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认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2806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7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人民币的认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币的认识.docx

《人民币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币的认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币的认识.docx

人民币的认识

人民币的认识

(制定者:

日照市金海岸小学刘丽丽黄政)

课题类型:

数学拓展性课题(一年级)

背景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

对人民币的由来,发展历程,面值种类,如何识别各种面值,人民币中的奥秘等,还不是很了解。

通过课下小组研究,以及课上的交流汇报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对人民币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相关资料:

1.人民币的由来

2.人民币的发展历程

3.人民币各种面值的图片

4.人民币背面的真实风景

活动一活动准备

1.成立5个研究小组

2.布置研究任务

(1)查找人民币的由来

(2)人民币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有哪几代人民币?

(3)人民币的面值有哪些?

如何识别人民币的面值?

(4)人民币是如何印制的?

(5)寻找人民币中的奥秘

3.在研究过程中,老师把握学生的研究动态,视情况予以点拨。

4.研究时间两天

活动二研究成果展示

研究小组课堂上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质疑,辨析。

1.教师出示一本书,让学生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钱买来的,引出研究课题。

2.研究小组汇报成果(有疑问的同学及时提问,现场答疑)。

活动三整理研究成果

1.研究小组将研究成果写成报告

2.研究报告及学生的调查资料,贴在班级宣传栏内,供其他同学学习。

应注意的事项: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由学生自主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因此课前研究小组之间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研究,并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上完成对知识的探索。

2.引导学生可以多方面获取相关资料,上网查资料,向家长或其他人请教。

3.指导学生整理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

钟表大变化

开发区连云港路小学陈常莲

开发区实验小学张虹

开发区银川路小学许雨濛

一、课题的确定

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了钟表的认识,记得在学习钟表的认识时,学生对我提出的“你想知道钟表的哪些知识?

”这一问题,回答的五花八门:

如:

老师,你小时候见过钟表吗?

很多年前钟表什么样子?

爷爷、奶奶用的是什么样的钟表?

很久很久以前,没有钟表时,小朋友上学会不会迟到?

越说兴致越高。

当时,就想和他们一起研究,但是因为教学任务限制,也考虑到他们刚入学不久,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研究能力等都相对差一点,没能和他们进行研究。

但是,每次想起孩子提出问题时的兴奋和向往,又总感觉有点遗憾。

今天,决定和孩子们一起沿着钟表的发展史走一走,满足他们课堂上提出的,学生很好奇,而课本上却没有涉及的钟表的知识。

从而让他们感受到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二、课题的布置与指导

1、明确任务,提出要求:

因为是课外课,加之上学期提出的问题没有研究,当我在课堂上说出晚上的作业就是研究钟表的历史时,教室里沸腾了,我告诉他们,可以请教父母、爷爷奶奶,也可以上网查阅。

2、分出研究小组,定出研究内容:

第一次交流:

是在第二早上的数学课上,提前5分钟进教室,学生争着往讲台上跑,把他知道的钟表的有关知识说给我听,有的还画了图(家长帮忙),但是,比较零碎,也有重复现象。

于是,我按照他们收集的材料,给他们分了四个组,分工如下:

有研究爷爷奶奶小时候用什么样的钟表,有研究爸爸妈妈小时候用什么样的钟表,古代用什么样的钟表,现在用什么样的钟表。

3、指导孩子进行条理的汇报:

第二次交流:

学生们的发现比第一次要全面,而且,把每个阶段的钟表配上了图,我指导孩子如何把自己小组搜集的材料清楚的告诉全班同学。

三、课堂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已经认识了钟表,能认识整时和半时,能按照钟表上的时间按时睡觉、起床,上学、放学,钟表帮了我们的大忙,可以说钟表是我们的好朋友,作为好朋友,你想了解它吗?

咱们班的小朋友,课下对你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钟表的知识作了研究,咱们一起听一听,好吗?

(二)小组汇报

1、第一小组汇报:

老师,同学们好!

我们小组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通过上网搜集了许多古代的钟表。

今天向你们来汇报古代人通过什么认识时间?

