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8942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

乒乓球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系列

一、乒乓球运动概述-------------------------------------2

二、乒乓球基本技术

1、握拍方法-------------------------------------------3

2、基本站位和基本姿势--------------------------------5

3、基本步法-------------------------------------------7

4、发球----------------------------------------------9

5、接发球技术----------------------------------------14

6、推挡球技术----------------------------------------16

7、搓球技术-------------------------------------------18

8、攻球技术------------------------------------------20

9、弧圈球技术-----------------------------------------25

10、直拍横打------------------------------------------28

11、乒乓球队多球训练方法------------------------------30

乒乓球运动概述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是球小而轻,击球距离近,速度快变化多而复杂,有较强的趣味性,我国是名副其实“乒乓球王国”乒乓球因此被誉为“国球”。

经常参加乒乓球活动,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提高神经的灵敏度,改善眼、手联动能力、提高全身各部位,尤其是上、下肢与腰部协调活动的能力提高人的动作速度。

同时,它逐有利于改善人的反应速度和思维的敏捷性,培养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心理素质、增强变化和适应变化的能力,有效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

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的体质。

我校长期坚持乒乓球运动的开展,为进一步学习掌握乒乓球运动为技术,更加有于学生身心健康,我校整编以下教材,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望提出宝贵意见。

乒乓球基本技术

第一节握拍方法

乒乓球握拍方法分直拍握法和横拍握法两种,不同的握法各有其优点,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打法。

一、直拍握法

直拍握法的特点是正反手都用球拍的同一拍面击球,出手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功斜、直线球时,拍面变化不大,对手难于判断。

但反手击球时,因受身体妨碍而不易发力,调节拍形因受握法的限制亦较为困难,防守照顾面较小,目前,已有选手反手攻球时用另一面击球。

亚洲选手(如中国、日本、韩国)普遍采用此种握法。

(一)快攻型握法(图1)

图1

拍前以食指第2指节和大拇指的第1指节构成一个钳形,两指间距离适中(1-2厘米左右),拍柄紧贴虎口,俗称中钳式握法。

拍后3指自然弯曲重叠,中指第1指节贴于拍的1/3上端。

(二)弧圈型握法(图2)

拍前拇指紧贴拍柄左侧,食指扣住派兵形成一个环状。

拍后其它3指自然微曲,中指的第1节叮嘱拍后的中部。

图2

(三)直拍削球型握法(图3)

拍前大拇指弯曲,紧贴拍柄左侧用力下压。

拍后其它4指自然分开,把住球拍。

攻球时,食指迅速移到拍前,以第2指节扣住拍柄,拍后3指仍弯曲贴于拍的上端。

图3

二、横拍握拍法(图4)

横拍握拍法的恩典是正反手攻球力量大,攻削球时握法变化小,反手攻球容易发力也便于拉弧圈;但正反手交替击球时,需变换击球拍面,攻斜、直线时调节拍形的幅度大,易被对方识破。

正手攻台内球时较难掌握,处理追身球亦有一定的难度。

国内、外许多优秀选手都是横握球拍者。

横拍握法如同人们见面时握手一样,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握住拍柄,虎口贴住拍肩,大拇指在球拍的正面位于中指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

正手攻球时,食指稍向上移动;反手攻球时,拇指稍向上移动。

图4

第二节基本展位和基本姿势

一、基本站位

基本站位是指击球者在击球前相对于球台所出的一个较为固定的位置,严格地讲,接发球时的站位尤为重要。

站位应根据各自的不同类型打法及身体条件来决定,以利发挥其技术和特长。

(一)进攻型打法基本站位

左推右攻打法在近台(离球台端线50厘米左右)、中线偏左(图5-1,以右手执拍为例);两面攻打法者在近台、中线附近;弧圈球打法为主者在中近台(离球台端线70厘米左右)、中线偏左(图5-2);擅长打相持球或反手实力较强者,可站于中台偏反手一侧。

图5-1图5-2

(二)削球型打法的基本站位

攻削结合打发者在中台附近(图6-1);以削为主打发者在中远台附近,约离球台端线100-150厘米左右(图6-2)。

图6-1图6-2

二、基本姿势

基本姿势是指运动员在击球前经常保持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姿势,它有利于迅速移动,选择合理的击球位置,作出击球动作。

