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6095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一

一、选择题

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B.煤气中毒C.冰山融化D.酸雨侵蚀

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有机物:

甲烷、二氧化碳B.盐类:

烧碱、纯碱C.混合物:

自来水、冰水混合物D.氧化物:

水、二氧化锰

3.下列物质不能与BaCl2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A.CuSO4B.AgNO3C.CaCl2D.Na2CO3

4.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其主要成分是K2CO3,它属于()

A.钾肥B.磷肥C.氮肥D.复合肥

5.某物质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

①酸     ②碱     ③盐         ④有机物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6.“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黄铜(铜锌合金)比铜的硬度小B.五种金属中,金属铜的导电性最弱C.“金银铜铁锡”是按照金属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D.五种金属中,只有两种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Fe→Fe3O4B.S→SO3C.CO2→COD.Na2CO3→NaCl

8.下列各组物质用稀硫酸不能完全区分开的是( )

A.镁粉、氧化铜粉、木炭粉B.NaOH溶液、Ba(OH)2溶液、KOH溶液C.Na2CO3溶液、NaCl溶液、BaCl2溶液D.铝片、铁片、银片

9.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B.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C.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有机玻璃、腈纶、蚕丝等都属于合成纤维D.钛合金、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10.质量为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钾溶液和质量为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A.小于7B.等于7C.大于7D.不确定

11.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乙、甲、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

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B.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属于中和反应C.碱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也大于7,所以它属于碱D.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所以水属于氧化物

13.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

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可能含有H2SO4B.滤液中可能有CuSO4C.滤渣里一定有Cu,可能有Fe和CuOD.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

14.将等质量的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分别浸入一定量10%盐酸和10%硫酸溶液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一定没有剩余B.消耗HCl与H2SO4的质量比为1:

1C.消耗CaCO3与Na2CO3的质量比为1:

1D.反应产生水的质量相等

15.小明同学分别取20gNaOH固体A,B,C,采用不同方法保存。

几天后,A未变质、B部分变质、C全部变质,他将三份固体分别配成溶液并滴入20%的稀硫酸直到正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几天后,三份固体的质量为:

A=B=CB.为控制正好反应,A不能用酚酞试液指示,B、C可滴加稀硫酸直到正好不冒气泡C.正好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B>CD.正好反应时,生成硫酸钠的质量都相等,均为35.5g

二、填空题

16.在滴有酚酞试液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溶液显红色。

(1)此时溶液的pH_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17.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趣味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1)若胶头滴管中是NaOH溶液,要使U形管出现左高右低,则甲中的气体物质为________;(写化学式)

(2)若胶头滴管中是水,要使U形管出现左低右高,后恢复相平的现象,则甲中的固体物质可能是________。

(写化学式)

18.化学物质就在我们身边,食醋、碱面是厨房里常用的化学物质,酒精、棉花、涤纶、聚乙烯塑料等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材料,化学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日常生活中,纯棉的衬衣和涤纶衬衣的区分方法是:

________;

(2)乙醇汽油已经被广泛推广使用,在汽车的发动机中,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19.现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

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

(1)往三种无色溶液中加入某种指示剂即可区别它们,该指示剂可选用________;

(2)装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口常出现白膜,白膜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上述溶液中,属于盐溶液的是________。

20.2015年4月13日,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

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2)乙酸和过氧乙酸都是无色液体,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要把两种液体区别开来,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

21.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1)铝可以制成铝箔,这是利用了金属铝具有良好的________;

(2)现有两种金属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向100g某稀盐酸中加入该混合物,混合物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若混合物为Zn、Al,则m可能是0.2g

b.若混合物为Zn、Cu,则m=0.2g

c.若混合物为Fe、Al,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

d.若混合物为Fe、Cu,m=0.1g,则混合物中Fe的质量分数为50%

22.在反应前后有化合价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已知:

Cu+2FeCl3═2FeCl2+CuCl2,则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不可能出现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有铜无铁     B.有铁无铜     C.铁铜都有      D.铁铜都无

23.现有一包粉末,可能由氯化钠、氯化铜、碳酸钠、硫酸钾和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研究该粉末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少量粉末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向无色溶液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白色沉淀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由以上实验可确定该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填化学式);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后所得白色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该粉末的组成有________种情况。

24.现有A,B,C,D,E五种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①先将A加入其他四种溶液中,结果只有E是无色的,其它均为红色;

②将B与剩下的两种溶液混合,B和D混合后呈浑浊,B和C混合无现象.

