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29653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docx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docx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xx中等专业学校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初级会计职称人员从事会计核算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是会计上岗证所必须的考试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定位为:

一个认知: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对于系统初始设置、日常管理、系统维护等方面的能力,重点让学生具有电算化系统管理员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掌握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任意一个通用软件环境里独立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能力。

两个基础:

即本课程一方面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另一方面是会计上岗职业专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三个基本:

即本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会计财务软件操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

四个目标:

本课程应实现认知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技能;具备观察、理解能力等四个教学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会计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2、本课程以“实现认同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初级会计岗位专业技术”等四个基本目标,彻底打破按学科和理论体系设计课程的模式,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以会计电算化的各个模块设计学习单元,依据初级会计上岗证的具体要求和各种财务软件需求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3、本课程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用一半以上的学时让学生练习所学知识点,课时安排为一堂理论课一堂练习。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以及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能熟练操作该课程所供财会软件的运用方法,达到江苏省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上岗考核要求(初级)。

教学中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观念。

(二)具体目标

1.素质培养目标

(1)初步具有会计信息化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2)遵守财会法规和职业道德,具有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3)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2.知识教学目标

(1)认知会计电算化岗位产生的背景、特点和具体要求,产生对会计电算化的兴趣;

(2)能掌握会计电算化中各个模块的具体要求,巩固之前所学习的各门会计学科相关知识;

(3)能通过会计上岗证中会计电算化的考试,并能熟练运用一种电算化的财务软件。

3.能力培养目标

(1)能正确判断经济业务性质和内容,能准确按照会计的专门方法将各项经济业务录入财务软件处理;

(2)能根据录入凭证登记账簿,并能正确编制财务报表;

(3)能跟上时代发展要求,具备电子作账的各项能力,并能胜任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

三、内容标准

模块一:

 系统初始化

(一) 项目任务

能够利用会计软件的系统管理与初始设置功能建立电算化应用

环境。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利用系统管理功能设置账套、建立操作员并为操作员授权。

(2)能在管理门户或系统维护界面录入、设置系统环境参数与运行要素。

(3)能在账务处理或总账模块中建立会计科目表,录入初始数据。

(二)学习目标:

了解系统初始化的内容与程序,理解新建账套、操作员管理与授权的原理与方法,掌握系统环境参数设置与系统运行要素设置的方法,会录入期初数据与理解试算平衡的原理、程序与技巧。

(三)学习任务:

模块二:

账务处理系统

(一)项目任务

能利用软件相应模块功能完成对基本会计业务的日常处理。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在账务处理模块完成对记账凭证的录入与修改操作。

(2)能对已录入的记账凭证进行查询、修改、出纳签字、审核、过账等操作。

(3)能根据会计规范查询凭证错误,并利用错账更正方法更正凭证错误。

(4)能正确设置与输出各类会计账簿。

(二)学习目标:

了解通用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程序与方法,熟悉会计业务的软件处理与手工处理在思路、程序、方法上的区别,了解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一般原理,掌握凭证处理与账簿输出中各项参数的意义与设置方法。

(三)学习任务:

模块三:

辅助核算功能与管理

(一)项目任务

能够利用软件辅助核算功能正确处理设置辅助属性参数,完成对辅助项目管理业务的操作。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够在录入记账凭证时正确设置或输入辅助核算参数。

(2)能够以出纳员的身份进行银行对账并输出对账结果。

(3)能够对部门核算、个人核算进行设置并能输出相应的辅助账簿。

(4)能够正确设置自动转账凭证,并在期末生成和输出记账凭证。

(二)学习目标:

了解辅助核算的原理,了解辅助核算业务的软件处理与手工处理的差异,掌握对部门、个人、往来业务、银行业务等进行辅助核算的方法与技巧,掌握辅助业务账簿查询与分析的方法。

(三)学习任务:

模块四:

工资管理

(一)项目任务

能够利用相应软件模块对工资系统及工资数据进行设置、编辑与处理。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够正确设置工资项目,并正确设置工资项目计算公式。

(2)能够对本月工资进行录入、编辑、汇总等操作。

(3)能够进行工资的扣零、扣税设置,并处理扣零、扣税业务。

(4)能正确设置、生成与传递工资结转凭证。

(二)学习目标:

了解软件对工资数据及工资费用管理的原理与程序,掌握工资项目设置与运算公式设置的规则与方法,掌握工资费用结转的原理,学会设置与生成工资费用结转的记账凭证。

(三)学习任务:

模块五:

固定资产管理

(一)项目任务

能够利用相应软件模块对固定资产及其折旧进行设置、编辑与处理。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够正确设置固定资产类别与卡片项目。

