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99245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docx

0914年广东省水平测试真题必修三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1.(12年6月)4位同学分别对人体内环境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绘制了概念图,正确的是()

24.(14年6月)医生给病人注射药物,不同的注射方式,药物到达靶细胞的途径不同。

以下途径正确的是

A.肌肉注射:

淋巴→血液→组织液→血液→靶细胞

B.肌肉注射:

组织液→血液→组织液→靶细胞

C.静脉注射:

组织液→淋巴→血液→靶细胞

D.静脉注射:

淋巴→血液→组织液→靶细胞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2.(11年1月)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4.(13年6月)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A.维持体温处于较低水平

B.使体内各处pH保持相同

C.保持体内渗透压绝对不变

D.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25.(14年6月)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中因出汗散失了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为维持内环境稳态,最好及时补充适量的

A.糖水B.纯净水C.矿泉水D.含糖生理盐水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09年6月)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突触小泡会释放传递信息的物质,该物质是

( )

A.神经递质  B.CO2

C.Na+D.O2

2.(09年6月)女子体操运动员在参加平衡木项目比赛时,展现了出色的身体平衡能力,其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    B.小脑    C.脑干   D.下丘脑

3.(09年6月、多选)下列选项中,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是(   )

  A.膝跳反射   B.表演舞蹈C.作答试题  D.朗诵诗歌

4.(10年1月)人体的活动受神经中枢的指挥,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B.下丘脑C.小脑D.大脑皮层

5.(10年1月)下是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

根下图可判断,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可产生(   )

A.神经反射B.神经递质C.静息电位D.局部电流

 

6.(10年1月、多选)人手被针刺后迅速缩回是一种反射活动。

下列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含羞草小叶被触碰后合起B.飞蛾从黑暗处扑向火堆

C.狗看到骨头分泌唾液D.小曼看到老鼠发出尖叫声

7.(10年6月)在神经系统中,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进行传导,该信号称为( )

A.静息电位B.反射C.神经冲动D.反射弧

8.(10年6月)在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

感受器受到某种刺激后,机体表现为(   )

A.有感觉、肌肉有运动反应B.有感觉、肌肉无运动反应

C.失去感觉、肌肉无运动反应D.失去感觉、肌肉有运动反应

9.(11年1月)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便受体失去传递兴奋的能力。

据此可知,α-银环蛇毒中毒会造成(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B.肌肉松弛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D.肌肉持续收缩

10.(11年1月、多选)下列生物中,可以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射活动的是(   )

A.猴子B.草履虫C.青蛙D.向日葵

11.(11年6月)从植物中提取筒箭毒碱,能够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该药物进入人体后将导致(   )

A.失去感觉B.失去思考能力C.骨骼肌松弛D.神经细胞不能兴奋

12.(12年1月)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导致肌肉处于痉挛状态(骨骼肌持续收缩),其原因可能是该农药抑制了()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D.结合于突触后膜受体上的神经递质分解

13.(12年1月)某人因其大脑皮层某一区域受到损伤而不能说话,该区域是()

A.W区B.S区C.V区D.H区

14.(12年6月)女子体操运动员在参加平衡木项目比赛时,展现了出色的身体平衡能力,其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

A.脊髓B.下丘脑C.脑干D.小脑

22.(13年6月)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必须通过

A.树突B.轴突C.突触D.胞体

23.(13年6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6示为缩手反射,该反射不包括

A.脑干

B.脊髓

C.感受器

D.传入神经

 

22.(14年6月)图2为神经突触的示意图。

某种毒素通过破坏膜上的Na+通道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据图2判断该毒素作用的结构位于

A.突触后膜B.突触前膜

C.突触间隙D.突触小体

23.(14年6月)聋哑学生要准确地理解老师的手语,依靠的神经中枢是

①语言中枢②听觉中枢③嗅觉中枢④视觉中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15.(09年6月)在养殖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四大家鱼时,工作人员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类似物,促进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随后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

该促性腺激素类似物的靶器官是

(   )

  A.垂体    B.性腺    C.下丘脑    D.甲状腺

16.(09年6月)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到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

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受到抑制,进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会过高,该调节方式为()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

17.(09年6月)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某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注射能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进行治疗,该激素为(   )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C.胸腺激素   D.雄性激素

18.(10年1月)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全的婴儿,神经细胞不能正常发育导致智力迟钝。

治疗此病应服用(   )

