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2834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docx

四年级音乐上册备课

第一课水乡

教学目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

2.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

长短。

2.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3.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采茶舞曲》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1)谁到过杭州游玩?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欣赏:

《采茶舞曲》设问

(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

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复听《采茶舞曲》:

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

4.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5.小结:

水乡的另一景色。

二、表演《采菱》

1.设问导入:

谁吃过菱角?

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

介绍有关菱的知识:

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

2.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范唱歌谱

4.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听唱、学唱曲调。

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很自然唱好。

5、伴奏的加入要求: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6.小结:

水乡一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柳树姑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柳树的枝条,像什么?

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

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

这样环境美不美?

1.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

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

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所以蝉又名“知了”。

“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3.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4.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

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

(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5.请自学后8小节。

6.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7.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8.二声部合唱。

9.小结:

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二、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敌人斗争的情况。

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

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

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

学生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4.小结:

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

三、、听辨练习:

附点四分音符

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

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渔光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渔光曲》

1.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2.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

(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

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

(2)提出欣赏要求:

这作品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离开今天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了解。

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

3.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

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5.小结:

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

二、聆听《渔光曲》(筝独奏)

1.在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后,学生在对歌曲反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听器乐曲《渔光曲》。

2.欣赏筝独奏《渔光曲》。

设问:

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

3.师生议论筝独奏《渔光曲》与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4.复听筝独奏《渔光曲》,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5.小结:

音乐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内容题材,不同的形式反映的情景各有特征。

下节课我们将要做一个创作活动“远航”,今天的欣赏曲也是一种示范。

三、编创与活动命题创作——《远航》

1.筝独奏《渔光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渔船出海打渔的情景。

我们自己也来编创一曲《远航》的乐曲。

2.讲台及地上有很多废旧物品,瓶、罐、塑料杯、木棒……各种打击乐器等你们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用各种手段,如:

可用人声来模仿海鸥叫等等。

你们可按教材中的五个过程,各组任选一个画面创作,最后我们来开个《远航》音乐剧音乐会。

3.各组编创,教师巡视指导。

4.各组合成。

5.小结:

这是我们自己创作的水乡一景。

四、竖笛吹奏姿势教学

1.介绍竖笛的特征与功能:

竖笛是有固定音高的吹奏乐器,由笛身与笛头两部分组成。

2.正确姿势:

胸部自然挺起,两眼正视前方,身体与笛保持45度左右的俯角为宜。

3.播放一段竖笛的录音。

当然最好教师自己示范吹一曲,以激发学生学竖笛的兴趣。

第二课快乐课间

教学内容:

欣赏:

《乒乓变奏曲》《陀螺》《旋转木马》

歌唱:

《哦,十分钟》《大家来唱》

音乐知识:

拍号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哦,十分钟》,2/4拍号,钢琴曲《乒乓变奏曲》。

教学目的:

能随着伴奏有表情地演唱《哦,十分钟》,知道这首歌曲有两个乐段组成。

课外听到《兵乓变奏曲》,知道这是一首根据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创作的钢琴曲。

教学重点:

轻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2/4拍在实践中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哦,十分钟》及讲解2/4拍号和指挥图式。

导入:

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老师请你看一段录象,你看一看录象里的小朋友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放课间录象)

1、你们的课间十分钟再玩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哦,十分钟》,请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1、你们的课间十分钟再玩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哦,十分钟》,请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2、初听歌曲范唱

3、师生讨论歌曲情绪和歌曲内容。

(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欢乐心情)

4、再听范唱,打开书看歌谱。

5、学习歌曲的旋律。

(1)先学习A段前8小节。

设问:

请先看前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

重复出现了几次?

这两小节你们能唱吗?

剩下的两小节仅四个音老师相信你们能唱好。

(2)用口琴自学A段后8小节。

教师用口琴范奏,学生以小组形式自学

(3)将A段连起来演唱。

(4)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

(5)学习B段前8小节。

教师用2/4拍指挥图式带着大家唱

(6)最后一句跟琴学唱。

(7)用轻松愉快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6、接前奏完整演唱歌词:

提示学生用欢快愉悦的心情演唱

7、练习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8、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演唱歌曲。

9、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歌曲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反馈评价。

二音乐欣赏〈〈乒乓变奏曲〉〉

1、导入:

你们打过乒乓球吗?

