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28347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docx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成品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右图(图中文字:

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老二,认命吧!

)判断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的是科举制

B.该图所表现的故事发生在西周时期

C.该图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D.该图反映的是分封制

2.《左传》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

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

系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进言: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

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

者,非所闻也。

”上文中的“师古”指()

A.禅让制

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

4.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

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下属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

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5.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

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6.“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天人合一B.皇权至上C.大一统D.法治

7.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

念。

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

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

反映了()

A.“天人感应”的思想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中央集权的加强D.“君权神授”的思想

8.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

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

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

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10.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中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11.“(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12.清代军机处“名不师古,……(但)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成为皇权加强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军机处的设置

A.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互相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B.实现了皇帝“票拟”和“批红”的设想

C.取代了丞相,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D.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13.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

文。

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14.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皇权和相权之争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重要内容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15.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6、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答案:

B

解析:

西周主要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1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

“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C.维护宗法制度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答案:

C

解析:

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葵丘会盟是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必然强调礼法,结合盟约内容,可得C项。

18、“大宗能帅小宗,小宗能帅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宗法制,宗法制的基本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周王正妻所生长子才能成为大宗,故①的说法错误,排除就可。

19、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答案:

C

解析:

读懂材料意思是解题关键。

从“周幽王大举烽火,诸侯悉至”可知周天子的权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

20、我国古代文献中有“百世不迁之宗”的说明,这是指

A、大宗的嫡长子B、大宗的庶子C、小宗的长子D、小宗的次子

答案:

A

解析:

宗法规定“有百世不迁之宗”。

意思是大宗的始祖只能有一个,不可能有两个。

而能继承大宗的只有嫡长子。

21、老舍的《四世同堂》描述了我国传统的家族制度,而如今,核心家庭正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制度的崩溃B.经济的发展

C.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D.法律的规定

答案:

D

解析:

家族制度的形成与古代的宗法关系和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其发展变化多是由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封建制度的崩溃,以及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有关。

家族关系的变化不是能够用法律的形式来规定的。

22、《荀子•君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C.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D.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答案:

C

解析:

材料的内容强调君主看不到墙外的事物,听不到一里之外的声音,而君主的一些官吏应该知道近处和远处的状况,也就是说君主要加强对近处(中央)和远处(地方)的监察和控制。

因而答案为C。

23、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

“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他为能够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统一的文字

C.统一货币D.统一度、量、衡

答案:

A

解析: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被后世沿用,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

B、C、D三项属于文化和经济制度的内容。

24、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尉,(注:

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揭阳、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根据秦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C.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D.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了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郡尉不能拥有封地。

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的……”材料中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建立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D.世卿世禄制确立

答案:

A

解析: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解读与获取历史信息,调动与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根据材料,第一次“革命”是发生在公元前221年,此时秦统一六国,建立了全国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由此,中国在政治上由早期的政治制度全面向中央集权制转变,社会日益分裂为地主和农民两大主要阶级。

总之,这次“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26、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答案:

C

解析:

西周的分封制不属于中央集权制,也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而是奴隶制的产物,排除A、B,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的瓦解,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没有关系,排除D。

27、

秀才看榜图

上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答案:

D

解析:

读图结合所学,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通过考试形式的一种选官制度。

2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答案:

C

解析:

从上述材料的君臣关系看,大臣的地位是越来越低,表明了皇权的不断加强。

29、汉统治者吸取秦的教训,建立了太子制度,立太子的基本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对此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①其原则继承了先秦宗法制②其确保了西汉初年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③是汉出现太后听政和宦官专权的一个制度原因④目的是为了保证帝位的传承,维护刘氏统治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第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因为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第二个选项是错误的,因为西汉初年的统治秩序主要是实行了郡国二制并行,而不是单纯的分封制,第三个选项是正确的,因为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导致形成以太子、太后为主的势力集团,第四个选项是正确的,之所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王权的平稳过渡,是为了保证帝位能够在一家一姓中传递。

、30北宋基本解决的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主要是通过以下哪些官制的变化实现的

①文官任州郡长官②转运使的设立③通判的设置

④刺史制⑤三司使的设置

A.②③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北宋时期为了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主要通过采用文官任州郡长官,设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设通判掌地方司法,第四个选项不是北宋时期的,而是西汉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第五个选项是不正确的,三司使的设置主要是保证中央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而不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1、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答案:

B

解析:

明朝之所以要废除丞相制度,是加强皇权的需要。

在此之前,历朝都建立丞相制度,因此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不符合史实。

32、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A.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

B.龙有霸气,代表中国的强盛

C.军机处建议,皇帝审批4

D.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

答案:

A

解析:

取名“大龙”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原因是

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

33.【2012•济宁期末考】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解析】B从题干情境看,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不是向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说明祖先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重要,说明了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答案为B。

34.【2012•青浦质检】《全球通史》中指出:

“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礼乐制度的崩溃

【解析】C据材料含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贵族可以收取地租,说明奴隶制的井田制开始遭破坏,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开始遭破坏,答案为C项。

35.【2012•青岛期末考】清朝学者万斯大说:

“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解析】D材料的意思是说,分封制下层层分封之后,宗族的分支多了,分散在各处,难以统一,所以才制度宗法制度,用宗法制度来维护各层次的政权。

答案为D。

36.【2012•南昌调研】《左传·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解析】A材料没有反映血缘关系即宗法制方面的内容,排除B、D。

材料中虽然提到了神,但这里的神只是作为一个等级存在,排除C,从材料中的“十等”、“下、上、神”、“王、公、大夫、士、皂”等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

答案为A。

37.【2012•聊城五校联考】韩非子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

A.封邦建国B.确立皇帝制度C.置“三公”“九卿”D.全国郡县化

【解析】B韩非子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C、D都是秦朝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

“事在四方”的“事”指的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圣人”指皇帝,“执要”就是总揽,意思是有皇帝一人来总揽全国的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这是皇帝制度的内容。

38.【2012•衡阳六校联考】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四十郡之多。

对郡县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②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③元代所设行省与秦始皇所设郡的数量一致④废分封、行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D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①不正确;秦始皇设郡无定数,元设行省亦无定数,所以③不正确,故答案为D,

39.【2012•济宁质检】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所谓“科学”实质是是指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解析】A汉代的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

中朝决策﹐支配外朝﹐丞相的权力日益转移到中朝,皇权和相权矛盾尖锐。

而三省六部下,相权分散,但各司其职,即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40.【2012•衡阳六校联考】“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协助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

【解析】A这些“中级官员”是指殿阁大学士,他们是皇帝的侍从顾问,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即整理批阅奏章,很少能参与决策,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6小题26分,第17小题各14分,共40分)

30.【2012•上海崇明期末考】皇权与相权

材料一: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二: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

“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

”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

(4分)

(2)根据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分析其本质。

(7分)

【解析】第

(1)问依据材料即可概括。

(2)问相权变化即回答三个时期宰相的具体职责,而皇权则是越来越集中。

【答案】

(1)演变历程:

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晋唐,君臣皆坐;宋,君坐臣立;元明清,大臣须跪见皇帝。

大臣地位越来越低下,以致丧失基本人格。

(4分)

(2)变化:

秦汉:

秦始皇集大权于一身,设丞相,协助处理朝政;汉代设内朝或中朝等,意在改变相权过重的传统。

唐宋:

设三省六部、参知政事等,分散相权。

明清:

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等,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6分)本质:

皇权独尊,专制主义政治走向极端。

(1分)

 

17.从隋朝创立科举制开始,科举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北朝中后期,选官已经重视才干,而不全凭门第。

隋文帝发扬此风。

那时的吏部主管官卢恺,坚持以门第高低来选用人才,受到“除名为百姓”的处分。

(1)材料一反映出北朝中后期选官制度产生了什么变化?

(2分)隋唐两代是怎样适应这种变化的?

(4分)

材料二: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

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

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在《五权宪法》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从图片中的文字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2.B,准确把握材料含义。

A、C两项本身错误,D项时间不符。

3.B,准确把握材料内容,淳于越是在劝说秦始皇实行分封制。

4.D,显然任嚣担任了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在郡县之下D项说法是错误的。

5.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通过分析材料知道该高官的职能为掌管奏章、监察百官,应该是御史大夫。

6.B,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

皇帝御座的设置突出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7.C,古代把十二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

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表一按列国来分配,到表二按各州来分配,反映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地方制的变化,这一发展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8.A,宋朝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选项中刺史、都察院、御史台都有监察之职。

而参知政事是行政官员。

9.C,西汉时期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由各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C项正确。

A项反映的九品中正制,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B项反映的是科举制,隋唐开始实行;D项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制度。

10.D,此题考查的是对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史学的“三要素”的理解。

根据对题干描述的理解A和B项属于“史实”的范畴即是什么,C项属于“史论”的范畴即评价作用,D项属于“史识”的范畴即谈认识。

11.B,此题考查元代的地方政治制度行省制。

行省直属中书省,下设路、府和州县,在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可知A选项是不正确的;C选项“拥有军政大权”的说法是错误的;D选项也是错误的,故正确选项为B。

12.C,

13.D,题干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