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3017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案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一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教材解读表

单元主题

我爱读书

主题概述

培养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读书方法的学习。

课文题目

课后作业

(或连接语)

生字

词语

教学目标

课时

每课重点(主题联系)

单元共同点

1、窃

1、收集读书名言;

2、理解课文内容并填空。

3、学做“读书纪录卡”

认7个

写14个

13

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读书的乐趣)

1、重视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2、生字词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3、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4、配合本组专题的多项训练内容,开展综合性学习。

2

1

2

1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1、了解访谈内容;

2、学做“访谈纪录”

3、了解“季羡林”。

认3个

6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读书的意义)

3、走遍天下书为侣

1、感情朗读;背诵第7自然段;

2、理解多种表达方法在表达同一内容时的不同效果;

3、交流收集到的古今中外的名人读书方法。

认4个

写9个

11

初步把握主要内容;通过多种表达方式,表现对读书的热爱;

(读书的方法)

4、*我的“长生果”

1、感情朗读,体会“长生果”的含义;

2、鼓励练笔。

认12个

16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2、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读书的收获)

语文园地

口语交际:

讲述读书的收获及辩论

回顾单元收获;讲述具体生动。

辩论有重点、有条理。

1

习作: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三选一)

不拘形式写下所见所想;与人分享习作;学习修改习作,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2

日积月累:

读书名言(理解、背诵)

感受语言乐趣,积累语言

展示台:

语文综合性活动

感受语文的趣味性、多样性。

几点说明:

(一)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总思路:

了解单元主题——分课教学,关注主题关联,突出语文意识——回顾收获,拓展练习。

(以主题组织的单元教材仅仅是教材组织形式而已,教学时不能仅从“主题与内容”方面来把握,还应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教材,体现语文的“活”及其深厚含义。

(二)单元主题关联处理方式:

1、单元导语在第1课第一课时处理。

2、第1课教学,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味到读书的乐趣。

3、第2课以“访谈录”的形式与学生见面,接触国学大师——季羡林,收获读书的意义,鼓励学生开展“访谈”活动,实现语文的综合性学习。

4、第3课教学,感受国外作家不拘一格的写作风格,明了读书的方法。

5、第4课教学从单元主题关联导入。

6、口语交际之中引入单元回顾,回顾内容、情感、语言积累等方面的收获。

(三)单元作业处理方式:

课后题力求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作业务必落实;单元检测题仅供评价参考。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1、窃读记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课前搜集读书名言;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让我们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

(板书课题)

二、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重点引导:

窃、锅、檐、皱的字形,饥肠辘辘、撑的字音。

(抽读、教读、教写、齐读、及时练习为主)。

2.“窃”字的含义:

(1)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结合课文内容,朗读“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3.“窃读”的含义:

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4.小结:

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三、诗歌欣赏,初探窃读原因。

作者为了读到书,历经了很多坎坷,所以作者曾将一首小诗摘抄下来,作为自己窃读的心境写照。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我看见一眼睛充满热烈希望的小孩,

在书摊上翻开一本书来,摆书摊的人看见这样,

很快地向小孩招呼:

“你从来没有买过书,所以请你不要在这里看书。

小孩慢慢地踱着,叹口气,

他真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认过字母,

他就不会看着老东西的书了。

穷人有好多痛苦,富人永远没有尝过。

2、谈谈自己从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对书的渴望;被拒绝的无助;无力购买的痛苦。

3、出于对知识的渴望,作者渴望读书,由于家境贫寒,作者无力购书,所以只好窃读。

四、提出问题,品读课文。

1、“窃读“到底是怎样一种滋味?

2、全文哪个句子最能概括作者窃读的感受?

让我们带着这样两个问题,走进课本,去思考,去体悟一下。

3.自由读课文。

读完后划出最能说明窃读滋味的一句话。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4、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请结合作者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A“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而又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B“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C“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D“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

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E“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

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

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F“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G“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

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

五、学习小结(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

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文)还得细细地去品读,勾画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词语句子,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七、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八、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tōuqièjùpàzhīchēng()()()

yǐncángzhìhuwūyá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在()中填上适当的词。

()地读着()地读着

()地读着()地读着

第二课时做阅读记录卡

一、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窃读记》,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窃读的滋味。

二、读懂作者

  这篇文章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产生,窃读的滋味虽是苦乐交织,忧喜并存,但乐大于苦,喜大于惧,知识和智慧的丰收弥补了身体的劳累。

所以,作者的国文老师很精辟地概括了一句话: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你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引导学生谈出更深的认识:

书籍不仅是人类通向进步的阶梯,更是支撑人灵魂,滋养精神的必需品。

三、写阅读记录卡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

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

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阅读记录卡”,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阅读感受和收获。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

)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

把它填写在读记录卡上,并在旁边批注原因。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

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全班汇报交流:

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1)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

(激发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感受。

   如:

刚进书店时回想、安心和担忧几种不同心情的转换。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得喊着:

“大些!

