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5870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陈木城

   雨已经下了很久了。

   浙淅沥沥打在篷顶的波浪板上,滴滴答答打在树林里的叶子上,叮叮咚咚打在铁皮屋顶上。

于是,屋子前面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高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

   打开一把红色的雨伞,走在树林里的小路上,听雨滴打在油加利树上,打在相思树上,打在羊蹄甲上,打在面包树上……淅浙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树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

   小雨滴在树叶上集合起来,成为一颗大水珠,顺着叶脉滑下来,打小鼓似的:

啪!

嗵——嗵一—嗵!

咚——咚——咚!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

   嗵嗵嗵!

咚咚咚!

啪啪啪!

所有的鼓都敲起来了,敲在小伞上,敲在地面上,好像地球就是一面鼓,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

(选文有改动)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_清泉     一________大水珠     一________小鼓

(2)照样子,摘录文中描写雨的声音的词语。

滴滴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________。

②整片树林仿佛成了________。

③好像地球就是________,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

(4)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     )

A. 雨的颜色                           

B. 雨的样子                           

C. 雨的声音                             

D. 雨的敲打

(5)在作者的笔下,小雨的心情是(   )

A. 激动的                               

B. 忧愁的                               

C. 愉悦的                                   

D. 平静的

(6)小雨滴落下来,会像打小鼓似的发出不同的声音,主要是因为(   )

A. 小雨有时下得大,有时下得小                              B. 小雨滴下来的力度不一样

C. 小雨滴落在不同的物体上                                    

D. 小雨滴落下来的速度不一样

【答案】

(1)股

;颗

;面   

(2)叮叮咚咚

;哗啦哗啦

;淅淅沥沥

;啪啦啪啦

;嗵嗵嗵  

;咚咚咚

;啪啪啪

(3)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

;一座音乐厅

;一面鼓

(4)C

(5)C

(6)C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如:

一股清泉、一颗大水珠、一面小鼓  

(2)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的成分。

文中描写雨的声音的词语:

叮叮咚咚、哗啦哗啦、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

(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①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

②整片树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

③好像地球就是一面鼓,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雨的声音。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在作者的笔下,小雨的心情是愉悦的。

(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小雨滴落下来,会像打小鼓似的发出不同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小雨滴落在不同的物体上。

故答案为:

(1)股 颗 面

(2)叮叮咚咚、哗啦哗啦、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

(3)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  一座音乐厅 一面鼓

(4)C

(5)C

(6)C

【点评】

(1)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6)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阅读下面的门票信息,完成练习。

【颐和园门票】30元/张(旺季),20元/张(淡季)。

【游览时间】

旺季:

4月1日至10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6:

30-18:

00)。

淡季:

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7:

00-17:

00)。

(1)李萌一家三口想在寒假期间去颐和园游玩。

这时候是________(淡、旺)季,她应该买三张________元的门票。

(2)李萌准备10:

00入园,18:

00离园。

你认为这样可以吗?

为什么?

【答案】

(1)淡;20

(2)不可以,因为李萌去时为淡季,淡季17:

00就闭园了。

【解析】【分析】分析图表应注意:

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②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③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

故答案为:

(1)淡、20;

(2)不可以,因为李萌去时为淡季,淡季17:

00就闭园了。

【点评】此题考查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先从给出的材料里提取答题的信息点,然后予以综合解答。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

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

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节选自吴然的《珍珠泉》)

(1)短文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你喜欢吗?

请选择一句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2)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水泡的有趣?

