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7171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docx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电子备课

平阴县榆山科学组集体备课

(2013至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执教学校:

_北山小学__

执教教师:

_______

执教年级:

_______

 

2013年9月

 

榆山科学组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教案

第2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主题

水里有什么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水变咸了》、《怎样加快溶解》、《做一杯饮料》、《水里有什么》四课组成,主要研究水能溶解其他物质、加快溶解、水与其他物质的混合和分离等方面的内容。

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水。

本单元就是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认识水对其他物质的作用,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关心科学、认识科学、主动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以“水的溶解”为主线串联为一体。

《水变咸了》、《怎样加快溶解》主要是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特性以及加快溶解的方法,重点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

《做一杯饮料》、《水里有什么》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逐渐深化探究,了解到水不仅能溶解固体,还能溶解液体、气体物质,进而拓展到水的净化第方面的探究。

 

单元目标

1、了解食物的多样化及其主要来源。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措施

1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 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 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题

4.水变咸了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课本10—11页。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烧杯、玻璃棒、食盐、红糖、白糖、高锰酸钾、小药匙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及再度挖掘

导学:

一、观察材料,科学猜想

1、(出示白开水和食盐)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汤匙食盐,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食盐是白色颗粒状的固体,而白开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假如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回答:

盐会不见了,水会变咸了,水位上升等)。

(板书:

水变咸了)

二、初步验证,产生问题

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想不想亲自做一做,验证我们的说法?

(各小组学生亲自做实验,调制并品尝盐水,发现猜想正确,教师予以表扬,并板书:

食盐——>不见了)。

2、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如“食盐是怎样到水里的?

”、“还有哪些物体放到水中,也像食盐一样看不见了?

”、“食盐不见了与什么有关系?

”、“怎样看到一种物体到水里的过程?

”等问题)。

3、大家的问题真有趣,讨论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好不好?

4、通过小组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出白糖、味精到水中也不见了,教师板书:

白糖、味精。

学生可以提出观察深颜色的物体在水中的变化)。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出示高锰酸钾)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叫做高锰酸钾的药品,请看它与食盐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出它是一种紫红色的固体粉末状颗粒)。

2、下面,我们观察把它放入水中后发生了哪些现象?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为:

高锰酸钾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烧杯中的水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在杯子底部没有沉下的高锰酸钾。

3、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由回答,如认为“高锰酸钾是均匀分散到水中的”“食盐、白糖、洗衣粉也是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等等。

4、小结:

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一样,放入水中后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

(教师板书:

高锰酸钾——>溶解)让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溶解过程(课件出示高锰酸钾分子由大变小,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

四、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刚才,我们研究了高锰酸钾等物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研究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问题,如“还有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

是不是所有物体都能溶解到水中?

小苏打、面粉、肥皂、石灰会不会在水中溶解?

”)

2、问题提出来了,那你们想怎样研究?

(学生回答,可以亲自做实验。

3、下面,老师给大家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看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哪些物体不能溶解到水中,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五、汇报交流,深度探究

1、我发现大家的研究热情很高,肯定有很多发现,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以回答出:

小苏打、洗衣粉、肥皂等溶解于水,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等材料不溶解于水。

再如:

“发现有的材料溶于水,有的材料不溶于水。

”、“水有溶解别的物质的性质。

”、“石灰放入水中会沉淀到烧杯底部,它不能均匀分散到水中,可见石灰不溶于水”等。

老师引导学生多方面汇报实验发现,并用鼓励性语言予以评价。

教师板书:

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不溶解)

2、在研究中,大家还有没有重大发现,让我们分享一下?

(学生可能发现“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可能会出现沉淀现象”、“使用玻璃棒搅拌会加快溶解”。

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会怎样?

”、“怎样加快溶解”让学生深度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回各小组指导,学生将食盐不断放入,发现开始时食盐溶解了,后来食盐沉淀了,通过讨论可以得出: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由此可以想到“有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也是有限度的”。

针对“怎样加快溶解”,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烧杯、温水、冷水、玻璃棒、肥皂、糖块、小锤等材料自主设计三种有对比度的实验,得出用玻璃棒搅拌、用温度高的水做实验、将可溶解的物质颗粒变小都可以加快溶解。

六、课堂评价,问题结课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谁来评价一下,小组同学及老师的表现?