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是________;

(2)利用现有试剂如何鉴别B和D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5.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b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填选项)。

A.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B.用手沾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溶液颜色.

26.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

白雾是什么呢?

(1)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

是小水滴。

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

猜想二:

是盐酸小液滴。

因为浓盐酸具有________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

(2)Ⅱ.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柯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

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

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________(填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

这种盐酸浓度并不高,是镁和盐酸反应放热促使盐酸形成白雾。

27.金属冶炼的过程中,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常用作还原剂,在加热条件下,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都能从金属的氧化物中把金属还原出来.如图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粉末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完毕后,在蒸发皿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请仔细观察装置Ⅱ,任意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实验装置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以及反应发生的条件等因素。

请认真分析Ⅰ、Ⅱ两套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并由此推断氢气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点是________。

28.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

他们各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堆放在石棉网上,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

拿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反应过程中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产生。

反应结束后,都得到了黑色固体。

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吸引,而小科的却会被磁铁吸引。

(1)气体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对比老师的实验结果,小科猜想自己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有剩余的铁或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

小科想验证是否有铁剩余。

老师启发小科:

硫化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该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于是,小科认为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并进行实验,如果a处有水压出,就能验证有铁剩余。

①小科依次连接各装置的导管口:

e→________→b→a。

(填“c→d”或“d→c”)

②老师指出设计不够合理,不能就此验正猜想。

请你帮小科说出不够合理的原因:

________。

于是小科改进了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

29.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后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他将A装置中的导气管a与C装置中的导气管________相连,当装置C中产生________的现象时即达到实验目的;

(2)若将A装置中的药品换成稀硫酸和锌粒,产生的H2经干燥后用D装置收集,导管口的连接顺序应是a→b→c→________。

四、解答题

30.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人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

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克)

35.5

55.5

80.5

(1)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________克。

(2)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另有同学做了同样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________。

31.一瓶未贴标签的粉末状常见金属R。

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强热使其完全氧化,冷却后再称重。

重复实验,获得如表数据。

请回答:

试验次数

金属质量(g)

金属氧化物质量(g)

1

45.0

84.9

2

45.0

85.1

3

45.0

85.0

平均值

45.0

m

(1)表格中m=________。

(2)该金属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已知R的化合价为+3价,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32.黄铁矿矿石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取一块质量为30克的黄铁矿矿石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灼烧后得到10克氧化铁(其中的铁全来自二硫化亚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硫。

(1)二硫化亚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计算黄铁矿矿石样品中二硫化亚铁的质量分数。

33.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34.四氯化硅(SiCl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遇水会发生如下反应:

SiCl4+3H2O=H2SiO3↓+4HCl;某地曾发生将含有四氯化硅的废料倒入池塘造成污染的时间,事后环保人员在受污染的池塘中投放熟石灰〔Ca(OH)2〕作了有效处理。

(1)已经H2SiO3不跟Ca(OH)2反应,为了确定投入熟石灰的质量,要先测定废料倒入池塘后生成盐酸的质量。

选用下列哪组数据能确定池塘中生成HCl的质量_________;

A.倒入废料的总质量、废料中SiCl4的质量分数B.池塘水的pHC.池塘水中HCl的质量分数

(2)经测定池塘水中共有0.365吨,则需要加入多少吨熟石灰才能将其完全反应。

(列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H:

1O:

16Cl:

35.5Ca:

40)

35.小明为了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研碎后的钙片4克,倒人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总质量。

②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

③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计算出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反应前总质量(克)

275.58

反应后总质量(克)

274.92

反应前后总质量差(克)

0.66

容器内气体质量差(克)

m

(1)该实验中,对装置中的固态干燥剂的性质有何要求?

________。

(2)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密度为ρ1),反应后全部是二氧化碳(密度为ρ2),则反应前后容器(容积为V)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________。

(用字母表示,反应物的体积忽略不计)

(3)小明查阅有关数据后,计算出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0.22克,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CaCO3+2HCl=CaCl2+H2O+CO2↑,钙片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36.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原质量分数为10%)是否变质,进行了下述实验:

同学

小柯

小江

小龙

操作

各取一支相同规格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

滴入无色酚酞

加入足量的?

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现象

变红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

没变质

变质

变质

(1)小江加入的“?

”是________。

(2)小江认为小柯的实验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

(3)小龙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g。

已知小龙所取的待测溶液质量为10g,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待测溶液中变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