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91815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docx

学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

2020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强化演练(十二)

1.将过量的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已知Fe+CuSO4=Cu+FeSO4),下列图像能

正确表示物质的数量关系的是()

ABCD

2.下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

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B.

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Fe在

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D.

类反应放出热量,

类反应吸收热量

3.通过观察下

列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

的的是()

 

图1图2图3图4

A.图1:

收集氧气时,氧气的验满B.图2:

比较镁与铁的金属活动性

C.图3:

验证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D.图4:

验证生石

灰与水反应放热

4.某固体可能含有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

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③取②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A.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Ca(N

O3)2B.肯定有Na2CO3,无FeCl3、Ca(NO3)2

C.肯定有Na2CO3、N

a2SO4,无FeCl3D.肯定有Na2CO3,无FeCl3、KCl

5.某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硫酸钾、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入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②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③向无色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白色沉淀。

关于原白色固体成分的分析错误的是()

A.一定没有硫酸钾B.一定有碳酸钙C.一定有

氯化钡D.可能有氢氧化钠

6.右图文化衫:

你的“魅力”偷走我的“心”。

该反应能发生是由于镁单质()

A.金属光泽美丽B.导电性优良

C.金属活动性强D.延展性好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

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10

m

8

7

反应后的质量(g)

2

3

30

25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学科王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m的数值为32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

8.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取等质量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C.恢复至t2℃

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

是饱和溶液

9.下表中的选项不符合右图所示曲线的是

选项

横坐标

纵坐标

A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锌粉的质量

产生氢气的体积

B

向一定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

固体的质量

C

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

生成沉淀的质量

D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食盐晶体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

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

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9

B.丁一定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4:

26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

19g=12:

19,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O2(H2O)﹣用生石灰B.NaCl溶液(KNO3)﹣降温结晶

C.CaCO3粉末(Na2CO3)﹣加水过滤D.KCl溶液(K2CO3)﹣加适量盐酸

【答案】B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气不与生石灰反应,碳酸钠受热不分解,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较小,降温结晶可使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硝酸钾结晶析出,但不能使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钾分离,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Na2CO3易溶于水,而CaCO3粉末难溶于水,加水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K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B。

3.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干冰B.氯化钠

C.金刚石D.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睛】

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

4.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分别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在左边烧杯中加入5.6g金属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5.5g镁和铜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右边烧杯中加入的混合物中镁和铜的质量比为(  )

A.36:

19B.12:

43C.24:

31D.13:

4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天平平衡不是取决于加入了多少,而是取决于剩余了多少,也就是取决于质量的净增加。

所以在计算中要关注质量增加量。

【详解】

设:

加入5.6g铁产生的氢气质量为x

   

x=0.2g

左盘增加的质量=5.6g-0.2g=5.4g,左盘增加了5.4g,所以右盘也应该增加5.4g才能平衡。

在右边烧杯中加入5.5g镁和铜的混合物,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0.1g,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之后,不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设:

镁的质量为y

y=1.2g

所以铜的质量为5.5g﹣1.2g=4.3g。

混合物中镁和铜的质量比为1.2g:

4.3g=12:

43

故选B。

【点睛】

金属与酸后,增加的质量等于加入的金属质量减去生成的氢气质量。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瓦斯爆炸B.海水晒盐C.潮涨潮落D.干冰升华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瓦斯爆炸的过程中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潮涨潮落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

A.胆汁(6.8﹣7.4)B.唾液(6.6﹣7.1)

C.血液(7.35﹣7.45D.胃液(0.8﹣1.5)

【答案】D

【解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7.从下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B.乙实验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丙实验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D.丁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甲实验说明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正确;

B.乙实验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错误;

D.下面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故选C。

8.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②Fe2+③

④P2O5⑤KClO3

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有①④⑤

B.④中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C.表示阳离子的有②③

D.⑤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H”表示氢元素,也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Fe2+”表示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

”是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镁离子,“P2O5”表示五氧化二磷,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其中数字“5”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有五个氧原子,“KClO3”表示氯酸钾,钾的常见化合价为+1,氧的常见化合价为-2,设氯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

+1+X+(-2)×3=0,所以X=+5,即氯酸钾中氯的化合价为+5价。

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夜幕降临,街道两旁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

B.“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

C.青铜受热熔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

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

【答案】B

【解析】

A、霓虹灯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侯氏制碱法”,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青铜受热熔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错误

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10.下列说法科学的是(  )

A.用加碘食盐预防贫血

B.用亚硝酸钠腌制腊肉

C.用食醋清洗热水瓶里长期积淀的水垢

D.用甲醛浸泡食物防止腐烂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人体缺碘会患大脖子病,用加碘食盐可以预防,人贫血应该补充铁元素,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A选项说法不科学,不符合题意;

B、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氯化钠可做调味品,用氯化钠腌制腊肉,B选项说法不科学,不符合题意;

C、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与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都会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物质,可以用食醋清洗热水瓶里长期积淀的水垢,C选项说法科学,符合题意;

D、甲醛可以防腐,但是有毒,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属于致癌物质,对人体有害,但是不能用甲醛浸泡食物防止腐烂,D选项说法不科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小芳家里种的空心菜叶子发黄、长势不好,是缺氮肥的表现,她应该给空心菜施放的肥料是

A.KClB.Ca(H2PO4)2C.CO(NH2)2D.K2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

A、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错误;

B、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错误;

C、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正确;

D、K2SO4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错误;

故选:

C。

【点睛】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

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

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

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12.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中的水:

更快地吸收白烟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A

B

C

D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因此,该选项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集气瓶内的水是吸收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水的主要作用是间接测定氧气的体积。

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D、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

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如该粒子表示一种原子,则x与y的差值为______(填数值);如该粒子表示一种阳离子,则该粒子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写出x=8和x=13的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四4Al+3O2=2Al2O3

【解析】

【详解】

(1)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a+b+y,则x-y=a+b。

a=2,b=8,故x-y=10.

