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39992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66 大小:27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6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2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docx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诗词魅力品读

前言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诗词魅力品读

前言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

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

   咸平五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咸平六年,孙何至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

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

   景德元年秋,孙何还京太常礼院,柳永作《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

   景德年间,柳永离开杭州,沿汴河到苏州,作《双声子·晚天萧索》;不久入扬州,作《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追忆旧游,度过了青年时期的一段放浪生活。

   大中祥符元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今开封)。

大中祥符二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

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

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并未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

   大中祥符八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

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作词《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兼失恋的苦闷情绪。

   天禧二年,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

   天圣二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离别,作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日隆。

   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惫,柳永作《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感叹“芳年壮岁,离多欢少”。

   天圣七年,柳永返回京师,汴京繁华依旧,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触目伤怀,柳永又离开京都,前往西北。

   景祐元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

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授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

   景祐元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

宝元二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作《煮海歌》,对盐工的艰苦劳作予以深刻描述。

柳永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

   庆历六年,转官著作郎。

次年,柳永再度游苏州,作词赠苏州知州滕宗谅。

皇祐元年,转官太常博士。

次年,改任屯田员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润州。

皇祐五年,柳永与世长辞。

   柳永一生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目录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诗词魅力品读

雨霖铃·寒蝉凄切/1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9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11

望海潮·东南形胜/13

鹤冲天·黄金榜上/18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22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24

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28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31

定风波·自春来/33

迷仙引·才过笄年/35

秋夜月·当初聚散/38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39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41

曲玉管·陇首云飞/44

雪梅香·景萧索/48

甘草子·秋暮/51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53

尾犯·夜雨滴空阶/56

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57

红窗迥·小园东/59

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59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62

采莲令·月华收/64

二郎神·炎光谢/65

玉女摇仙佩·飞琼伴侣/68

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71

临江仙引·渡口/72

破阵乐·露花倒影/73

甘草子·秋尽/77

醉蓬莱·渐亭皋叶下/79

诉衷情近·雨晴气爽/80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82

早梅芳·海霞红/87

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90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92

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95

双声子·晚天萧索/98

浪淘沙慢·梦觉/101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103

临江仙引·上国/107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107

集贤宾·小楼深巷狂游遍/110

驻马听·凤枕鸾帷/112

满江红·暮雨初收/113

满江红·万恨千愁/117

引驾行·红尘紫陌/118

望远行·绣帏睡起/120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121

金蕉叶·厌厌夜饮平阳第/123

梦还京·夜来匆匆饮散/125

迎新春·嶰管变青律/126

送征衣·过韶阳/129

昼夜乐·秀香家住桃花径/132

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135

婆罗门令·昨宵里/137

锦堂春·坠髻慵梳/139

戚氏·晚秋天/141

倾杯·鹜落霜洲/146

玉楼春·五首/148

鹊桥仙·届征途/150

倾杯乐·禁漏花深/151

倾杯乐·皓月初圆/153

满朝欢·花隔铜壶/156

看花回·屈指劳生百岁期/157

女冠子·断云残雨/158

两同心·嫩脸修蛾/159

两同心·伫立东风/159

传花枝·平生自负/160

惜春郎·玉肌琼艳新妆饰/162

尉迟杯·宠佳丽/163

法曲献仙音·追想秦楼心事/164

荔枝香·甚处寻芳赏翠/165

法曲第二·青冀传情/166

永遇乐·薰风解愠/166

夏云峰·宴堂深/167

古倾杯·冻水消痕/168

倾杯·离宴殷勤/169

阳台路·楚天晚/170

内家娇·煦景朝升/170

宣清·残月朦胧/171

留客住·偶登眺/172

隔帘听·咫尺凤衾鸳帐/173

凤归云·恋帝里/174

应天长·残蝉渐绝/175

思归乐·天幕清和堪宴聚/176

合欢带·身材儿/176

少年游·层波潋滟远山横/177

少年游·世间尤物意中人/177

少年游·淡黄衫子郁金裙/178

少年游·铃齐无讼宴游频/178

少年游·帘垂深院冷萧萧/179

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180

少年游·日高花榭懒梳头/180

少年游·佳人巧笑值千金/181

长相思·画鼓喧街/181

木兰花·心娘自小能歌舞/182

木兰花·佳娘捧板花钿簇/183

木兰花·虫娘举措皆温润/183

木兰花·酥娘一搦腰肢袅/186

迎春乐·近来憔悴人惊怪/187

诉衷情·一声画角日西曛/188

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189

引驾行·虹收残雨/190

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191

洞仙歌·佳景留心惯/192

离别难·花谢水流倏忽/192

击梧桐·香靥深深/193

过涧歇近·酒醒/194

祭天神·欢笑筵歌席轻抛亸/195

过涧歇近·淮楚/196

安公子·长川波潋滟/197

轮台子·雾敛澄江/198

望汉月·明月明月明月/199

归去来·初过元宵三五/199

燕归梁·织锦裁篇写意深/200

菊花新·欲掩香帏论缱绻/201

如鱼水·轻霭浮空/201

如鱼水·帝里疏散/202

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203

玉蝴蝶·是处小街斜巷/204

玉蝴蝶·误入平康小巷/205

玉山枕·骤雨新霁/206

满江红·匹马驱驱/207

洞仙歌·乘兴/208

望远行·长空降瑞/209

临江仙·梦觉小庭院/210

小镇西·意中有个人/210

小镇西犯·水乡初禁火/211

促拍满路花·香靥融春雪/212

剔银灯·何事春工用意/213

红窗听·如削肌肤红玉莹/213

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214

凤归云·向深秋/215

女冠子·淡烟飘薄/215

西施·苎萝妖艳世难偕/216

西施·柳街灯市好花多/217

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218

河传·翠深红浅/219

河传·淮岸/220

木兰花慢·倚危楼伫立/220

木兰花慢·古繁华茂苑/221

塞孤·一声鸡/222

临江仙引·画舸/223

瑞鹧鸪·宝髻瑶簪/224

瑞鹧鸪·吴会风流/225

瑞鹧鸪·天将奇艳与寒梅/225

瑞鹧鸪·全吴嘉会古风流/226

安公子·梦觉清宵半/227

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诗词魅力品读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诗词魅力品读雨霖铃·寒蝉凄切

