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6504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9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docx

部编四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上册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边读课文,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感受第五粒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生机。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豌豆的语言及内心活动。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童话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

【教学重点】

  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会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和体会最后一粒豌豆在发芽、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的生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快看,五粒小豌豆从豆荚里跳出来了。

请你们想象一下接下来会有什么故事发生?

(板书: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设计意图:

  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二、初读文章,认识生字词。

出示课件1: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在读文过程中,圈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朗读课文,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出示课件2,生字“豌、按、僵、预、揭、啪、苔、囚、框、溢”

重点指导:

“框”是“木”加“匡”;“苔”的偏旁是草字头。

“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指导书写。

出示课件3,生字“豌、按、舒、适、恐、僵、硬、枪、耐、探、愉、曾”

指导书写:

“豌、按、舒、僵、硬、枪、探、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教师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三、再读文章,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出示课件4,思考:

这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分别发生了什么事?

2.读后小组交流:

你了解了些什么?

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体会到了什么?

(2)提出疑难问题。

四、默读课文,积极思考。

1.出示课件5,学生根据提示默读课文:

(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

(2)提出问题的方法

发问的词有:

谁 什么 怎么样

发问的内容:

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

(3)小组交流各自的问题,并讨论解决。

2.展示各小组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

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说说你的发现。

3.出示课件6,讨论解决:

(1)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2)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3)你觉得哪粒豌豆最了不起?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梳理相关内容,找到答案。

五、课堂小结。

1.学生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顾课文的内容。

3.回顾提问的方法。

设计意图:

  理一理、写一写,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童话的魅力。

2.理解为什么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学生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

4.学习在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1.出示课件7,听写本课生字词。

2.教师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巩固了字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粒豌豆的不同经历,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了初步的探讨。

这节课我们来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角色体验,品读感悟。

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出示课件8:

(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各说了一些什么话呢?

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2)自主练习朗读童话中各个人物的“台词”,体会这些人物的内心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1)教师演生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设计意图:

  分角色朗读课文,既能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掌握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探讨解决问题。

(一)出示课件9,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出示课件10~18,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豌豆在豆荚里是怎么排列的?

(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

2.哪个词具体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

(“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

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1)小组展开讨论。

(2)汇报交流。

指名读、分角色读。

指导朗读:

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板书:

第一粒:

想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

第二粒:

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第三、四粒:

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

第五粒: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4.这些想法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

第一粒和第二粒:

自高自大。

(板书:

自高自大)

第三粒和第四粒:

满足现状。

(板书:

满足现状)

第五粒豆:

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

(板书:

随遇而安)

5.“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好使它不至于被风吹断。

”为什么母亲不相信,却还要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

  因为它使女儿对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这是一位母亲爱女儿的体现。

6.你怎样理解“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

”这句话?

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组内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

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有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7.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是怎样的?

指名朗读。

(板书:

被鸽子吃掉了 落到水沟里,涨得大大的)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1.师:

当小豌豆开出紫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其余四粒豌豆虽然各有归属,但却不是了不起的归属。

2.师: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伟大,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最伟大的品质。

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3.出示课件19:

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成功之处:

  一节好的语文课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莫过于能吸引学生,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整节课我都饱含激情,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不足之处:

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

教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学习和提高。

6 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14个字。

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4.理解科学家探索蝙蝠飞行秘密所做的三次实验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采用抓关键段落、圈画关键词语、画示意图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科学家热爱科学、执着研究、善于思考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明确科学家三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

  明确雷达和蝙蝠的相似之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出示课件1:

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2.师: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

(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

(板书:

6 蝙蝠和雷达)

设计意图:

  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教师检测学生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学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教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课件2:

生字“蝙、蝠、启、即、锐、铛、蝇、证、障、荧、屏”

“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

“蝙”不能读成“piān”。

“锐”要读准翘舌音。

“荧”与“萤”要区别开。

2.书写指导。

出示课件3:

生字“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

指导书写:

“绳”去偏旁加上虫字旁变成“蝇”,“绳”和“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出示课件4,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

看看哪些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么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五、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出示课件5,课下搜集有关蝙蝠的资料,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设计意图:

搜集并积累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图片导入。

1.出示课件6,听写词语。

2.出示课件7,蝙蝠图: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吗?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

师:

所有的蝙蝠,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二、细读课文,明白关系。

(一)自读第3自然段,你能读懂什么?

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上记号。

1.学生自学。

2.检查:

读第3自然段。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灵巧)(飞行特点)

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圈出:

无论、即使、也)

3.如何把这段话读好呢?