每个人的基本姿势因身体条件和技术特点而有所不同。

(一)进攻性打法的基本姿势(以右手指拍为例)是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稍宽,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前脚掌内侧着地,脚后跟略提起;两膝微曲,中心在两脚之间;含胸收腹,上体稍前倾,肩关节放松,持拍手自然弯曲,位于身前偏右处,球拍稍高于台前。

(二)削球型打法与进攻型的不同之处是两脚间距稍宽,重心稍低,右脚在左脚之前,上体前倾较少,执拍手位于胸前。

第三节基本步法

一、步法概述

步法的重要性

有人把击球时的手法和步法的关系形容为“乒乓球技术之父与乒乓球技术之母”的关系,或称“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生命”,它是及时、准确地使用衔接各项技术动作的枢纽,亦是执行各项战术的有力保证。

每一次击球,几乎都是从移动开始的,许多情况下,回球质量欠佳或者失误,就是因为人——球关系未调整好,而人们却往往去追究手法的责任。

步法不同于走路,他的关键在于运动员要能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移动方法,在击球瞬间保持最适宜的击球点。

二、基本步法

(一)单步

1、移动方法以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动,身体重心随之落在移动脚上,(图7)

图7

2、特点:

移动简单、灵活,重心转换比较平稳。

一般在来球角度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3、实际运用于①接近网小球;②削追身球;③单步侧身攻——在来球落点位于中线稍偏左或对推中侧身突袭直线或对搓中提拉球时常用。

(二)跨步

1、移动方法:

一脚蹬地另一脚向移动方向跨一大步,登地脚随后跟上半步或一小步,身体重心即移动跨步脚上。

(图8)

图8

2、特点:

移动速度快,比单步移动范围大,适于打借力球,但不适于自己发力。

3、实际运用于:

①近台快攻打法,用来对付离身体稍远的来球;②削球打法,左、右移动击球;③跨步侧身攻,当来球速度较慢,但离身体稍远时,左脚向左前上方跨一大步,右脚随即跟上一小步,同时配合腰部右转动作,完成侧身移动。

(三)举步

1、移动方法:

一脚先向另一脚并半步或一小步,另一脚在并步脚落地后随即向来球方向移动一步。

2、特点:

身体不腾空,重心较稳定;移动范围较单步大。

3、实际运用于:

①快攻选手在左右移动中攻或拉球;②削球选手正反手削球;③并步侧身攻,多用于拉削球,右脚先向左脚后并一小步,以便转体,随之左脚向侧跨一步。

(四)跳步

1、移动方法:

以来球异侧脚用力蹬地,两脚同时离地向来球方向跳动。

(图9)

图9

2、特点:

移动范围比跨不大,有利于发力。

但有短暂的腾空时间,对于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有一定影响,可用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缓冲来减少重心的起伏。

3、实际运用于:

①快攻选手左右移动击球,常与跨步结合起来使用;②弧圈类打法由中台向左、右移动时常用;③跳步侧身攻或拉,但在空中需完成转腰动作;④削球选手在接突击球时时常采用,但以小跳步来调整站位用得较多。

(五)交叉步

1、移动方法:

以靠近来球方向的脚作为支撑脚,该脚的脚尖调整指向移动方向,远离来球方向的脚在体前交叉,向来球方向跨出一大步,身体随之向来球方向转动,支撑脚跟着向来球方向再迈一步,这是前交叉步。

后交叉步是在体后完成交叉动作。

(图10)

图10

2、特点:

移动的幅度比上面介绍的几种方法都大,主要用来对付身体较远的来球。

3、实际运用于:

①快攻或弧圈打法在侧身攻、拉后扑打右角空挡,或从大角变反手击球;②在走动中拉削球;③削球打法接短球或削突击球

第四节发球

一、常用的发球技术

(一)正手发球奔球

1、特点:

球速急、落点长、冲力大,发至对方右大角或中左位置,对对方威胁较大。

2、方法:

右脚稍后,身体稍向左转,右手持拍于身体右侧;球向上抛起后,持拍手随即向右后上方引拍,击球时前臂快速由后向左前方挥动,拇指压拍,拍面稍前倾并略向左偏斜,球拍沿球的右侧中部向中上部摩擦;击球后,前臂和手腕随势向前挥动。

