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261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4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新版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bīnbīn)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庭。

B.古典音乐不是老古董,不是装饰品,也不是奢侈品,它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也无须附庸风雅,艺术本身就是为了置疑一切规则与繁文缛(rù)节而生。

C.有涵养的人恪(kè)守着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既不自吹自擂,也不妄自菲薄。

他以一种静美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

D.《曾国藩家书》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勤”与“俭”,他的十六字缄言;”家俭则兴(xīng),人勤则健;能勤能位,永不贫贱”,成为曾家突出的家风文化。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B.“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兴就是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C.庄周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D.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他的早期作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悲剧。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语常常比黄金更有效。

B.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大家如释重负,开始筹划即将开始的暑假生活。

C.他接过队友传过来的球,奋力一跃直接扣篮,一气呵成,赢得观众席上的无数喝彩。

D.由于无人管理,小区门前的共享单车堆积如山,居民不得不乐此不疲地绕道而行。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刘老师把这次团队活动的具体详情都告诉了大家。

B.交警部门一再重申:

禁止酒后不得驾驶机动车辆,否则,从严处理。

C.他看愁眉苦脸的,肯定又闯祸了。

D.今年国庆大假期间,我市个别景点垃圾箱设置过少导致游客垃圾乱扔。

对此,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

5.选出没有对偶修辞的一项。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B.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C.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字词书写

6.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狠命地chuídǎ(__________)这两条可恨的腿,喊道:

“我可活什么劲!

(2)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cūguǎng(__________)。

(3)春天像小姑娘,huāzhīzhāozhǎn(______________)的,笑着,走着。

(4)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gèdéqísuǒ(______________),终不愿意。

三、现代文阅读

大青衣

①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纷纷奔走相告:

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戏。

②说起柳月如,在当地可谓声名赫赫,她是县剧团的名角,能听她唱歌,一睹她的风采,是很多人的梦想。

③日落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跟在人群后。

李大户家院里,灯火通明,高高的戏台前挤满了人,他们昂着头,瞪着眼,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

青莲猫起身子,铆着劲儿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了人群最前面。

④锣鼓铿锵,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身姿婀娜,莲步轻移,宛如踩在云端的仙女。

喧闹的人群瞬间寂静。

柳月如眼波流转,一翘兰花指,一抖水袖,行云流水,灵动自如。

柳月如轻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

人们看呆了,听痴了,像木头人立在当地。

青莲尚小,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深深诱惑着青莲,让青莲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

她哭,青莲跟着哭;她笑,青莲也笑。

⑤戏散,柳月如谢幕退下,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离去。

青莲不走,她悄悄来到后台。

⑥柳月如对镜卸妆,从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青莲。

小丫头,怎么还不回家?

青莲紧盯柳月如,紧闭双唇不语。

柳月如回头,上上下下打量着青莲,见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神里有股子坚毅倔强劲儿,说,真是个唱青衣的好坯子。

可不管柳月如说什么,青莲就是不说话。

最后,柳月如问,愿意跟我学戏吗?

青莲终于开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⑦青莲跟着柳月如学戏,大家都说青莲家祖坟冒青烟了,要知道,柳月如不轻易收徒的。

柳月如对青莲很严,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青莲学得稍有不佳,必然受罚。

名师出高徒,十年勤学苦练,青莲成了剧团最出色的青衣。

她扮相清丽端庄,音色清澈圆润,表演细腻庄重,秦香莲、白素贞、王宝钏,所有青衣角色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⑧不知从何时起,看戏的人少了。

台上,青莲卖力表演;台下,看客寥寥无几。

青莲的满腔激情,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消散。

⑨一天,一个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剧团找青莲。

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包装歌星,以你的形象和唱功,绝对能够火,你可有兴趣?

青莲想也没想,说,我没兴趣!

男人说,传统戏在本地已经没市场了,现在还有谁看戏?

说着,男人把一张名片放在桌上。

青莲小姐,走阳关大道,还是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由你自己决定。

说完,男人离开了。

⑩那天,男人的话不断在青莲脑子里回荡,令她坐立难安。

她去找柳月如。

师傅,有人说我可以做歌星。

柳月如说,咱们是唱戏之人,并非戏子。

青莲说,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寻出路。

柳月如说,即使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唱下去。

青莲脱下戏服,说,不,我再也不唱独角戏了。

柳月如说,你出了剧团,咱们的师徒缘分也就尽了。

青莲含着泪,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剧团的大门。

⑪青莲果然火了,唱歌、商演,她春风得意。

热闹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剧团和柳月如。

⑫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点了杯咖啡喝起来。

青莲去得早,不远处,有几个年轻人望着她窃窃私语。

作为明星,她早已习惯了人们对她的关注和议论。

看,那不是歌星青莲吗?

