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29010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5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乒乓球校本教材.docx

乒乓球校本教材

泰州市第二中学校本教材

乓球

主讲人范红卫姜南

课程开发背景

乒乓球项目在我校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广泛的学生与教师基础。

乒乓球运动是手握球拍在中间隔一网的球台上轮流击球的一项球类运动。

它具有球体小、速度快、变化多、设备简单、趣味性强、不受年龄性别限制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经常参加练习,可以发展人的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动作速度,改善心血管系统机能,还能发展人的机智、沉着,勇于拼搏,敢于胜利等品质。

中学乒乓球的教学任务,是结合教学教育学生勤学苦练,培养互帮互学精神,向学生传授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

本课程为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提供了一种选择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进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健康、身体协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自觉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学乒乓球教材内容有握拍法、准备姿势、基本步法、发球与接发球、挡球与推挡球、搓球、削球、左推右攻、推挡侧身攻、发球抢攻。

第一章乒乓球运动简述

第一节乒乓球部分基本理论

一、球台述语的简单说明

二、站位述语的简单说明

三、球台和球的简单说明

基本技术第二章

握拍法第一节

一、直握拍法

二、横握拍法

第二节站位与基本姿势一、站位

二、基本姿势

基本步法第三节

一、步法的重要性二、步法的移动方法

(一)单步移动方法

(二)跨步移动方法

(三)并步移动方法

(四)跳步移动方法

(五)交叉步移动方法

发球和接发球的教学第四节

一、发球

(一)发球的技术动作

、正手发球1

2、反手发球

二、接发球教学

(一)接发球

第五节挡球和推挡球

一、挡球

二、推挡球

三、挡球和推挡球的教学方法

第六节攻球

(一)攻球的练习方法

(二)教学注意事项

第七节搓球

(一)搓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注意事项

第八节削球

(一)削球的练习方法

(二)教学注意事项

第九节左推右攻

(一)左推右攻的练习方法

(二)教学注意事项

第十节推挡侧身攻

(一)推挡侧身攻的练习方法

(二)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第十一节发球抢攻

(一)发球抢攻的练习方法

(二)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第一章乒乓球运动简述

一乒乓球的发展

乒乓球是我国广大人民和少年儿童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变化多。

乒乓球运动的设备比较简单,在室内外都可以进行,在室内活动不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运动量可大可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身体条件的人都可以参加活动。

1959年中国选手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上为中国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男子单打冠军。

从此,中国通向世界乒坛顶峰的大门打开了。

以后直至现在我国乒乓选手在世界乒乓球大赛中硕果累累。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乒乓球王国”,乒乓球因此被誉为“国球”。

经常参加乒乓球活动,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提高视神经的灵敏度、改善眼——手联动能力;提高人体全身部位,尤其是上、下肢与腰部协调活动的能力;提高人体动作的速度。

而且有助于培养人的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沉着冷静、敢于改革创新、敢于胜利等优良品质。

我国乒乓球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普及的程度和水平对推动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乒乓球的简单术语

(一)球台术语的简单说明

端线:

球台两端与球网平行的白线称端线,宽2厘米。

边线:

球台两侧与球网垂直的白线称边线,宽2厘米。

中线:

球台中央与边线平行的白线称中线,宽3厘米。

左半台和右半台(又称1/2台):

通常是指击球范围。

其左右方向是对击球者来说的。

2/3台:

是指击球范围占球台2/3,左侧为左2/3台,右侧为右2/3台。

全台:

击球时不限落点,击球范围占整个球台。

(二)站位术语的简单说明

近台:

指站位在离台50厘米以内的范围

中台:

站位在离台70厘米以内的范围。

远台:

站位在离台一米以外的范围。

中近台:

介于中台与近台之间。

中远台:

介于中台与远台之间。

(三)球台和球的简单说明

1、乒乓球台为长方形,长2.74米,宽1.525米,离地面高度0.76米。

2、乒乓球原直径为38毫米(2000年世界乒联最新规定将乒乓球的直径改为40毫米)

(四)关于球拍的说明

随着乒乓球运动技术的发展,球拍也在不断改革,由于球拍的不断改革创新,对技术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工具,主要决定于人的因素。

目前中小学生使用的球拍有胶片拍、正胶海绵板、反胶海绵板三类。

胶片的胶粒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疏密之分,这些不同的情况对击球的弹力大小、旋转的强弱都有密切关系。

第二章基本技术

第一节握拍法

目前的握拍不外两种:

一是直握的;二是横握的。

不同的握拍法各有不同的优缺点,从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打法。

中小学生开展乒乓球运动的过程中,既发展直拍,也提倡横拍。

使他们相互促进,有利于乒乓球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

一、直拍握法

直式握拍法:

正面拇指第一指节和食指第二指节握拍,拍柄压住虎口(两指间距离适中),背面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斜形重叠,中指第一指节顶住球拍的后上部使球拍保持平稳。

直拍握法的特点:

正反手都用球拍同一面击球,一般情况下,不需两面转换,出手较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攻斜、直线球时拍形变化不大,对手不易判断,便于从速度、球路和力量上取得主动;手腕动作灵活,发球可作较多变化,但反手攻时,因受身体阻碍较难掌握及防守时照顾面积较小。

二、横握拍法

横式握拍法:

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正面轻贴在中指的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虎口轻微贴拍,击球时拇指和食指帮助手腕调节拍形和加力挥拍作用。

正手攻球时食指向上移动,反手攻球时拇指向球拍中部移动帮助手腕下压加大击球力量。

横拍握法的特点:

照顾的面积比直拍大,反手攻球不受身体阻碍,便于发力;削球用力方便,易于发挥手臂的力量和掌握旋转变化,但在还击左右两面来球时,动作明显被对方识破;台内正手攻球也较难掌握。

三、教学方法

1

2

3

42米对托击球。

四、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握拍过大、过小、过紧、过深、手腕僵硬。

纠正方法:

讲清动作要领,正确握拍,手指手腕放松。

第二节站位与基本姿势

一、站位

中小学生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站位应当根据他个人的不同类型打法来确定,由于乒乓球的类型打法不同,运动员基本站位也略有区别:

左推右攻打法的基本站位在近台中间偏左;两面攻打法基本站位在近台中间;弧圈球为主打法的基本站位在中

台偏左的位置;横拍攻削结合站位在中台附近;以削为主打法的基本站位在中远台附近。

二、准备姿势

击球前后,身体保持的合理姿势即为准备姿势。

合理恰当的准备姿势有助于判断来球,及时移动到位,运用各种基本技术完成击球动作。

(一)动作要点

两脚开立约与肩宽,两膝微屈稍内扣以前脚掌内侧着地,身体重心在两脚中间,上体微前倾下颌微收,两眼注视来球,持拍手臂自然弯曲手腕放松,球拍自然后仰置于腹前,左手自然弯曲抬起高于台面。

准备姿势的重点难点是两脚前脚掌内侧着地,屈膝提踵放松微动。

三、教学方法

12~4排在教师的示范领做下练习准备姿势。

2

3

交换进行。

4

四、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纠正方法:

提踵屈膝略全脚掌着地,上体过直,重心偏高

内靠,上体前倾。

第三节基本步法

一、步法的重要性

重视步法的教学训练是当前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需要,没有灵活的步法是较难适应训练和比赛的,因乒乓球运动双方经常运用控制落点,调动对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方式力争主动,占据优势。

比赛时,来球的落点在不断变化,要想准确地进行还击,就要靠正确的步法使自己移动到合适的击球位置,因此在中小学乒乓球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抓好步法的训练。

二、步法的移动方法

(一)动作要点

1单步:

以一脚为轴,另一脚向前后左右移动一步。

2跨步:

以来球同方向的脚向侧跨出一大步,另一脚再跟着移动一步。

3跳步:

以一脚蹬地,两脚同时离地向前后左右跳动。

4侧身步:

以左脚为轴,右脚向左右移动一步,或左脚先向左跨一步,右脚向左后移动一步。

5交叉步:

以来球方向的脚向来球方向移动一大步,另一脚随着移动一步。

基本步法的重点难点是判断及时,脚快蹬,步法灵活移重心。

三、教学方法

1

习。

2

33~4人一组,一人供球,其余人顺序在移动中做对托球练习。

4

5

四、步法教学注意事项:

站住时步幅的、步法的起动快慢与准备姿势有密切关系。

1宽度要合适,一般应略宽于肩。

如过窄则重心不稳定,过宽虽重心稳定但不利于迅速起动。

、重心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起动的速度。

要求上体稍前倾,2使重心靠前,两退微屈,膝关节保持一定的弹性。

为了能够做到随时可以起动,脚跟应稍提起,两膝稍内收,两脚掌内侧着地。

、为保持击球动作的稳定性,移动前后、身体重心不宜有3高低的起伏,要基本上使重心保持在相近的水平面上。

、迅速而有力地蹬地动作是加快起动速度的条件,侧向移4动时,要侧蹬和侧跨。

这是乒乓球步法移动的主要特点。

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蹬地不及时,起动慢和不到位。

,增强下肢力量和脚的灵巧快提脚纠正方法:

用口令提示性练习。

第四节发球和接发球的教学

发球与接发球是乒乓球的重要基本技术,两者是互相推动向前发展的。

发球技术的提高能促进接发球技术的提高;接发球技术提高了,又促使发球技术的再提高。

一、发球

发球主要是由抛球和挥拍击球两个动作组成的。

抛球是前提,击球部位和挥拍方向是决定发球性质的关键,用力大小和第一落点的远近是发球变化的条件。

1反手平击发球:

站位左半台离台30厘米,右脚稍前身体略向左转,左手掌心托球,右手持拍于身体左侧。

持球手轻轻向上抛球,同时持拍手向后引拍,上臂自然靠近身体右侧,待球下落低于球网时,持拍手以肘关节发力,由左后向右前挥拍击球中部,拍面稍前倾,第一落点在本台中区。

2正手平击发球:

站位中近台偏右左脚稍前,身体稍右转,球向上抛起,持拍手由右后向前挥动。

其余同反手平击发球。

3反手发急球:

准备姿势同反手平击发球。

抛球同时持拍手向左后方引拍,待球下落到网高时,持拍手由左后向右前加速挥拍,拍面稍前倾,以前臂和手腕发力为主击球中上部,第一落点靠近本方端线,第二落点在对方端线附近。

4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

站位和准备姿势同反手平击发球。

抛球同时持拍手向左后引拍,用前臂带动手腕向右前上方挥动,拍面逐渐向左稍前倾,拇指压拍手腕内转从球的中部向.

右侧上摩擦,第一落点本方端线,第二落点对方左角。

若发落点短的球时,前臂向前力量减小而增强手腕摩擦力量,第一落点本方中区;若发下旋球,击球时拇指加力压拍,使拍面略后仰从球的中部向侧下摩擦。

5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

站位左半台,抛球同时持拍手迅速向右上方引拍,身体随即向右转,手臂自右上方向左下方挥摆,球拍从球的右侧中下部向左侧面摩擦,若发左侧下旋球时,手臂自右上方向左前下方挥摆,拍从球的右侧中部向左侧下部摩擦,第一落点本方端线附近。

6正手发奔球:

站位近台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转,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持拍手自然放于身前。

抛球同时拍手向右后上方引拍,手腕放松拍面较垂直,待球下落至与网同高时,上臂带动前臂由右后方向左前方挥摆,腰同时向左扭转。

击球刹那拇指压拍的左侧,手腕同时从后向前使劲抖动,球拍沿球的右侧中部向侧上摩擦,第一落点本方端线,第二落点对方右角。

7正手发短球:

同发奔球,其区别是触球刹那突然减力并向左下切球,第一落点本方中区,第二落点对方近网处。

视对方发球站位而定的接发球站位要恰当,判断来球的旋转性能、飞行弧度、落点要准确,移动回击手法要适当。

发球的重点、难点是发球手法,发球的隐蔽性和准确的第一落点。

接发球的重点、难点是正确判断来球的旋转性能、飞行弧度和落点。

三、教学方法

1

米对墙做各种发球练习。

22

3

4

换进行。

5

削中的任何一种技术接对方的做接发球练习,规定用攻、搓、

单一发球。

6

7

8交换进行。

练发球,接发球一方专练接发球。

四、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

纠正方法:

讲明要领并用数次抛球动作来练习。

2

纠正方法:

强调按动作要点要求掌握正确恰当的击球点。

3

过远或过近。

纠正方法:

用正确的拍面击悬空球;在台上划出第一落点的范围。

4

纠正方法:

多实践认准判断目标;加快移动练习;根据来球采用正确手法击球。

第五节挡球和推挡球

一、挡球

挡球是初学者首先应学习的一项技术。

特点:

速度慢、力量轻、动作简单、容易掌握,它是初学者入门的技术。

反复练习挡球可以熟悉球性,体会击球时的拍形变化,提高控制球的能力。

动作要点(以右手为例)

重心在前脚掌上,持拍手置于腹前,上臂靠近中身体右侧,球拍半横状。

前臂和手腕顺来球路线向前伸出主动迎球,上升期击球部,拍面与台面几乎垂直,拍触球后立即停止,迅速还原

成准备姿势。

拍触球时,前臂和手腕稍向前移动,主要是借助对方来球的反弹力将球挡回。

二、推挡球

推挡球是中小学生左推右攻类型的主要技术之一,由于推挡球站位近、动作小、球速快,所以在比赛中常用推挡的速度和落点变化压制对方的攻势。

后收肘部贴近身体,在上升时期或高点期击球中上部。

击球时适当用伸髋转腰动作加大手腕发力,并用中指顶住拍背向前用力。

挡球与推挡球的重点难点是正确的拍面,身体的协调配合和准确的线路落点。

三、教学方法

1、徒手的挡球或推挡球的模仿动作、体会动作要领。

2、用正反手对墙做挡球练习。

3、两人在台上对练挡球,不限落点,要求动作正确并能击球过网。

4、两人在台上先练挡中线再练挡斜线或直线,要求逐渐加力。

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前臂和手腕的推挡动作。

5、两人在台上作反手势挡斜线练习,逐渐加快体会快速推挡动作。

6、

一点,互换练习.