中国古代计时器

(1)生: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

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后者称为日晷,用来测量时间。

二者统称为太阳钟。

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

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浑天仪、水运仪象台、大明灯漏等计时仪器。

(2)师出示课件向学生讲解以上物体的形状及作用:

公元前1300~前1027年,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有使用圭表的记载。

《诗经·国风·定之方中》篇有,“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确切记载使用圭表的时间为公元前659年。

圭表

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

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

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

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

它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刻漏

又称漏刻、漏壶。

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

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

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

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

刻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

已出土的文物中最古老的刻漏是西汉遗物,共3件,均为泄水型。

其中以1976年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出土的青铜漏壶最为完整,并刻有明确纪年。

比较完整的传世刻漏有两个,均为受水型:

一个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元代延祐三年(1316)造;一个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清代制造。

沙漏

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

《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

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

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古代的表都有弊端:

当天气不好时就不能显示时间了。

2、第二小组汇报:

老师,同学们好!

我们小组询问了爷爷奶奶,又上网搜查,搜集了许多爷爷奶奶小时候用的钟表。

今天向你们来汇报:

爷爷奶奶时代的钟表。

(1)生:

那个时候的钟表是用电池带动的,有电池驱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腕表,南京钟(1940-1949)

(2)师出示课件向学生讲解以上钟表的历史:

十九世纪末期,中国造钟工艺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1875年由上海“美利华”作坊制造的南京钟,屏风式样,钟面镀金,镌刻花纹,以造型古朴典雅、民族风格鲜明和报时清脆、走时准确而闻名于海内外,曾于1903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特别奖。

我国近代机械制钟工业始于1915年。

民族实业家李东山出资在烟台开办了中国时钟制造业的第一家钟厂—一烟台宝时造钟厂。

并在1918年自制成功第一批座挂钟投放市场。

1927年,烟台第二家造钟厂一一永康造钟公司开业。

到1937年,烟台钟表工业已拥有6家企业和相当的生产规模。

据1934年的统计,仅德顺兴、永康、慈业三家造钟厂已拥有职工1416人,拥有各类从德、英、法等国进口的生产设备149台,年生产座挂钟10.88万只。

产品不仅销往华北、华东、东北、华南各大商埠,还销往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夏威夷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3、第3小组汇报

师:

到了爸爸妈妈的年代,钟表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1:

20世纪初,护士为了掌握时间就把小袋表挂在胸前,人们已经很注重它的实用性,要求方便、准确、耐用。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袋表已经不能适应作战军人的需要,腕表的生产成为大势所趋,腕表的年代到来了.

生2:

1952年在美国、法国和瑞士生产出第一块电子表。

1967年,纳沙泰尔的电子钟表中心开发出第一块石英手腕表,并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开始大量生产。

自此,新的技术开始快速开发。

生3:

1970年代,由于太空及电脑科技带动了人们对高科技的兴趣,就像其他新兴的科技产品一样,石英科技开始主宰手表工业,人们开始厌烦机械手表需要每天去上发条,而工业界也有悲观的人士认为机械手表势将没落。

生4:

一九六九年,日本手表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块石英电子手表,日误差缩小到零点二秒以内。

一九七二年,美国发明了数字显示手表,马达和齿轮从手表中消失了。

生5:

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钟表的日差已小于0.5秒,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

生6:

中国也不甘落后,中国手表是1955年由天津、上海先后试制出来的。

现较为出名的有东风、上海、宝石花、海鸥等牌号。

师:

我们现在的钟表,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可谓精彩纷呈,你对什么样的钟表更感兴趣呢?

4、请听四组同学的汇报

生1:

80年代,无线电通讯技术进入了跳字表。

首先出现了带收音机的电子表,以后又出现了录音机手表。

1990年有报道说,日本某公司正在分别研制一种能接受电文的手表。

这种手表是这样工作的:

由正常电话机打出电话(就叫“手表电话”吧),通过一系列电台的转播,打电话人的言语变成了文字信号,传到接电话的电子手表表盘上,电子手表像BP机那样一响,主人抬手一看,上边有一段字:

“爸爸,我下午跟同学一起去参加少年宫活动,晚上七点才回家。

生2:

80年代初,人们还发明了一种能说话的电子手表,这种手表会用语言报告时间。

如果你某个时刻有事,手表里的电子计算机到时候会向你喊叫:

“该上课去了!