她唱歌挺好听的。

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

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

原来她以前是唱戏的啊,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

他们的话飘进青莲耳朵里。

⑬老板来了,青莲说,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

老板一笑,因为你有戏剧底子,唱得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

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人一抓一大把。

青莲内心如同被投进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

⑭晚上,青莲做了一个梦。

梦里,柳月如和青莲唱《白蛇传》,柳月如演白蛇,青莲反串法海,两人对打起来,青莲一剑刺穿了柳月如的胸膛,柳月如倒在戏台上,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衣。

青莲从梦中惊醒。

⑮第二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向周围人打听,才知道,剧团生意清冷,半年前已经倒闭了。

⑯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

守灵的老太太说,我是月如的表姑,你是青莲吧?

青莲一惊,你怎么知道?

老太太说,月如说过,你迟早会来的。

青莲问,师父怎么走了?

老太太说道:

月如是个戏痴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郁寡欢,剧团倒闭后,她大病一场。

昨晚,她走了。

临终前,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给你。

说着,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莲。

青莲打开,是一套青衣的戏服,正是她初次看师父唱戏时穿的那套。

⑰师父!

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

⑱没多久,县剧团重新开张。

剧团老板不是别人,正是青莲。

锣鼓铿锵,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

7.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情节一波三折,从听戏、学戏到放弃戏曲,最后又重新走上戏曲的舞台,以青莲的人生选择为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B.小说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柳月如的形象,突出了她深厚的功底,生动的气韵与对戏曲的坚守。

C.小说开头写安静的村庄因柳月如来唱戏二热闹,与后文“看戏的人越来越少”形成对比,为后来青莲去唱歌做铺垫。

D.小说采用留白式结尾,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青莲重开剧团说明青莲对月如充满愧疚,也表现了她对戏曲的喜爱。

8.赏析第⑬段和第⑯段的画线句。

(1)青莲内心如同被投进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

(2)老太太说道:

月如是个戏痴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郁寡欢,剧团倒闭后,她大病一场。

昨晚,她走了。

9.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10.将标题“大青衣”换成“戏痴”好不好?

为什么?

11.古风流行歌曲中,含有戏腔最出名的当属《牵丝戏》和《典狱司》,但歌曲里的戏腔与正宗的戏剧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作为当代少年,你要怎样继承并发展传统艺术文化?

(一)赛里木湖·果子沟

汪曾祺

①乌鲁木齐人交口称道赛里木湖、果子沟。

他们说赛里木湖水很蓝;果子沟要是春天去,满山都是野苹果花。

我们从乌鲁木齐往伊犁,一路上就期待着看看这两个地方。

②车出芦草沟,迎面的天色沉了下来,前面已经在下雨。

到赛里木湖,雨下得正大。

③赛里木湖的水不是蓝的呀。

我们看到的湖水是铁灰色的。

风雨交加,湖里浪很大。

灰黑色的巨浪,一浪接着一浪,扑面涌来。

撞碎在岸边,溅起白沫。

这不像是湖,像是海。

荒凉的,没有人迹的,冷酷的海。

没有船,没有飞鸟。

赛里木湖使人觉得很神秘,甚至恐怖。

赛里木湖是超人性的。

它没有人的气息。

④湖边很冷,不可久留。

⑤林则徐一八四二年(距今整一百四十年)十一月五日,曾过赛里木湖。

林则徐日记云:

“土人云:

海中有神物如青羊,不可见,见则雨雹。

其水亦不可饮,饮则手足疲软,谅是雪水性寒故耳。

”林则徐是了解赛里木湖的性格的。

⑥到伊犁和伊犁的同志谈起我们见到的赛里木湖,他们都有些惊讶,说:

“真还很少有人在大风雨中过赛里木湖。

⑦赛里木湖正南,即果子沟。

车到果子沟,雨停了。

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有看到满山密雪一样的林檎的繁花,但是果子沟给我留下一个非常美的印象。

⑧吉普车在山顶的公路上慢行着,公路一侧的下面是重重复复的山头和深浅不一的山谷。

山和谷都是绿的,但绿得不一样。

浅黄的、浅绿的、深绿的。

每一个山头和山谷多是一种绿法。

大抵越是低处,颜色越浅;越往上,越深。

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地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十分悠闲安静。

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

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

这是一个仙境。

我到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觉得什么地方是仙境。

到了这儿,我蓦然想起这两个字。

我觉得这里该出现一个小小的仙女,穿着雪白的纱衣,披散着头发,手里拿一根细长的牧羊杖,赤着脚,唱着歌,歌声悠远,回绕在山谷之间……

⑨从伊犁返回乌鲁木齐,重过果子沟。

果子沟不是来时那样了。

草、树、山,都有点发干,没有了那点灵气。

我不复再觉得这是一个仙境了。

旅游,也要碰运气。

我们在大风雨中过赛里木,雨后看果子沟,皆可遇而不可求。

⑩汽车转过一个山头,一车的人都叫了起来:

“哈!