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2)我从“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这句话体会到了水泡的有趣。

理由: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扑哧一笑”写出了水泡的可爱有趣,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

(1)本题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找出自己觉得描写优美的语句即可。

(2)本题是感受描写对象的有趣之处,首先找出自己觉得泡泡有趣的句子,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理由,理由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2)我从“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这句话体会到了水泡的有趣。

理由: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扑哧一笑”写出了水泡的可爱有趣,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点评】此类题都没有固定的答案,我们只要结合文章内容合理作答即可。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鼹鼠的月亮河(节选)

   图书中心的前面是中心广场。

广场一直是最拥挤的地方。

书城的居民大部分都喜欢读书,除了少数不爱读书的,比如猫。

凡是爱读书的就一定会到这里看书。

   可是,今天大家都没有在看书,而是围成了一个圈,伸着长脖子在看。

米加想了想,也从拥挤的人群中挤了进去。

   呵,围在中间的是一个和他一样穿彩色条纹衣服的人,大家正对着他扔鲜花。

   他看上去不算很老,瘦瘦的,高高的。

衣服显得很宽大。

他的头顶已经没有头发了,亮亮的,周围有一些稀疏的卷发紧紧地贴在耳边和后脑,他的头发还没有他的胡子长。

在胡子的上面有一个肉肉的圆鼻子。

   他手里举着一根银色的棒,这是魔术棒。

他挥动魔术棒的时候,空中就划出了一道道银色的光圈。

   “各位请看,这是一个马铃薯。

一个真正的马铃薯。

昨天刚刚从土里挖出来的马铃薯。

一个还带着泥的马铃薯。

”他说一句就换一个方向,这样可以让大家都看清楚。

   大家的眼睛马上就都盯着马铃薯了。

   “现在,我,咕哩咕,要把它变成一只手表,一只嘀嗒嘀嗒响的手表。

”原来他的名字叫咕哩咕。

   他刚刚说完,人群中就发出“噢——噢_——”的声音。

大家都很激动。

   “真的?

你不会是要把马铃薯变成土豆吧?

”人群中有人大叫着。

   “哈哈哈哈……”大家笑得很厉害。

   “吧哩卟噜,稀里哗啦……”

   所有的人都不再发出声音,好像停止了呼吸。

   突然,他停了下来。

   啊,大家面前的马铃薯真的不见了!

他变出来的是一块石头。

(1)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魔术师外貌的语句。

(2)短文中咕哩咕把马铃薯变成了(   )

A. 手表                                         

B. 土豆                                         

C. 石头

(3)听了咕哩咕说要把马铃薯变成一只手表的话后,“大家都很激动’’的原因是(   )

A. 大家怀疑咕哩咕能否把马铃薯变成一只手表。

B. 大家期待着咕哩咕把马铃薯变成一只手表。

C. 大家根本不信咕哩咕能把马铃薯变成一只手表。

(4)如果咕哩咕再次变魔术的话,有没有可能将马铃薯变成手表呢?

说出你的预测和理由。

【答案】

(1)他看上去不算很老,瘦瘦的,高高的。

衣服显得很宽大。

他的头顶已经没有头发了,亮亮的,周围有一稀疏的卷发紧紧地贴在耳边和后脑,他的头发还没有他的胡子长,在胡子的上面有一个肉肉的圆鼻子。

(2)C

(3)B

(4)没有。

因为他第一次变的时候已经做好准备,但还是失败了。

所以再变肯定也不会成功的。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依据短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

故答案为:

(1)他看上去不算很老,瘦瘦的,高高的。

衣服显得很宽大。

他的头顶已经没有头发了,亮亮的,周围有一稀疏的卷发紧紧地贴在耳边和后脑,他的头发还没有他的胡子长,在胡子的上面有一个肉肉的圆鼻子。

(2)C;(3)B;

(4)没有。

因为他第一次变的时候已经做好准备,但还是失败了。

所以再变肯定也不会成功的。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短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森林的春天

   暖风已经迎面而来,天气要变得暖和(hē huo)了!

你等着瞧吧,生机勃勃的景象马上就要到来了!

