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9418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docx

认识人民币及论文

《认识人民币》教案

执教者:

周小兰

教学内容:

教科书46~48页,练习九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

教师:

教学挂图,课件;学生:

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

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这节课我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板书课题:

认识人民币)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出示第3幅图,提问:

“小朋友在干什么?

”“存钱是为了什么?

”“

”“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聪聪和明明。

他们要看一看我们同学谁学最

好!

二、探究新知:

1、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

(出示课件)

(1)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①区别新版和旧版:

以10元为例。

分别出示新版和旧版的10元人民币:

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②区别纸币和硬币:

以5角为例。

分别出示5角的纸币和硬币:

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个5角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出示5角硬币:

背面有什么?

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

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

意损坏它。

③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大额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面值是多少?

2、学习例1。

(1)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

分类方法。

(2)教师展示:

①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按从小到大排列);

②在展示以角位单位的人民币;

③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3)说一说:

还可以按什么分类?

(质地,数的大小,新旧版)

(4)让学生数一数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比一比哪种面值的人民

币品种最多?

那种最少?

(5)说一说两种1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的币值是相同的吗?

它们的图案

、颜色各有什么特征。

(6)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想一想这些面值的钱币为什么要做成硬币。

(7)观察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明:

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叫做样币,是不可以

使用的?

3、学习例2。

(1)师生做换钱游戏。

①教师出示一张2角币,并提问:

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

②教师出示一张5角币,并提问:

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5角币,应用几个?

③学生在例2中上面两题的空白位置上填数。

(2)继续做换钱游戏。

①教师出示一个1元的硬币,并提问:

“你应拿几个1角的硬币才能换取老

师手中1元的硬币?

②学生在自己在桌上先摆出1个1元的硬币(或纸币)?

,再摆出与1元等价

的10个1角硬币。

(3)教师出示:

课件

三、练习

1、做一做:

(1)第1题:

让学生同做换钱游戏加深对人民币的单位元和角以及它们之间的

十进关系的理解,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第2题:

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进一步掌握“1元=10角”的关系,同

时通过对物价的了解感受1元的币值。

2、完成练习九1——4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认识人民币,学生虽然见到过人民币,但是并不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在教学前首先让学生们买一些人民币学具,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

将人民币进行分类。

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的脑海里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能不能将几分几角几元的人民币各分一类?

为什么可以这样分?

元、角、分到底是什么?

着这些问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和交流,同时我积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有所得、在交流中有所悟。

教学的知识点就这样在学生们的合作、互动中内化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充分体验到了自己成功的乐趣。

让认币、换币、取币等活动都做到人人参与,有的是个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

孩子们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探索知识的方法,并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了更大的学习兴趣。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执教者:

周小兰

教学内容:

课本p44~46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小棒、练习本、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这是什么地方呀?

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

1、出示插图数一数:

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

怎样数?

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

1)1+1+1+1+1+1+1+1+1+1+1+1+1+1+1+1+1+1+1+1=20有1+1+……+1+1=20几个1相加?

20个1相加

2)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4+4=20还有别的算法吗?

3)2+2+2+2+2+2+2+2+2+2=20

10个2相加

4)6+6+6+6+6+6=36

6个6相加

4、师小结:

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对呀,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

“乘法”

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

板书

1)1+1+……+1+1=20×1或1×20

2)4+4+4+4+4+4=5×4或4×5

3)2+2+2+2+2+2+2+2+2+2=2×10或10×2

4)6+6+6+6+6+6=6×6

用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20乘1,1乘20,5乘4,4乘5,2乘10,10乘2

即:

几个几相加写作:

几×几

读作:

几乘几

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三、尝试练习:

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

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

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

2、书上的主题图。

你们瞧,他们正用小棒在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呢,都有些什么图案呢?

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想一想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呢?

谁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并写出算式

学生板演:

刚才拼图游戏中的4号同学摆的房子和树用了几根小棒?

14+6这与其他算式有什不同?

是呀,像这样只有出现相同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但加数不相同时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

3、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

四、随堂练习: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评课稿

1、“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在教学中,周老师借助带同学们去看花生动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2、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3、练习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比赛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周老师采用了愉快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创设了看花的情境,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课程标准认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体验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这节课的练习设计,既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符合《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评课稿

一、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对于认识厘米,教师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

由此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

;因此在课一开始,教师通过“你想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

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量课桌的长度?

