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学课件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5536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坐敬亭山教学课件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课件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课件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课件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课件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课件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课件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课件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课件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独坐敬亭山教学课件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独坐敬亭山教学课件设计.docx

《独坐敬亭山教学课件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坐敬亭山教学课件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独坐敬亭山教学课件设计.docx

独坐敬亭山教学课件设计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临川区鹏田乡中心小学付华平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件1)

1、同学们,唐代时我国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诗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诗人?

(生交流)

2、唐代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

(生答李白)

3、你对李白还有什么了解,还记得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吗?

(背李白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仙李白(出示课件2—走近李白)

二、板书课题,揭题(课件课题3)

1、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书:

独坐敬亭山)

2、生读题

3、理解题意:

“独”是什么意思?

有哪位同学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

(教师出示敬亭山课件)(课件4)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

((课件5写作背景)

三、读诗,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出示诗歌)(课件诗歌6)

1、默读古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生自由读诗)

2、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古诗读得特别好,指名读,(评价很有诗人风范)齐

3、诗歌朗读形式多样,想不想尝试合作读。

(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

4、分组合作读,每小组一句

男女生叠读(叠读前三后二)

师生叠读

5、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的韵味,配乐齐读。

(课件61)

古代的读书人读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

四、范读诗歌,想象画面

1、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朗诵想象画面((课件62朗诵)

2、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鸟飞云飘伫立的大山孤独的诗人)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这样的画面?

(课件画面71)

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感受?

(景美寂静孤独)

五、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

1、读一二句。

2、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出示鸟飞图)(课件72)

3、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意(出示云去图)(课件73)

4、读诗,感受诗人的孤独。

(板书鸟飞云去孤独)

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寂寞呢?

(生交流,师小结:

被贬离京城,十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样的孤单寂寞!

六、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1、读三四句。

(课件8)

2、体会人山相看:

相看是什么意思?

(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谁和谁相看?

(李白与敬亭山)会怎样看?

(含情脉脉四目相对默默对视)(板书:

相看)

3、理解“厌”,说一二句诗意。

4、有“不厌”(看不够看不足)引出;同学们,诗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

吗?

{不是}你们知道诗人这是第几次登上敬亭山吗?

第七次啊!

诗人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敬亭山的美丽风景吗?

(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一座山吗?

你说!

(不是)仅仅是一座山吗?

你说!

(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哪里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永远与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

一位孤单时可以做伴,寂寞时可以倾诉的朋友啊!

5、人山对话,写中悟情。

孤独的诗人会向敬亭山诉说什么?

敬亭山又会怎样抚慰孤独的诗人?

拿出纸和笔,写出人山对话。

6、分角色说人山对话,体会人山相知。

同学们,听完人与山的对话,诗人与敬亭山就是一对相知的朋友啊!

(板书:

相知)有了这样的朋友,诗人还好孤独吗?

(不会)还会寂寞吗?

(不会)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7、感受人山相悦。

李白一生不畏权贵,命运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心中自有说不出的孤独寂寞与忧伤,只有流连山水、登高望远之时,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同学们,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

(喜悦高兴激动)是啊,李白是与敬亭山心有灵犀、两两相悦啊!

(板书:

相悦)

8、教师小结:

(结合板书)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是,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从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内心的忧伤,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独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读诗)

七、拓展阅读《月下独酌》

1、有山相伴的日子,李白不会孤独,不会寂寞,同学们,当夜深人静,一轮明月当空照的时候,孤独的诗人有是这样排解内心的忧伤,找谁倾诉呢?

2、出示《月下独酌》(课件9)

3、读诗,交流讨论。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举杯消愁,与明月对饮,同歌同舞,这就是诗仙李白,好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伟大诗人!

八、创设情景,吟唱古诗。

1、穿越了千年时光,如果你来到了安徽宣州,你一定会去爬一座山——(敬亭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李白)你一定会轻轻地,轻轻地吟诵起一首小诗(生读诗歌)

2、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欣赏歌曲《独坐敬亭山》生唱。

(课件10)

3、结束语:

李白的一生伟后人留下了近千首优秀诗篇,如果你走近李白的诗歌世界,你一定会与李白相看——两不厌,你一定会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与李白长——相知,你一定会从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奋进的力量,与李白长——相悦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鸟飞

孤独

云去

相看

李白相知敬亭山

相悦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

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诗圣、诗仙)

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释题,简介背景

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过渡: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诗意。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

“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

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

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你最欣赏哪一句?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青山湖学校尹明霞

教学目标:

1.认识“亭”字,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情感,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李白的诗句,谁来背一背?