A.肾上腺素B.胸腺激素C.抗利尿激素D.甲状腺激素

19.(10年1月)人体的血糖水平受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水平。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   )

A.肝糖原的合成B.肝糖原的分解C.葡萄糖的储存D.葡萄糖的氧化

20.(10年6月)下列疾病中,可能由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是(   )

A.艾滋病B.糖尿病C.血友病D.流行性感冒

21.(10年6月)在四大家鱼(鲤、鳙、草、鲢)的育苗过程中,为了促进亲鱼的卵子和精

子成熟,应给雌、雄亲鱼注射的药物是(   )

A.胰岛素B.生长素C.抗利尿激素D.促性腺素

22.(10年6月、多选)蝌蚪发育成青蛙与甲状腺激素密切相关,如果垂体被完全破坏,蝌

蚪就不能正常发育为青蛙,原因是(   )

A.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垂体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不能运输到靶器官D.下丘脑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3.(11年1月)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给患者注射(   )

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生长素D.甲状腺激素

24.(11年6月、多选)当一个饥饿的健康成年人在饱餐之后,他体内的变化是(   )

A.尿的生成量一定减少,B.尿中一定会出现糖

C.血糖水平一定比餐前高D.胰岛素分泌量一定比餐前高

25.(12年1月、多选)健康人进餐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胰高血糖素下降B.胰岛素下降C.胰高血糖素上升D.胰岛素上升

26.(12年6月)在高等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A.通过体液运输B.微量和高效C.作用于靶细胞D.产生神经冲动

27.(12年6月)胰腺分泌的激素对血糖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胰腺被切除后的小鼠,很快出现多尿、消瘦等糖尿病症状,表明胰腺可分泌()

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C.甲状腺激素D.抗利尿激素

41.(13年6月)为了使甲状腺发育不良的蟾蜍蝌蚪能够发育成为成体蟾蜍,需补充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B.胰高血糖素

C.胰岛素D.肾上腺素

41.(14年6月)摘除了垂体的小白鼠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现象,原因是

 A.食物中缺乏碘B.甲状腺体增大

 C.缺少促甲状腺激素D.缺少生长激素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27.(09年6月)抗利尿激素在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   )

 A.糖    B.水    C.Na+    D.K+

28.(10年1月)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通过不同方式发挥作用。

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

A.作用时间较短B.微量而且高效

C.反应速度较快D.通过反射弧起作用

29.(10年1月)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

骄阳似火的夏天中午,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时,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有(   )

A.皮肤的血流量减少B.汗腺分泌增强

C.皮肤血管收缩D.汗腺分泌减少

30.(11年1月)下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  )

A.温度适宜环境中

B.炎热环境中

C.寒冷环境中

D.剧烈运动中

31.(11年6月、多选)当某人感到冷时,他的(   )

A.汗液分泌量增加B.冷觉感受器兴奋增强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体温因受调节而保持不变

32.(12年1月)不管是生活在极地还是赤道,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人体能通过()

A.皮肤不断散热B.骨骼肌和内脏不断产热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调控机体产热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调控机体产热和散热

33.(12年1月、多选)若健康人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迅速增加,最可能的原因及结果是(   )

A.喝了过多的清水B.吃了过咸的食物

C.随后尿量会减少D.随后尿量会增加

34.(12年6月)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时,游客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的现象,该生理现象的发生主要依赖于(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体液调节和环境调节

C.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D.免疫调节和环境调节

35.(12年6月多选)人感冒时,会出现畏寒、发热症状;用退热药后,可出现全身出汗、体温下降现象。

在发热和退热过程中,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关系为(   )

A.发热时,散热大于产热B.发热时,产热大于散热

C.退热时,散热大于产热D.退热时,产热大于散热

25.(13年6月)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时,游客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的现象,该现象的发生主要依赖于

A.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B.体液调节和环境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免疫调节和环境调节

42.(13年6月)当正常人体感觉到冷时,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可使

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汗腺分泌量增加

C.皮肤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D.有机物氧化分解速率加快

 

第4节 免疫调节

36.(09年6月)(多选)病原体侵入机体时,非特异性免疫首先起防御作用。

下列选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浆细胞分泌抗体    D.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37.(10年1月、多选)免疫系统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失调或遭到破坏,将导致人体产生疾病,如艾滋病。

下列疾病中,与免疫相关的是(   )

A.巨人症B.过敏性鼻炎C.高度近视D.系统性红斑狼疮

38.(10年6月、多选)大多数人注射乙肝疫苗(抗原)后,引起体内产生(   )

