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生本教育一起成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39188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和生本教育一起成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和生本教育一起成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和生本教育一起成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和生本教育一起成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和生本教育一起成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我和生本教育一起成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我和生本教育一起成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和生本教育一起成长.docx

《我和生本教育一起成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和生本教育一起成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和生本教育一起成长.docx

我和生本教育一起成长

我和“生本教育”一起成长

山东淄博临淄凤凰镇路山中学崔会娟

生本教育是一个通过课程研究带动的大型的教育整体改革实验。

它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创立的。

历经十年,生本教育已由最初的十五所实验学校发展到现在的近200所,遍及广东、北京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香港、澳门也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已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生本教育被教育界普遍认为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信宜中学特级教师吴菊说,今年她将建议在全国推广“生本”教育。

今年的3月1日到3月6日,我有幸到广州参加了“生本教育”的学习。

真切体会到了生本教育的影响力和震撼力。

第一、我市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生本教育”的学习、落实和推广。

今年的2月28日至3月6日,我们淄博市的副市长段立武率团到广州考察了“生本教育”。

并且在3月2日段市长亲自深入生本课堂和我们学员一块进行了认真听课。

课后,段市长并做了重要讲话:

段市长说,“生本教育”带来了科学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育工作态度,还原了教育规律。

当天晚上,我们的市教研室主任苏明光就主持召开了的生本教育推进会。

在会上,领导首先强调、重申了段市长关于“生本教育”的重要指示;接着,领导对“生本教育”再次进行了高度评价;最后,领导针对“生本教育必须要做好,并要尽快拿出实效”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例如:

要将生本教育理论作为校本培训的重点;加强实验过程性指导和督导等等。

第二:

我对生本教育的认识。

从听广东的第一节生本课开始,我就被生本教育所折服。

所以,在学习间隙,我积极地和郭思乐教授、广外附属中学的校长刘志明、生本实验教师张玉静、李晓琴等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

从广东回来之后,我大致浏览了郭思乐教授的著作《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木欣欣以向荣》以及广东第一个生本实验学校华阳小学校长周玉娥的著作《春意来,草自青》等,使我对生本教育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那么,什么是生本教育呢?

概括的说,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激扬生命”为宗旨,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1、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要“一切为了学生”。

是因为,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

最值得老师注意的是,教师的认识规律不等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例如:

我们初中物理中,滑轮组承担物体的绳子段数n的数法,一般是采用“切割法”。

但今年在复习时,一个学生讲了他的方法是“手捋法”。

令我没想到的是,绝大多数同学更乐意接受他的方法,说他的方法不但生动,而且有助于理解滑轮组的费距离公式。

要“高度尊重学生”。

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再是一种师本理念下的“长辈施舍”,而是让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与老师并肩站立。

当学生真正感到了平等,他就会在“被尊重”的激励下,用加倍的努力来进一步维护这种尊严。

所以说,尊重是一种教育力量。

这一点,我有深切的体会,在我带的班中,中考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有很多任课老师对我说:

“崔老师,你带的班,刚开始感觉一般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班的凝聚力和学生的上进心是呈直线上升的。

”我知道,最大的奥秘,就是我尊重学生,我和学生的关系好。

我对学生的尊重也得到了很大的回报,例如:

在09年的中考中,我校有5个平行班,级部前十名就有我班的5名,并且第12名也是我们班的。

的确,有时要高度尊重学生确实很难做到,但我们应该做到,因为做到这一点是很有意义的。

再如:

2007年在我带的班中,我发现一个学生身上带着不该发生在中学生身上的男女的亲密照时,我的内心十分不能接受,但我想:

这是他的隐私,我是他的班主任,我要教育他,但更要保护他。

由于照片事件我处理得当。

此事过后,这个学生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从四月中旬考试的级部149名,到中考的级部87名532分,他顺利考进了二中,他是那年我预料中的一匹黑马。

要“全面依靠学生”。

在广东的生本学校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响亮的口号:

有困难,找学生。

郭教授说:

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的潜能无限。

我举一个例子:

初四的下学期,由于学习任务的紧张,学生干值日不能保证质量,教室内出现了脏、乱的情况。

“如何保持室内干净、整洁?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

学生很快给我提供了一个我从没想到的解决方案:

教室内不设值日生,谁的地盘谁负责!