”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陷阱味”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数学知识引起重视,由于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没有统一的尺度,引出用尺量更好,从而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发展思维,形成技能。

   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首先,要求学生通过从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1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了解2厘米、5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

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1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

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最后汇报交流,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怎么量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思维情景,“怎样量这枝铅笔,”、“怎样看出铅笔长几厘米?

”“你喜欢哪种量法?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动手量长度的机会,学生就有可能探索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技能,又发展了思维。

学生获得了自我探索和成功的体验。

  三、游戏活动、发展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量、画的本领后,通过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更可贵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与小伙伴合作着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周小兰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内容。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整节课努力突出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动机

二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如果把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溶入生动形象的情景中,必将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所以这节课中我安排游乐园导入,使他们觉得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再从图片中入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他们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自然而然的驱使孩子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

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重视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反馈教学的过程是对信息反馈的及时调控,有利于提高课堂质量的途径之一。

因为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有成功的机会,也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由于他们能力的差异,有的孩子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我也总是在课堂中及时的反馈。

及时的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思维闪光点,同时也可以及时准确的知道他们的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中,重难点定位就是让孩子们了解并掌握乘法的意义,即几个几相加可以更简便的用乘法来计算。

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尽量的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乘法意义的印象。

三、创设认知冲突,理解知识含义

让孩子们面对一个要求认知复杂性的情境,使之与他们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的不相匹配的状态,即认知冲突。

在他们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之后,我让他们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其中有一题是2+3+1,我故意不点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他们也马上意识到,这道算式是不能直接改写的。

通过几个孩子的分析,加深了对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认知,也是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使孩子产生认知冲突,把孩子们引入自主的探究体验的氛围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主动的进行知识意义的获得,并且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逐步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评课

吉首市第五小学周小兰

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这是新大纲中所强调的。

教师遵循了新大纲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

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

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本节课体现了校本教研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到位,落实了双基教学,体现了面向全体同学,使不同层面的学生收获都比较好。

在教材处理上,没有像以前那样把长方体一定要拆开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而是遵循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这样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教材中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长方体的表面积求法推导出来后就推出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而这次课的设计师把正方体的面积知识放在练习题中,让学生自己遇到问题时,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并且学生在课堂上解决的很好。

课堂上教师语言言简意赅,表达到位,层次感强,能分清主次。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较强,也体现了年轻教师成长得比较快;学生的发言面较广,使真个课堂都动起来了,且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到位,能够积极的思考,课堂上已面向了全体同学,也体现了平时上训练有素,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评课

吉首市第五小学周小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节课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

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

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师又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

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

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田老师在新课引入时能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动画和学生熟知的故事,结合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学习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象徐海明老师在一开始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老师所讲的三件事情记录下来,要求别人一看就明白,这样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拉近了师生的情感,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这四位老师也都能利用多媒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课堂训练,学生通过解答不但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而且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小学数学

如何让数学课灵动起来

吉首市第五小学周小兰

伴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

“数学本身就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敲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新教材中有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

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

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例如:

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并算出用了几根小棒?

有的摆了5个三角形:

3+3+3+3+3=15;有的摆了4个五角星:

10+10+10+10=40;有的摆了6个正方形:

4+4+4+4+4+4=24;还有的摆了房子和树:

14+6=20;等许多图形,于是我把3+3+3+3+3=15;10+10+10+10=40;4+4+4+4+4+4=24;这三个算式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其特点,然后引出像3+3+3+3+3=15这样的加法算式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5x3=15或3x5=15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新知。

二、动动手让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

  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

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角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组成一个图形,并投影到银幕上。

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和不是角;图3和图4是角,由此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

“角是通过一定点引出的两条射线。

”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教学民主才能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

  在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

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

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展现出真实的我。

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

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

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

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

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的调味包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适当的表扬。

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讲敢做。

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

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五星”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聊几句。

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运用多媒体

吉首市五小周小兰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股潮流,而且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数学学习是抽象和枯燥乏味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还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它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学生对它都喜闻乐见。

多媒体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效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多媒体之前,教师一定要清楚本节课的需求,设法找出多媒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

所以要牢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该出手时才出手,灵活运用。

例如; 我在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时,课件出现一个超市的动态情景视频,视频中人们正在买各需物品,这样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情景中直观感知了人民币在生活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