(2)阳离子是最外层的电子已经失去,故说明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共有4个电子层,故是第四周期元素。

(3)x=8和x=13的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铝元素,铝在氧气中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方程式为:

4Al+3O2=2Al2O3。

14.能源、材料、环保、食品、安全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请从化学的视角分析下列有关问题并填空:

(1)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使用了压缩天然气(CNG)作为燃料,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2)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钢铁属于_______(填“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

(3)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优美的环境。

硝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NO、NO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

X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4)为了合理膳食,生活中把榨好的蔬菜汁放到面粉中,做成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的蔬菜馒头。

这种馒头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有______(任写一种)。

(5)实验时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应立即________。

【答案】

金属材料NaNO2糖类(或淀粉)用湿抹布扑盖

【解析】

【详解】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钢铁属于金属材料;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X的化学式为NaNO2;

(4)把榨好的蔬菜汁放到面粉里做成蔬菜馒头,这种馒头提供的营养素有糖类、维生素等;

(5)实验室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应用湿布盖灭,隔绝空气,同时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

【点睛】

灭火的原理:

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5.2016年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中国主题为: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为提高效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在农业上,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水的散失,采用如图1所示的几种灌溉方式中,对水的利用率最高的为_____方式,且因为株间未供应充足的水分,杂草不易生长,故而减少了除草用工,可见杂质与作物间的关系为_____关系.提倡用菜篮子买菜,少用、不用塑料袋,已知塑料袋容易燃烧,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其中的盛放聚苯乙烯燃烧时产生甲苯(C7H8),摄入该物质少量会导致失眠,吸入有呕吐等症状,下列关于甲苯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甲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甲苯分子中碳、氢原子数比7:

8

C1个甲苯分子中含4个氢分子D甲苯燃烧可能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问题,科学家研究建立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如图2):

根据上述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一定不变

B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量、光能等

C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D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互相转化为了保护地球,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农作物增产

B焚烧树叶,减少垃圾的运输量

C加高烟囱,减少二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

D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保护大气

【答案】滴灌竞争BDABCDD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示可知滴灌对水的利用率最高,杂质与作物间的关系为竞争关系,所以株间未供应充足的水分,杂草不易生长,故而减少了除草用工;故填:

滴灌;竞争;

(2)A、甲苯的化学式为C7H8,可知甲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A错误;

B、甲苯的化学式为C7H8,可知甲苯分子中碳、氢原子数比7:

8,故B正确;

C、1个甲苯分子中含有8个氢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C错误;

D、甲苯中含有碳、氢元素,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所以甲苯燃烧可能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

故选BD.

(3)A、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一定不变,故A正确;

B、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转化为二氧化碳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在很多工业和农业中有大量的应用,所以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故C正确;

D、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互相转化,故D正确.

故选ABCD;

(4)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资源和土壤,故A错误;

B、焚烧树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故B错误;

C、加高烟囱,不能减少二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故C错误;

D、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保护大气,故D正确.

故选D.

16.经测定,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H+〔用n(H+)表示〕和一定数量的OH-〔用n(OH-)表示〕,n(H+)与n(OH-)的相对大小对应溶液的酸碱性如表所示:

n(H+)与n(OH-)的相对大小

溶液的酸碱性

n(H+)>n(OH-)

酸性

n(H+)=n(OH-)

中性

n(H+)<n(OH-)

碱性

据此分析常温下测得水中pH=7,可知水中n(H+)n(OH-)(填“>”或“=”或“<”,下同)。

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是,原因是该溶液中n(H+)n(OH-)。

往上述试管中再滴人适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硫酸氢钠溶液中n(H+)n(OH-)。

【答案】

(1)=

(2)溶液变红;<(3)>

【解析】

试题分析:

(1)常温下测得水中pH=7,为中性物质,故水中n(H+)=n(OH-);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

(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是溶液变红,原因是该溶液中n(H+)

(3)往上述试管中再滴人适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硫酸氢钠溶液中n(H+)>n(OH-)。

考点:

溶液酸碱性的确定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实验室常用下列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的现象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制取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就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欲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将气体通过盛有___________(填药品名称)的洗气瓶F.用收集到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分别完成如图G、H所示实验,G中集气瓶底部盛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___________色.

【答案】长颈漏斗水槽2KMnO4

K2MnO4+MnO2+O2↑A氧气不易溶于水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正BD浓硫酸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红

【解析】

【详解】

(1)图中仪器名称分别为:

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该装置属固固加热型,选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E装置属排水法收集氧气,原因是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固液在常温下的反应,选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D装置收集;欲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F;

(4)G是铁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盛少量水的原因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红色。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8.下列有两组实验,请根据实验中的问题写方程式.

写出实验中“更高”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写出反应“更快”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答案】CO2+2NaOH===Na2CO3+H2OMg+2HCl===MgCl2+H2↑

【解析】

【详解】

(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和水也能反应生成碳酸,同时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气体,所以二氧化碳在碱中更易被碱吸收.故在碱中的液面上升的快。

(2)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镁与酸反应要比铁与酸反应的速度快。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将含有Na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