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20352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4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docx

市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

高考一模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化学

一、试题评价与分析

1.试题总体评价

2016年化学一模试题,能够依据2016年考试大纲及大纲的说明,结合教学实际,设计试题,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突出主干知识,能力立意。

从Ⅰ和Ⅱ卷功能来看,Ⅰ卷侧重于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Ⅱ卷更注重能力考查,侧重于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试卷题型比例基本合适,重点突出,能力考查层次分明,符合新高考思想。

试题平稳,无偏题、怪题。

试题的考查范围较为全面,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

体现了“基础、科学、灵活”的特色。

试卷的阅读量相对较大,综合性较强,难度和区分度相对较大,突出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知识综合、迁移以及探究问题能力的考查,以期达到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起到诊断,查漏补缺的指导作用。

2.全市成绩统计:

实考人数

最高分

平均分

优秀人数

优秀率

及格人数

及格率

10208

95

40.76

93

0.91

1457

14.27

I卷选择题得分情况:

7道选择题总计42分,平均得分23.1分,得分率为55%,总体得分偏低。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

5.09

2.52

4.52

2.75

3.36

2.31

2.55

得分率

0.85

0.42

0.75

0.46

0.56

0.39

0.43

得分较低的是8,10,12,13

II卷得分情况计58分

题号

26

27

28

36

37

38

得分

5.07

2.52

4.52

2.75

3.36

2.31

得分率

0.85

0.42

0.75

0.46

0.56

0.39

二.命题原则和方法:

㈠命题原则:

依据《考纲》和《考试说明》,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贴近高考,发挥检测查漏的考试功能,加强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第I卷选择题:

1、题干和选项问题力求简洁明了,突出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回避热点内容。

2、涉猎广泛,尽可能增大知识容量,有效补充第Ⅱ卷未考查的知识点。

3、强化双基的考查,以元素知识为载体来考查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的应用。

第Ⅱ卷必考题的命题思路:

1、选取特定对象立题,题干简洁明了。

2、多侧面、逐层递进设问,突出过程与方法。

3、强调能力立意,突出对思维能力的考查。

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4、强调能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识别表达,并做出相应解释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把现实对象(环境、化工、能源)渗透到试题中,突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5.注重对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考查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第Ⅱ卷选考题的命题思路

1、难度低于第Ⅱ卷必考题难度、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2、选修2试题,针对化学基本工艺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流程目的理解,能正确回答简单的工艺问题

3、选修3试题,以典型物质为载体,深化学生对物质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4、选修5试题,力求框图结构简单,突出有机核心性质和反应的考查。

㈡命题方法:

1、命题背景:

在“一轮”复习完成后,检测学生对化学整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兼顾主干知识和热点问题进行补充和强化。

注重强化检测和指导功能,为以后复习工作发挥查漏补缺的指导作用。

2、命题方法:

原创加改编。

侧重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试题分析:

7.化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2和SO2均可作漂白剂,若二者同时混合使用,漂白效果会明显增加

B.用含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仪器检验酒驾,利用了乙醇的挥发性和还原性

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和煤油、柴油一样属于碳氢化合物

D.由于化学合成材料的使用,造成废弃物的大量增加,因此,现代社会应拒绝使用合成材料

考查内容:

“化学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审视化学。

考查了常见化学物质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如常见漂白剂,酒驾检验,地沟油等,不仅要求考生掌握基本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的一般原理,还要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体现了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利与弊的关系。

该题属于容易题。

属于考纲中的Ⅰ级要求,即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平均分

得分率

正确人数

空选人数

选A人数

选B人数

选C人数

选D人数

5.09

0.85

8658

2

115

8658

1304

128

相对较好的学校:

包钢一中5.63、包九中5.41、包一中5.40、北重三中5.32、包二5.28一机一中5.23、回中5.2、九欣学校5.19、三十三中5.09。

8.在含有大量漂粉精的溶液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H+、NH4+、SO42-、I-等离子,可以大量共存。

B.可用pH试纸来准确测定该溶液的pH

C.该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ClO-+2H+==2Fe3++Cl-+H2O

D.该溶液中滴入一定量的浓盐酸,每产生1molCl2,转移电子数约为6.02×1023个

平均分

得分率

正确人数

空选人数

选A人数

选B人数

选C人数

选D人数

2.52

0.42

4295

16

312

492

5092

4295

考查内容:

本题以中学化学常见的重要的物质漂粉精(CaClO2)为载体,考查了离子共存,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关系。