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4.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设计意图:

  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能够在读中释疑。

(二)师: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做了多次实验。

请同学们自学第4~6自然段。

出示课件8,把表格补充完整。

实验顺序

实验方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小结:

三次实验证明 。

 

(出示课件9,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画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

读完后,你还想知道什么?

3.学生自读后提问。

(三)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

1.同桌一起自学第7自然段,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这些话吗?

2.同桌一起自学第7自然段。

3.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出示课件10)

一起读第7自然段。

(1)老师根据回答画出第2句、第3句和第4句。

(2)自读这三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吗?

(3)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

(教师板书:

蝙蝠 嘴 超声波 障碍物 耳朵)

(4)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出示课件11)

(5)请学生走上讲台,在黑板上标出超声波传播的方向。

(学生板演,学生简评)

4.师生分读第7自然段。

5.师:

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6.赏读:

好,那请你当一回科学家,向大家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

(齐读第7自然段)

过渡:

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

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8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

(3)出示设计的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学生评。

出示课件12(教师板书:

雷达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4)集体朗读第8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13:

什么是仿生学呢?

  仿生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等,用来改造工程技术系统。

设计意图:

  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匪浅。

四、作业巩固。

出示课件14,表演题:

  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请同学们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

2.请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

  创设由内化到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6 蝙蝠和雷达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分类,再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体会本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受到科学技术的神奇魅力?

2.你还知道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板书: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

由题眼入手,让学生在谈话中自然融入文本。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创造了许多发明。

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一探究竟。

2.出示课件1: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3.出示课件2,交流: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

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环境来感染学生。

三、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3,会认字:

唤 技 获 赖 潜 亿 索 奥 舶 质 哲 兰

形近字识字:

唤—换 亿—忆 索—素

组词识字:

赖皮 质量 哲学

2.出示课件4,会写字:

唤 纪 技 改 程 超 亿 核 奥 益 联 质 哲 任 善

易错字:

“技”的偏旁是“扌”,不要写成“木”。

3.出示课件5,词语理解。

呼风唤雨:

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依赖:

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腾云驾雾:

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洞察:

很清楚地观察。

设计意图:

  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再读课文。

(1)指名读,分段朗读。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是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3)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注,小组检查交流。

5.全班交流反馈: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3)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设计意图:

  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拓展。

四、当堂训练。

出示课件6:

1.听写生字。

2.问题: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2.搜集关于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7: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新课学习。

(一)出示课件8,学习第1、2自然段。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读出“坚定、不容置疑”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前4句话: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出示课件9,句式: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出示课件10,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

(3)齐读第2自然段。

(4)出示课件11:

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

(二)学习第3~5自然段。

1.出示课件12:

独立自由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2.选择自己最喜欢或信息储藏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出示课件13,三个专题:

(1)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2)今天的实际(第4自然段)。

(3)明天的憧憬(第5自然段)。

4.出示课件14,研读方法:

(1)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2)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3)讨论怎样读好这三个段落。

(4)独立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5)小组交流,补充搜集、调查到的资料。

5.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6.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三)出示课件15,专题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1)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身手?

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3)猜测古人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4)结合资料,说说在20世纪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5)你最喜欢哪些词句?

读一读,谈理解和感受。

出示课件16,理解重点句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汇报交流第4自然段——“今天的实际”:

(1)文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就事例,涉及哪些方面?

(教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2)你还能举出哪些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3)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词句?

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出示课件17,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教师板书:

电视 程控电话 因特网)

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憧憬”。

出示课件18: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2)“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

“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三、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1.根据自己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出示课件19,教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儿什么。

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

对科学的爱好;考虑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四、拓展作业,进入实践。

出示课件20:

1.小练笔。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话写下来。

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实际。

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

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

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板书设计】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

    20世纪

8* 蝴蝶的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你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会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1:

蝴蝶图片。

师:

同学们,图片上是什么呢?

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学生说。

2.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正自由自在地玩耍。

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此时你想到了什么?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看老师板书课文,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

  美丽的图片刺激了学生的视觉,蝴蝶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它的家却不为人所熟知。

“蝴蝶的家在哪里?

”这一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件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

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们可以打开书,从字里行间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你们准备好了吗?

2.学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

三、自读课文,认读生词。

1.出示课件3: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认真,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课件4,第一组词语:

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

(2)出示课件5,第二组词语:

轻盈、斑斓、柔弱

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谁的?

读了这几个词语,你觉得蝴蝶怎么样?

(3)出示课件6,第三组:

也未可知、翻转不定、家雀儿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了词语,让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