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4278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docx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docx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当前教育忽视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我们惊喜地发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教学方式也越来越民主,学校的教学质量大面积的提高。

但我们也发现,学校德育实效性不足的现象并没有得到令人愉悦的改观,在学生身上还是比较明显地存在着,诸如:

在生活中,不尊敬师长,对人感情淡漠,缺乏同情心,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不愿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做错了事不承认改正,不讲卫生吃零食现象严重,集体意识淡漠;在学习中,不能自觉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缺少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等。

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养成教育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养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过去我们的教育说得多,做得少,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

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我们只进行了认知教育,其弊病就是知行脱节,光说不练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起码不是完善的教育。

如果我们的教育最终不能对孩子的行为发生影响,那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

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

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慢功夫,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硬功夫、真功夫。

由此,我们一直在思考:

我们该怎样的思想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来不断改变当前出现的不良现象?

作为一所小学,我们到底要给学生成长带来怎样的发展?

2、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学校发展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要。

随着《小学德育纲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的重新修订,再次提醒着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永恒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从小学这个角度来说,广大的专家学者都认为德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小学生将来的发展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所以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的专家在每册课本的最前面,用彩图加简洁文字的方式,向学生通俗易懂地介绍本学期要养成的学习习惯,并在教参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在学期教学中注重经常引导、督促。

西方哲人普德曼曾经说过: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充分说明了良好的习惯在人的成长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

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不少科学家在谈到自己成功时,也是无一例外地谈到自己的成功得益于小时候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这正好验证了那些科学家的说法,也从而更加说明在儿童时期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不仅是关键期,还是最佳期。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好习惯养成,一辈子受益;坏习惯养成,一辈子受累,要改也难。

蔡元培先生说:

“教育就是帮助学生。

”陶行知说:

“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将这两句话合二为一:

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的确,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

正是基于这些方面的思考,我们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课题中的“小学生”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地处偏僻地区的农村小学——横溪中心小学的学生。

所谓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

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

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就是指符合小学生行为规范的稳定的行为,在我们的课题里主要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两方面。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整个涵义,不仅包括培养小学生好的行为倾向,同时也包括矫正小学生不好的行为倾向,从而真正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

以德育为导向,以心育为基础,以智育为主干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2、叶圣陶的养成教育理论。

“养成良好习惯”的论述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79年,叶圣陶老先生在《当前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更是强调:

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3、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

德育实效性差的最大原因是人为地将德育从生活实际中分离出来。

同样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不可能脱离学生生活,来进行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的,必须回归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中去:

关注和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受新生活;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关注和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4、全体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并让这种作用体现在实现目标要求过程中,培养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增强敢于进行体验的勇气,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和一定的自制能力,让他们在成功体验中不断前进。

四、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对照《中小学生行为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探索多种途径发挥教育的合力来矫正学生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2、通过对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提高教师们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丰富教育学生的手段和方法,总结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经验。

3、通过课题研究,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氛围,完善学校的管理学生的制度建设,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研究内容:

1、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如何整理划分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并根据年级特点制定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对照规范,如何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通过哪些有效的途径发挥最大的效益来培养和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并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定出的规范。

3、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手段,检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研究方法及手段:

1、观察法:

观察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形成的习惯情况。

2、调查法:

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在研究前、中、后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情况。

3、行动研究法:

采取多种丰富的实践活动形式,培养或矫正学生的习惯,并分析研究活动的效果。

4、个案研究法:

选取不同层次的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进行跟踪分析研究。

5、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获取的研究资料、取得的效果进行经验总结,争取提示出一定的规律,使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六、课题研究具体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7年1月~2007年4月)

1、调查分析,摸清情况。

通过采用教师观察、师生访谈、学生观察日记、学生小报等形式摸清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良好的习惯以及学生对这些现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统计,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2、提出理论假设,并确定子课题。

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应该充分整合各方面教育的合力,而且应该长期坚持,贯穿于我们整个教育活动的过程之中,可以从学生的管理制度、学校环境的营造、师德群体的建设、家校之间的联合、综合实践的检测、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等多种途径来逐步实现,由此,我们又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参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低、中、高年段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这样三个子课题的研究,分别由三个年段长任子课题负责人,来具体实施研究。

3、对参加实验研究的教师进行培训,学习理论,收集资料。

对前人进行的研究资料进行收集,学习他们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同时学习相关文件材料,如《小学生一日常规》《小学德育纲要》《新课程实施纲要》等,学习有关习惯养成教育的论著,如《叶圣陶论文集》,促进实验教师进行习惯教育的重视。

二、实施研究研究阶段(2007年4月~2008年10月)

1、各子课题制定研究实施计划,并分阶段研究。

分别制定出“低、中、高年段良好习惯培养的实施与研究”子课题的实施方案。

其具体思路:

根据各年段的年龄特点,初步划分出不同年段所应该达到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然后开展具体的研究活动,探索影响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一些主要因素以及养成这些习惯的具体途径、方法,收集学生个案,教育活动案例。

2、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收集过程性资料。

随时注意收集研究活动中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方面所发生变化的事例(其中包括对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的事例),研究人员随时撰写能说明问题的学生个案,并对自己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进行整理,撰写教育活动的案例,更进一步说明这些教育活动的成效,以便整理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生习惯养成的范例。

三、成果总结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1月)

1、资料分析。

主要是对课题中整理出教育活动案例以及学生个案,分析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分析各种教育活动开展的成效。

2、总结课题成果(1结题报告2论文成果3教育教学案例)

3、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