(图11)

3、要点①抛球不宜太高;②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③第一落点要靠近本方台面的端线;④击球点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

图11

(二)反手发急球与发急下旋球

1、特点:

球速快、弧线低、前冲大,迫使对方后退接球,有利于抢攻,常与发急下旋球配合使用。

(图12)

图12

2、方法:

右脚稍前,身体稍向左转,右手持拍于身体左侧;击球时,持拍手以肘关节为中心,前臂向前方横摆发力击球,拍面稍向前倾,击球的中上部;击球后,前臂和手腕随势向前挥动(图13)。

发急下旋球时,大拇指用力压拍的左肩,使拍面稍后仰;触球前,稍向左后上方引拍;当球下降低于网时前臂快速向前下方用力,拍面触球的中下部;触球瞬间,手腕附加爆发式下切动作。

图13

3要点:

①击球点应在身体的左前侧与网同高或比网稍低处;②注意手腕的抖动发力;③第1落点在本方台区的端线附近。

(三)发短球

1、特点:

击球动作小,出手快,球落到对方台面后的第2点跳不出台,使对方不易发力抢位、冲货抢攻。

(图14)

图14

2、方法:

主要靠手腕和前臂摩擦发力,控制向前的力量。

3、要点:

①抛球不宜太高;②击球时,手腕的力量大于前臂的力量;③发球的第1落点在球台中区,不要离网太近;④发球动作尽可能与发长球相似,使对方不易判断。

(四)正手发转与不转球

1、特点:

球速较慢,前冲力小,主要用相似的发球动作,制造旋转变化去迷惑对方,造成对方接发球失误或为自己抢攻创造机会。

(图15)

图15

2、方法:

右脚在后,身体稍向右转,前臂向后上方引拍与肩同高,拍柄朝下(手腕外展),拍面略后仰,击球时前臂快速向前下方挥动并略外旋,手腕内收发力,摩擦球的中下部。

3要点:

①抛球不宜太高;②发转球时,拍面稍后仰,切球的中下部;越应注意手臂的前送动作;③发不转球时,击球瞬间减小拍面后仰角度,增加前推的力量。

(五)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

1、特点:

左侧上(下)旋转力较强,对方挡球时向其右侧上(下)方反弹,一般站在中线偏左或侧身发球。

2、方法右脚在后,持拍手向右上方引拍,手腕略外展,拍面稍向左;击球时,手腕和手臂迅速由右向左挥动。

(图16)

图16

3、要点①发球时要收腹,击球点不可远离身体;②尽量加大由右向左挥动的幅度和弧线,以增强侧旋强度;③发左侧上旋时,击球瞬间手腕快速内收,球拍从球的正中向左上方摩擦;④发左侧下旋时,拍面稍后仰,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左下方摩擦。

(图17)

图17

(六)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

1、特点右侧上(下)旋转力强,对方挡住后,向其左侧上(下)反弹,发球落点以左方斜线长球配合中右近网短球为佳。

2、方法右脚在前,身体向左转,持拍手向左上方引拍,拍柄略向下,拍面稍向右;击球时,前臂和手腕由左向右挥动。

(图18)

图18

3、要点①注意收腹和转腰动作;②充分利用手腕转动配合前臂发力;③发右侧上旋球时,击球瞬间球拍从球的中部向右上方摩擦,手腕右一个上勾动作;④发右侧下旋球时,拍面稍后仰,击球瞬间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右侧下摩擦。

(图19)

图19

二、发球的练习方法

1先斜线,后直线,再斜、直线结合;

2、先长后短,再长、短结合;

3、先不定点,再定点;

4、向特定的区域发球(图20);

图20

5、发球速度先慢后快;

6、先低抛再高抛;

第五节接发球技术

一、接发球技术的特点

接发球时比赛中每一回合德第2板球,也是接发球方开始比赛的第1板球,因而是一项反控制、求主动的技术,同时也是一种综合技术。

它不仅要求掌握多种实用的基本技术,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和灵活多变的接发球意识,而且还必须贯彻积极主动的指导思想,把接发球与发挥自己技术特长和战术风格连接起来。

