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6972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docx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8篇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透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

  二、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三、选文目的:

透过对诗句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累。

  四、教学准备:

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李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诗人了,我们学过不少他写的故事,大家能背诵出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

  这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手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

(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

李白,唐代诗人,他写的诗又多又有名,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诗仙”,(介绍历史背景。

  2.解诗题。

“独”是指独自一个人。

请同学们看注释了解敬亭山。

  师:

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朗读全诗,体会李白的情绪。

  3.检查生字,朗读全诗。

  课件出示生字生词,指名认读,领读。

出示全诗,全班齐读,教师指导古诗停顿并范读。

  (三)悟诗意,觉诗境。

  师:

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1.重点引导“众”与“孤”之中蕴含的多与少之意,“尽”与“闲”比较教学,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当时的情绪。

  2.小结前两句:

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3.师:

请同学们读一读后两句,后两句诗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4.读诗句,小组讨论诗句含义。

  5.小结后两句:

我静静的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谁也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过度:

作者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语的高山呢古人写诗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情绪,(了解李白不同时期的诗和他当时的境遇,体会本诗抒发的情怀。

  四.朗诵全诗,熟读能诵。

  五.总结全课。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二):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会透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教学重点: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知识链接: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

诗人透过对敬亭山的描述,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一、导入

  师:

同学们明白李白吗?

(明白)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

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师:

李白的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谁来背一首?

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

《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诗人。

《静夜思》——乡愁满怀的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情谊、珍友谊的李白

  二、学习生字词

  1、同学们都预习的很认真,看来字词关是拦不住大家了。

屏幕上的8个词语如果你都认识,就给老师一个自信的笑容。

那就开火车吧。

  2、是不是老师随便指哪一个词语都难不倒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啊?

打乱顺序读。

  3、强调“敬亭山”------敬亭山在哪里?

(江南,安徽)

  强调“两不厌”------注释中如何解释“厌”,那么不厌是什么意思?

“两不厌”又怎样解释?

  强调“孤云”------孤云是多少白云?

只有一朵。

白云的伙伴呢?

早就走了,这是最后一朵,也将要“独去闲”了。

悠闲自在的飘走了。

  4、出示:

“尽”在字典里的三种解释,全部;完了,没有了;用了很大的力气。

“高飞尽”里面你怎样理解“尽”字的意思?

“高飞尽”又怎样解释?

“众鸟高飞尽”呢?

  三、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一)从题目上感悟

  师:

明白敬亭山在哪儿吗?

(生答)

  师:

我们透过预习已经明白了。

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

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宣州,多次登临过敬亭山。

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等这些大诗人也都先后去过,并且在那里留下了超多的诗文,所以敬亭山之后被称为“江南诗山”。

好,谁再来读题目?

注意敬亭山前面还有“独坐”两个字。

(生读)

  3、李白来到敬亭山下,坐下来欣赏对面山上的美景。

有知心朋友陪伴吗?

有只可爱的小鸟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云相伴也很悠闲啊!

(生回答,都没有并说说从哪句诗里明白的。

  4、没有伙伴,你觉得李白是怎样的情绪?

板书:

独。

  5独坐敬亭山的意思是()学生填空,理解题目的意思。

  6、谁愿意来当一次小演员,把自己变成李白,读一读自己的这首诗的题目。

  7、明白孤独忧伤的语气要低沉,缓慢。

练习朗读题目。

  8、李白为什么会孤独,会忧伤呢?

一齐来了解一下李白当时的处境,写作的背景。

  

(二)细读诗文,理解含义

  1、课件出示全文。

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以李白的身份,读读自己写的这首诗。

还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语气啊。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李白很孤独?

(重点理解高飞尽,独去闲,第一句诗的含义。

  3、寂静的山上没有一只鸟,没有一片云,此时此刻有谁愿意懂李白的心,留下来陪陪他呢?

(敬亭山)

  4、李白的眼里有鸟吗?

有白云吗?

只有什么?

  5、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样看着李白。

孤独的山看着孤独的人,孤独的人看着孤独的山,-----相看两不厌,怎样看也看不够。

所以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此时李白深情的看着敬亭山,轻轻的说:

“”

  敬亭山也深情的看着李白,轻轻的说:

“”

  把要说的话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强调学习方法:

读书时,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这是学习的好方法。

  7、学生汇报之后,老师引读。

  此时此刻,李白相对敬亭山说:

“连白云和小鸟都不喜欢我了,只有你愿意留下来陪我。

我们俩真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还想对敬亭山说:

“我们两个孤独的好朋友在这么清静的地方,真是------”

  敬亭山也想对李白说:

“”

  8、李白愿意把敬亭山当做自己的好朋友来倾诉心里的话,我们能够体会到李白对敬亭山的什么性情?