如果你们没有打过这次雅典奥运会看乒乓球选手打球时是什么样呀?

(动作灵巧轻快,你推我挡激烈比赛)老师请大家听一首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听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歌曲情绪和描写的内容。

2、新授

(1)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根据〈〈小小球儿闪银光〉〉而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

(2)简单介绍变奏曲

(3)初听变奏曲主题曲调。

设问:

你听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4)复听主题曲调。

要求:

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唱一次,跟着录音的音乐唱一次。

(5)初听全曲。

设问:

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

说一说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

(6)小组讨论

(7)复听全曲。

设问:

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他们在课余打乒乓球的比赛精彩场面吗?

如果你愿意,下课后也去试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大家来唱》

2、拍号3/4

3、为三幅图配节奏

教学目的:

1、能与他人一起,有表情地演唱《大家来唱》,知道这是一首意大利民歌。

2、能正确完成配节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点:

用三拍子指挥图式有表情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大家来唱》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这首歌曲就是三拍子的,请大家来听。

2.聆听录音范唱:

老师带同学拍手感受2/4拍强弱规律。

3.再听:

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做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4.先学习第二声部旋律:

用三拍子指挥图边打拍子边看书唱谱

要求:

放慢速度,分成两个8小节学唱。

(1)前8小节注意连线,第3、4小节同音相连只唱一音时值相加共唱5拍。

(2)再学唱后8小节。

5再学习第一声部旋律也分两个8小节学唱:

前8小节1—ⅰ跳跃要唱准想好音高再唱。

6二声部合唱

(1)先唱好两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

(2)一句一句合唱,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要求:

集中注意,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另一个声部使自己声音融合在集体声音中间,唱好一句及时鼓励,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7在二声部旋律唱好的基础上填唱歌词。

8配上打击乐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9小结:

这首歌曲表达了孩子们快乐课间生活,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民歌吗?

(意大利威尼斯)

二、2/4与3/4对比及三幅图配节奏。

1导入:

威尼斯美吗?

请同学们踏着整齐的步伐,随着音乐《欢迎进行曲》片段,来畅游威尼斯看到这么美丽的地方,同学们不禁跳起了舞蹈,你们听杜鹃也和你们一起分享,放《杜鹃圆舞曲》

2教师在参与时可以做2/4、3/4拍的指挥图式。

3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感受2/4与3/4拍后,完成书上配节奏。

骑马:

用马蹄印的深浅表示其强弱。

图谱也可以用强弱的连续黑白圆圈表示。

荡秋千:

用三拍子节奏与图谱。

时钟:

用二拍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陀螺》、《旋转木马》

2.两首歌曲复习

教学目的:

1.课外听到《陀螺》,知道这是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的管弦乐《儿童游戏小组曲》中的一首小曲,乐曲描写儿童转陀螺的情景。

2.知道《旋转木马》一首电子琴曲。

3.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巩固2/4、3/4拍的节拍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聆听乐曲。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乐曲描写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复习《哦,十分钟》《大家来唱》

二、音乐欣赏:

管弦乐《陀螺》

1.导入:

教师拿一个陀螺问学生谁玩过或见过,说说怎样玩法。

2.课件出示介绍陀螺及作者比捷。

3.初听全曲:

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陀螺在孩子们的抽打玩耍中飞快转动的情景4.复听全曲:

学生边听边看教材中两谱——简谱与图形谱,让学生知道较快的音乐速度和旋律音程的大跳是造成欢快热烈气氛的原因。

三音乐欣赏:

《旋转木马》

1.导入:

同学们玩了陀螺这个传统游戏活动,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场坐电动木马。

请看书上插图,让坐过旋转木马的同学给大家说一说坐旋转木马是什么样?

(上下起伏)

2.初听全曲

设问:

你能从快速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象到孩子们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

设问

(1)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你能听出乐曲的开始部分与最后一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吗?

(3)当最后一部分再现曲调时,请举手表示你听出来了。

4小结:

这两首乐曲都是用了快速的节奏和高低起伏的大跳音程,描绘了孩子们快乐的课间活动,你们能讲讲自己的课余活动吗?