题目考查的是既是强氧化性溶液又是碱性环境的反应情况。

错选C的原因是只考虑了得失电子守恒,而没有注意到碱性环境,不能大量存在H+同时铁元素应以Fe(OH)3形式存在,同时Ca2+与SO42-也不能共存。

反映出学生习惯先入为主,而缺乏问题的分析,顾此失彼,造成此题难度较大。

属于考纲中的Ⅱ级要求,即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相对较好的学校:

包钢一中3.15、包九中3.1、回中3.03、北重三中3、一机一中2.85、包十八中2.82、九欣学校2.75、萨二中2.56、北重五中2.52、包一中2.49。

9.对下列有机物分析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8H36且只含单键的烃,可命名为反应十八烷

B.分子式为C3H6O2的有机物,其同分异构体只有3种

C.山梨酸是国际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根据结构判断,山梨酸可以发生取代、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D.C2H4O2和C4H8O2,其分子式相差两个CH2,则二者一定互为同系物

考查内容:

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涉及烷的通式和命名、同系物、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是常识知识的呈现,强调学生对概念的准确把握和理解。

学生多错选B的原因,是形成思维定式,认为只要符合CnH2nO2的就只有酸和酯类物质。

而没有抓住同分异体的实质。

错选D则对同系物的概念理解不到位。

难度较小,属于容易题,但区分度较好。

属于考纲中的Ⅰ级要求

平均分

得分率

正确人数

空选人数

选A人数

选B人数

选C人数

选D人数

4.52

0.75

7691

9

533

1353

7691

619

相对较好的学校:

包一中5.18、包钢一中5.16、回中5.08、北重三中4.86、一机一中4.77、包十五中4.68、包钢五中4.66、育才培训4.64、田家炳中学4.62、包九中4.58、三十三中4.51、包四中4.5。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和结论

A

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

将NH4Cl和Ca(OH)2进行分离

B

在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产生浑浊

溶解度:

S(NaHCO3)

C

相同温度下,测等浓度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pH(Na2CO3)>pH(Na2SO3)

非金属性:

S>C

D

在混有BaSO3杂质的BaSO4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HNO3,充分搅拌、过滤、洗涤

可除去BaSO4中的BaSO3

考查内容:

考查实验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因果关系。

此题干扰因素强,由于没能理解好产生原因的内在实质,所以不能运用好化学变化规律,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错选A的原因是,只注意了NH4Cl易分解,而忽视了与Ca(OH)2反应可产生氨气,错选B的原因是,注意了溶解度S(NaHCO3)S(Na2CO3),也可能产生这样的现象,二者并非是因果关系。

错选C的学生,是注意到了碱性Na2CO3>Na2SO3但是只能判断酸性是H2SO3>H2CO3,而无法得出非金属性S>C的事实,非金属性判断的依据必须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由于没有能准确把握其内在实质而错选。

而D选项体现HNO3的强氧化性,而被忽视而漏选。

此题属于较难题。

属于考纲中的Ⅱ级要求。

平均分

得分率

正确人数

空选人数

选A人数

选B人数

选C人数

选D人数

2.75

0.46

4672

23

518

3695

1298

4672

相对较好的学校:

包二中3.36、北重三中3.32、包九中3.22、回中3.2、包钢一中3.18、包一中3.16、育才培训3.09、高新二中3.05、一机一中2.73、三十三中2.7。

11.X、Y、Z、R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前20号元素,已知R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同,X、Y、Z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Z的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

B.原子半径:

Z>Y>X

C.R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RY2只作氧化剂

D.RX2、RY2和RZ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

2

考查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规律的掌握和理解。

本题要抓住关键点,前20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同的信息,判断元素R为Ca,从而推断出其他三种元素分别为H、O、F。

考查原子半径比较、过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实质,阴阳离子比的关系。

属中等难度,较好检测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

属于考纲中的Ⅱ级要求。

平均分

得分率

正确人数

空选人数

选A人数

选B人数

选C人数

选D人数

3.36

0.56

5715

30

5715

1588

1426

1448

相对较好的学校:

回中4.72、包钢一中4.69、北重三中4.54、包一中4.36、一机一中4.13、包九中4.06、育才培训3.89、包四中3.59、包钢五中3.38、高新二中3.14、九欣学校2.69。

12.如图所示装置Ⅰ是一种可充电电池,装置Ⅱ为电解池.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充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4+3NaBr

2Na2S2+NaBr3.闭合开关K时,b极附近先变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4Na-4e-===4Na+

B.充电时,A极发生反应为:

3NaBr-2e-==NaBr3+2Na+

C.电池放电时,Na+向B极移动

D.当有0.01molNa+通过离子交换膜时,b电极上析出的气体为112mL

考查内容:

以电池的充放电原理来考查学生对电化学原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题的陷阱设在要学生关注充电与放电的方向,另外通过b极附近变红色,判断电池的正、负极与阴、阳极的相互关系。

从而得出电极反应,及离子移动方向。

错选C的同学,可能由于没有搞清充电与放电的反应方向。

错选D的同学,只注意计算而忽略了的H2的体积应该在标准状况的条件下同,才为112mL。

由于电化学原理难点突破不够,对电极反应相关性理解不到位,另外考查点较多,从而使成为较难题。

属于考纲中的Ⅱ级要求,

平均分

得分率

正确人数

空选人数

选A人数

选B人数

选C人数

选D人数

2.31

0.39

3923

31

598

3923

3129

2527

相对较好的学校:

育才培训2.98、包钢一中2.9、回中2.89、一机一中2.86、包一中2.8、高新二中2.65北重三中2.62、包九中2.47、包头四中2.35、包八中2.32、包铁五中2.29。

13.对以下各溶液中有关比较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HSO4溶液、②NH4HCO3溶液、③NH4Cl④CH3COONH4溶液中,pH的大小关系:

②>④>①>③

B.常温下,将CH3COONa溶液和稀盐酸混合至溶液pH=7:

c(Na+)>c(CH3COO-)>c(Cl-)=c(CH3COOH)>c(H+)=c(OH-)

C.250C时,pH=5的NaHSO3溶液中由水电离的产生的c(H+)<10-7mol·L-1

D.0.1mol·L-1AgNO3溶液和0.1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再向其中加入0.05mol·L-1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成黄色沉淀,则可以证明KSP(AgCl)>KSP(AgI)

考查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解质溶液中pH的判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酸式盐的电离与水解的关系、难溶电解质的相互转化等重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是学生知识中的弱项和难点。

错选B的同学,不会运用CH3COONa的物料守恒和溶液的电荷守恒判断,当溶液呈中性时,c(Cl-)=c(CH3COOH)的关系是正确的,此时可理解为相当于消耗的HCl恰好结合了部分CH3COO-,生成CH3COOH而没有发生电离。

错选C的同学,对弱酸酸式盐电离与水解对水的电离影响,理解不到位,本项由于显酸性意味着电离大于水解,因此对水的电离起到抑制作用,所以正确。

错选D,是对沉淀的转化原理理解有误区,此选项中加入KI溶液的浓度小于NaCl的浓度,且两种沉淀类型相同,沉淀可以从AgCl转化成AgI则可以证明KSP(AgCl)>KSP(AgI)。

而如果改成5mol/LKI溶液,则就无法判断两者KSP的相对大小关系了。

这是学生容易产生的知识漏点。

此题属较难题。

属于考纲中的Ⅱ级要求,

平均分

得分率

正确人数

空选人数

选A人数

选B人数

选C人数

选D人数

2.55

0.43

4331

28

4331

2734

1599

1512

相对较好的学校:

包钢一中3.79、包一中3.2、北重三中3.11、包九中2.91、一机一中2.86、萨一中2.77、回中2.75、三十三中2.51、高新二中2.4、包二中2.3。

26.(13分)

(I)磷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它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科研、医药及工农业生产实际中,回答下列问题:

(1)磷的某种核素中,中子数比质子数多3,则表示该核素的符号为____________。

(2)次磷酸(H3PO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H2PO2为____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其溶液显_______(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

(4)H3PO2的工业制法是:

将白磷(P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2,后者再与H2SO4反应,写出白磷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II)离子交换膜是一类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在生产和研究中有广泛应用.一容器被离子交换膜分成左室、右室两部分,如图所示:

(5)若该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自由通过).左室充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右室充入滴有少量KSCN溶液的FeCl2溶液(FeCl2过量),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

右室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无明显现象B.溶液由无色变黄色

C.溶液有浅绿色变红色D.溶液由浅绿色变无色

试写出左室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该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自由通过),左室充满含2molNH4Al(SO4)2的溶液,右室充满含3molBa(OH)2的溶液,当有2molSO42-通过交换膜时(若反应迅速完全),则左右两室沉淀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考查内容:

I.以磷元素为主线考查了核素符号,弱酸的电离反应及其盐的酸碱性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II.以离子交换膜为主线,考查了学生溶液中离子微观移动的理解,以及发生反应等问题,体现了对化学知识的扩展、推理和灵活应用。

标准答案

评分标准

学生答题时出现的问题

出现问题的原因

I

(1)

(1分)

(2)H3PO2

H++H2PO2-(2分)