四、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正手挡球时,手腕下垂,使球拍与小臂成垂直。

击球时,动作僵硬不协调

纠正方法:

手腕向外展,使球拍拍柄向左些。

2挡球易犯判断落点不准,拍面掌握不好的错误。

纠正方法:

提高判断能力,加强手腕的灵活性和调整拍面的能力。

3

纠正方法:

强调击球后上臂和肘关节前送,上体向左转动。

挡球和推挡球的示范错误和纠正方法

第六节攻球

攻球是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争取主动和获得胜利的主要技术,它具有快速有力的特点,能体现积极主动、快速进攻的指导思想。

攻球从大的动作结构来讲,可分为正手和反手攻球两大类。

攻球是快速进攻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杀伤力强,是解决战斗的关键技术。

学习攻球应先从正手攻球开始,对初学者来说,正手攻高点期刚下落的球比较稳定,动作容易掌握,可先练习这种球。

在初步掌握的动作后,再练习正手快抽、远抽、拉抽、台内抽

球、扣杀、侧身正手抽球等技术。

学反手攻球也是一样,逐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一动作要点(以右手为例)

1

持拍手自然放松置于腹前,拍半横状。

顺来球路线略向右侧引拍,约与台面齐高,拍面与台面约成80度左右,前臂与台面基本平行。

当球从台上弹起,持拍手由右侧向左前上方挥动,以前臂快速内收发力配合手腕内转沿球体做弧线挥动,在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击球位置在身体右前方一前臂距离处。

2

前偏左,重心偏于左脚。

顺来球线路向后引拍。

当球从台上弹起,持拍手由左后向右前上加速挥拍,前臂发力为主,手腕外转,拍面前倾,重心移至右脚,左右胸前击球上升时期的中上部。

攻球的重点难点是挥拍发力和正确恰当的击球点。

二、教学方法

1

心转换等动作要领。

2(左),在右(左)角端线附近自抛

自攻对方右(左)边斜线。

体会前臂内收发力和手腕内(外)旋及击球点。

3

习。

4(反)手攻球,一人推挡回击,互换练

习。

5

(反)手对攻斜线。

换练习。

6

7

教学注意事项:

1、在一般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

攻球内容很丰富,学习时应先学正手攻球再学反手攻球,先慢打再快打,先轻再重,先稳再凶,由浅入深地逐步掌握。

2、要特别注意多在走动中攻球,要结合实践进行教学练习。

3、可采用多球练习。

四、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

纠正方法;用徒手模仿挥拍练习把拍挥够。

2

纠正方法:

放松肩部,加大上臂与身体的距离。

3

纠正方法;对做近台快攻练习,强调击球时肘肩向后下方。

4

纠正方法:

强调手腕内旋拍柄向左,徒手模仿练习。

点不准,引拍动作不到位。

5

纠正方法:

用先做接平击发球的练习,再做连续推挡球的练习来纠正。

6

纠正方法:

徒手做引拍练习使拍面稍后仰。

7

纠正方法:

作平击发球练习,体会击球时手腕外旋动作的方法。

第七节搓球

搓球是近台还击下旋球的一种基本技术。

对初学学生来说,首先应学习反手搓球,再学正手搓球。

先练习慢搓再练习快搓。

在基本上熟悉以上技术之后,再学习搓转与不转的球。

一动作要点(以右手为例)

1近台站位右脚稍前,持拍手臂自然弯曲。

击球

时用前臂和手腕向前下方用力,拍面后仰,在下降期击球中下部。

2

立避免出界或回球过高。

搓球的重点难点是前臂和手腕的挥拍路线和用力方法。

二教学方法

1

2

3

4

三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

纠正方法:

持拍练习前臂和手腕向上再向下做切的动作模仿。

2

纠正方法:

在下降期搓对方发来的下旋球,体会拍面后仰前送动作。

3

纠正方法:

两人对练慢搓,体会击球后小臂继续前送的动作。

4

纠正方法:

