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2733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docx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湖北省中医院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肺病科诊疗方案

一、中医病名:

哮病

二、西医病名:

支气管哮喘

三、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吴勉华、王新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病史:

常有家族史和(或)过敏史(花粉、尘螨、油烟、异味等)。

(2)诱因:

气候突变(最常见原因)、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等。

(3)先兆:

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

(4)主症:

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唇甲紫绀,更甚者则见喘脱危候。

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

(5)时间:

一年中以深秋、冬春寒冷季节容易发作;一日中以下半夜和凌晨易发。

(6)特点:

具有突发性和反复发作性。

突然发作,约数分钟、数小时或经治疗候缓解,平日可一如常人,但容易反复发作。

(7)辅助检查:

血嗜酸粒细胞可增高.痰涂片可见嗜酸细胞。

胸部X检查一般无特殊变化,久病可见肺气肿体征.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2016年)。

(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②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

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

0增加〉12%,且FEV1.0绝对值增加〉200m1);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

性;③呼气流量峰值(peakexpiratoryflow,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连续7d,每日PEF昼夜变异率之和/7)>10%,或PEF周变异率{(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值)/[(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1/2]×100%}〉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

临床缓解期是指患者无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并维持1年以上。

(三)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发作期(疾病分期中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1)寒痰阻肺证:

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

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2)痰热郁肺证:

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阵作。

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

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

(3)表寒里热证:

喉中鸣息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

咯痰不爽,痰粘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

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4)风痰闭阻证:

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粘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

舌苔厚浊,脉滑实。

(5)气虚痰阻证:

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

口唇爪甲青紫,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粘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

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

(6)喘脱危证:

症状:

哮病反复久发,喘息鼻搧,张口抬肩,气短息促,烦躁,昏蒙,面青,四肢厥冷,汗出如油,脉细数不清,或浮大无根,舌质青黯,苔腻或滑。

2.缓解期(疾病分期中属于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1)肺脾气虚证:

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

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

苔脉:

舌质淡,苔白,脉濡软.

(2)肺肾两虚证:

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

咯痰质粘起沫,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

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

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四、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发作期(疾病分期中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1)寒痰阻肺证

治法: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主方:

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

两方皆能温肺化饮、止哮平喘.而前者长于降逆平哮,用于哮鸣喘咳,表证不著者,后方解表散寒力强,用于表寒里饮、寒象较重者。

加减:

表寒明显,寒热身疼,配桂枝、生姜辛散风寒;痰涌气逆不得平卧,加葶苈子、苏子泻肺降逆,并酌加杏仁、苏子、白前、橘皮等化痰利气;咳逆上气、汗多加白芍以敛肺。

中成药:

桂枝咳喘宁胶囊。

(2)痰热郁肺证

治法: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主方:

(1)麻杏化痰合剂联合复方鱼腥草肺炎合剂(院内制剂).

(2)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加减:

表寒外束,肺热内郁,加石膏配麻黄解表清里;肺气壅实,痰鸣息涌,不得平卧,加葶苈子、广地龙泻肺平喘;肺热壅盛,痰吐稠黄,加海蛤壳、射干、知母、鱼腥草清热化痰;兼有大便秘结者,可用大黄、芒硝、全瓜蒌、枳实通腑以利肺;病久热盛伤阴,气急难续,痰少质粘,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当养阴清热化痰,加沙参、知母、天花粉。

中成药和院内制剂:

麻杏化痰合剂、咳喘顺丸。

(3)表寒里热证

治法: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主方:

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加减.或选用咳喘宁口服液

加减:

表寒重者加桂枝、细辛;喘哮痰鸣气逆加射干、葶苈子、苏子祛痰降气平喘;痰吐稠黄胶粘加黄芩、前胡、瓜蒌皮等清化痰热.

注意事项:

本型即“寒包火”,其形成主要是因为表寒未解、入里化热或者素有痰热,复感风寒造成,在治疗上要表里双解,既要用麻黄等解表寒,又要用石膏等清里热.根据表寒里热孰轻孰重,而选用以解表寒为主,还是清里热为主.