(3)正盐(1分);

弱碱性(1分)

(4)2P4+3Ba(OH)2+6H2O=2PH3↑+3Ba(H2PO2)2(2分)

(II)(5)C;(2分)2H++2Fe2++H2O2=2H2O+2Fe3+;(2分)

(6)2:

3(2分)

(1)

(1分)

(2)写“==”(0分);

多写H2PO2-

H++HPO2-(0分);

(3)写“碱性”(0分)

(4)配平无H2O或错(0分)

无气体符号不扣分

II.按标准给分,

(6)4:

61:

1.5

(2分)

1.符号不正确

P3315

2.没有理解一元中强酸,写成分步电离。

可逆号书写不规范;可逆号书写“电解、通电、电离“等

(3)理解成酸式盐,望氢生义。

对酸式盐理解不够。

(4)配平错误,等号写成→,化学式乱写

1.对核素符号认识不清。

2.原因:

对概念认识不清。

3.原因:

方程式配平掌握不够扎实。

此题满分为:

13分,平均分为:

5.07,难度为0.39。

相对较好的学校:

包九中7.27、回中6.78、包钢一中6.49、一机一中6.2、北重三中6.19、包一中5.98、育才培训5.63、包钢五中5.32、三十三中5.09、高新二中4.94。

27.(15分)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是煤化工领域应用的重大突破。

DMTO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烯烃化三个阶段。

(1)煤的气化: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煤的气化的主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的液化:

下表中有些反应是煤液化过程中的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

平衡常数

5000C

7000C

12H2(g)+CO(g)

CH3OH(g)ΔH1=akJ·mol-1

2.5

0.4

2CO(g)+H2O(g)

CO2(g)+H2(g)ΔH2=bkJ·mol-1

1.0

0.5

33H2(g)+CO2(g)

CH3OH(g)+H2O(g)ΔH3=ckJ·mol-1

2.5

K3

①a__________0(填“>”、“<”、“=”),c与a、b之间的定量关系为__________。

K3=__________,

②若反应②是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500℃)的,测得某一时刻体系内CO、H2O、CO2、H2物质的量分别为6mol、2mol、4mol、4mol,此时容器内v正(CO)______v逆(CO)(填“>”、“<”、“=”)

(3)烯烃化阶段:

进一步反应,可生产出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

已知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2CH3OH(g)

CH2=CH2(g)+2H2O(g)ΔH>0

①若此烯烃化反应,在两个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I、II中进行。

在I中充入2molCH3OH(g),在II中充入1molCH2=CH2(g)和2molH2O(g),在5000C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容器I、II中的正反应速率相同

B.容器I、II中的平衡常数K相同

C.容器I中CH3OH(g)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I中的多

D.容器I中CH3OH(g)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H2O(g)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②若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进行此烯烃化反应。

在压强为P1时,产物H2O(g)的浓度C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若t0时刻,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为10%,此时甲醇乙烯化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若在t1时刻将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请在图中绘制出此变化发生后至反应达到新平衡时H2O(g)的浓度C与时间t的关系图。

考查内容:

以化学反应原理为考核内容,从多角度考查了反应速率,平衡常数K、反应转化率、盖斯定律,化学平衡移动,平衡图象处理。

尽管以多重反应为载体,较为复杂,但考核知识仍为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在平衡图象中隐含考查H2O(g)的浓度C的范围,应在1.8-2.1mol/L内,体现出极值情况。

标准答案

评分标准

学生答题时出现的问题

出现问题的原因

(1)C+H2O(g)==高温==CO+H2;(2分)

(2)①<(1分);

c=a-b(2分);

0.8(2分);

<(2分)

(3)①C、D(2分)②85.7%(2分)

(2分)

(1)高温,∆都给分,无条件扣1分

(2)符合答案关系都给分。

(3)少选扣1分,错选0分

85.6%0.857给分

图象

1.8

 

1.缺少条件,物质状态乱标。

2.盖斯定律的方程加合关系不清。

3.对方程关系与K的关系认识不清,理解不够。

4.对绝热与恒温平衡的影响认识不清,此空多数不得分。

转化率计算错误

5.图象很多从原点画起,要不就画到3.6

1.对课本要求方程式掌握不清。

2.原因:

对概念认识不清。

3.原因:

图象是一个从容器增大1倍,平衡浓度浓度从1.8到全部转化的极值(2.1),没有认识清楚。

此题共15分,平均分为4.67分,难度0.31,由于对图象和绝热下的平衡移动下理解不清,导致难度偏高。

相对较好的学校:

包钢一中6.65、包头九中6.21、一机一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