A.相应抗体B.生长激素C.记忆B细胞D.乙肝病毒

39.(11年1月、多选)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机体会对其做出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反应。

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B.皮肤出现荨麻疹

C.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D.体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原菌

40.(11年6月)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

A.浆细胞B.吞噬细胞C.效应T细胞D.记忆淋巴细胞

41.(12年1月)将乙肝疫苗通过肌肉注入人体时,乙肝疫苗首先进入人体的()

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细胞内液

42.(12年1月)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清除体内的()

①衰老细胞②正常白细胞③正常红细胞④畸变细胞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43.(12年6月)日常生活现象中,属于过敏反应的是(   )

A.喝冰汽水打嗝B.中暑晕倒C.接触花粉引起皮疹D.运动过度肌肉痉挛

26.(13年6月)AIDS患者免疫功能将逐渐丧失,从而不能抵御多种病原体的入侵以及清除自身肿瘤病变细胞,原因是HIV感染人体后破坏了

A.红细胞B.吞噬细胞

C.B淋巴细胞D.T淋巴细胞

26.(14年6月)下列最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行为是与艾滋病患者

A.拥抱B.一起用餐C.共用注射针头D.握手

42.(14年6月)在人体内,能够特异性识别并裂解病毒侵染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A.吞噬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浆细胞

55.(13年6月,多选)当正常人体再次受流感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将因此而产生

A.溶菌酶B.红细胞

C.浆细胞D、效应T细胞

27.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11年6月)小周用胚芽鞘做“生长素极性运输”探究实验,过程如图3所示,一定时间(t)后测定并比较琼脂块甲和琼脂块乙的生长素含量,正确的是()

A.甲没有生长素B.乙的生长素运送到甲

C.乙不含生长素D.甲的生长素运送到乙

2.(12年1月)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胚芽鞘会弯曲生长的是()

3.(12年6月)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具有极性,也受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图3所示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主要运输方向为()

A.abB.baC.caD.cd

 

10.(13年6月)“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

A.生长素浓度

B.处理时间

C.植物材料

D.环境温度

10.(14年6月)某兴趣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的NAA对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应选用的NAA浓度(mg/L)范围是

NAA浓度(mg/L)

0

200

400

600

800

生根数(条)

1

6

9

9

4

 A.0~200B.200~400C.400~600D.600~800

56.(13年6月,多选)将盆栽的玫瑰摆放在窗台上,一段时间后,玫瑰的枝条会向窗外弯曲,其原因是

A.植物具有向光性B.植物具有向地性

C.窗内外的光照强度不同D.光照使枝条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57.(14年6月,多选)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芽中的生长素能进行极性运输

B.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

C.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D.生长系素的不均匀分布引起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4.(10年1月)小张暑假到了乡下的外公家,看见外公往装有生香蕉的塑料袋中放了一些熟香蕉,然后密封好塑料袋。

外公告诉他这样做是利用熟香蕉散发的某种物质来催熟生香蕉,这种物质是

()

A.二氧化碳B.乙烯C.氮气D.氧气

5.(10年6月)芦苇是我国重要的造纸原料,但多数芦苇植株较矮、纤维短,影响产品的质量。

如果想使芦苇植株长高,获得较长纤维,可用某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生长期的芦苇,这一调节剂应该是

()

A.乙烯利B.赤霉素C.青鲜素D.脱落酸

6.(10年6月)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棉农会适时摘除棉花植株的顶芽,其目的是

()

A.抑制侧芽生长B.解除向光性C.解除顶端优势D.抑制细胞分裂

7.(11年1月)与“瓜熟蒂落”现象直接相关的激素为

()

A.胰岛素B.青霉素C.生长素D.脱落酸

8.(11年1月)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下列使用恰当的是

()

A.用低浓度的2,4-D喷洒农田除去杂草

B.黄瓜结果后,喷洒较高浓度的脱落酸保果

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喷洒芦苇使植株长得更高以获得长纤维

D.番茄开花后,喷洒较高浓度的乙烯利溶液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9.(11年6月)体内脱落酸含量比野生型玉米低很多的玉米某突变体,其种子会在未完全成熟前就在果穗上萌芽,说明脱落酸能够

()

A.促进种子萌芽B.抑制生根C.抑制种子萌芽D.促进结实

10.(12年1月)图3所示为叶片脱落酸含量与气孔开度(气孔开放的大小)在一段

时间内的变化规律。

又图可知,脱落酸可能诱导气孔()