二、接发球技术的具体运用

1、接上旋球(奔球)正反手攻球或推挡回接,拍面适当前倾,击球的中上部,调节好向前的力量。

2、接下旋长球用搓球、削球、提拉球回接,搓或削时多向前用力。

3、接左侧上(下)旋球可采用攻球和推挡(搓球或拉球)回接,拍面稍前倾(后仰)并略向左偏斜,击球偏右中上(中下)部位,以抵消来球的左侧上(下)旋力。

如要把球回到对方左角,发力方向对着中线即可。

4、接右侧上(下)旋球可采用攻球或推挡(搓球或拉球)回击,拍面稍前倾(后仰)并向右偏斜,击球偏左中上(中下)部位;回接要点和方法与接左侧上(下)旋球相同。

5、接近网短球用快搓、快点或台内突击回接,主要靠手腕和前臂的力量。

6、接转与不转球,在判断不准的情况下可轻轻地托一板或撇一板,但要注意弧线和落点。

7、接不同性能球拍的发球长胶、生胶、防弧胶的的发球基本属不转球,用相应的方法回接。

8、接高抛发球如球着台后拐弯的程度大,应向拐弯反向提前引拍。

三、接发球的练习方法

1、接发球与发球同时学习,接什么发球同时学习这种发球的方法。

如果发下旋球,就应搓球或拉球接发球。

2、先练习接上旋球,再练习接下旋球,最后练习接侧旋球。

3、定线、定区域、定技术(直线、中右区域、搓球)。

4、定技术、定线,不定点(推挡、斜线、端线或大角结合)。

5、定技术,不定线(斜、直线交替)。

6、用一种技术接一种发球(如用搓球接下旋球,用推挡接上旋球)。

7、用多种技术接一种发球(如用搓、拉接下旋球,推挡或攻接上旋球)。

8、向限定的区域回接,提高控制能力。

第六节推挡球技术

一、推挡球的特点

推挡球时我国直拍打法的主要基本技术,他的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速度快、变化多。

二、推挡球的作用

推挡球时左推右攻技术打法的必备技术,在比赛中常用快速推压,结合力量、落点、节奏的变化调动对方,为正手攻和侧身抢攻创造条件,在相持中又能积极防御,因此要练就过硬的推挡球技术,以提高反手位对抗的实力。

三、常用的推挡球技术

(一)挡球

1、特点与应用球速慢,力量轻,动作较简单,初学者容易掌握。

它可以帮助初学者熟悉球性,认识乒乓球的击球规律,提高控制球的能力。

2、方法:

两脚平行站立或右脚稍后,肩关节内收,前臂与台面平行,引拍至身体左前侧,球拍呈半横状,拍面与台面近乎垂直。

击球时,前臂前伸近球,在上升期后段触球的中部,借对方来球的反弹力将球挡回,击球后放松还原。

3、要点:

①挡球是推球技术的基础,初学者应形成正确的动作手法;②引拍时,上臂应靠近身体;③前臂前伸近球,手腕手指调节拍形,食指用力,拇指放松。

(二)快推

1、特点与运用:

快推的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借力还击、速度快、线路变化多。

适用于回击一般的拉球、推挡球和中等力量的攻球;在相持中能发挥回球速度快的优势,推压两大角或袭击对方空档,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条件。

它是推挡球最常用的一项技术。

2、方法两脚平行站立后左脚稍前,身体离台约50厘米。

引拍时,持拍手肘关节靠近身体,前臂略外旋;击球时前臂主动向前推送,拍面稍前倾,在上升期触球中上部,并撇和转腕动作,借力将球推出。

(图21)