第三课国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唱祖国》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了解、接受)

(2)认识并学唱三连音。

(了解、初步学会)

(3)认识并学唱重音记号。

(了解、初步学会)

(4)学奏口琴7、1两个音(了解、模仿)

教学内容

(1)欣赏

(2)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认认a、三连音b、重音记号

(4)读读唱唱

教材分析

这首欣赏曲目《歌唱祖国》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铜管乐曲。

乐曲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

乐曲由长度相等的两部分组成。

乐曲开始有一个气势豪迈、勇往直前的前奏,接着第一部分由最低的5以主和弦分解,不断向上跳进到乐曲最高音,好似祖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进行曲风格,很鼓舞人心。

第二部分,旋律富有歌颂性,和第一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人们对祖国的深情。

四十多年来,这首乐曲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新中国的象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0年5月起将它作为全国新闻联播的开始曲。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作出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曲一开始就富有号召性和战斗性,又给人以一种压迫感。

结束句再现了进军号的音调,使歌曲更富有推动力。

这首进行曲在战争年代曾激励着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去战斗。

现在唱着它,就会感到今天的江山来之不易,从而激励我们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解进行曲的体裁和风格,掌握歌曲坚定有力、强弱分明的节奏。

难点:

歌曲难度较大,主要是弱起节奏和三连音。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二、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13|53|1—‖

u

(要求唱的连贯,声音往后走,嘴巴里好像含着蛋一样。

1=C---A2/413|5-|5432|1-||

lilililuli

(要求:

li的口形竖一点,找头腔共鸣,声音不要太响。

三、新授

1、猜一猜:

欢迎大家到音乐课堂做客,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是什么礼物呢?

同学们要通过竞猜游戏才能得到答案,下面我们分三组来做这个游戏。

好,请看大屏幕:

请你说出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

你听国这个国家的国歌吗?

(回答正确的同学,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节奏为他鼓掌)恭喜你为自己的组得了一面红旗。

其中,有伊拉克的国旗和国歌,对现在的政治形式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用战争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2、听一听

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的礼物就是歌曲《国歌》,你对国歌了解多少?

请你告诉我好吗?

老师根据学生的了解,来介绍聂耳。

聂耳原名聂守信,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1912——1935)在他二十三岁的生命中创作了三十多首歌曲和一些民族器乐曲,作品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坚强决心,第一次表现了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富于独创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等。

(附加聂耳名字的来历)我们来听一听国歌的演唱。

(放FLASH动画)动画中出现了那些人物?

你知道国歌是怎样写成的吗?

3、唱一唱

下面我们同学用自己对国歌的理解来唱一唱这首歌。

4、分析作品:

认认三连音、力度记号和重音记号

(1)认认三连音:

问: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节奏型?

生:

……

师:

老师今天要介绍几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

出示三连音xxx,说一说作品中三连音给你什么感觉?

师:

什么是三连音?

就是把一拍平均分为三部分,就像我们把一个线段平均分为三部分,它的每部分都是相等的。

我们唱的时候要注意,三个音要唱得很均匀,它是一种具有推动力的节奏。

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的招呼人们奋起战斗。

出示节奏练习三连音:

师示范,生轻声的念后再敲并请个别同学上来敲。

生敲,生指出错误的地方,再敲一次。

(2)出示重音记号

师:

这个记号有点像我们数学里的大于号,但在歌曲中它不叫大于号叫重音记号,就是说有这个记号在上面的音要唱得坚定有力。

(3)认认力度记号

老师给出三个力度标记,f、ff、渐强,请你们分组讨论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上?

通过学生的分析,老师加以补充。

5、大家随伴奏音乐演唱!

下面,我们随着国歌的器乐曲来进行一下升旗仪式的表演,好吗?

(学生进行表演)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国歌有了更深的认识,说说你今后将怎样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呢?

