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9603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x

最新《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方法:

知识抢答式导入,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巧解图画理解诗意等。

  教学准备:

敬亭山文字资料、白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语:

  我们先进行一个课外知识抢答。

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位最著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响,老师提示:

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一个是杜甫,别称“诗圣〞。

  2、揭题,谁来背李白的诗,会背几首就背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

  〔二〕整体诵读,初步感受。

  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生字的读音。

然后看注释理解词句;

  〔2〕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3〕再讲出诗歌的背景,导出“孤独〞的诗歌基调。

  2、学生自由读古诗,然后再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的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整体感知内容。

  〔1〕释题意。

  独坐:

单独的坐。

  敬亭山:

原名昭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米。

  连起来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2〕抓景物。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

  〔三〕分部解读,感悟诗情。

  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画。

根据自己的理解,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议。

说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帮助理解“众鸟〞和“孤云〞。

  再出示一空白的画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需要这个画面,以此理解“尽〞和“去〞。

  3、转。

教师语言过渡:

看来静止的画面是无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字里的精妙的。

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李白一个人了,怪不得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4、品。

坐着这种孤独的内心境界是通过什么表达的?

你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内蕴。

  5、读。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第二,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质疑。

学生提出自学这两句诗的疑难问题。

  可能有:

既然“只有敬亭山〞,为什么会看不厌呢?

敬亭山真的那么好看,令人看不厌吗?

课题中的“独〞是很孤独,这里却写“相看两不厌〞,不是矛盾吗?

  2、释疑。

  提供敬亭山的文字资料,体会李白看敬亭山看不满足的外表原因是景美。

  山上有一峰庵、拥翠亭、云齐阁、翠云庵等亭台楼阁,此外还有云根石、额珠楼、最高亭、穿云亭、十贤祠、太白楼、古昭亭坊、勒诗石、裴公井、绿雪井、梦珠泉、广教寺、双塔、怀英亭、龙首亭等。

  追问:

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诗人把敬亭山当作朋友。

  3、感悟。

  既然诗人与敬亭山成为了朋友,那大家联系上下文想想诗人在敬亭山上会与这个“好朋友〞说些什么呢?

  确实,大家想的都很对!

诗人确实找到了朋友,但老师却认为诗人还是很孤独,你们认为呢?

难道不是吗!

你们看作者只能在大自然中找朋友,而现实生活中呢,找不到朋友,难道他不孤独吗?

  4、品读。

此时,你就是诗人李白,你来吟一下这首诗吧!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应有的语气。

  〔四〕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是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着作者的感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件1〕

  1、同学们,唐代时我国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诗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诗人?

〔生交流〕

  2、唐代诗人灿假设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

〔生答李白〕

  3、你对李白还有什么了解,还记得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吗?

〔背李白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仙李白〔出示课件2—走近李白〕

  二、板书课题,揭题〔课件课题3〕

  1、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书:

独坐敬亭山〕

  2、生读题

  3、理解题意:

“独〞是什么意思?

有哪位同学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

〔教师出示敬亭山课件〕〔课件4〕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

〔〔课件5写作背景〕

  三、读诗,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出示诗歌〕〔课件诗歌6〕

  1、默读古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生自由读诗〕

  2、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古诗读得特别好,指名读,〔评价很有诗人风范〕齐读

  3、诗歌朗读形式多样,想不想尝试合作读。

〔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

  4、分组合作读,每小组一句

  男女生叠读〔叠读前三后二〕

  师生叠读

  5、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的韵味,配乐齐读。

〔课件61〕

  古代的读书人读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

  四、范读诗歌,想象画面

  1、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朗诵想象画面〔〔课件62朗诵〕

  2、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鸟飞云飘伫立的大山孤独的诗人〕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这样的画面?

〔课件画面71〕

  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感受?

〔景美寂静孤独〕

  五、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

  1、读一二句。

  2、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出示鸟飞图〕〔课件72〕

  3、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意〔出示云去图〕〔课件73〕

  4、读诗,感受诗人的孤独。

〔板书鸟飞云去孤独〕

  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寂寞呢?

〔生交流,师小结:

被贬离京城,十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样的孤单寂寞!

  六、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1、读三四句。

〔课件8〕

  2、体会人山相看:

相看是什么意思?

〔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谁和谁相看?

〔李白与敬亭山〕会怎样看?

〔含情脉脉四目相对默默对视〕〔板书:

相看〕

  3、理解“厌〞,说一二句诗意。

  4、有“不厌〞〔看不够看缺乏〕引出;同学们,诗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吗?

{不是}你们知道诗人这是第几次登上敬亭山吗?

第七次啊!

诗人这么屡次登上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敬亭山的美丽风景吗?

〔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一座山吗?

你说!

〔不是〕仅仅是一座山吗?

你说!

〔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哪里是一座山啊,他清楚就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永远与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

一位孤单时可以做伴,寂寞时可以倾诉的朋友啊!

  5、人山对话,写中悟情。

  孤独的诗人会向敬亭山诉说什么?