你们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4水变咸了

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颗粒,

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写字姿势要正确,一笔一划规范字

一、填一填,我会做

1、由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可以加快溶解。

2、溶解现象可以给人们带来、也可以带来。

二、选一选、我能行

1、下列方法可以加快冰糖溶解的是()

A加冷水B搅拌C不搅拌

2、下列方法不能加快溶解的是()

A加冷水B加热水C研碎

3、了解用什么办法可以加快溶解?

 

教后反思

 

课题

5怎样加快溶解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课本12—1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索“怎样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2、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的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

3、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大胆设想,精心设计,并能控制实验条件,用对比法的原理进行科学的验证过程。

教学重点

经历利用对比的方法验证肥皂溶解速度变化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

(小组用)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小刀、糖块、肥皂、表、食盐、汤匙、水槽等。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及再度挖掘

导学:

一、创设情景,引入探索。

1、出示一杯纯净水,请一位学生上来喝一喝,说说水的味道。

2、在纯净水中加入两个糖块,马上让这位学生再喝一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

3、教师设问:

加了两块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

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

师随机板书课题:

怎样加快溶解

6、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

搅拌、加热(热水)、切碎、……

二、探究哪块糖溶解得快

1、教师设问:

你们提到的方法真的都能加快糖块溶解的速度吗?

你有办法让人信服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设问:

如果把热水、搅拌和切碎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实验,能说明每种方法都有加快糖溶解速度的作用吗?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再设问:

要看清每种方法是否加快了溶解,加快了多少时间?

你们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学生小组讨论。

7、学生交流,提出要用冷水与热水、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的对比方法。

8、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

(1)、教师设问:

比方冷水与热水的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2)、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再次设问:

另外两个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9、在选择基础上协调成4个组做搅拌与不搅拌的比较;4个组做切碎与不切碎的比较;4个组做热水与冷水的比较。

教师巡回指导。

10、各小组交流研究结果。

教师谈话小结。

三、研究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

1、教师谈话:

你熟悉的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什么?

2、学生说说。

3、教师谈话:

现在我们用食盐来进行一场比赛。

比一比,哪个小组先把它完全溶解在水。

你觉得怎样才能使比赛更公正?

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明确需要控制食盐的数量、水的多少、开始实验的时间等因素,而加快溶解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这的重要点。

5、各小组讨论加快溶解的方案。

6、各组比赛。

7、请速度快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

速度快的经验是什么?

8、请速度慢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

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四、体验与记录肥皂溶解的时间。

1、小结前面部分的活动。

2、教师谈话:

以上这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是否也适合另外的物体比如肥皂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以验证?

没有比刚才更简便的方法呢?

3、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学生研究表格,提出对这个本活动的注意点或建议。

5、学生推测结果,并说明理由。

6、分发肥皂片,实验。

7、交流结果。

五、生活中应用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应用在哪里了?

生讨论后答

(如:

1、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往水里倒洗衣服后,总是用手搅一搅;如果洗衣服结块了,一般倒入温水中,还把它弄碎。

2、冲咖啡的时候要用热水冲,并且一边冲还要一边等等。

师:

看来生活处处皆科学。

六、课后拓展

师:

近年来,海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海水被污染的原因,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带来的危害,并想出防治措施。

 

5.怎样加快溶解

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课堂检测

 

写字姿势要正确,一笔一划规范字

一、填一填,我会做

1、由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可以加快溶解。

2、溶解现象可以给人们带来、也可以带来。

二、选一选、我能行

1、下列方法可以加快冰糖溶解的是()

A加冷水B搅拌C不搅拌

2、下列方法不能加快溶解的是()

A加冷水B加热水C研碎

3、了解用什么办法可以加快溶解?

教后反思

 

课题

6.做一杯饮料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课本14—15页。

 

教学目标

1.能提出制作活动的思路,能对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制作的结果进行客观的评议,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

2.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与交流,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水不仅能溶解固体,还可以溶解液体、气体。

教学难点

知道水不仅能溶解固体,还可以溶解液体、气体。

教具准备

橘子粉白糖奶粉水蜜桃粉苹果粉玻璃棒小勺小瓶盖一杯开水课前做个人们喜欢喝什么饮料的调查统计表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及再度挖掘

导学:

一、生活切入提出问题

师:

1、老师先调查一个问题:

喜欢喝饮料的同学请举手!

