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6871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京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本卷总分:

16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1、选择题(30分)(每题2分,共15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灰烬(jìn)睫毛(jí)戕害(qiāng)百舸争流(gě)

B.阻遏(è)迷惘(wǎng)啮噬(niè)四肢百骸(hè)

C.遒劲(qiú)溘然(kè)甄别(zhēn)翅膀甫健(fǔ)

D.偷觑(qù)摭拾(zhí)熠熠(yì)择高以栖(xī)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

A.狭隘/谥号偌大/承诺舟楫/作揖六艺经传/师道流传

B.召唤/招呼跬步/鲑鱼驽马/奴仆贻笑大方/百战不殆

C.拔草/跋涉彻悟/沏茶诞生/涎水间不容发/挑拨离间

D.骐骥/羽翼阿谀/丰腴狙击/阻止锲而不舍/生死契约

3.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峥嵘岁月沉缅锲而不舍磕绊

B.含辛茹苦仓皇幽深奇诡纹身

C.急躁不安跋涉毛骨悚然斑斓

D.无动于衷谛造熠熠闪光嘹亮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

B.我哥哥后来是逻缉大师沈有鼎先生的弟子。

C.在萋凉的大地上写下:

相信未来。

D.给每一条河每一坐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报刊杂志应该激浊扬清,以伸张正义、鞭挞丑恶为己任。

B.领导干部既要广泛倾听群众意见,更要善于思考,择善而从。

C.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D.在人生的众多选择中,难免遇到失败,但我们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要怨天尤人。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才”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一颗奉献于国家,为人民谋取福祉的心,即使你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也不会被人民接纳、社会看重、时代铭记。

B.表现纪检干部事迹的话剧《瑞雪长歌》,除了加入少许艺术手段作为剧情衔接外,所有故事都取自真人真事、真实案例进行创作。

C.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说,政府要逐步改善社会管理职能,破除二元结构,逐步取消农村户口,执行按照居住地登记户籍管理,这是户籍改革的大方向。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7.下列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张洁在《我的四季》中将人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同享快乐。

B.《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C.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柳宗元以《永州八记》等典范的古文指导这场运动,韩愈还被苏轼赞为“文起八代之衰”。

D.荀子,名况,春秋末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张“性恶论”,荀子认为,可以通过学习、教化来改变人性之“恶”。

8、下列对卞之琳《断章》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2019-2020年高一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

疑惑

B.对益圣,愚益愚益:

更加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

D.吾未见其明也明:

明达,聪明

10.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吾未见其明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微斯人,吾谁与归D.不拘于时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接近,靠近)

B.小学而大遗(遗:

丢弃)

C.圣人无常师(常:

平常的)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

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

经书和传记。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

泛指文字的诵读。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百工:

各种工匠。

D.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贻:

遗留,留下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

清楚

C.今之众人众人:

一般人

D.君子不齿不齿:

不屑一提

15.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惑之不解

B.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皆出于此乎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

二、语言运用题:

(7分)

16.不改变原意,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句,每句均以“静”字开头。

(3分)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独特的韵律。

有了“静”全部构建都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找。

“静”

“静”

“静”

17.仿照下面句式,选择恰当的情景和名句再写两个句子。

(4分)

我想,在塞外的夕阳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

我想,在夜晚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我想,

我想,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问说(节选)

(清)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书》不云乎?

“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

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

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嗟乎!

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致:

招致,取得

B.忌之而不愿问焉忌:

避免戒除

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轻:

轻视

D.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度:

揣测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问焉以求一得问之人以试其能

B.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C.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好学而不勤问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20.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 (     )

①非问无以广识②《书》不云乎?

“好问则裕。

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⑤智者千虚,必有一失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A.②③④B.①③⑤C.①②⑥D.④⑤⑥

2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3分)

译文:

(2)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3分)

译文:

(3)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2分)

译文:

四、名句默写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8分)

①生命如四季。

②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

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

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

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

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倒我的犁头上去。

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③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④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

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23.在播种的过程中,作者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从整个节选部分来看,他又是如何面对的?

(第二问答案不超过6个字) (4分)

 

24.画线的句子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8题。

(16分)

青春之门

赵东

①我是一个喜欢在人家门前徘徊的孩子,无意间看见的小花猫或蓝风铃什么的,都会引逗得我在人家门口默默地望上半天。

我的一双眼睛以外永远是一扇门,把自己内心世界与外面的大世界隔绝开来,于是心中就总是酝酿着孩提时代的那种清纯,于是眼睛就总是贪婪地向门外张望。

②从前一直认为那扇门很大,大得连风雨都推不动。

那时门里只有爸爸、妈妈、姐姐和玩具熊,一本旧旧的连环画早就翻烂了;;一段关于公主与巫婆的故事早就听腻了……可门却关得那么严,我出不去。

只好经常站在窗前,夏天看窗外的白鹭在云里钻来钻去,心儿便也插上翅膀飞出大门;冬天在窗花上模仿各种野兽在雪地中的脚印,每一串脚印都跳到了门外……懂事的时候,我就试图接近那扇门,有时间就与它培养感情,跟它说话,给它唱歌,向它做鬼脸儿……可是不论我怎样讨好,它都不理我,它离我好远呵!