3、要点①击球前靠近身体,前臂适当后撤引拍;②在前臂前推送过程中,完成外旋动作;③转腕动作不宜过大,关键是时机适当。

四、推球的练习方法

1、左方斜线对推练习。

2、左方直线推挡练习。

3、推挡对左推右攻(推-斜-直)。

4、推2/3或全台对正手攻。

5、左方斜线快推、加力推、减力挡综合练习。

6、推挡变线。

7、推挡回击拉、冲的专门练习。

8、顶重板的专门练习。

第七节搓球技术

一、搓球技术的特点

它是一项过渡性技术,也是对付下旋球比较稳健、保险的实用技术,任何类型打法的选手都少不了它,削球选手必须先学会搓球。

二、搓球技术的作用

搓球多用于接发球,在对搓中通过旋转、速度、落点的变化等为自己的抢攻或抢啦创造机会;但不宜搓得过多,相持是相对的,还是要先发制人。

在对付削球时,有时采用搓球调整一下,以便下一板拉、冲或攻球。

三、常用的搓球技术

(一)慢搓

1、特点与运用慢搓动作幅度大,在来球的下降期击球,回球速度慢,但有利于增加搓球的旋转强度。

慢搓一般适用于回接旋转较强、线路稍长的来球,在对搓中,快慢搓结合起来,可以变化击球节奏,牵制对方。

2、方法①反手慢搓:

击球前,持拍手向左上方引拍;击球时,前臂和手腕向前下方用力切球,前臂内旋并配合转腕动作,拍面稍后仰,在球的下降期触球中下部;击球后,前臂随势前送。

横拍搓球时,拍形略竖一些,击球后前臂向下方挥摆(图22)。

②正手慢搓:

左脚稍前,身体稍向右转;击球前,向右上方引拍;击球时,前臂和手腕向左前下方用力,在下降期击球的中下部。

3、要点①应根据来球的具体情况,控制好拍面的后仰角度;②击球时,前臂用力为主,转腕动作不宜过大;③搓加转球,在向下用力的同时,应增加前送的幅度。

图22

(二)快搓

1、特点与运用动作幅度小,回球速度快,借来球的前进力将球搓回,常用于接发球或削过来的近网下旋球,在对搓中,利用快搓变化击球节奏,缩短对方回球的准备时间。

2、方法①反手快搓:

站位靠近球台,右脚稍前,击球前稍向左前上方引拍,拍面略后仰;击球时,前臂主动前伸迎球,在上升期击球中下部,触球瞬间,手腕向前下方用力。

②正手快搓:

身体稍向右转,并向右上方引拍;击球时,前臂带动手腕向左前下方用力,在球的上升期触球的中下部。

四、球的练习方法

1、固定用慢搓火快搓接下旋球。

2、单线快、慢搓球结合。

3、搓转与不转球结合。

4、搓球变线。

5、半台变化落点对搓球。

6、对搓中倒拍搓球。

7、搓球中长、短结合。

8、正反手搓球结合。

第8节攻球技术

一、攻球技术的特点

攻球技术是各种类型打法选手必备的得分手段,时进攻型选手主要的技术,其特点是速度快、力量大、应用范围广、能连续进攻等。

尤其是正手攻球,因不受身体的妨碍,可发挥全身的力量,也能用不同的攻球技术对付不同的来球。

因此,正手攻球的水平成了衡量运动员实力的客观依据,并决定其技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前途。

二、攻球技术的作用

攻球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先发制人,谁抢在前面攻,谁先获得主动;其次攻球技术能灵活处理各种不同来球,能攻时可以发力打,不能强攻亦可拉一板,可以近台快攻,也能在中远台打相持站;第三,正手功能侧身运用,弥补反手位进攻能力的不足。

三、常用的攻球技术

(一)正手近台攻球

1、特点与运用站位近台,击球时间早,球的速度快,动作幅度小,是我们近台快攻打法的主要技术之一。

常用于还击正手位的发球、推挡球、一般的上旋球等,使对方措手不及,在对攻中以线路、落点变化相结合,调动对方,伺机扣杀。

2、方法①直拍站位靠近球台,右脚稍后,两膝微曲,上体稍2前倾,含胸收腹;击球前,引拍至身体右侧,球拍横状,拍面稍前倾,上臂与身体约成60°,前臂与地面基本平行击球时手臂由右侧向左前上方挥动,前臂加速内收(上臂与前臂的夹角变下),拇指压拍,食指放松,击球瞬间配合手腕内转发力,在来球上升期击球中上部;击球后随势挥拍至头部左侧(图23)。

图23

②横拍前臂和手腕近于成直线并与台面接近平行,击球时,前臂和手腕稍向前上方用力,其他与直拍攻球相似。

(图24)

图24

3、要点①充分利用全身协调用力(蹬地、转腰、移重心);②前臂发力为主,手腕辅助用力;③击球点在身体右前侧(大约为前臂的长度);④触球瞬间向前打为主,略带向上摩擦。

