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9775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4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10月联考

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3页,共19题。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①②③④表示某区域地形类型中的山脊和山谷,点a、b、c对应的海拔分别为800米、600米、400米,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可能发育河流且流速较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降落到P点的雨水会向哪个方向流动()

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

【答案】1.C2.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等值线图,主要通过绘图来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中的不同部位。

等高线较为密集,河流流速快,③处等高线更密集。

而河流的流向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

【1题详解】

据图可以将图中的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线,即为等高线。

将图中a、b、c分别用线连起来,即为区域等高线。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由等高线弯曲方向可知,①③处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③处等高线更密集,河流流速较快。

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题详解】

利用等高线作出P点径流方向从高向低处流动且垂直等高线,据图根据一般地图定向法可以判断降落到P点的雨水会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2020年6月1日至7月12日,长江流域的平均降水量为4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量大、历时长的主要原因是()

A.雨带向北推进快B.暖锋控制时间长

C.副高势力偏弱D.受台风影响大

4.长江中下游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为防治洪灾应采取的生态措施是()

A.疏浚河道,加固河堤B.加强洪灾的监测和预警

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D.退垸还湖、退田还湖

【答案】3.C4.D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量大、历时长,说明锋面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长,副高势力偏弱,雨带推进速度慢,C对。

雨带推进快,可知南方时间短,降水少,A错。

长江中下游流域6月至7月中旬主要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B错。

受台风影响,降水多暴雨,降水时长一般较短,D错。

故选C。

【4题详解】

A、B、C选项均不是生态措施,为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不符合题意。

退垸还湖、退田还湖可以增大蓄洪量,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故选D。

【点睛】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移动关系密切,4、5月份南岭南,6月静止江淮间。

7、8月份华东北,长江中下是伏旱。

9月又回江南岸,10月退出南海边。

下图示意海口某栋住宅楼(约20ºN,110ºE)二至日8时和16时的日影(注:

本题所涉及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冬至日16时日影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下列时段中,住宅楼日影长度变化最大的时段最可能是()

A.夏至日8:

00~12:

00B.夏至日12:

00~16:

00

C.冬至日8:

00~12:

00D.冬至日12:

00~16:

00

【答案】5.B6.C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北京时间16时即当地地方时15:

20,太阳位于偏西方,影子应该朝东,只有②③符合,同一时刻冬至日太阳高度角小于夏至日,影子长于夏至日,故选B。

【6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影子最长,依据上题方法分析①为冬至日8:

00的影子,冬至日12:

00即当地地方时11:

20,此时影子较②短,这段时间影子长度变化值大于①②影子长度之差,在题中所给四个时段影子长度变化最大。

故选C。

【点睛】日影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其日影最短,由图中不同时刻日影长短可以判断不同时间段日影变化情况。

下图中的桃花河位于我国鄱阳湖平原地区,村民为了灌溉之便,开挖了两条水渠,并在河中修筑两条低矮的水坝(低于河水水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水坝的主要作用是()

A.抬高水坝上游水位B.加快水坝下游流速

C.减少水渠流量D.拦截上游泥沙

8.图中水渠利用率最高的月份是()

A.5-6月B.7-8月C.9-10月D.11-12月

9.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泥沙淤积作用最强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7.A8.B9.A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修建水坝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灌溉,其主要作用是阻挡上游来水,抬高水渠入口处水位,从而增加水渠流量,A正确。

C错误。

修建水坝并不能加快水坝下游的流速,B错误。

拦截上游泥沙不是主要作用,D错误。

故选A。

【8题详解】

桃花河位于我国鄱阳湖平原地区,7—8月鄱阳湖平原正处于伏旱,且农作物播种面积大,需水量大,因此图中水渠利用率最高的月份是7-8月,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9题详解】

甲处位于河流凸岸,且等高线由密变稀,地形由陡变缓,加上水坝阻挡,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淤积作用最强,A正确。

乙、丁位于河流凹岸,侵蚀作用为主,丙虽然位于凸岸,但与甲相比,地形不是由陡变缓,所以淤积作用不是最强,BCD错误。

故选A。

【点睛】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气象谚语凝聚了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有明显的地域性。

某地理研学团队通过记录我围北方某县天气实况(下表为部分记录摘取),开展气象谚语“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睛”验证实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县1月主要受()

A.盛行西风影响B.副热带高压影响C.锋面气旋影响D.冷性反气旋影响

11.该谚语中前后两次“雾”出现的原因分别是()

A.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逆辐射减弱B.大气逆辐射增强水汽含量减少

C.大气逆辐射增强云层厚度增加D.水汽含量减少大气逆辐射减弱

12.当地预测雾后天气,准确率较高的地区最可能是()

