统一管理农村社会的养老工作和养老金的筹集、保值增值及统一使用等。

促进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做到应保尽保。

同时,基本养老保险应该具有强制性,否则就不能说是纯粹的社会保险。

应该像城镇基本社会保险一样,实施符合条件的人员必须参加的政策。

筹资机制上应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合理分担的原则筹集资金,加大国家分担比例。

中央政府应该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差异,加大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

经济条件越差的地方,政府提供的保费补贴应越多。

(四)建立法律制度保障

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强化家庭养老从伦理型向法制型转变,突出强调家庭养老的责任和义务,把家庭养老的功能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全社会对于家庭养老的认识提高到法制的高度。

发达国家基本是在建立养老保障之前就进行了相应的立法,,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都有专门的养老保险法。

而我国直到目前为止尚无一部综合性社会保障法律,也没有一部单独的养老法,所以我们国家尽快制订农村养老基本法,使我国的农村养老尽快走上法制化的道路。

通过立法的形式健全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是世界各国开展社会保险工作的通行做法。

因此,以法律形式规定农村养老保险的对象、模式、基金的缴纳与支付以及基金管理体制等,规范参保者的权利、义务和管理者的职责,使农村社会养老事业在法律轨道上健康地发展。

(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不论是家庭、社区、社会养老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农村经济是推进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

因此,要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开辟农业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农业第三产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劳务输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硕雅,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达州新论,2009

(1)

[2]丁士军,陈传波,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老年人保障[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王方兵,易守宽,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多元化养老模式的探索[J],时代金融,2011

[4]毕可影,曾瑞明,梁瑞敏,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

[5]谢楠,生命来源观:

中国家庭养老内在机制新探讨[J],中州学刊,2001

(1)

[6]周丽丽,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概述,科技创业,2012(3)

[7]张敬一,赵新亚,农村养老保障[M].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8]陈飒飒,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养老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

[9]王彬,家庭结构变化对农村家庭养老制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观察思考,2008

[10]杨复兴,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历史分期及前景探析[J],经济问题探析,2007,(9):

186

[11]刘岑玲,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路径的选择[M],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