”赛里木湖,真蓝!

好像赛里木湖故意设置了一个山头,挡住人的视线。

绕过这个山头,它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似的,突然出现了。

⑪真蓝!

下车待了一会,我心里一直惊呼着:

真蓝!

⑫我见过不少蓝色的水。

“春水碧于蓝”的西湖,“比似春莼碧不殊”的嘉陵江,还有最近看过的博格达雪山下的天池,都不似赛里木湖这样的蓝。

蓝得奇怪,蓝得不近情理。

蓝得就像绘画颜料里的普鲁士蓝,而且是没有化开的。

湖面无风,水纹细如鱼鳞。

天容云影,倒映其中,发宝石光。

湖色略有深浅,然而一望皆蓝。

⑬上了车,车沿湖岸走了二十分钟,我心里一直重复着这一句:

真蓝。

远看,像一湖纯蓝墨水。

⑭赛里木湖究竟美不美?

我简直说不上来。

我只是觉得:

真蓝。

我顾不上有别的感觉,只有一个感觉——蓝。

⑮为什么会这样蓝?

有人说是因为水太深。

据说赛里木湖水深至九十公尺。

赛里木湖海拔二千零七十三米,水深九十公尺,真是不可思议。

⑯“赛里木”是突厥语,意思是祝福、平安。

突厥的旅人到了这里,都要对着湖水,说一声:

⑰“赛里木!

⑱为什么要说一声“赛里木!

”是出于欣喜,还是出于敬畏?

⑲赛里木湖是神秘的。

12.阅读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组成,正值寒假,伙伴们阅读了许多大师的作品感悟良多,用圈点法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游踪

景点

景物特点

心情

乌鲁木齐——伊犁

风雨中的赛里木湖

汹涌、荒凉、神秘

①_______________

雨后的果子沟

②______________

陶醉

伊犁——乌鲁木齐

晴天的果子沟

发干、无灵气

③_______________

晴天的赛里木湖

④_____________

惊叹

13.果子沟的绿盒赛里木湖的蓝,都让人印象深刻。

但作者描绘两处风景时所用的表现手法和产生的表达效果不尽相同,请结合第⑧段和第⑫段简要赏析。

14.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第③段和第⑲段中两处加点的“神秘”的不同含义。

15.汪曾祺曾说:

“其实看山看水看雨看月看桥看井,看的都是人生。

”请结合全文,阐述你从文中读到怎样的“人生”。

四、句子默写

1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3)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五、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1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       安:

安身

B.小信未孚       孚:

使信服

C.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D.忠之属也       属:

属于

1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以情       可以一战

B.肉食者谋之   辍耕之垄上

C.登轼而望之       委而去之

D.下视其辙       其如土石何?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略写。

B.面对齐军压境,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人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昏君形象。

D.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②阑干③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释①驼褐:

用驼毛织成的衣服。

②星斗:

特指北斗星。

③阑干:

横斜的样子。

20.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诉诸感觉,写出清早露侵驼褐、寒意袭人的特点,也写出了诗人"行"之"早"。

B.第四句描摹稻田虫鸣,是黑暗中应有的情景。

C.全诗写的是夏天的景物。

D.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

2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穿上露水不容易湿透的驼褐出行,可见其上路之早,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B.第二句"星斗阑干"写视觉,三四句则视觉、听觉并写。

C.用"和梦过"是说作者完全在梦境中这里是虚写,"稻田深处草虫鸣"也是虚写。

D.“草虫鸣”反衬环境的寂静,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

七、名著阅读

22.

(1)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傅雷希望两代人建立怎样的关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综合性学习

23.综合性学习 

盐阜大地,悠悠情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孕育出淳朴的民风和民俗。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盐城,了解盐城,我校举行了“美丽盐城”的宣传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吧!

【舌尖上的美味】盐城美食品种丰富,历史悠久。

下面两句是用来赞美盐城特色美食的,请运用对偶知识,把下句补充完整。

上句:

伍佑醉泥螺传千年八方享誉

下句:

                       

【记忆里的传承】仿照下列语段中的画线句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使前后语意连贯。

盐阜习俗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盐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辞旧岁挂灯笼,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冬三十搓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好运发财……这些习俗代代相传,如香茗般发着清香,久久缭绕。

【视觉上的仙境】盐阜大地美景无数,令人流连忘返。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处你熟悉的盐城景点。

(要求:

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九、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当你放学回家饥肠辘辘时,妈妈已为你准备了可口的饭菜;当你遇到挫折愁眉不展时,老师的开导使你重现灿烂的微笑;当你心事重重而闷闷不乐时,同学的关心和热情会扫去你的心头的乌云……这些小事,你可能不曾留意,不曾动心,但它们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请以“我感恩,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

(1)根据你的考虑,先把题目填完整。

(2)要有真情实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课内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