这个方案实行后,室内卫生状况大大改观。

2、生本教育的方法论:

 “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甚至是不教而教”。

哈尔莫斯说: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

”现在,科学界和教育界有一个共识:

听见的易忘掉,看到的能记住,亲手做的才能理解。

我也有同感,例如:

利用密度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原先我是领着学生从理论上推导出来,再进行练习巩固;今年我是从小实验入手,然后引导学生去寻求理论上的支撑。

两种方法最终都得出了利用密度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的结论和来龙去脉,但过后反馈的效果真的是很不一样的。

确实,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反映了儿童的合理的脑神经活动过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真的,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展示,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第三、我对生本课堂模式的理解。

在广州学习的日子里,我们共参加了十几节生本课的听、评课活动。

这些课都采用了相同的模式:

前置性预习、小组合作展示、生生互动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1)“前置性预习”就是在每一节课前,老师把上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都少于5个)都会以“可操作性强、完成手段明确”的前置性作业布置给学生,而学生在课外要通过动手制作、上网查阅或是通过社会调查等手段来完成。

“前置性预习”作业的要求是:

根本、开放、简单。

也就是以大问题的形式呈现,不能将基础知识进行肢解;要低入口,力争让学生都能走进去,并能多口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习惯。

“前置性预习”是否到位是决定课堂成败的很关键的一个因素。

有的老师可能说:

“学生课内还不学呢,课外他能预习好吗?

”我也曾固执的这么认为,可广东生本教育下学生的表现改变了我的想法!

郭思乐认为: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起点不是零,而是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这个本能就如同婴儿吃奶的本能。

学习既是儿童的本能,更是儿童的天然需要。

也就是说,好学的天性是人基因中就带着的东西。

教育不应该控制学生的生命,而应依托于学生的生命,激扬生命。

“激扬生命”是生本教育的宗旨。

2)“小组合作展示”就是上课时,老师随机抽取一个小组,一般4人为一组,被抽到的小组到讲台上担当讲师团,他们分工明确地向大家展示、讲解自己的预习成果。

在我们听的每一堂生本课上,听课的领导和老师都有数十位,甚至上百位,但所有的小老师都表现的精彩绝伦。

小老师们的高素质和训练有素的表现令我们震惊。

在生本教育中,小组学习是必需的一种学习形式。

因为只有小组学习,才能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学会交流与合作。

在生本教育中有一个这样的公式:

成功=能说+会说+会合作。

郭思乐教授说,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

不要忽视小老师们构成的强有力的互助网。

儿童之间的相互帮助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一些依靠老师、家长说教都难以解决的问题。

但是成功的小组学习都要经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学习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和用一些细则来规范。

3)“生生互动交流”就是刚才展示的同学和其他同学就疑难问题进行交流、切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升华,我们听的每堂课,这个环节的时间都是很充裕的。

生本教育方法论的根本是:

教学的本质是学,教要转化为学,教学就是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生本教育的课程观是: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要大力压缩授予性或接受性的课程),从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互动活动,在活动中获得透彻的知识,相关的悟感和探索进取的勇气,以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少才能学多”。

生本教育主张“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的教学观。

我举个例子:

在今年的4月19、20日我参加了儿童心理学家在我区组织的第八期班主任工作坊,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从第一天的下午开始,每个活动我都会积极参与。

我真切的体会到了,旁观者和参与者的感觉、思维、情感状态是非常不同的。

做旁观者时,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感觉时间过的很慢,培训很无聊,如坐针毡,昏昏欲睡的感觉不时袭上心头,希望培训早点结束。

而当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后,我的感觉是喜悦的,对下一个活动是很期待的,感觉自己很有成就感,不知不觉就到结束的时间了。

积极参与带来的还不止这些,在最后的同组成员的留言中,我得到的留言内涵是丰富的,是有个性特点的。

例如:

你很善于思考、你很有思想、你很智慧、你的表达能力很强、你的知识很渊博等等。

我看了之后,感觉很美,当时我心想:

我会更加完善自己的。

大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学生呢?

4)“教师指导点拨”环节:

在“教师指导点拨”环节,所有的老师都严格遵循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

在生本教育中,教师起到什么作用呢?

在我们听的所有课中,老师的“台词”少得不能再少,但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恰到好处,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最后的总结报告中,郭教授说:

教师的作用是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进度,给出对学的而不过分的指导。

教师要坚决贯彻一个原则“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我们就不教”、“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我们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自己学”。

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教师要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向“设计学习”真的,在生本课堂上,老师绝对是幕后的导演,课堂是学生展现智慧、勤奋和才华的场所。

也因此,课堂上才精彩不断。

在生本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不是减弱了呢?