   春季的第二个月,小泉淙淙地流淌着,鱼儿从水面上一跃而出。

春姑娘一直在忙碌着,她已经把大地从冰雪里解救出来了,现在她又要着手第二件事了:

让水从厚厚的冰面下流淌出来。

积雪融化以后,汇成小溪,小溪又向着江河前进,江河的水漫过了水面,冲走了浮冰。

春水湍急,奔流于山谷间。

   大地得到了欢快的春水的滋润,各种野草开始生长,他们是大地绿色的衣裙,衣裙上点缀(zhuì zuì)着五彩缤纷的春花。

这时,森林还静悄悄地在那里站着,等待着春天的恩惠。

不过,树里的浆汁已在缓慢地流动了,树的枝头也开始露出了嫩芽。

大地上的花儿微微绽(zhàn zàn)放,果树的小花也冒出头了。

五彩斑斓的蝴蝶在空中翩(piān biàn)翩起舞。

(有删改)

(1)选出文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暖和________(hē huo)      点缀________(zhuì zuì)

绽________(zhàn zàn)放    翩________(piān biàn)翩起舞

(2)根据要求,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五彩缤纷——________    恩惠——________

反义词:

滋润——________        忙碌——________

(3)“各种野草开始生长,他们是大地绿色的衣裙,衣裙上点缀着五彩缤纷的春花。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这里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5)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景物名称

特点

小泉

淙淙地流淌着

鱼儿

从水面上一跃而出

野草

________

大地上的花儿

________

________

在空中翩翩起舞

【答案】

(1)huo;zhuì;zhàn;piān

(2)五颜六色;恩泽;干枯;悠闲

(3)比喻;大地上的野草;绿色的衣裙

(4)你等着瞧吧,生机勃勃的景象马上就要到来了!

(5)开始生长;微微绽放;蝴蝶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5)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短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

(1)huo、zhuì、zhàn、piān

(2)五颜六色、恩泽、干枯、悠闲

(3)比喻;大地上的野草;绿色的衣裙

(4)你等着瞧吧,生机勃勃的景象马上就要到来了!

(5)开始生长、微微绽放、蝴蝶

【点评】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5)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6.课外阅读。

小鸟和大树

   有一棵大树,每日沐浴着阳光,与鸟儿一起欢度美好时光。

   离大树不远处,有一条小河。

曾经有一个小孩因为过河而被水冲走。

大树沉思了一下,对人们说:

“你们把我砍下来,做成一座桥吧。

”于是,大树成了河面上的一座桥。

人们过河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鸟儿问桥:

“以前你做大树时的生活多么美好,可你为什么要放弃做树而选择做桥呢?

”桥微笑着说:

“做了桥,我感到自己的人生非常有价值。

   鸟儿说:

“可是为了帮助别人,就应该牺牲自己的快乐吗?

   桥说    不    帮助了别人    其实我也得到了快乐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深思——________    心惊胆战——________

(2)给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3)大树为什么要放弃做树而选择做桥呢?

(  )

A. 大树想尝尝做桥的滋味。

                      

B. 大树想让人们能够安全过河。

(4)在帮助别人的问题上,小鸟和大树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小鸟认为:

________

大树认为:

________

(5)你觉得大树说的话有道理吗?

为什么?

【答案】

(1)沉思;担惊受怕

(2):

“,,!

(3)B

(4)帮助别人,不应该牺牲自己的快乐。

;帮助别人,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5)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在短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深思——认真思考,深入考虑。

心惊胆战——形容十分害怕。

(2)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

(1)沉思、担惊受怕

(2):

“,,!

(3)B

(4)帮助别人,不应该牺牲自己的快乐。

;帮助别人,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5)略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7.课外阅读。

     让我们有片栖息之地吧

     大森林依然有着欢快的气氛,我、爸爸妈妈都是鸟儿,住在一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上,每天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一天晚上,我在家听爸爸妈妈讲森林沦陷的故事。

我听得出神,突然,爸爸妈妈提到了一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人类。

我急着问爸爸妈妈:

“人类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家夺走呢?

”“是钱财,是贪婪,它们使人类泯灭了良知,失去了同情心。

”爸爸说。

听着听着,我睡着了。

   “嗞----嗞”一阵刺耳的噪音把我吵醒。

怎么回事?

我揉了揉朦胧的睡眼,啊,我的爸爸妈妈不见了?

环顾四周,人们正用电锯砍树,我的家摇摇欲坠,我害怕极了,惊慌失措地飞出了森林,一路上眼泪不断,打湿了小草,每一滴都藏着说不清的痛苦。

啊,聪明的人类,这就是你们干的好事?