2.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3.师板书课题,指导“亭”的写法,下面是“丁“,不是”子“。

4.指名读题,说说从这个题目,你了解了什么?

二.初读本首诗,感知孤独

指名读诗,说说有什么感受?

(要求读正确、流利,并且有诗的节奏)

三.探究诗意,理解孤独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首先把诗读正确流利,再借助注释,或字典理解诗意,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生借助注释,字典要求理解字义,再同桌互相学习,逐句理解诗意。

3.生汇报学习情况。

4.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此时的李白是一种什么感受?

(板书:

孤独),也就是只有李白一个人,诗中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请同学们一句句的读,再把这些词语画下来。

5.逐句理解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从“飞尽、独去”体会孤独。

(板书:

飞尽、独去)

(2)师:

是啊,天空中看不到一只鸟,也听不见一声鸟鸣,连一

片云都没有,这该是一座怎样的山呀?

(沉静、死气沉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这一句诗。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从“只有”“相看”体会孤独。

(板书:

只有、相看)

指名说说对这一诗句的理解。

(4)师:

此时只有李白和敬亭山,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也

看不厌,多么孤独啊!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诗。

6.结合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读写结合,体验孤独

1.假如你是李白,就这么久久地坐着,静静地看着敬亭山,此时你回对敬亭山说些什么?

面对孤独的李白,假如你是敬亭山,你又会对李白说什么呢?

生练笔,把想说的话写在书上留白处。

2.师生交流。

板书设计:

飞尽、独去

孤独寂寞

只有、相看

《独坐敬亭山》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学生齐读课题“古诗词三首”,教师导入:

把这个课题和以往的同类课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吗?

2.学生表述,教师相机训练学生规范的表述:

……是诗,……是词。

3.教师过渡:

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之说。

什么意思呢?

通俗一点儿说,就是唐朝的诗写得最好,宋朝的词写得最好。

诗和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些我们先不谈,咱们一首一首地学,慢慢地就明白了。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4.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点:

是否读正确了?

注意“相”字的读音。

5.运用反复手法,训练几个学生朗读全诗,教师横向评价:

诗味读得最浓的是谁?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

6.教师过渡:

诗和词,最大的作用就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

李白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我们先来听一段小故事:

……在被迫离开长安十年后的一天,李白在游完安徽宣州郊区的敬亭山之时,写下了这首诗。

一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受?

7.学生表述,教师相机:

(1)这种感受在诗题里边有没有表现?

(2)在诗句里有没有表现?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着重注意“闲”和“厌”的解释。

8.教师小结诗中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只有”一词的深意:

能陪伴

李白的,只有一座无言的敬亭山。

这句话当中的“只有”什么意思?

只有,就是除了敬亭山,什么都没有!

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有的只是眼前的青山,身边的孤独!

9.教师过渡:

学了这么久,也不知道同学们学明白了没有,听老师说一段话,看老师说的是哪一句诗?

教师引读:

天上的鸟儿都结伴飞走了,不见了踪影;那一片白云,它也飘走了,只留下孤孤单单的我。

这世界上能陪伴我的,恐怕只有眼前的这座敬亭山了。

10.

11.训练学生看着课文图反复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教师组织学生在朗齐诵诗歌,笔记,背诵、默写。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孤独

只有

独坐敬亭山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交流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的意境,体会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意思。

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古筝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

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

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谁来告诉大家?

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

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

独坐敬亭山。

3、解题:

“独坐”是什么意思?

题目是什么意思?

(来源说明好范文网: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

播放课件:

(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

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

(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

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设计意图:

在教育改革过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忽视了基础教育,我们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语文教学应该扎实抓好字、词。

所以设计了比较形象的字理识字,并让学生写好字。

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也体现了生的自主学习。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

(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

(孤单寂寞)结合版书:

鸟飞尽

云独闲孤单寂寞

山相对

课件介绍背景:

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

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

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

(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五)扩展。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

3、交流。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