(4)风痰闭阻证

治法: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主方:

三子养亲汤或黄龙舒喘汤加减。

加减:

痰壅喘急,不能平卧,加用葶苈子、猪牙皂泻肺涤痰,必要时可暂予控涎丹泻肺祛痰;若感受风邪而发作者,加苏叶、防风、苍耳草、蝉衣、地龙等祛风化痰。

注意事项:

(ⅰ)本型的病机重点在以痰气壅实为主,寒与热俱不明显为特征,但随着病程的演变,可出现痰从寒化、热化的不同情况,治疗应灵活掌握。

(ⅱ)痰壅气阻,往往影响血液的运行,致血行不畅,因此可少佐柴胡、香附、丹参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品。

中成药和院内制剂:

苏黄止咳胶囊。

(5)气虚痰阻证

治法: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主方:

益肺Ⅱ号方(肺病科协定方)和苏子降气汤加减。

(党参、黄芪、淫羊藿、补骨脂、丹参、川芎、前胡、苏子、半夏、陈皮、冬花等)

加减:

肾阳虚加附子、鹿角片、补骨脂、钟乳石;肺肾阴虚,配沙参、麦冬、生地、当归;痰气瘀阻,口唇青紫加桃仁、苏木;气逆于上,动则气喘加紫石英、磁石镇纳肾气。

注意:

(ⅰ)虚哮证多为哮病日久,治疗失当,长期使用激素,逐渐加重而成,具有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特点,治疗棘手,难取速效;(ⅱ)本型病机以正虚为主,但亦有痰浊、血瘀等邪实的一面。

中成药和院内制剂:

蛤蚧定喘胶囊、苏子降气丸。

(6)喘脱危证

治法:

补肺纳肾,扶正固脱。

主方:

回阳急救汤、生脉饮加减。

加减:

如阳虚甚,气息微弱,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加肉桂、干姜回阳固脱;气息急促,心烦内热,汗出粘手,口干舌红,脉沉细数加生地、玉竹养阴救脱,人参改用西洋参。

注意事项:

喘脱之证,相当于重度哮喘发作,凶险难测,临床根据情况配合西药治疗,不必拘泥于此方此药,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

2.缓解期(疾病分期中属于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1)肺脾气虚证

治法: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主方:

益肺Ⅰ号方(肺病科协定处方,由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炙甘草、陈皮、沙参、麦冬、黄、山药、等组成)或六君子汤。

党参、白术、甘草、茯苓、法半夏、陈皮。

中成药:

黄芪精口服液、玉屏风颗粒(胶囊)、固本咳喘胶囊(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麦冬、盐补骨脂、五味子)等.

(2)肺肾两虚证

治法:

补肺益肾。

主方:

益肺Ⅱ号方(肺病科协定处方,由黄芪、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丹参、川芎、前胡、苏子、五味子、山药等组成)或生脉地黄汤(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合金水六君煎(当归、茯苓、半夏、熟地、陈皮、炙甘草)。

中成药:

益肺胶囊(肺病科院内制剂,批号:

鄂药科试制Z20080002,由黄、防风、白术、党参、麦冬、五味子、茯苓、沙参、补骨脂、淫羊藿、陈皮、丹参等组成)、偏阳虚可选用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补金片等,偏阴虚可选用麦味地黄口服液、六味地黄丸、百合固金口服液等。

气虚血瘀可选用补肺活血胶囊。

(二)科室协定经验方治疗

止哮平喘方:

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根据不同证型辨证加减。

僵龙通络平哮方:

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根据不同证型辨证加减.

仙芪补络安喘方:

适用于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根据不同证型辨证加减.

益肺Ⅰ号方:

补肺健脾,用于哮喘、慢阻肺证属肺脾气虚证。

益肺Ⅱ号方:

补肺纳肾,用于哮喘、慢阻肺证属肺肾两虚,气虚血瘀证。

(三)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1。

痰热证可选取清开灵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

2。

气虚或气阴两虚证明显可选用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3.阳虚证明显者可选用参附注射液。

4。

肾虚夹痰证可予以喘可治注射液(淫羊藿、巴戟天).

(四)非药物治疗

1.针灸治疗

采用传统针灸、拔罐疗法等。

如实喘选用肺俞、膻中、天突、尺泽等,风寒配风门,风热配大椎、曲池,痰多配丰隆,喘甚配定喘。

虚喘选用肺俞、肾俞、膏肓、太渊。

肺气虚配气海,肾气虚配太溪,喘肾配定喘、天突。

2。

穴位注射

选取黄芪注射液等,于定喘、曲池等穴位(可辩证选穴)进行注射。

每个穴位注射0。

5ml。

每天2-4个穴位,10天为1疗程。

也可选用西药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进行学位注射。

这种方法可达到药物和穴位的双重治疗作用,临床了取得了显著疗效。

3.穴位贴敷

(1)化痰止咳贴

适应症:

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的咳嗽、咳痰等。

药物:

麻黄、前胡、紫菀、桔梗、蝉蜕、荆芥、百部、白芥子。

穴位:

天突、大杼、风门、肺腧。

(2)蠲哮平喘贴

适应症:

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等。

药物:

麻黄、杏仁、苏子、厚朴、葶苈子、射干、黄芩、花椒。

穴位:

定喘、风门、肺腧、肾腧。

(3)扶正固本贴

适应症:

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稳定期的调理。

药物:

黄芪、补骨脂、赤芍、炒白术、防风、熟地、肉桂、五味子.