(2)能按核算要求设置与录入固定资产初始卡片。

(3)能够依照折旧规范设置并处理固定资产折旧,生成与传递折旧凭证。

(4)能够对固定资产变动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处理。

(二)学习目标:

明确固定资产卡片及其管理的主要原理,了解在电算化环境里管理和使用固定资产卡片的优势,掌握固定资产卡片的建立、变动资料录入、折旧方法的设置和折旧计提以及固定资产自动凭证的生成等过程的处理规则。

(三)学习任务:

模块六:

期末处理

(一)项目任务

能利用软件功能对模拟账套涉及的相应模块作期末业务处理。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利用已设置的自动转账凭证生成并传递记账凭证。

(2)能对核算资料进行期末对账处理

(3)能按顺序完成多个软件模块的期末结账操作。

(二)学习目标:

了解期末业务的特点与处理顺序,了解期末对账与结账的原理,掌握利用自动转账凭证生成传递记账凭证的方法,掌握期末结账的操作技术。

(三)学习任务:

模块七:

会计报表的设置和管理

(一)项目任务

能够在会计报表管理模块完成对常用会计报表的设置、编制与输出。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够利用报表管理功能建立资产负债表,设置取数公式与审核公式,输出当月报表数据。

(2)能够利用相应功能建立利润表,设置利润指标取数公式,生成输出利润表。

(二)学习目标:

了解会计报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用自定义报表功能定义报表结构的方法,掌握取数规则和指标取数公式的编写方法,掌握会计报表编制输出的步骤与方法。

(三)学习任务:

模块八:

电算化与会计软件

(一)项目任务

能够对电算化会计软件的总体结构、软件模块、模块间关系作一般性分析。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讲述电算化会计的大致的发展历程。

(2)能识别会计软件的总体结构。

(3)能辨别软件模块,表述软件模块间的数据传递关系。

(4)能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分析电算化会计的发展趋势。

(二)学习目标:

了解电算化会计以及会计软件的含义、特点及发展历程,熟悉从会计信息系统以及会计信息化角度对电算化会计的描述方式,明确电算化会计的内容、运作方式与发展趋势。

理解会计软件的功能模块及其基本功能,掌握会计软件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软件功能模块的运用顺序。

(三)学习任务:

模块九:

电算化的组织与实施

(一)项目任务

能够根据企业背景资料设计、策划电算化会计应用模式。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够对指定企业的会计软件选择、模块选择等提出初步方案。

(2)能够设计指定企业的会计岗位,提出操作员及其权限分配方案。

(3)能够大致策划指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内容与步骤。

(二)学习目标:

了解电算化会计工作的规划、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建立、电算化会计的日常管理的方法与安全管理的措施,学习规划与设计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三)学习任务:

模块十:

分组分岗综合应用

(一)项目任务

掌握主要会计业务的岗位配置以及对软件各模块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够根据模拟单位实际情况设置岗位并配置操作员。

(2)能够根据所拥有的权限完成记账凭证、账簿、期末处理、报表等环节或业务的处理。

(3)能够查询或检验其他岗位成员所处理的业务。

(二)学习目标: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对模拟单位进行电算化会计工作的策划,在策划基础上确定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各自业务处理的过程。

掌握对企业单位的会计业务进行电算化处理的技术,重点训练团队合作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

(三)学习任务: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参考学时和学分

参考学时:

68学时(其中实践课30学时)

学分:

4学分

2.教学方法

(1)以上机操作、项目教学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实践场地等教学手段。

讲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知识时, 要结合具体财务会计软件和典型会计业务;讲解操作过程方法时,教师要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采用高清晰度大屏幕投影或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采用广播方式进行教学。

(2)强化上机实验环节是真正学好本课程的关键。

要求学生在上机之前, 首先准备好实验资料。

上机实验时, 要按规定步骤进行操作,要充分利用有限的上机时间。

(二)考核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采取模块评价、单元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

(三)教材编写建议

《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置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基本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所以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教材要符合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

要重点突出、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

2、尽量形成综合化或模块化教学内容结构,要有层次性。

3、从实际需要为切入点,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以体现时代性、立体性和动态性为要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创新、有特色的编写目的。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案例库、学习案例库、考核案例库)

1、开发用友、金蝶或其他财务会计软件的各个基本模块中的案例;

2、开发综合实训材料;

3、与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初级会计电算化》融和的复习资料。

(六)其他

1、该课程按照定位要求,采取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

2、本课程所列的总学时、模块课时为建议课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增减。

建议课时包括课堂教学课时和实训课时,不包括考核课时。

3、如果将本课程的考核与会计从业资格考核相结合,可根据从业资格考核纲要调整补充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