敬亭山又会怎样抚慰孤独的诗人?

拿出纸和笔,写出人山对话。

  6、分角色说人山对话,体会人山相知。

  同学们,听完人与山的对话,诗人与敬亭山就是一对相知的朋友啊!

〔板书:

相知〕有了这样的朋友,诗人还好孤独吗?

〔不会〕还会寂寞吗?

〔不会〕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7、感受人山相悦。

  李白一生不畏权贵,命运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心中自有说不出的孤独寂寞与忧伤,只有流连山水、登高望远之时,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同学们,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

〔喜悦快乐冲动〕是啊,李白是与敬亭山心有灵犀、两两相悦啊!

〔板书:

相悦〕

  8、教师小结:

  〔结合板书〕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是,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从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内心的忧伤,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独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读诗)

  七、拓展阅读月下独酌

  1、有山相伴的日子,李白不会孤独,不会寂寞,同学们,当夜深人静,一轮明月当空照的时候,孤独的诗人有是这样排解内心的忧伤,找谁倾诉呢?

  2、出示月下独酌〔课件9〕

  3、读诗,交流讨论。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举杯消愁,与明月对饮,同歌同舞,这就是诗仙李白,好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伟大诗人!

  八、创设情景,吟唱古诗。

  1、穿越了千年时光,如果你来到了安徽宣州,你一定会去爬一座山——〔敬亭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李白〕你一定会轻轻地,轻轻地吟诵起一首小诗〔生读诗歌〕

  2、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欣赏歌曲独坐敬亭山生唱。

〔课件10〕

  3、结束语:

李白的一生伟后人留下了近千首优秀诗篇,如果你走近李白的诗歌世界,你一定会与李白相看——两不厌,你一定会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与李白长——相知,你一定会从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奋进的力量,与李白长——相悦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鸟飞

  孤独

  云去

  相看

  李白相知敬亭山

  相悦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坐──这字义实在太寻常不过了,没什么可多说的。

但假设加一“独〞字,那就大不一样了,其内蕴就够人玩味咀嚼的了。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题目就用了“独坐〞两字。

这里,让我们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感受,来看看它是怎样构思和写作的。

  解读文本使我我也陷入了独坐苦思:

  是李白的独享清闲,还是他无奈的孤独,或者是他超脱万物在瞬间灵感谢发下的绝妙情感的表达。

假设是这样,岂不是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了,那又如何形成有条有理,有形有味的课呢?

虽说我选上了它,是因为对它有感触有兴趣,但这首诗该当如何化解教学呢?

教参的所言人所共见,学生的理解有所局限,时空的距离更是沧海桑田难以沟通。

  独坐苦思中我搜索查阅了大量的文字资料。

我了解了李白壮志难酬的无奈。

李白一生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

他恃才而傲,故终生未能得志;他蔑视权贵,鄙弃功名,又常抒悲愤,自然得罪了许多人。

这从杜甫的不见中可窥一斑: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独坐冥想中,我对李白思乡的惆怅有所了解。

如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我了解了李白遭贬流放的愁楚。

如作于公元759年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我在李白的身后找到了与他不谋而合之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

我了解了独坐敬亭山的写作背景:

据清人黄锡圭李太白年谱考证,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当时距李白被罢官离开京城长安已整整十年了。

长期的飘泊不定,饱受了人间的苦辣酸辛,倍添了孤独的感情。

我找到了李白独坐敬亭山的姊妹篇望木瓜山: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两诗比照,我看到了李白的见与不见:

见日出,见栖鸟,不见众鸟,不见孤云。

两诗比照,我感受到了一脉相承的是诗人那孤独的`情怀。

略有不同的是前诗的委婉,后诗的直白。

委婉也好,直白也罢,同样流露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孤寂心声。

那是白居易夜雨:

“我有所感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的无限向往和百结愁肠。

恰是李后主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慨;恰是辛稼轩的“把酒问嫦娥〞与“何处望神州〞的无奈。

  当有了以上对文本外延的解读后,便自然转入了对文本内部文字信息的细读。

那同样是独坐的咀嚼,而后便是独坐的拥有。

  捧读这首诗,让人产生孤寂之感。

不是吗?

一群争鸣的飞鸟,从树丛中掠起、飞走,天上飘来的一片孤云,也单独悠闲而去,离开了敬亭山,消失在苍茫的太空,面前只有这座敬亭山并不走开。

青山与我相对而坐,在这茫茫天宇之间,似乎只有你才和我不离不弃,不厌不怨。

为何李白独以此山为友,“相看两不厌〞呢?

敬亭山连绵起伏,气势磅礴,却又如老人独坐,闲淡恬静,泰然自假设。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并不在乎众鸟、浮云的远去。

山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性情节操是何等的相似乃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

  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

  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

  我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

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

有什么好方法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板书课题。

齐读,解释诗题:

“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二、自读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

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

  1、老师: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确实,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

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

  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小组讨论:

  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四、达标测评

  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

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

  五、拓展延伸

  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

可以在诗句意思的根底上丰富内容。

  3、你还知道李白的哪首诗?