(生自动举手)

2、你最喜欢喝哪种饮料?

为什么?

(生答)

师:

那你们知道大多数人喜欢喝的饮料是什么吗?

请看这张调查统计表。

(课件出示调查统计图表。

师: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喜欢喝醒目和椰汁味道的较多。

因为醒目和椰汁味道比较好喝。

那么它们的味道与什么有关系?

(生猜测)

师总结:

饮料中的糖、橘子粉、橘子汁、二氧化碳、香精等等,都是饮料的原料,饮料中所含有的每一种原料以及每一种原料的多少,就是饮料的配方。

配方不同,味道就不一样。

看来一种饮料是否好喝,与它的配方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自制一杯饮料,看谁制作得好喝。

教师板书课题:

6、做一杯饮料

二、制定方案

师: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原料,看看都有些什么?

学生观察。

汇报:

水 橘子粉 白糖 奶粉 水蜜桃粉 苹果粉

师:

老师准备的这些可以当配料。

同时还给同学们准备了制作饮料的辅助工具:

干净的玻璃棒,小勺,干净的小瓶盖。

师: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结合老师提供的配料,设计你们组的饮料配方方案,并填写在“饮料配方设计单”(课件出示)上。

学生设计饮料配方。

学生交流。

生答:

1、如:

我们准备做橙子味的。

饮料配方是:

橙子、糖、水。

另外,我还喜欢奶味,所以想加点奶粉。

2、如:

我们组想做一杯甜牛奶的饮料,需要奶粉、白糖。

三、实施探究

师:

同学们设计的配方很好,我感觉做出来的饮料口感肯定不错。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计,也可以吸取别人好的想法对自己的配方加以改进后,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做好记录。

(课件出示“制作饮料报告单),请大家看看这张报告单,今天我们使用配料的单位不是克或千克,而是瓶盖。

做的时候,就需要同学们先把配料装在瓶盖中,并把使用几瓶盖的原料及时记录下来。

饮料制作报告单

橘子粉  白糖  奶粉   苹果粉 水蜜桃粉

第一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第二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第三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第四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

合 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我们发现:

   经过()次调制的饮料才好喝。

(2)制作好了,自己先尝一尝。

如果感觉不理想,可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调制,一直到满意为止,但要把每一次变化的情况纪录下来,最后还要把合计这一栏填好。

(3)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首先自己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可以向同学、老师求援。

学生制作饮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情况。

四、展示交流:

师:

同学们做的饮料五颜六色、很是吸引人,不知口味怎样呢?

组内互相品尝一下吧!

品尝之后,推选出一杯大家都满意的饮料。

(学生互相品尝)

然后学生介绍自己组的饮料的特色,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将每个组所用的配料的量和所用的次数板书在黑板上。

师:

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的记录,先看这边的数字,是每个小组调制饮料的次数,说明了什么?

(每一杯饮料都不是一次就调制成功的。

师:

一杯好喝的饮料需要进行反反复复的实验,才能成功。

像这几杯大家感到味道比较好的饮料,就是因为使用了好的配方。

好的配方,有好多就是经过几次、几十次甚至几百次、几千次的实验才得来的。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五、拓展创新:

师:

关于制作饮料,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多种配料一起放和分别放哪种形式的好喝?

分别放时先放什么?

各种配料之间的营养有什么影响?

怎样做出的饮料对人体最有益?

等等,请有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研究,做出更好的饮料,给你的家人、同学、老师品尝。

 

 

6做一杯饮料

 

课堂检测

 

写字姿势要正确,一笔一划规范字

一、填空

1、我品尝的饮料的味道有味道的、味道的。

2、我做的饮料甜了,可能是放的太多了。

二、选一选,我能行

1,制作饮料可以()选取配料

A打量B定量C随便

2、下列物体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A固体B气体C液体D固体、液体和气体

3、说一说自己制作饮料的配方。

 

教后反思

 

课题

7、水里有什么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课本16—17页。

 

教学目标

1、知道水里有溶解和不溶解于水的物质

2、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

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

3、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沉淀和过滤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4、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

2、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沉淀和过滤实验的操作规程。

教具准备

1、有关《水污染》和课本插图的课件。

2、沉淀实验:

烧杯、明矾、玻璃棒。

3、过滤实验:

滤纸、剪刀、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滴管。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及再度挖掘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水污染》和课本插图的课件。

提问:

同学们,你们发现水里面有什么?