③后来,我可能是长大了,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那扇门竟訇然地向我敞开了。

我一下子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清新的世界。

跑呵跳呵,朋友也多起来,调皮的鸟,溢香的花,青翠的山,幽蓝的湖,还有伙伴的友情,对知识的求索,对异性那种神秘而清纯的爱慕……排山倒海地向我推来。

穿越过一段时间的隧道,我终于跨过了这扇既陌生又熟悉的大门。

④由小男孩迅速长成个小伙子,这不能不算是大自然对自己的慷慨。

那扇绚丽芬芳的五彩门已经被丢在身后了,喜欢在门前徘徊的我,突然像失去了什么,周围是一片空蒙寂寥,于是便发现了自己的孤独。

总想把甜密和痛苦都揉进梦里,让一个清丽修长的身影夜夜光着脚熨干我潮湿的情绪:

总想把静谧和骚动都捏进指缝,让一个绵软的笑时时眯着眼流入我荒凉的田野。

⑤这就是我所踏上的青春的阶梯吗?

这样的年龄悄悄地来了,这样的季节悄悄地来了,谁也无法拒绝,谁也无法回避。

青春的门应该是属于诗的,它不仅奔流着执著的血浆,还燃烧着热情的生命。

清晨,我在它的呼唤中醒来;夜晚,我在它的抚慰中睡去;仅仅是在短暂的瞬间,我便迎来了青春之门,我便告别了青春之门,向人生的又一新领域奋力攀登。

仅仅是在短短的路途中,便留下了一生中最多最多的回忆……

⑥想停下来深情的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标身后早没有了归途。

因为时间的钟摆一刻也不曾停顿过,所以使命便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大潮之中不停地颠簸。

⑦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从冬说到夏,从绿说到黄;步履是一个载着命运的轻舟,由南驶向北,又由近驶向远……你看到那阳光明媚,金色羽毛升起的地方,矗立在歌吟里、掩映在诗词中的不分明是一扇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么?

⑧人生就像是小姑娘跳方格格一样,无论愿不愿,都必须跨过这一扇又一扇庄严的大门。

25.根据语句特点,在第②段横线上写一句符合语境的话。

(2分)

26.这篇抒情散文“青春之门”为题,却从孩提生活入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分)

27.作者在抒发自己对青春的体悟时,紧扣“迎来”和“告别”两个阶段交替组织材料,抒发情感,结合③④两段,分析作者在这两个阶段中所抒发的主要感受是什么?

(4分)

 

28.在第⑦自然段中,作者说“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个比喻的含义和用意。

(6分)

 

七、作文(70分)

张洁在《我的四季》一文中写道: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

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

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

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

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

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

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会?

请以“收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南京三中2012.10随堂测试

高一(语文)答案

一、选择题

8、A

9.A应为糊涂,形容词。

10.A为副词,表推测。

其余三项都是代词。

11.C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AB为判断句,D为被动句。

12.C(常:

固定的)

13.D14.A15B

16.”静”是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具备的中国古典园林自己独特的韵律;“静”能使全部构建组成一种古筝独奏的淡雅清丽;“静”一旦失去,园林的整体风致就不可寻找。

17.在崔嵬的泰山上,抒发“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在秋天的暮雨后,领悟“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在满天的星光中,欣赏“星垂平野阔”的博大……

18.B(忌:

妒忌)

19.A(连词,表示目的,用来。

B项:

介词,比/介词,对。

C项:

句末语气词/兼词。

D项:

连词,表示转折,却/连词,表示并列,并且)

20.C(③④是作者所要批评的一种问。

⑤说的是问的原因。

21.

(1)那种用义和理等问题互相询问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不多见了。

(2分。

采分点有“以”“咨访”,两个宾语前置句)

(2)(用)非常难解答的事情,向别人询问,来穷究别人的短处。

(3分。

采分点有定语后置句、省略句、“穷”)

(3))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或孔夫子、夫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或赏识他)。

(3分,采分点有“耻”、“下问”、“贤”。

【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

(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

(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

《尚书》不是说吗?

“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

”孟子论述:

“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

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

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何况世俗的人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那么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

(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

唉!

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原因吗?

而且那些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

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

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

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

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

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

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会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22.答案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4)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7)人间正道是沧桑(8)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27、①突然打开的青春之门向“我”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清新世界,使“我”的内心充满了甜蜜和骚动;

②青春如此短暂,当“我”跨过那扇“五彩门”以后,感到深深的失落,内心充满了无奈和孤独。

(以上答案意思对即可)

28、这个比喻的含义在于,青春是人生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一段时光,它非常短暂。

作者用这个比喻的用意是,告诫青年人要格外珍惜时光,因为它一旦消逝,将永不再现。

(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