你们把我们弄得妻离子散,让我们没有圆满的家庭,这样你们会高兴吗?

     我疯狂地扑扇着翅膀,心里的愤怒与怨言一时涌上心头,终于,我对着天空长啸一声,便栽倒在地……

    一会儿,我醒了,已经没了力气。

这时,我多么希望人类能觉悟。

森林可以蓄水可以冬暖夏凉,可以挡住风沙洪水……我们小鸟也可以吃害虫,保持生态平衡,多少好处啊。

现在,你们只知道用树木来做一次性的木制品,这样多么浪费资源啊!

难道只有在资源严重缺乏的时候,你们人类才会反省己的愚蠢举动吗?

人类啊,快觉悟吧,我们是多么渴望有一个温暖的小家呀!

让我们有一片栖息之地,还大家一个美丽的大自然吧!

(1)是谁破坏了美丽的大自然?

用文中爸爸说的一句话说明破坏大自然的原因。

(2)从“啊,我的爸爸妈妈不见了?

”这句话中你读出了小鸟怎样的心情?

(3)“啊,聪明的人类,这就是你们干的好事?

”人们干的“好事”指什么事?

你是怎样理解“好事”这个词的?

(4)人们愚蠢的举动将带来哪些后果?

【答案】

(1)人类;是钱财,是贪婪,它们使人类泯灭了良知,失去了同情心。

(2)很悲伤

(3)砍伐树木;好事是讽刺,其实是坏事

(4)浪费资源,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本题在认真领会课文的内容后,就会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搜索答案的能力。

是谁破坏了美丽的大自然?

是人类;是钱财,是贪婪,它们使人类泯灭了良知,失去了同情心。

(2)从“啊,我的爸爸妈妈不见了?

”这句话中读出了小鸟很悲伤。

(3)“啊,聪明的人类,这就是你们干的好事?

”人们干的“好事”指砍伐树木;“好事”这个词实际是坏事。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8.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澳大利亚著名的菲利浦岛,因为有仙企鹤登陆的奇观,所以成了一处游览胜地。

   ②仙企鹅是一种稀罕的鸟,它小巧玲珑,饶有风趣,无论谁见了都觉得可爱。

它进化了的短小双翼,不能带动身躯在天空中飞翔,却能在水中游泳。

它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加上它那洁白的胸脯和深灰色或黑色的背部和头部,活像穿着燕尾服的西方绅士。

   ③夕阳西下,海滩上人山人海,大家有序地站在海滩的两边,海滩上留下了一条通道。

岸上配有的照明灯一亮,就可看见第一只仙企鹅出现在惊涛骇浪之中。

这个“总领队”首先游到岸边,在海滩上左顾右盼一番,然后回头引领“众兄弟”大摇大摆地鱼贯上岸。

每队约有50只,在后面排成三列纵队,整整齐齐,像训练有素的士兵。

队伍排好后,总领队“嘎嘎”一声令下,全队开步走,直奔海滩沙丘。

第一队登陆后,第二队接踵(zhǒng)而至……

   ④夜深了,人们久久不愿意离去,以惊奇的目光看着一队又一队的仙企鹅在这里登陆。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鱼贯上岸”的意思是________,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词是________。

(3)仔细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仙企鹅是一种能在海洋中生存的鸟类。

②在朗读短文第②段时语气要亲切,速度要稍快。

③短文主要写了仙企鹅的样子及其登陆的情景。

(4)仔细读短文第②段,这一段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5)短文第③段主要写,短文中的“总领队”指的是________,“众兄弟”指的是________。

(6)如果让你为菲利浦岛仙企鹅登陆这个奇观写一句旅游宣传语,你会怎么写?

【答案】

(1)仙企鹅登陆

(2)像游鱼一样一个接一个地上岸;接踵而至

(3)正确;错误;正确

(4)仙企鹅是一种稀罕的鸟,它小巧玲珑,饶有风趣,无论谁见了都觉得可爱。

(5)仙企鹅是先登陆;第一队仙企鹅紧随在第一只仙企鹅后面,第二队接踵而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