你知道自然界的水是怎样被污染的?

污染的水是怎样危害人类健康的?

学生结合课件进行讨论并汇报

2、教师:

水里有什么呢?

(板书)自然界的水由于各种原因,混入了各种杂质,其中有不溶解于水的杂质,如泥沙、石块……,有溶解于水中的杂质,如食盐、各种矿物质……,还有细菌、病毒等。

自然水域的水必须经过处理,除去部分或全部的杂质,才能饮用。

把不干净的水变成干净的水,叫做水的净化。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学习用沉淀的方法净化水。

(1)观察:

每组实验桌上有两杯混浊的水,观察水里有哪些杂质?

(2)学生汇报。

(3)讲解:

怎样除去水中的这些杂质?

要除去水中比水重的杂质,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把水放在容器中静置一会儿,一部分杂质就会沉到水底,这种方法叫沉淀。

为了加快沉淀,还可以在水中加入明矾,明矾经过溶解后能把水中一些较小的颗粒粘在一起加快沉淀。

我们附近农村,由于农民都使用了自来水,一般就不用在水中加入明矾沉淀。

(4)演示沉淀实验,边示范边讲解:

加入适量明矾、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过一会儿观察沉淀后的水有什么变化?

(5)学生实验。

(6)学生观察、讨论:

沉淀后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7)小结:

沉淀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

家里的烧水壶、热水瓶等的时间用长了,壁上会有水垢,这就是水中杂质长期积淀的结果。

2、指导学生学习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

(1)讲述:

沉淀能除去水中一部分杂质,但并不能完全除去不溶解的杂质。

沉淀后的水还会有重量很轻的物体在水中,过滤又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2)讲解过滤操作的方法。

(3)学生分组实验。

(4)观察、比较并讨论:

过滤后滤纸有什么变化?

过滤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

(5)小结:

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

3、指导学生学习用消毒的方法净化水。

(1)讲述:

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但不能除去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

这就需要消毒,比如用加热的方法把水烧开,这种方法叫“煮沸”;也可以往水里加漂白粉。

我们把煮沸各加消毒药品的方法统称为“消毒”,其中煮沸是又简单又可*的消毒方法。

(2)总结水的净化方法。

学生汇报

三、自由活动

1、了解自来水厂水的生产过程,并进行饮水卫生教育。

(1)提问:

你家饮用的水是归哪里的水?

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讨论:

自来水要经过几道净化处理过程?

(3)提问:

自来水经过多道净化处理,能不能直接饮用?

为什么?

2、探索研究:

自己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

(1)教师: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你有怎样的设想,把你的意图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2)学生设计。

(3)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

四、拓展活动

教师: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的使用量逐年增多,出现了淡水资源的缺乏现象,更严重的是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到河流、田野……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请同学们课下对附近的工厂、河流进行调查。

谈谈你的感想和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办法。

 

 

7水里有什么

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

 

课堂检测

 

写字姿势要正确,一笔一划规范字

一、填一填

1、在池塘里取来的水中有、、。

2、除去水中不溶解的和的过程叫水的净化。

3、常用的水的净化的方法有、、。

二、选择正确的填一填

1、下面的哪一种方法可以净化水

A沉淀B除尘C加清水

2、下面不能净化水的方法是

A加冷水B消毒C过滤

3自己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

教后反思

 

第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56分)填空题:

1、水除了能溶解等气体。

2、在课堂上,我们研究过的物质中,可以溶解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溶解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是物质_________、_________分散在水中,不会_________,也不能用_________的方法分离出来。

4、实验证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5、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的方法把食盐和水进行分离。

6、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_________会在纸上留下油渍,_________有遇到_________变蓝色的性质,_________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4分)判断题

1、一杯水能无限量的溶解食盐。

2、食盐溶液中的食盐会随水分一起蒸发。

3、水蒸发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4、一杯100毫升的水里能无限量的溶解食盐。

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

5、有些固体液体能溶解在水里,但气体却不能溶解在水里。

6、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7、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8、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

9、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

10、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11、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12、盐、沙子、砂糖都能溶解在水中。

13、所有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

三、单项选择题。

(每空2分,共20分)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