穴位:

肺腧、肾腧、脾腧、膏肓.

4.耳穴压豆

(1)耳穴压豆化痰止咳方

基本六穴:

肺、气管、肝、脾、神门、大肠.

(2)耳穴压豆止哮平喘方

基本六穴:

肺、耳背肺、气管、对屏尖、肾上腺、角窝中。

5.推拿治疗

可揉天突、搓摩胁肋降气引痰;推揉膻中、运内八卦、揉肺俞、清肺经宽胸宣肺,降气平喘化痰.发热加清天河水;畏寒加推三关,揉外劳;久病体虚,肾不纳气者加推三关、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补肺经。

6.熏洗治疗

可将各期各证的辨证方药,加清水1000~1500毫升煮沸,取药液倒入有嘴壶中,盖住壶口。

用时采用蒸汽吸入法,趁热将壶嘴对准患者口鼻熏蒸,并令患者深吸之.凉后加热,反复深吸。

每日1剂,早、晚各1次,每次15分钟,至愈为度。

7.中医诊疗设备的应用

(1)采用激光治疗仪氦氖激光固定照射定喘、天突、肺俞、膻中等.

(2)可配合电磁波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仪、超声雾化器等。

(五)特色疗法

1。

冬季膏方

冬季膏方治疗属于中医冬季进补的范畴。

“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祖国医学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膏方进补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发展于清代;流行于长三角和珠三角。

我科田正鉴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摸索出了治疗肺脾两虚证的保金1号膏和治疗肺肾两虚证的保金2号膏,针对不同的证型,选择适应的成方膏剂,对患者施行冬季进补治疗,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减轻疾病症状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而且方便患者服用.收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1)保金1号膏(脾肺两虚型)

适应症:

支气管哮喘患者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轻度)。

易感冒、乏力、口干。

舌淡红苔微白或白或白腻、脉濡。

组成:

炙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党参15g

白云苓15g北沙参15g麦冬12g沙苑子15g

黄精15g山药15g百部15g百合15g

紫苑15g冬花15g炙甘草10g灵芝15g

(2)保金2号膏(肺肾两虚型)

适应症:

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喘息、畏寒、怕冷、舌淡黄或偏暗,苔白或微黄,脉沉。

组成:

炙黄芪20g百部15g补骨脂15g淫羊藿15g

巴戟天15g枸杞15g五味子10g厚朴10g

白云苓15g太子参20g苏子15g白芥子12g

当归15g熟地15g丹参20g灵芝15g

2.穴位敷贴(冬病夏治)

是结合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是借鉴《张氏医通》“白芥子涂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经验,在其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成的一种特色疗法.我院开展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已经四十余年,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实施方法:

按比例取敷贴Ⅰ号方(偏于温阳散寒)和敷贴Ⅱ号方(偏于祛风逐痰)组方药物,研磨成微粉和匀。

在每年夏日三伏天,用生姜汁调敷大杼、肺腧、心腧等穴位,并根据病人的症状辩证加敷定喘、天突、内关、丰隆、肾腧等学位.一伏一敷,连续三年以上.每次敷贴以中午为宜,敷贴2~4小时.反应不敏感者可适当延长,但不宜超过6小时。

过于敏感者则当在明显不适时提前停止敷贴。

敷贴前局部要干燥,擦干汗水,贴敷后避免运动出汗,以免影响敷贴的效果;敷贴的部位不要着力,以免移动,影响穴位的准确性;多数病人局部有灼热发红发痒等反应,属正常反应;如果局部出现水疱,避免摩擦破皮,小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再用消毒棉签进一步挤干剩余水分,局部用紫草油、绿药膏、烧伤湿润膏等涂擦、严禁用肥皂等刺激物擦洗,以免引起感染;敷贴期间,饮食清淡,避免受凉感冒。

(六)内科基础治疗

具体参照201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主要包括:

呼吸功能维持和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控制性药物和缓解性药物的应用,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控制水平的检测等。

应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基础,根据其控制水平在5级治疗方案中选择适合的方案,见下图。

通过诊断和评估、治疗和调整以及监测以维持控制三个部分的持续不断的循环,以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

(七)预防与护理

1.起居护理:

注意保暖,避风寒和暑热等。

发作时卧床休息,重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冷哮、虚哮证者的病室宜向阳温暖,胸背部保暖;热哮证患者的室温宜偏凉;痰粘稠难咯出时,注意翻身拍背。

2。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冷哮证宜热服;哮病发作有规律性,可在发作前1-2小时服药以缓解症状,服药后观察其效果和反应.向患者仔细交代信必可、舒利迭、思力华等药物的准确吸入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油腻、生冷、辛辣和海鲜发物,防止生痰生火。

不宜过饱、过饥或过咸。

保持大便通畅。

戒烟戒酒.喘憋多汗者嘱多饮水。

4.情志护理:

嘱咐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5。

健康教育:

(1)通过耐心、细致的交谈,评估病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确认妨碍治疗的因素。

(2)让患者了解哮病的发作特点,避免接触油烟、粉尘、花粉、冷空气、棉絮等,不要饲养和接触猫、狗、鸡等动物,避免摄入引起过敏的食物,室内不要种花草,经常打扫房间,清洗床上用品等.

(3)帮助病人理解哮病发病机制及其本质、发作先兆、病症等。

指导病人掌握峰流速仪的使用方法,自我检测症状,预防发作,通过定期肺功能检测,客观评价哮病发作的程度。

(4)帮助病人学会在疾病发作时能简单、及时的处理,掌握正确的药物吸入技术,如MDI、干粉吸入等,讲解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疗效、副作用,与病人共同制定长期管理、防止复发的计划。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尽可能改善肺功能,最大程度恢复劳动能力,并预防疾病发展为不可逆气道阻塞,防止发生猝死.

五、难点分析

(一)当前难点和问题分析

哮病是一种发作型疾病,临床上常常缠绵难愈,而其原因主要责之有三:

1.宿根难除:

或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输化水精,肾不能蒸化水液,津液不归正化而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

正因为哮病窠伏胸膈之痰,具有随风气而聚散和胶固难化的特点,从而导致哮病久发难愈,反复不止。

2.诱因难避:

哮病发作多由外邪作为诱因触动伏痰而致,而外邪中风寒、风热、饮食、情志等容易注意避免,但烟尘、花粉、动物毛屑、异常气味等让人防不胜防,从而反复触动伏饮导致哮病发作.

3.肾虚未复:

哮病患者缓解期以下虚,尤其肾阳虚为主,兼有上盛即伏痰宿眷但未触动为病机特点.上盛为哮喘之标象,而肾虚是哮喘之本质.哮喘多幼年肾气不足时起病,而至成年,肾气日盛,常可病情减轻或中止发作。

中老年时,肾气渐衰,哮喘则常再次发作或发作更加频繁严重。

肾虚形成,常有二因。

一则先天禀赋不足,肾气失充,二则由于后天久咳久喘,肺虚及肾。

肾虚以阳虚为多,且同样贯穿哮喘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

(二)解决思路和措施

哮病宿根难除和诱因难避是哮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探索有效防治哮病的方法。

一方面,哮喘夙根伏痰的实质,主要在于脏腑阴阳失调,津液运化失常所致,所以我们辨治哮病,当以调理脏腑为要务,补肺健脾益肾,使肺复布散、脾复输布、肾复蒸化,从而调节机体水液代谢平衡,杜绝痰生之源。

另一方面,“虚风贼邪,避之有时”,对于哮病的患者,除了告诫患者避风寒、慎饮食、畅情志之外,务必劝解患者避免接触花粉、油烟、刺激性气味、尘螨等等特殊外邪,不养宠物,不居新室,不吸烟袅。

此外,由于肾虚是哮病的本质,贯穿哮喘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所以强调补益肾脏在哮病治疗中的关键地位,无论急性发作、慢性迁延还是临床缓解期,均应重视补益肾脏。

六、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哮喘控制测试(ACT表):

参照201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控制良好:

20—25分控制不佳:

16-19分控制很差:

5—15分分

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

治愈: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

有效:

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

未愈: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

3.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FENO)

FeNO测定可以作为评估气道炎症和哮喘控制水平的指标,FeNO也可以用于判断吸人激素治疗的反应.

4.肺功能检查

(二)评价方法

1。

哮喘控制测试(ACT表):

2.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各种证候的评价具体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

3.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FENO)

美国胸科学会推荐FeNO的正常参考值:

健康儿童5~20ppb,成人4~25ppb。

FeNO>50ppb提示激素治疗效果好,<25ppb提示激素治疗反应性差。

FeNO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别较大,连续测定、动态观察FeNO变化的临床价值更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