A.大型水库B.弃耕荒地C.海滨地区D.原始林区

【答案】10.D11.A12.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和天气以及分析图表

能力。

【10题详解】

从材料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且1月份大多数时间为晴天,主要受冷高压控制,D正确;我国北方受不到西风和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A、B错误;锋面气旋常会带来降水天气,C错误。

故选D。

【11题详解】

雾的形成需要两大条件,一是近地面水汽充足,二是降温。

据表格信息可知,谚语中的第一次雾出现在晴天之后,晴天夜晚气温低,如果出现大雾天气,说明有湿润气流带来了充足的水汽,天气将转阴;第二次雾出现在阴天之后,阴天大气水汽含量高,如果夜间天气转晴,大气逆辐射减弱,近地面气温下降快,则会出现大雾天气。

故选A。

【12题详解】

大型水库、海滨地区和原始林区蒸发蒸腾作用强,大气中水汽含量偏高,预测准确率较低,A、B、D均错误;弃耕荒地大气中水汽含量低,准确率较高,B正确。

故选B。

【点睛】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多出现于春季二至四月间。

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等。

哈拉湖是青海第二大湖泊,海拔4078米,四周被高大雪山环绕,受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湖泊面积显著增长。

哈拉湖地区人烟稀少,冻土和沼泽广布,湖区全年盛行偏西风。

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旅游探险活动的发展,哈拉湖地区成为热门的“冰雪机车挑战赛”场地。

13.哈拉湖周围共有二十多条河流汇入,其中L河是主要补给水源之一,原因是()

①冰雪融水量大②流量季节变化小③沿途损耗少④多地形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4.哈拉湖面积增大带来的影响有()

①湖面蒸发量减少②地下水水位上升

③植被状况改善④湖泊流域面积扩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驴友驾车前往哈拉湖地区参加挑战赛的最佳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13.D14.C15.D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L河发源于高山冰川,冰川融水量大,①对;受偏西风的影响,源头处在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④对;河流短小流急,蒸发下渗量小,沿途损耗少,③对;L河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②错。

故选D。

【14题详解】

湖面增大,供水面积增加,实际蒸发量增多;湖泊面积增大,水位上升,补给地下水水量增多,地下水水位上升;水分条件改善,植被覆盖率上升;流域面积主要由地形决定,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

①④错,②③对。

故选C。

【15题详解】

该地海拔高,冻土广布,冬季冻土冻结,此时驾车进入湖区较为安全;其他季节表层冻土融化,车辆易陷入其中,故选D。

【点睛】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河流,径流量大小与气温关系最为密切,夏季气温高,融化量大,径流量大。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哈得孙湾是北冰洋伸入加拿大东北部内陆的大海湾,海湾中生长着鲽、鳕、鲑等洄游鱼类,渔业资源丰富。

哈得孙湾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直至来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

下图示意哈得孙湾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哈得孙湾结冰期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更长的原因。

(2)分析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沼泽湿地的形成与河流水文水系的关系。

(3)从河流的角度出发,说明哈得孙湾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

(1)哈得孙湾深入陆地,水浅,且受陆地影响大,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注入哈得孙湾河流多,海水盐度低,结冰期较长;冬季风强劲,水温偏低。

(任答三点)

(2)哈得孙湾南部沿岸河流大多由南向北流,春初与秋末易发生凌汛,河水受阻,造成地表积水;流经地势低平的沿岸平原,河流落差小,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地表积水,形成沼泽。

(3)注入哈得孙湾的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河流携带泥沙入海,使哈得孙湾沿岸海域海水较浅,水下阳光充足,水温较高,利于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长与繁殖;河流众多,有利于鱼类洄游。

(任答两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哈得孙湾为背景,考查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湿地的形成、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1)由图示可以看出,哈得孙湾深入大陆内部,水域较浅,水温受大陆影响大,冬半年较同纬度海域温度低;与外海仅有狭窄水道相连,海水与外海交流较少,温度较高的外部海水进入较少;有大量淡水汇入,海水盐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域低,盐度越低,越容易结冰。

哈得孙湾结冰早,融冰晚,所以冰封期更长。

受冬季风影响大,使水温偏低。

(2)读图,该地多自南向北流的河流,且纬度较高,易发生凌汛,河水受阻形成地表积水;哈得孙湾地处地势低平的沿岸平原,河流落差小,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地表积水,易形成沼泽。

(3)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从生存环境、饵料方面分析。

河流为海湾地区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海域较浅,水下阳光充足,水温较高,也适宜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长与繁殖。

河流众多,为鱼类洄游提供良好的通道。

【点睛】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珀斯地处澳大利亚西南部,是澳大利亚第四大城市,经济发达,旅游业兴盛。