(二)正手中远台攻球

1、特点与运用站位稍远,动作幅度大、力量重,进攻慢强,但不乏移动的范围较大。

多用于对攻中,以力量配合落点变化直接得分或为扣杀创造条件,也用于侧身后扑正手打回头;防御时,在相持中寻找机会;削球选手的削中反攻。

2、方法击球前,身体向右转动,增大向右后引拍的幅度,重心在右脚上;击球时,用力蹬地,转腰,上臂带动前臂和手腕向左前上方发力,击球点离身体稍远一点,在来球下降期击球的中部或稍偏下;击球后,手臂随势挥动,同时上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脚。

(图25)

图25

3、要点①加大向右方引拍幅度,是为了增大击球的动作半径;②上臂带动前臂发力;上臂向前,前臂和手腕向上发力为主;③身体其他部位的协调用力不可缺少。

(三)反手近台攻球

1、特点与运用站位近、动作小、速度快、突击性强。

一般用来回击落在左半台的来球,与反手推挡、正手攻球结合,能加强攻势,取得更多的主动权,但反手攻球因受身体妨碍,攻球力量不大如正手大。

2、方法①直拍反手攻球:

两脚平行站立(或右脚稍前)双膝微曲,上体略左侧,引拍至腹前左侧,上臂内收靠近身体,前臂基本与台面平行,拍端略上翘;击球时,随着髋、腰向右的转动,前臂外旋向右前上方挥动,手腕辅助发力,食指用力压拍,使拍面稍前倾,击球时偏做中上部;击球后,随势挥拍至右肩前(图26)。

图26

②横拍反手击球:

击球前,略向左后侧引拍,前臂与手腕几乎成直线,前臂外旋,手腕稍后曲,食指用力控制拍形;击球时,前臂向前右方发力,手腕外转用力,在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

(图27)

图27

3、要点①击球过程中要注意收腹、转髋转腰;②以肘关节为轴心,前臂发力为主,手腕有一向前上方摩擦球的动作;③保持适宜的击球点尤为重要,离身体远或太近难于发力。

(四)反手快拨

1、特点与运用反手快拨是横拍进攻型运动员常用的一项相持性技术。

具有站位近、动作小、落点变化多的特点。

它主要用来对付弧圈球、直拍推挡或反手攻球,虽有一定的速度,但力量较差,应与侧身攻或反手突击技术等结合运用。

2、动作方法右脚稍前,前臂自然弯屈,将球拍引致腹前偏左处;当球从台面反弹时,前臂带动手腕向右前方挥动,拍形前稍倾,在上升期触球中上部;击球后,肘略往后,球拍随势挥至右肩前。

(图28)

图28

3、要点①上臂贴近身体,前臂迅速前伸迎球;②手腕控制拍面前倾,借来球反弹力将球拨回;③掌握好击球时间;④注意线路落点变化并与突击结合运用,为进攻创造条件。

四、攻球的练习方法

1、正手攻斜线、直线。

2、2/3台、全台跑正手攻。

3、正手近台、中远台攻球结合。

4、正手斜线对敌。

5、推挡侧身正手攻球(斜、直线)。

6、正手拉斜、直线。

7、正手拉攻结合(拉斜攻直或拉直攻斜)。

8、对搓中侧身抢拉或正手突击。

9、推→侧身(拉或攻)→扑正手。

10、用多球扣杀机会球或杀高球(明确落点变化)。

第九节弧圈球技术

一、弧圈球技术特点

弧圈球时一种强烈的上旋球,自60年代由左手直握球拍的日本大学生中西义治首创以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至今已为各国运动员所采用。

它的特点是稳健性强、适应性好、威胁性大。

二、弧圈球技术的作用

由于弧圈球吧速度和旋转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横拍反手也能拉出质量较高的弧圈球,是弧圈球能起到扣杀的作用,并有替代扣杀的趋向。

不给对方拉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比赛中,谁抢先拉上手,谁就取得了这一个回合的主动。

欧洲选手吸取中国的快攻和日本的弧圈球结合快攻和横拍快攻结合弧圈的新型打法,使世界乒坛的格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三、弧圈球技术

(一)正手前冲弧圈球

1、特点与运用飞行弧线低、速度快、前冲力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