”有的手表还带游戏机呢!

生:

3:

2009年,第一块逆时针钟表将在厦门试制成功。

打破了钟表顺时针转动的惯例。

师: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随着科技的进步,会有更先进的钟表问世的。

老师相信,更先进、更漂亮的表等着你们去设计、去制造,有信心吗?

日历里的数学

(制定者:

日照市实验学校郑梅新营小学张永艳)

课题类型:

数学拓展性课题(一年级)

背景分析:

小学数学学习中,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大家的共识。

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时间的发展过程。

从我们的教学实践看,一年级小学生数学经验较少,一些学生虽然已初步具有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是提出有价值的并能自己进行探究的数学问题比较难!

他们经常会提出这样一些数学问题,如1天有多少分钟?

人的头发有多少根?

……这些问题,一年级的小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研究!

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用到有关年月日、星期、放假时间、开学日期等知识,对日历逐渐熟悉起来,一些学生就提出:

“老师,你让我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那家里的日历里就有数学,……”

“日历里也有数学吗?

”这个问题一提出,引起了不少学生的探究兴趣。

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很感兴趣,也容易理解!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实践中。

我们确定了《日历里的数学》这一课题。

借此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相关资料:

1.日历的由来

2.大小月的记忆方法

(1)拳头记忆法

(2)歌诀法

3、闰年的来历

4、年月日的产生

活动安排:

活动一:

1.成立研究小组,每个小组6个人。

2.布置明确的任务:

(1)找一份年历,有条件的可打印出来,便于携带。

(2)是不是每年的日历都有12个月?

(3)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相同?

(4)是不是每年的二月都有28天?

(5)你有好的办法记住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吗?

活动二:

研究小组课堂上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质疑,辨析。

1、课件(猜谜)引出研究课题。

2、研究小组汇报成果(有疑问的同学及时提问,现场答疑)。

3、对二月的天数产生不同意见,学生提出为什么?

(研究小组不能解决,只说是闰年2月29天,可继续研究)

4、在课件中展示与日历有关的天文知识(如地球的公转、自转等)。

5、说说日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处,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确立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宗旨。

活动三:

1、研究小组将研究成果写成报告。

2、报告和学生所作的记忆方法(歌诀记忆法和拳头记忆法)贴在宣传栏里,供其他同学学习。

应注意的事项:

1、本节课就是让学生从日历里发现数学知识,探索日历上数字之间的规律,如横着看一个比一个大一竖着看一个比一个大七,斜着看分别有大6和大7两种情况。

另外学生发现每月的天数不同,每年的天数也有不同的情况,每年的2月有时天数也不相同。

学生能发现这些已经很好,所以不宜拔高教学要求,让学生研究出为什么,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研究。

老师要及时了解研究小组进展情况,加以指导,以便做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由学生自主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因此课前研究小组之间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在一个多方面的获取知识,如上网查资料,向家长或其他人请教,都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主渠道。

鼓励学生大胆的研究、汇报,在学生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探索。

3、本题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过程,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进一步体会日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实际用途,因此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研究进程。

神奇的七巧板

莒县第四实验小学刘广莲勇娇

一、课题的确定。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既是人生中最富有绚丽色彩的时代,又是人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个黄金驿站,引导孩子走好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年级教师的我,深知一年级孩子是智力发展的旺盛时期,但他们随意性和可塑性较强,稳定性和自觉性较差,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活泼,爱玩。

如果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会提高。

“七巧板”是大家熟悉的数学辅助学习工具,也是儿童爱不释手的玩具,它变化万千,端倪层出不穷,能拼出大千世界各类事物的不同的图案。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托儿所就已经学会了玩“七巧板”,但对“七巧板”的来历、制作方法和使用的好处并不清楚,如果能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一定能对“七巧板”有一个新的认识。