两人近台站位对练慢搓,在下降期击准球的中下部。

第八节削球

削球是我国乒乓球传统手法之一,也是乒乓球防守技术之一,削球技术正在向转,稳、低、攻方向发展。

一动作要点(以右手为例)

1

右脚,持拍手臂自然弯曲于腹前。

顺来球方向向右上方引拍与肩同高,拍面后仰。

当球从台上弹起时,持拍手上臂带动前臂由右上向左前下方加速切削,手腕向下转动用力,在右侧离身体40厘米处击准下降期球的中下部,并顺势前送。

2

持拍手自然弯曲放松置于胸前。

顺来球路线向左上方引拍约与肩高,拍柄向下。

当球弹起时持拍手从左上方向右前下方挥动,拍面后仰,用前臂和手腕加速用力切削,球拍在胸前偏左30厘米处击准下降期球的中下部,并顺势挥至右侧下。

削球的重点难点是手臂、腰、腹和腿的协调用力。

二教学方法

1

2

3

4

5

三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

纠正方法:

按动作要点徒手反复做引拍练习。

2

纠正方法:

拍面稍竖,多练削对方平击发球。

3

纠正方法:

多球练习,体会接重板球时前臂下压动作。

4

纠正方法:

多练远削球,体会上臂前送动作。

第九节左推右攻

左推右攻打法是以近台正手攻球为进攻,以反手推挡为防守和助攻的主要手段,其风格是快、准、狠、变、转。

一动作要点

站位近台中偏左,判断准确及时移动抢占合理的击球位置,用适当的击球手法回击来球(见前述的推挡球和正手攻球)。

左推右攻的重点难点是灵活熟练地移动步法和正确击球手法的协调配合。

二教学方法

1

2

3

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三

步法移动和手法配合不协调。

纠正方法:

徒手结合单步移动做左推右攻练习。

第十节推挡侧身攻

推挡侧身攻是用推挡压住对方反手或中路,然后侧身攻击的一种方法。

一动作要点

站位近台偏左,左右脚替换要及时适当,身体右转舒展适宜,击球手法要正确。

推挡侧身攻的重点难点是右脚向左脚后面移动熟练,侧身舒展保持正确的击球点。

二教学方法

1

2

甲推挡中路,乙侧身攻球。

3

乙中路直线偏左,乙侧身攻球,互换练习。

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三

右脚向后移动不适度,侧身不够,致使击球动作不协调。

纠正方法:

徒手结合步法模仿推挡侧身攻动作,多实践。

第十一节发球抢攻

发球抢攻是快攻型打法利用发球力量争取主动和先发制人的主要手段。

一动作要点

发球手法正确,采用配套发球,移动转换快,手法和脚步协调配合,攻击果断有力。

发球抢攻的重点难点是发球多变,急、刁、转,手法和步法协调配合,攻击果断有力。

二教学方法

1

2

甲正手攻球。

甲正手攻球。

3乙回球右方斜线,

54

攻。

6

球,甲进行抢攻。

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三

1

纠正方法:

解除顾虑,有意加大发球力量。

2

不好,抢攻不果断致使攻球动作变形。

纠正方法:

多鼓励以解除顾虑,树立必胜信心,多实践

乒乓球活动游戏方法附

熟悉乒乓球球性的练习

1、颠球:

击球者将球拍拍面向上,使球连续向上弹击,体会手指手腕对球的感觉。

①原地颠球:

合击出的球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反复变化高度。

②转换拍面颠球:

交替用球拍的正面和背面击球。

③移动颠球:

结合各种步法移动或在规定距离内跑动,将球连续向上击出。

④颠球游戏:

规定距离分组迎面接力或绕固定目标后跑回。

比赛哪组颠球失误次数少而又最先跑完全程。

2、两人对面击球:

两人面对面站立,用一只球轮流击球。

体会拍形角度,拍面方向,击球时间,击球部位,发力方向和发力方法。

①原地对击:

击出的球仅在空中运行或在着地向上反弹后再击球。

②移动对击:

规定距离在走动中两人用一只球轮流对击。

③对击游戏:

若干人为一组在球台两端站立轮流将球击到对方台区后,绕台跑到另一端准备击下一次球。

比赛哪一组在规定时间内累积击球的最高板数或一个回合的最高板数。

3、对墙击球:

用球拍连续将球击到墙上,体会击球节奏和准备性。

①原对墙击球:

击出的球从墙上反弹后不着地或着地后再击球。

②移动对墙击球:

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左右变换位置,也可逐渐缩小击墙区域。

4、在地上两人对打:

在地面上画出近似球台的区域,两人在两端轮流击球,体会击球的协调性,保持合适的击球点。

要求完成规定的板数或进行记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