五、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2、检查坐姿

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歌曲、三连音、重音记号、力度记号……

三、新授

1、师:

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首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铜管乐曲《歌唱祖国》。

乐曲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

乐曲由长度相等的两部分组成。

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

2、初听全曲:

生边听边想,初步感受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3、复听全曲:

通过分段欣赏,对乐曲主歌与副歌部分在节奏、结构、音调上的分析对比,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议论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与内容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音乐形象,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乐曲开始有一个气势豪迈、勇往直前的前奏,接着第一部分由最低的5以主和弦分解,不断向上跳进到乐曲最高音,好似祖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进行曲风格,很鼓舞人心。

第二部分,旋律富有歌颂性,和第一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人们对祖国的深情。

四十多年来,这首乐曲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新中国的象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0年5月起将它作为全国新闻联播的开始曲。

4、再次完整地欣赏,以巩固学生获得的知识。

复听后要求学生讲出作品的名称、作者、演奏形式及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5、巩固全曲。

四、小结:

五、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2、检查坐姿

二、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13|53|1—‖

u

(要求唱的连贯,声音往后走,嘴巴里好像含着蛋一样。

1=C---A2/413|5-|5432|1-||

lilililuli

(要求:

li的口形竖一点,找头腔共鸣,声音不要太响。

(2)听音模唱

要求:

根据已给的那个音,判断出上面的音。

三、巩固《国歌》

1、回顾国歌的创作背景

2、复习三连音、重音记号

说说什么是三连音,碰到重音记号应该怎么样?

3、唱《国歌》

齐唱、指出缺点、生唱、个别唱、跟录音唱……

四、复习《歌唱祖国》

1、回顾《歌唱祖国》的名称、作者、歌曲所反映的现象等。

2、听《歌唱祖国》

3、生跟琴哼唱旋律

五、小结:

第四课月夜

教学内容:

1、表演愉快的梦

2、聆听月亮月光光小夜曲

教学目标

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表达了音乐与社会的人文性。

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着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复习《愉快的梦》学习连线,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聆听《小夜曲》、《月亮月光光》感受夜晚的美丽,对比聆听用两种不同方法所表现的夜晚的美丽。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表演《愉快的梦》

(1)、分组表演,

(2)、学习连线。

3、聆听〈月亮月光光〉

(1)、观看歌曲的歌词,了解这是一首台湾民歌,歌词中有台湾的方言。

(2)、对比聆听歌曲,学生边听边唱边看歌词。

设问:

这首歌用什么内容?

(3)、复听全曲

设问:

这首歌曲用什么速度演唱?

这样的速度对表演这首歌起到了什么作用?

(4)、再次复听。

设问:

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这首歌曲有几个声部演唱?

(3)、小结。

4、聆听〈小月曲〉

(1)了解乐曲的写作背景:

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爱情歌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

(2)欣赏乐曲:

介绍作品的作者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音乐柔美,活波动听。

(3)复听乐曲

设问:

你能听出几个声部?

主旋录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4)、再次聆听全曲

(5)、小结:

这是描绘月夜主题的器乐曲。

第五课少年的歌

教学目的:

1、歌曲《牧羊姑娘》,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学生了解下行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1、感受《牧羊姑娘》的悲伤情绪突出(突破)方法

2、利用多种感官(听、唱、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

能体会稍慢的速度、疏松的节奏、旋律下行对表现悲伤情绪所起的作用

教学具准备:

自制教学挂图、曲谱若干、自制教学CD盘、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

师:

欢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欣赏。

请大家欣赏六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哪一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把答案序号记在纸上,也可以记在心里。

二、听六段录音;

师:

放六段音乐录音生:

静听

讨论:

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生:

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白纸记下序号,生:

听辨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

根据自己的理解答

答案:

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三、复听:

师:

那下面咱们再来听听这三段的音乐,你们仔细听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有哪些地方有区别?

师生问好,生:

完整地听三段录音,

注:

学生听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再听

导入用学生喜欢的语言,能激起学习欲望

学生自己听辨,对学生听音乐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小结:

区别就是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

相同点:

就是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四、演唱主旋律:

师:

既然同学们都说这三段音乐是悲伤的,那么咱们就来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样表现悲伤的情绪的。

生:

可以讨论也可以独立回答(不要求学生的语言多精确,贴近意思就可以了)

(教师出示主旋律)

师:

用口琴示范演奏。

生:

可以边听边轻声唱

师:

无伴奏和学生一起唱。

生:

无伴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