由此,在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学习结束后,我们把“七巧板”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学生既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也富有挑战性。

我们的主要研究目的是:

1、通过收集“七巧板”的来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中国优秀的民间玩具对世界儿童的娱乐、教育及智力开发所起的积极作用,也锻炼了学生收集知识的能力。

2、通过制作“七巧板”,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了解“七巧板”中蕴含着的与数学有关的数学知识。

也就是让学生知道“七巧板”是由一个正方形、五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加深学生对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拼组“七巧板”,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了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促进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

学生在用“七巧板”拼组时可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拼组,拼好后相互交流欣赏,感受到几何图形带来的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课题的布置与指导。

在确定让学生在课外探究“七巧板”的奥秘后,我在班里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对“七巧板”特别感兴趣,特别是用“七巧板”的几何图形组合图案更感兴趣,当时我在教室里一说,立刻沸腾起来,学生你一嘴我一言的说个不停“我会用‘七巧板’拼大树”。

“我能拼大轮船”。

“我也能拼,我还会拼小猫呢!

”……学生在教室里大声地吆喝着。

于是,我面向全体学生布置了研究“七巧板”的任务:

1、“七巧板”是怎么来的?

2、“七巧板”是什么样子的?

3、怎么制作“七巧板”?

4、用“七巧板”能拼组成什么图案?

5、“七巧板”可以用来干什么?

“同学们从这5个项目中任选一项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回家完成,此任务可以上网或从书中查找,也可以求助家长或向熟悉“七巧板”的有关人员询问”。

任务传达完后,接下来我就随时注意学生的研究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做好指导并逐步确立研究小组。

第一天下午,学生全部交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研究比较肤浅,不够深入。

二类是应付了事,没有价值。

我只好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把学生分成四类,一类是聪明好学,自学能力强的学生。

二类是聪明不学,专靠老师、家长管教才肯学习的孩子。

三类是不聪明,肯学。

四类是不聪明也不学习。

然后我把一类和二类的学生选入小课题研究的行列,共选了32名学生。

把这32名学生分成4个组,每组8人。

并根据每组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找出合适的组长,并把研究“七巧板”的任务分配到每一组,有的指定到个人(一年级学生自觉、自制和自学能力较差,不会合理分配任务,老师只能把任务指定到个人)。

一组:

研究“七巧板”是怎么来的?

二组:

研究“七巧板”是什么样子的?

怎么制作“七巧板”?

1、可以在家长的协助下绘制完成。

2、可以从学习用品商店里购买成品的“七巧板”。

三组:

研究用“七巧板”能拼组成什么图案?

四组:

研究“七巧板”可以用来干什么?

第二天下午,每个组基本上都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

一组:

完成的较好,能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汇报稿子。

二组:

有一位学生是用本子纸做的,不如用彩色卡纸做的效果好。

有两位学生买的是塑料拼版。

有一位学生买的是木质拼版。

有四位学生是用彩色卡纸做的,一位学生是用包装盒纸做的。

班里还有部分学生看到同学带来的“七巧板”拼版后也想加入到他们组。

一下课就像小鸟一样围着我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老师,老师,我家里也有‘七巧板’拼版,我能带来和同学一起玩吗?

”。

“我爸爸也会做,我让我爸爸给我做个‘七巧板’。

”“老师,我想参加”。

“老师,我也想参加……”。

看到这几位孩子们急于让我答应的眼神,我满足了她们的请求。

三组:

能用“七巧板”拼出图案,种类较少,研究效果良好。

但部分学生看到他们的作品后也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我一一应许。

四组:

查找的资料比较肤浅,用途基本上都是“七巧板”可以当玩具玩。

于是,我又针对每个组的研究情况进行跟踪指导,随时调控。

经过一周的跟踪指导,学生的研究日渐成熟,成果凸显。

三、课堂教学实录。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小课题。

师:

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1: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生2:

我知道还有平行四边形。

师:

你知道的真多,我们刚刚学过用这些平面图形能拼组成很多漂亮的图形。

还有一个东西,它也能在你的拼摆下变成各种不同的漂亮图案,猜猜它是谁?