A.开放B.关闭

C.数量增加D.位置改变

 

11.(12年6月)刚采收的柿子由于成熟度不够常带有涩味,为加快果实成熟以减少柿子的涩味,可使用()

A.乙烯B.脱落酸C.赤霉素D.细胞分裂素

7.(13年6月)图2显示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动态变化,其中反映乙烯变化的曲线是

A.Ⅰ

B.Ⅱ

C.Ⅲ

D.Ⅳ

 

7.(14年6月)在田间发现的异常高杆植株,最可能是由下列哪种植物激素变化引起的

A.赤霉素B.乙烯C.脱落酸D.细胞分裂素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1.(09年6月)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

  A.目测估计法    B.标志重捕法

C.逐个计数法    D.样方法

 

2.(09年6月)下列为某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示意图,近期内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大的是

()

3.(10年1月)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

A.年龄组成B.性别比例C.水平结构D.出生率

4.(10年6月)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按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由快到慢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

C.乙>丙>甲D.丙>甲>乙

5.(10年6月、11年6月)下列实验中,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6.(11年1月)下表所示为三个城市的入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若将这三个城市人口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乙>丙>甲

7.(12年6月)调查种群密度时,研究对象不同,采用方法也不同。

以下适宜用样方法调查的对象是()

A.大肠杆菌B.丹顶鹤C.大象D.蒲公英

8.(12年6月)下图所示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中,最可能属于衰退型的是()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9.(09年6月)在酵母菌的培养中,如果不更换培养液,其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式为

()

  A.直线    B“S”型曲线C“J”型曲线    D.不规则曲线

10.(10年1月)右图是某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2000个

B.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呈直线增长

C.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D.6天后该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11.(10年6月、11年1月)某种群进入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可能为

()

12.(12年1月)小张同学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5。

他所用的培养液体系的K值(环境容纳量)约为()

A.1000个

B.2100个

C.10500个

D.21000个

 

39.东方田鼠种群迁入新环境后的数量变化见图9。

最接近K值的点为

A.①

B.②

C.③

D.④

39.太平洋某小岛上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5所示,据图分析野兔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的时期是

 A.1920年~1925年

 B.1925年~1930年

 C.1930年~1935年

 D.1935年~1940年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13.(10年1月)在开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中,要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取样调查,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A.随机观察法B.取样器取样法C.标志重捕法D.目测估计法

14.(11年6月、12年1月)农业生产中人们可通过防除农田的杂草而实现增产,农田中杂草与农作物的关系可能是

()

A.种间竞争B.种内竞争C.种内互助D.互利共生

15.(12年1月)调查某菜园蚯蚓数量的适宜方法是()

A.直接计数法B.样方法C.目测估算法D.标志重捕法

16.(12年6月)要认识一个群落,需要从各个层面研究群落的生态学特征。

下列属于群落特征的是()

A.出生率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物种丰富度

17.(12年6月)大豆植株的根部常有一些根瘤,其中的根瘤菌可为大豆植株提供氮素,而大豆植株可为根瘤菌提供有机营养。

大豆植株和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属于()

A.捕食B.竞争C.互利共生D.寄生

11.(13年6月)浮游动物、藻类、贝类、虾、鱼、微生物等为某湖泊中生活的全部生物,他们统称为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12.(13年6月)图3装置可用于采集

A.田鼠

B.藻类

C.土壤小动物

D.土壤微生物

 

11.(14年6月)森林中生长着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这种分层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温度B.湿度C.土壤D.光照强度

12.(14年6月)小王分别从以下四种土壤环境取样探究土壤动物丰富度。

推测土壤动物丰富度最高的样品来自

A.菜园地B.荒山黄土地C.建筑工地D.动运场的沙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18.(09年6月)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描绘的景象,可视为群落的

()

  A.物种组成    B.垂直结构

C.种间关系    D.次生演替

19.(10年1月)下图为某地的荒漠经多年治理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可称为

()

A.群落的抵抗力

B.群落的稳定性

C.群落的丰富度

D.群落的演替

20.(10年6月)某荒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逐渐生长了多种草,这一过程可称为()

A.群落的演替B.群落的物质循环C.群落的抵抗D.群落的能量流动

21.(11年1月)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

()

A.退耕还林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沙漠变绿洲D.“人间四月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