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检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76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检测.docx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检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检测.docx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检测

阶段检测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测试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3·福州模拟)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

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

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解析:

商代君主以天干为名行事,将自己的行为与天的意志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以神化自己的统治地位,使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答案:

B

2.(2013·烟台高三统考)西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

A.纯粹的原始家族等级关系

B.单纯的古代政治隶属关系

C.严格的家庭上下等级关系

D.既有家族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解析:

实际考查对宗法制内容的识记和实质的理解。

西周的宗法制度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这一关系决定了宗法制的实质就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答案:

D

3.(2013·江苏苏州调研)《中国人史纲》中说:

“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A.分封制B.世袭制

C.察举制D.宗法制

解析:

分封制构建了西周的等级贵族体制,而宗法制主要解决权力的继承问题,这里的方法就是宗法制。

答案:

D

4.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A项出现于夏代,C项行省制是元代行政机关,D项是明代的史实。

自商鞅变法就设立县制,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汉武帝彻底解决封国问题,故选B。

答案:

B

5.(2013·辽宁大连一模)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

‘马也。

’二世笑曰:

‘丞相误邪?

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实行丞相制度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解析:

“本质问题”应该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角度回答,A项不是本质问题,C项表述错误,D项也非“本质”问题。

答案:

B

6.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是(  )

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理解与判断能力。

材料中“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就是要师古,而师古内容根据“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可知是学习商周时期的分封,才能维持天下和平。

这说明了秦朝建立之初在分封制与郡县制问题上斗争激烈。

答案:

A

7.(2013·上海模拟)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

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

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

A.秦朝B.两汉

C.魏晋南北朝D.唐宋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从材料中“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察举制,这一制度盛行于两汉,故选B项。

A项实行军功爵制,C项实行九品中正制,D项实行科举制,均排除。

答案:

B

8.据《汉书》述评: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亡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

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汉代统治者认为秦的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同姓王拱卫王室,故汉初采用分封同姓王的方法,故选B项。

答案:

B

9.(2013·广东深圳高三一模)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

”此大臣主张(  )

A.建立一省制提高行政效率

B.废除宰相制以强化皇权

C.实行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

D.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

解析:

材料的含义是宋朝因加强皇权过分削弱相权而导致中央政府的权力过于松散,因此主张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答案:

D

10.下列现象发生于北宋的是(  )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之预,一归三司

C.阁臣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习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A项为丞相的设立,而北宋时相权分割削弱,C项为明代,D项为清代,而B项三司设立发生于北宋。

答案:

B

11.(2013·浙江温州一模)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

A.秦朝B.西汉

C.唐朝D.宋朝

解析:

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帝权力,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设三司使、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财权和兵权,由此判断应该是宋朝。

答案:

D

12.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都采取了许多措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参与军国大事

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

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宋代的参知政事是副丞相,废丞相是明代的史实。

答案:

D

13.“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为正式的辅政机构。

”符合这一情况的事例有(  )

①秦朝御史大夫②汉朝尚书令

③明朝殿阁大学士④清朝军机大臣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秦朝的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位高权重;而②③④的官员则是身份低微的皇帝近臣。

答案:

C

14.(2013·山东潍坊高三质检)马克思说:

“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

……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  )

①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

②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

③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

④君主专制有害无利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马克思认为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具有残暴性、极大地压制“人性”。

但是,君主专制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建设、防止分裂割据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故④“君主专制有害无利”说法错误。

答案:

A

15.(2013·安徽淮南一模)《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皇帝对起居注的“监管”日益严格,直至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反映出皇帝对职业史官的严格约束,其实质是皇权加强的表现。

A、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C项以偏概全。

故选B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4分,第17题16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

“主父偃说上(武帝——引者)曰: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而合从以逆京师。

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材料二 《宋会要辑稿·职官一》记载了元丰改革官制以前:

“中书省、门下省者,存其名,列皇城外两庑、官舍各数楹。

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账,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报版、流外、考校诸司附奏挟名而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图一,从实施意图和内容两方面完整概括“推恩令”。

(8分)

(2)据图二简析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有何作用?

材料二反映了三省怎样的处境?

(10分)

(3)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角度看,图一和图二分别是着眼于解决什么矛盾而实施的举措?

(6分)

答案:

(1)“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

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变为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诸侯国。

(2)①作用:

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相互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②三省权力旁落,官署冷清。

(3)图一:

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图二:

皇权与相权矛盾(中央政府内部矛盾)。

17.“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出自《沁园春·雪》)。

毛主席的一句话,就将中国古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几位帝王的特点概括了出来。

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回访”帝王

问题

解答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

(1)

(4分)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载:

“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

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弱小云。

”汉武帝能解决王国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2)

(3分)

唐太宗曰: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

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

”据此,你认为唐前期门下省有何突出作用?

(3)

(3分)

宋太祖曾直言不讳地当面对宰相赵普说:

“国家大事可不是你们书生说了算的。

”说明宋代君主独裁体制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加强。

在中央内部,太祖是如何着手分割宰相权力的?

(4)

(6分)

答案:

(1)建立:

①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

②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各级官员既配合又牵制,军国大事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里。

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景帝削藩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国家实力强大;其措施行之有效。

(3)唐前期门下省的封驳之职能,多少能减少皇帝决策之失误,有利于君臣及各部门长官集思广益,共商国策。

(4)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另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但相权已被分割:

军政归于枢密院,其长官叫枢密使;财政大权归于三司,宰相仅保留行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