生1:

魔方。

生2:

我知道,是“七巧板”,我家里有。

师:

对,就是“七巧板”。

“七巧板”是大家熟悉的玩具,但对“七巧板”的来历、制作方法和使用的好处同学们并不是很清楚。

我们班的孩子都爱动脑筋,有的同学在课下对“七巧板”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情况怎样呢?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好吗?

学生齐答:

好!

师:

掌声有请第一组来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二)、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我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整理如下:

一组:

研究“七巧板”是怎么来的?

1、“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工具。

它的历史应该追溯到我国先秦的古籍《周髀算经》,书中记录了正方形切割术,当时是将大正方形切割成四个同样的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还不是七巧板。

现在我们玩的七巧板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演变而来的,它是由宋代的燕几图到明代发展为蝶几图,到清初就演变成了七巧图,到现在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18世纪时传到国外,立刻引起了外国人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

据说拿破仑被放逐后就常常玩七巧板来消磨时光。

(有三位学生搜集的是这个资料,资料是从网上下载的,在家长的帮助下编辑成汇报稿。

2、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这种玩具是由一种古代家具演变来的。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

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

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故宫博物院看看这个不寻常的“七巧板”!

(有三位学生搜集的是这个资料,资料是从网上下载的,是在家长的帮助下编辑成汇报稿。

3、自从我国的“七巧板”传往欧洲,至今风靡不衰。

1978年荷兰人编写了一本有关七巧板的书,书中搜罗了1600多种用“七巧板”拼组的图形,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有一位学生搜集的是这个资料,在家长的帮助下,从网上搜集的,是学生自己用铅笔抄写成汇报稿的。

4、从书上查找的“七巧板”的来源和发展史(有一位学生查找的书,此生展示的是书。

 

 

 

 

 

 

 

 

 

 

 

 

 

 

 

二组:

研究“七巧板”是什么样子的?

怎么制作“七巧板”?

1、“七巧板”的样子(学生展示的是“七巧板”模版。

如图):

 

 

 

 

 

 

 

 

 

 

2、七巧板的做法:

(1)折纸法(学生作品展示。

如图)。

 

 

 

 

 

 

 

第一步:

拿一张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

第二步:

将正方形对折出现2个三角形,折痕是AC,沿折痕剪开。

第三步:

将其中一个三角形对折,折痕是DE,沿折痕剪开。

第四步:

将另一个三角形从顶角向下折,碰到底边后即可,折痕是GF,沿折痕剪开。

此时,剩下一个等腰梯形。

第五步:

将剩下的等腰梯形,从中间对折后成2个小梯形,折痕是EH,然后沿折痕剪开。

第六步:

将其中一个小梯形沿着边折出三角形,折痕是IG,剩下的部分自然就是正方形了,然后沿着折痕剪开,就剪出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第七步:

将刚刚剪下的三角形在剩下的小梯形上对比后,折出三角形,折痕是JH,然后沿折痕剪开,就剪出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2)绘制法。

材料:

一支铅笔、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张卡纸(白卡纸或彩色卡纸均可),如果喜欢可准备少许颜色笔。

制作方法(学生作品展示。

如图):

 

 

 

 

 

 

 

 

1.首先,在纸上画一个正方形,把它分为十六个小方格。

2.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画一条线。

3.从上面的中间到右面的中间画线。

4.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画线,注意碰到刚才画的线就停。

5.从刚才的那条线的尾端开始画线,画到左上角到右下角的线就停。

7.最后,把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沿着黑线条剪开,你就有一副全新的七巧板了。

3、“七巧板”的组成(学生作品展示)。

 

 

 

 

 

 

 

“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其中有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即:

两块最小的三角形、两块最大的三角形和一块不大不小的三角形)。

完整图案的“七巧板”为一个正方形。

三组:

研究用“七巧板”能拼组成什么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