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知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63734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记叙文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记叙文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记叙文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记叙文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记叙文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记叙文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记叙文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记叙文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记叙文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记叙文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记叙文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记叙文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记叙文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记叙文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记叙文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知识.docx

《记叙文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知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记叙文知识.docx

记叙文知识

记叙文

一、定义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二、分类

1、写人记叙文

2、叙事记叙文

3、写景记叙文

4、状物记叙文

三、记叙文的要素

1、时间

年,月,日,时

2、地点

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3、人物

事情里的人物。

4、事件的起因

为何发生这件事。

5、经过

来龙去脉

6、结果

交代好结局

四、线索

1、人线2、物线3、情线4、事线5、时线6、地线。

五、顺序

1、顺叙

定义:

顺叙也称正叙,叙事的手法之一。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作用:

使事情叙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中心明确。

2、倒叙

定义:

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

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3、插叙

定义: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

(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5)突出主题。

(6)为下文作铺垫。

(7)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

(8)补充说明了有关文章的具体内容。

(9)让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10)使结构紧凑。

(11)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性格,补充背景材料,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突出其某个特点,或交代细节,从而升华主题。

方法:

(1)追叙:

追叙是追忆过去,追忆往事,以帮助读者弄清事情的原因,或对情节进行追溯性的叙述。

(2)补叙:

补叙是对情况和事件作某些补充,一般并不发生于原来的情节,仅仅是补充原来叙述的不足,丰富叙述的内容。

(3)逆叙:

逆叙是指插入的一段叙述是逆行的,即由近及远,由今及古。

4、补叙

定义:

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

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作用:

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5、平叙

定义: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作用:

可以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的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方式:

(1)“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

(2)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

六、人称

1、第一人称

作用: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进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2、第三人称

作用: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像是“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读时令人倍感亲切 

3、第二人称

作用:

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七、表达方式

1、叙述

定义: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作用:

(1)介绍事件发生、发展过程。

(2)介绍人物的经历与事迹。

(3)为议论说理提供依据。

2、描写

(1)肖像描写

定义: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技巧:

①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

②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面部特征。

③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体现人物个性。

④区分性别和年龄差异,用词准确。

⑤注意生活经历,符合人物身份。

⑥注意经常习惯的动作神态。

⑦表现喜怒哀乐,和神情变化。

⑧抓重点,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⑨可以用比喻、夸张,联想等修辞手法。

⑩要有顺序。

⑪要真实。

(2)动作描写

定义: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作用:

①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

②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

③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3)语言描写

定义: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分类:

①独白: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②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4)心里描写

定义:

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作用: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也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新意,并且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文章更充实。

(5)神态描写

定义: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

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神态描写——脸上的表情。

(6)环境描写

分类:

①自然环境

定义:

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环境中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②社会环境

定义:

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作用:

①渲染某种气氛。

②烘托人物性格。

③突出中心。

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社会背景等。

⑥突出某种环境特点,为中心(或表现人物的某种精神风貌或表达某个道理)服务。

3、议论

定义:

发表对所叙事件发表意见、主张和看法。

作用:

(1)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是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2)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3)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4、抒情

定义:

它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是作者思想、观点、立场的流露,是作者对事物的审美与评价,表现着对所写事物人物的态度。

它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用:

可以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分类:

(1)直接抒情:

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2)间接抒情:

即作者通过叙述描写议论来抒情。

作者往往把情感依托于叙事、绘景、状物、说理,在叙事、绘景、状物和说理中抒发感情,也就是寄情于事、寄情于景、寄情于物、寄情于理。

在叙事描写议论中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从这些内容中去接受美的感染与熏陶。

5、说明

定义:

记叙文中的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是为了把事情讲清楚,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一般不常考到。

八、修辞手法

1、比喻

定义:

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分类:

⑴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

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⑵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

“甲变成乙。

例如:

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①修饰式暗喻:

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

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

老王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

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

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⑶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⑷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

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2]  (5)回喻:

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例1: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天上的街市》)

2、拟人

定义:

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作用:

(1)感情色彩鲜明

(2)描绘形象生动

(3)表意更加丰富

分类:

(1)把非生物拟人化

(2)把有生物拟人化

(3)把抽象概念拟人化

3、夸张

定义: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作用:

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分类:

⑴扩大夸张。

故意把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

例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⑵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

例如: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⑶超前夸张。

用一件事物将来的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来形容这种事物现在的状态,或把一件事物将来的状态提到现在的状态之前的夸张手法。

例如,农民们都说:

“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4、排比

定义:

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句话也是排比句)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分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

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4)复句排比:

例如:

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

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

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

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5、对偶

定义:

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作用:

便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设问

定义:

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反问

定义:

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作用:

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分类:

(1)问而无答的反问

①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内容

例如:

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②用否定句表肯定的内容

例如: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2)问而有答的反问

例如:

敢于这样做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

可以肯定地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8、反复

定义:

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

作用:

(1)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

(2)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9、引用

定义:

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作用:

(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

(2)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分类:

(1)直接引用

(2)间接引用

10、借代

定义:

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分类:

(1)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例如: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

用鱼鳞代替鱼。

(2)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

旌旗十万斩阎罗。

(《梅岭三章》)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3)具体代抽象

例如:

1.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

例1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4)工具代本体

例如:

1.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

例1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5)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

1.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最后一次讲演》)

例1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6)以结果代原因

例如:

令人捧腹

捧腹是捧着肚子,捧腹的原因是出现笑话或令人发笑的东西。

以“捧腹”的结果代之“笑话”等令人发笑的原因。

7)形象代本体

例如:

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11、反语

定义:

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作用:

反语的作用是产生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9、写作方法

1、记叙文

(1)首尾呼应

(2)画龙点睛

(3)巧用修辞

(4)详略得当

(5)叙议结合

(6)正侧相映

2、散文

(1)借景抒情

(2)托物言志:

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3)抑扬结合

(4)象征:

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5)联想法就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心里过程。

具体的说,是借助想象,把形似的、相连的、相对的、相关的或某一点上有相通之处的事物,选取其沟通点加以联结。

3、小说

(1)烘托手法①以人烘托人

②以物烘托人

③以物烘托物

(2)描写手法

(3)伏笔和照应:

在继续、描写的过程中,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与中心事件必然联系的人物、事件预先作处提示和暗示,并在事情发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

交代含蓄,使文中结构严谨,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4)悬念:

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悬念”是小说、戏曲、影视等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

作用:

❶使情节环环相扣

❷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

❸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❹突出了文章主旨、人物形象

❺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5)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作用:

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10、记叙文段落划分

1、按事情的发展过程

2、空间转换

3、内容变化

4、人物

5、场景变化

6、感情变化

7、表达方式的变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