其实,生本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

例如:

生本教育中,学生的学习讲求“整体领悟”,因而,老师对本学科、相邻学科知识首先要达到“整体把握到位”;老师对学生的前置性作业方法指导要到位;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要捕捉迅速,措施采取要及时得当等等。

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激励形和建设性。

生本教育下的课堂是学生忘我的大力展示自己的课堂,当我们问及“生本教育的课堂为什么如此和谐、自然以及充满活力呢?

”,郭教授是这样回答我们的:

“生本教育的课堂之所以如此和谐、自然以及充满活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来源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当学生讲错了,老师当然不能说对,但老师不宜直接给学生指出错误,可以说:

这个问题我也不明白。

第四、生本走进了我的课堂。

区教育局实施的每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也都体现了“以生为本”课堂观。

所以,生本教育和先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不谋而合,是先前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一种继承和大发展。

在对生本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斗胆设想,能否让生本走进我的课堂呢?

于是,在罗校长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开始了摸索。

生本课堂最基本的前提是:

教师要“放手”,学生要“动手”。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到现在,我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小讲师团阶段。

(大约使用了4周)

我考虑到初四复习时间紧张,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照搬广州的小组学习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

经过再三考虑,我选择了在班内成立由4到6人的“物理讲师团”。

刚开始我只是把物理自习放给他们讲解《世纪金榜》上的题目,此时给他们提的要求是:

要讲请每个题的答案是什么,这个题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

有一天,我上晚自习,到三个班中各听了小老师们的一节课:

虽然小老师们有时组织学生不是太到位,板书也有点杂乱无章,生生互动也很少,但还是令我惊喜不已:

他们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拘谨,他们的讲解也比我预料的要丰厚的多,解题的规律、注意事项有些他们总结的还是很到位的。

也能看出,每一位小老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备课(在开始之初,我就给他们讲过:

一站到讲台上,你就是老师。

作为一名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

备课必须充分,绝对不能上无准备之课。

)我还发现,自从成立“物理讲师团”以来,小讲师们学习物理的主动性、积极性空前高涨。

鉴于他们的良好表现,从我听课之后,我又把一轮复习中“构建知识网络”的重任交给了他们。

当第一阶段使用到第三周时,我班就陆陆续续的有同学向我提要求:

也要加入讲师团。

我考虑再三,在充分征求了班干部的意见后,我班率先在初四级部进入了

第二个阶段、小组学习阶段。

1、小组的划分:

我班共41人,划分成了10个小组。

1到8组都是4人一组,是完全平行的;9、10组是平行的,但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9、10组的同学学习时可以归服到前8个组中。

2、因为分组后,小组就是一个整体,展示时需要人人参与。

所以,我进行了一次全员培训,内容主要有:

小老师展示、讲解时,要面向同学,声音要洪亮,要说普通话;对于公式、关键词、规律类内容要板书,板书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认真规范;对于重要内容,讲解过程中可发问,讲完后要反馈。

听讲的同学要笔不离手,精力要集中,随时准备接受提问和发出质疑,小老师在何处讲,学生就集中到何处去听讲,学习的阵地转移要快等等。

3、实行小组学习后,学生的学习劲头确实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作业完成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例如:

在第6周,按要求,应该听初四的两个班的课,有两位老师都不约而同的想用我们七班的学生讲,说我们七班很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剖析问题的能力是最高的。

再如:

在4、16日星期五最后一节是物理课。

我因接待一位家长而让同事给我看了十几分钟的班,所以我想把《世纪金榜》上的“机械效率”的题目快速处理一下,当我问:

“我讲还是你们讲?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讲!

”“为什么?

”“我们备课备的很充分!

”“下课前讲不完怎么办?

”“保证保质量的完成!

”我只好少数服从多数。

虽然是本周的最后一节课,学生们上的特别好:

阵地转移特别快,都是只带着笔和书;有几个女同学有时是跪在地上听课的。

放学铃响了,但同学的注意力没有发生转移;任务完成后,学生们的脸上挂的是满足和快乐。

下课后,有同学和我说:

他现在对中考考好物理很有信心。

虽然我的生本课堂还很不成型,但经过这么短的时间,学生的变化就如此之大。

我很是叹服:

生本教育的力量之大!

通过学习和实践生本教育,我感受到:

生本教育是被学生乐于接受,且渐渐能让学生着迷的教育;是尊重学生主体的自然、开放、民主的教育;是倡导自主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能增强学生学习后劲的教育;是适合学生、顺应时代需求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