【原文】

寒蝉凄切①,对长亭晚,骤雨②初歇。

都门③帐饮④无绪⑤,留恋处,兰舟⑥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

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⑩,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凄切:

凄凉急促。

②骤雨:

急猛的阵雨。

③都门:

指汴京。

④帐饮:

设帐置酒宴送行。

⑤无绪:

没有心绪。

⑥兰舟:

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⑦凝噎:

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⑧去去:

重复言之,表路途之远。

⑨暮霭:

傍晚的云气。

⑩经年:

经过一年又一年。

风情: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赏析】

赏析一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的词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黯淡和渺茫。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都门帐饮”写的是离别的情形。

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

“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

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

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

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

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的景物是想象的。

“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

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

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

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

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开头词人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

“多情自古伤离别”。

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

“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

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

江淹在《别赋》中说: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

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了“景语即情语”。

“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

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再从此后长远设想: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

此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

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

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

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画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

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还是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

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是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画得极为生动。

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赏析二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

“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是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

“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接下去说:

“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却以精练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

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深化。

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

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

真是力敌千钧!

词人凝噎在喉的就是“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

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他始,自古皆然。

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

“清秋节”一词,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

这三句本是想象当晚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这画面之中。

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

清人刘熙载《艺概》中说:

“词有点,有染。

柳耆卿《雨霖铃》云: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和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

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惆怅而已。

“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

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

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赏析三

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

“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

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

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

《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雨霖铃》这首词是词人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

从上片的描写,读者可以这样想象:

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男女饮酒话别。

帐外,寒蝉凄惨地哀鸣,好像在为他俩的离别而哭泣。

那不远处的长亭,已经隐隐约约,可见天色将晚,一场大雨也刚刚停歇。

天将晚,雨已停,河边不时传来艄公的喊声:

“快上船吧,要开船了!

”两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帐外,万般依恋之际,此刻可真的要分离了。

你看他们双手相拥,泪眼相看,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

船开了,人去了,渐行渐远。

情人岸边伫立,含着泪,举着手,一直目送那兰舟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暮霭里。

这就是发生在近一千年前的北宋词人柳永与情人话别的场面,也就是《雨霖铃》上片所写的内容。

首句“寒蝉凄切”,点明节令——深秋,“蝉”而“寒”,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骤雨”,描写天气。

天下雨,正好停留;时将晚,停留时间有限,他们多么希望雨不停、天不晚啊!

“都门帐饮”,可知写京都之事,言别离之情。

一桌好酒好菜,怎奈二情伤别,满腹离愁,何来心思。

实在是食之不香,饮而不畅,是谓“无绪”。

乘船的“留恋”,情人不忍别,撑船的眼看天将晚不得不割断他们的情丝而“催发”,这种主观意愿与客观形势之矛盾,使别情达到高潮。

“执手”二句,生动细腻,描情绘意,绝妙无比。

仿佛在舞台上看到的那生旦主角,两手相拥,两肩上耸,诉无语,泣无声,比千言万语,嚎啕大哭,悲之更切。

表面写两人分离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

柔情蜜意千千万,唯在泪花闪烁间。

“念去去”两句,为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交融。

烟波千里,楚天广阔,茫茫天涯,何处是归程?

离愁别绪都几许?

风吹浪涌融暮霭。

这不仅衬写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在仕途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

《雨霖铃》下阕主要写别后的痛苦。

伤情离别,自古皆然,可万不该在这冷落清秋的时节,这叫人怎能忍受?

第二句照应首句,“清秋”应“寒蝉”,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意义翻新,不入俗结。

“今宵”二句为千古传诵名句。

“酒醒”遥接上片“帐饮”,可见当时虽然情“无绪”,然借酒浇愁,还是沉醉了。

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

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

所见者唯杨柳岸上晓风残月也。

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月”前着一“残”字,而境界全出矣。

更衬托了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

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涌,不可遏止。

真是“离愁波涌杨柳岸,别绪风连残月边”。

“此去经年”以下四句虚写想象别后的情景。

词人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咽”想到“更与何人说”。

词人离开情人,寂寞凄凉,孤独万分,此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发使人念情伤神。

恐怕别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虚度余日了。

最后两句中,一“便”一“更”,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深。

《雨霖铃》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看出,词人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

其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但格调较低沉,情调未免太伤感了些。

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

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层层推进。

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赏析四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即为证明。

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后人有“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揉酥左与言”的谑语。

柳永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伎,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

“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只好自嘲地说“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伎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这确实很值得研究。

探其中缘由,固然与作者坎坷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雨霖铃》的成功还在于其独到的表现手法:

层次分明,语意明确,铺叙景物,倾吐心情,绝少掩饰;善于用“点染”法,反复涂抹,渲染效果。

下面就《雨霖铃》做一粗浅分析: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词的起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事件是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

晚上,阵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鸣叫,长亭送别,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

这蝉鸣助添悲凉,而一开始即道出“凄切”,为这首词定了调子。

这一层展开了一个凄凉的氛围。

“都门”两句,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

两情依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