读给大家听。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两种笔画,掌握“坐〞的字理演变过程,掌握“鸟〞的笔顺。

  3.通过进一步学习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借助拼音识字等方法,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字理演变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5分)

  同学们,在我国的唐朝有位称为诗仙的伟大诗人,他的名字叫李白。

有一年秋天,大诗人李白游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非常美丽。

成群的鸟儿在天上展翅高飞,天边的云朵悠闲的飘着。

他觉得看也看不够,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诗。

诗的叫独坐敬亭山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敬亭山的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古诗,一边听,一边想,你从这首诗中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力图表达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的良好习惯。

  二、熟读古诗,认读生字(34分)

  1.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我们尝试读这一首诗吧。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1)学习要求认识的字。

  拼读7个要求认识的字,其中“坐〞是平舌音,“只〞是翘舌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了解生字在本课中的意思。

  

(2)学习既要认识又要会写的字。

  学习这几个字要强调“虫〞是翘舌音,“鱼〞是整体认读音节。

这几个字书上提供了字理演变图。

  回文学“鸟〞字

  请同学们在这首诗里找到天空飞翔的小鸟的诗句,读一读。

“鸟‘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只鸟形,头向左而立,还有嘴和一双爪子,现在这个字已经简化,要注意他的笔顺。

  在学习“牛、羊〞两字时,可以用谜语引入。

  三、作业。

(1分)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马、牛、羊、鸟、虫、鱼〞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7分)

  1.背诵独坐敬亭山。

  2.交流收集到的成语。

  3.复习生字。

  二、指导书写(13分)

  马:

注意第二笔的写法,注意新笔画横折折勾的写法。

  鸟:

注意字的结构,上窄下宽,注意小鸟“眼睛〞的“点〞。

  虫:

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三、完成书后活动与练习题“连一连,涂一涂〞。

(19分)

  1.先观察,看看每个图形上的字都读做什么。

  2.用笔连一连,把连成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发现其中的规律。

(同样的图形正好组成一组词语。

  【设计意图】:

通过此题的练习,到达积累词语的目的。

  3.用彩色笔涂一涂。

  四、作业(1分)

  书写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马牛羊鸟鱼虫

  〔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

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谁来告诉大家?

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

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

独坐敬亭山。

  3、解题:

“独坐〞是什么意思?

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

播放

  课件

  :

〔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

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

〔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局部,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单独;“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

〔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

〔孤单寂寞〕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

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衬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

外表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

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3、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公布本课要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要夺冠军大家有何绝招?

教师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总结第一绝招先要把古诗读正确,请同学们练习读对。

  2、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古诗,谁来指正?

  3、教师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总结第二绝招把古诗读流利,小组内练习读通〔能读流利〕。

  4、谁来指正?

  5、教师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总结第三绝招把古诗读懂,小组内练习读懂。

  6、谁能读懂?

  7、谁比他懂得多?

谁来评论?

  8、谁虚心向大家请教,说说不懂的地方?

  9、全班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10、开始比赛行吗?

  11、夺冠军最厉害的绝招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总结──读出感情!

  方法:

  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小组内练习读美。

  12、教师引导体会诗人当时孤寂的心情。

引导读出诗的节奏,诗的意境。

其间可插入一民间故事:

  多才多艺的李白被唐朝的玉真公主举荐入朝为官,后因得罪权贵被罢免。

玉真公主以公主之位死谏,无奈皇意已决。

玉真公主一气之下出走敬亭山,落发为尼,死后葬于此。

李白在安史之乱后被赦免途遇敬亭山,听说此事,感慨万千,他九登此山,留下这千古名篇。

学生不难理解由于李白犯案,朋友远离他,亲人躲避他的孤寂情怀。

  13、古诗朗诵比赛马上开始,请小组选出参赛选手。

  14、〔播放课件:

来自教科书上的插图和古筝曲渔舟唱晚〕故事朗诵比赛开始,谁有勇气第一个参赛?

  15、谁来挑战?

谁来评论?

  16、公布冠军,让冠军说说经验,其他同学补充。

  17、总结方法:

  读对──-读通──-读懂──-读美。

  第二课时

  1、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诵独坐敬亭山。

  2、运用上节课学过的方法学习剩下的古诗,继续进行比赛。

  3、有什么问题需大家帮助解决,教师只在有争议的地方引导点拨。

  4、比赛开始。

  5、公布冠军,述说经验。

  【教学后记】

  1、这种教法效果还不错,尤其第一首诗的学习体会使师生收获颇多。

  2、本课第一课时学习前两首,如预习充分就可以直接进入检查,甚至直接进入理解的争论。

第一首应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习方法,师生共同总结学法,然后用此法学习第二首。

第二课时按此法解决剩下的内容绰绰有余。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喜欢哪首古诗?

谁来背给大家听?

今天,我们再学三首,这三首诗想像奇特,你们一定会喜欢。

  板书课题:

古诗三首

  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首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解题:

  敬亭山:

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