(板书:

寄情山水)

  9让我们再一次以李白的身份读课文,看自己是不是已经理解了每一句诗的含义。

出示诗句含义。

读读记记。

  10、指导背诵。

  四、回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有了哪些收获?

  五、作业小超市

  1、练习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山》。

  2、熟练朗读《望洞庭》和《忆江南》。

  3、搜集一些描述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三):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一,回顾学过的李白的几首古诗,导入新课《独坐敬亭山》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课件展示《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全班交流.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齐读).

  2.解题,质疑.

  ①敬亭山:

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②看到课题,你明白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二,提示方法,学习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2.检查自学状况.

  ①指读全诗;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自己思考诗意.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a,先来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一句,那里你有最不能弄明白的字词吗提出来大家一齐解决.(重点理解"尽,闲"二字.)

  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呢

  (天上的鸟儿们都高飞远去了,万里长空中的一片白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地飘远了.)

  你明白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吗联系有关的资料,老师相信你更能体会出诗人当时的情绪,更能品味出诗里的味道来.

  b,那么是不是当高鸟飞尽,孤云飘逝,李白就这样一向觉得寂寞悲哀下去了呢请看下一句.

  c,"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不明白的字词吗

  重点理解"厌","相看"(即谁看谁

  d,李白觉得是不是自己真的是孤单到一无所有了呢他觉得还有令人高兴的或者说是让人欣慰的事物吗那有是什么呢

  你怎样理解这句诗的

  ("我"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好像看着"我",我们相互总也看不够,大概只有敬亭山还愿意和我做伴,做我的知己朋友吧.)

  e,鸟儿你要飞就飞走吧,白云你要飘也飘走吧,起码还有敬亭山和我两两相望,做我的知己朋友.从中,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了吗你对李白有什么新的认识(体会到李白对敬亭山的喜爱,李白是个很洒脱,乐观的人.)

  f,有感情读这句诗.

  g,连起来说说诗意,再次了解一下诗人感情的变化:

从感到孤独寂寞到喜爱敬亭山,乐观豁达起来.

  3.这首诗描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人山对话,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1,试想李白当时的情绪,他独自坐在敬亭山上,把敬亭山当作知己,他会对知己说些什么呢

  2,指名学生想象说话.全班交流.

  3,敬亭山听到李白的心声,它又会怎样回答呢

  4,再次想象说话,突破难点,升华情感.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五,拓展延伸

  1.收集其他借景抒情的古诗;交流.

  2.把喜欢的古诗词抄在摘抄本上.

  六,板书设计:

  ting独坐敬亭山

  亭(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以动衬静)

  借景抒情孤云/独去闲.孤独寂寞

  相看/两不厌,(相知相守)

  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四):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天语文网小编整理了诗歌《独坐敬亭山》教案设计。

诗歌《独坐敬亭山》教案设计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用心性。

一齐来学习下!

  诗歌《独坐敬亭山》教案设计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独坐敬亭山》一诗的生字。

  理解诗歌的意思,由诗句想象画面。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自学生字词,自主了解诗人的生平。

  教学图片

  教育过程

  导入新课

  了解李白。

  由《早发白帝城》一诗引出李白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用心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与杜甫并称"李杜"。

  学生自由讨论有关李白的诗或故事

  写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此刻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I等曾在那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这首五绝写于天宝十二年(753)秋游宣州时,是李白离开京城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写的。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这期间,他写了超多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情绪感的诗。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学习生字"亭"

  独坐敬亭山

  亭

  点击查看图片

  指出亭字是后鼻韵母。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习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听录音

  划出节奏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词语意思

  独坐:

  敬亭山:

在宣州(此刻安徽宣城北郊),古名昭亭山,山上有敬亭

  众鸟:

  高飞尽:

  独去闲:

  厌:

  了解诗句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意思是: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是:

  赏析本首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的景象,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

  "众鸟高飞尽",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

"众鸟"一般能够让我们想到什么本来能够让我们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多有情趣啊!

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却是越来越远,一个"高"字扩展了空间:

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

一个"尽"字,增强了这句的表现力度,能够想见李白这时的万般惆怅。

运用这种烘托写法的,还有很多,例如……

  后句中,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

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

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小精灵

  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我们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令人回肠荡气。

  "尽""闲"两个字,把我们引入一个"静"的境界:

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个性的清幽平静。

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

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

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露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我们以联想:

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

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

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到达了感情上的交流。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齐,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

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

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与这一句十分类似。

  "众鸟"、"孤云"的"动"与"敬亭山"这"静"比较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无奈!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敬亭山极目如画,然而风景如画又怎样样我们并不明白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

本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的景色,抒发内心无奈的情感。

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

然而,恰恰在那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

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杯具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联系自己实际谈问题:

  我们有没有过李白的这种孤寂感觉谁能举例说明

  我们是怎样排遣这种孤寂带来的苦闷感觉的呢

  拓展学习李白的其他写景诗歌

  这首诗与上首有许多类似之处

  《月下独酌》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是个乐观洒脱的人,这在他的很多诗中都表现出来的,请大家再看一首: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课堂小结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

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

同时,李白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山水诗。

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

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

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齐,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

  布置作业

  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请把他想对敬亭山说的话,写出来。

  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你想安慰安慰他吗怎样安慰他呢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会透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教学重点: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知识链接: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

诗人透过对敬亭山的描述,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一、导入

  师:

同学们明白李白吗(明白)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

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师:

李白的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谁来背一首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

《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诗人。

《静夜思》——乡愁满怀的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情谊、珍友谊的李白

  二、学习生字词

  1、同学们都预习的很认真,看来字词关是拦不住大家了。

屏幕上的8个词语如果你都认识,就给老师一个自信的笑容。

那就开火车吧。

  2、是不是老师随便指哪一个词语都难不倒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啊打乱顺序读。

  3、强调“敬亭山”------敬亭山在哪里(江南,安徽)

  强调“两不厌”------注释中如何解释“厌”,那么不厌是什么意思“两不厌”又怎样解释

  强调“孤云”------孤云是多少白云只有一朵。

白云的伙伴呢早就走了,这是最后一朵,也将要“独去闲”了。

悠闲自在的飘走了。

  4、出示:

“尽”在字典里的三种解释,全部;完了,没有了;用了很大的力气。

“高飞尽”里面你怎样理解“尽”字的意思“高飞尽”又怎样解释“众鸟高飞尽”呢

  三、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一)从题目上感悟

  师:

明白敬亭山在哪儿吗(生答)

  师:

我们透过预习已经明白了。

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

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宣州,多次登临过敬亭山。

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等这些大诗人也都先后去过,并且在那里留下了超多的诗文,所以敬亭山之后被称为“江南诗山”。

好,谁再来读题目注意敬亭山前面还有“独坐”两个字。

(生读)

  3、李白来到敬亭山下,坐下来欣赏对面山上的美景。

有知心朋友陪伴吗有只可爱的小鸟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云相伴也很悠闲啊!

(生回答,都没有并说说从哪句诗里明白的。

  4、没有伙伴,你觉得李白是怎样的情绪板书:

独。

  5独坐敬亭山的意思是(学生填空,理解题目的意思。

  6、谁愿意来当一次小演员,把自己变成李白,读一读自己的这首诗的题目。

  7、明白孤独忧伤的语气要低沉,缓慢。

练习朗读题目。

  8、李白为什么会孤独,会忧伤呢一齐来了解一下李白当时的处境,写作的背景。

  

(二)细读诗文,理解含义

  1、课件出示全文。

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以李白的身份,读读自己写的这首诗。

还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语气啊。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李白很孤独(重点理解高飞尽,独去闲,第一句诗的含义。

  3、寂静的山上没有一只鸟,没有一片云,此时此刻有谁愿意懂李白的心,留下来陪陪他呢(敬亭山)

  4、李白的眼里有鸟吗有白云吗只有什么

  5、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样看着李白。

孤独的山看着孤独的人,孤独的人看着孤独的山,-----相看两不厌,怎样看也看不够。

所以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此时李白深情的看着敬亭山,轻轻的说:

“”

  敬亭山也深情的看着李白,轻轻的说:

“”

  把要说的话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强调学习方法:

读书时,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这是学习的好方法。

  7、学生汇报之后,老师引读。

  此时此刻,李白相对敬亭山说:

“连白云和小鸟都不喜欢我了,只有你愿意留下来陪我。

我们俩真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还想对敬亭山说:

“我们两个孤独的好朋友在这么清静的地方,真是------”

  敬亭山也想对李白说:

“”

  8、李白愿意把敬亭山当做自己的好朋友来倾诉心里的话,我们能够体会到李白对敬亭山的什么性情(板书:

寄情山水)

  9让我们再一次以李白的身份读课文,看自己是不是已经理解了每一句诗的含义。

出示诗句含义。

读读记记。

  10、指导背诵。

  四、回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有了哪些收获

  五、作业小超市

  1、练习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山》。

  2、熟练朗读《望洞庭》和《忆江南》。

  3、搜集一些描述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教学反思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歌,是一首简单易懂的诗歌。

诗人透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述,抒发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

  这天第一次正式给四年级的孩子上课,由于以前我没有教过四年级。

再加上我是新来的老师,所以我对这些孩子比较陌生。

所以这一节课我只上了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

课前我利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做了《课堂作业》。

我没有上过课就把《课堂作业》发下去给学生做,我有两点用意。

一,我想了解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