该地气候独特,风向的日变化和风速均随季节有显著变化。

下图为珀斯位置示意图。

(1)概括珀斯风速的季节差异,并简要分析原因。

(2)指出珀斯风向日变化显著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3)从经度位置和半球位置分析珀斯深受中国游客青睐的原因。

【答案】

(1)冬季风速大,夏季风速小;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且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风力强劲;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微弱。

(2)夏季;珀斯西临海洋,东为陆地;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晚,陆地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海洋,所以风向多变。

(3)与我国经度接近,时间相似,无需倒时差;地处南半球,与我国季节相反,旅游价值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珀斯位置及等高线分布图为材料,考查影响风速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的因素,难度一般。

【详解】

(1)读图可知,珀斯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而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风力强劲,所以夏季风速小,冬季风速大。

(2)珀斯风向日变化显著季节要结合热力环流进行分析。

读图,珀斯位于大陆西岸,西临海洋,东连大陆上面积广大的沙漠。

(1月份)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

白天,陆地沙漠地区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

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海洋,所以风向日变化较大,冬季(7月)西风带北移,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劲。

珀斯位于30°~40°S,西临辽阔海洋,且地势平坦开阔,因此风力强劲,且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风向日变化小。

(3)从经度位置看,珀斯位于东经120°附近,与我国标准时间相似,不需要倒时差。

同时,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北半球,珀斯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景观视觉差异明显,旅游价值高,受到我国游客青睐。

【点睛】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萨罗特岛是西班牙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岛上到处都是环形的山,大片大片的黑色土壤一望无际,显得异常荒凉,且经常性的多发海雾。

兰萨罗特岛盛产烈性葡萄酒,当地葡萄种植技术很特殊,单株葡萄种植在单个坑里,坑宽3-4米,坑深1-1.5米,坑边用石块垒成半圈形石墙,一株株葡萄仿佛就种在一个个浅浅的“石井”里。

下图表示兰萨罗特岛位置及其葡萄园景观。

(1)简述兰萨罗特岛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兰萨罗特岛多海雾的原因。

(3)“石井”修建的主要目的是留存水分,说明“石井”中水分来源。

【答案】

(1)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多山地,多火山和熔岩地貌;植被稀少,以耐旱植被为主;土壤缺乏有机质,多火山灰,土壤肥沃。

(2)该地为岛屿,四面临海,水汽充足;沿岸加那利寒流流经,水汽遇冷达以饱和,因而多雾。

(3)雨水和坡面径流的汇集;附近多海雾,石墙拦截海雾凝结成水滴汇集到石井;昼夜温差大,再加上石墙散热快,夜间露水容易在石墙上凝结。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利用所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

(1)分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角度进行分析,该地区位于29°N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植被稀少,以耐旱的植物为主;据图分析,该地以山地为主,多火山活动,多火山和熔岩地貌,大片的黑色土为火山灰形成,土壤肥沃。

(2)兰萨罗特岛多海雾的原因从地理位置、洋流等角度进行分析,据图可知,该岛屿位于大西洋中的一个鸟屿,周围海水围绕,海洋水汽丰富,且有寒流流经,对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水汽遇冷易于凝结。

(3)深坑利于收集雨水和坡面径流的汇集,附近有加纳利寒流经过,多海雾,石墙可以拦截海雾,凝结成水滴汇集到石井中,石墙比热容小,可增大昼夜温差,夜晚石墙散热快,露水容易在石墙上凝结,利于雾水的形成。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溪河发源于神农架,自北向南流经湖北兴山县、秭归县后汇入长江,雨季常有暴雨出现。

其汇口位于长江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内,汇口下游附近河段宽度较小,河道相对顺直,2003年后香溪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呈增加趋势。

下图示意2006~2011年香溪河河口泥沙冲淤厚度变化。

(1)香溪河具有山区性河流的典型特征。

推测香溪河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2)分析羊圈子河段泥沙淤积厚度减小

原因。

【答案】

(1)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洪水暴涨暴落、汇流时间短

(2)羊圈子河段河道顺直,江面窄,流速快,流水侵蚀搬运作用较强,淤积较轻;香溪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呈增加趋势,泥沙来源减少,输沙量减少;位于长江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长江干流倒灌对羊圈子河段的侵蚀作用较强。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

水文特征和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等相关知识点。

【详解】

(1)香溪河发源于神农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所以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

雨季常有暴雨出现,山区性河流,落差大,因此,洪水暴涨暴落、汇流时间较短。

(2)由材料可知,羊圈子河段河床宽度较小,河道相对顺直,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较强,流水沉积作用较弱,淤积较轻。

2003年后香溪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呈增加趋势,水土流失减轻,泥沙来源减少,输沙量减少。

位于长江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内,长江干流倒灌对羊圈子河段的侵蚀作用较强。

所以,羊圈子河段泥沙淤积厚度减小。

【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