再大些!

”高兴却又装着不高兴的复杂表情。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一种惧怕。

(2)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

  如:

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

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以上三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急切渴望。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读书的满足与快乐。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对书的酷爱。

4.练习朗读。

 师生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四、补充材料,倡导个性阅读。

  分发材料:

《黄果树听瀑》

1.用心读文章,品味文章。

 动笔去划一划,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读书的收获与感受。

(引导学生能够简单用上学习课文时的方法。

谈出自己的体会。

五、拓展延伸。

1.谈读书经历。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2、综合性学习。

分组开展活动,感受读书的乐趣。

(利用回家后和周末的时间完成,在朝会和午会的时间交流分享)

◆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访问周围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谈读书的体会。

◆去图书馆或书店看看,了解图书有哪些种类。

◆给自己的图书分分类,做个书目。

◆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填写读书纪录卡。

六、作业:

1、抄写自己收集的读书名言三条。

2、问答填空。

(1)作者说:

“我很快乐,我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联系上下文,我明白她快乐的是

她惧怕的是

(2)当我“饥肠辘辘”时,我。

当我“腿真酸”时,我。

教学资料:

1、对词语的理解。

  适宜:

适合,相宜。

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

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

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

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

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

留恋,不忍分离。

2、《窃读记》全文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

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

“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

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

那本书放在哪里?

左角第三排,不错。

……”走到三阳春的门口,便可以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样地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

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

从头来,再数一遍,啊!

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

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

“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

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

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

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

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

“看看都不行吗?

”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

“不是一回了!

”不是一回了?

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

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

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曾经有一天,我偶然走过书店的窗前,窗前刚好摆了几本慕名很久而无缘一读的名著,欲望推动着我,不由得走进书店,想打听一下它的价钱。

也许是我太矮小了,不引人注意,竟没有人过来招呼,我就随便翻开一本摆在长桌上的书,慢慢读下去,读了一会儿仍没有人理会,而书中的故事已使我全神贯注,舍不得放下了。

直到好大工夫,才过来一位店员,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煞有其事似的问他价钱,我明知道,任何便宜价钱对于我都是枉然的,我绝没有多余的钱去买。

  但是自此以后,我得了一条不费一文钱读书的门径。

下课后急忙赶到这条“文化街”,这里书店林立,使我有更多的机会。

  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事地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

  我希望到顾客正多着的书店,就是因为那样可以把矮小的我挤进去,而不致被人注意。

偶然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买一本的,实在没有。

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真是像个小偷似的。

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感谢雨水的灌溉,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好像躲雨人偶然避雨到人家的屋檐下,你总不好意思赶走吧?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着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

“再大些!

再大些!

  但我也不是读书能够废寝忘食的人,当三阳春正上座,飘来一阵阵炒菜香时,我也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个白日梦:

如果袋中有钱该多么好?

到三阳春吃碗热热的排骨大面,回来这里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弹簧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

我的腿真够酸了,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有时忘形地撅着屁股依赖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明明知道回家还有一段路程要走,可是求知的欲望这么迫切,使我舍不得放弃任何捉住的窃读机会。

  为了解决肚子的饥饿,我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临时买上两个铜板(两个铜板或许有)的花生米放在制服口袋里,当智慧之田丰收,而胃袋求救的时候,我便从口袋里掏出花生米来救急。

要注意的是花生皮必须留在口袋里,回到家把口袋翻过来,细碎的花生皮便像雪花样地飞落下来。

  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确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

有一次刚好读到一首真像为我写照的小诗时,更增加了我的悲愤。

那小诗是一个外国女诗人的手笔,我曾抄录下来,贴在床前,伤心地一遍遍读着。

小诗说:

  我看见一个眼睛充满热烈希望的小孩,

  在书摊上翻开一本书来,

  读时好似想一口气念完。

  摆书摊的人看见这样,

  我看见他很快地向小孩招呼:

  “你从来没有买过书,

  所以请你不要在这里看书。

  小孩慢慢地踱着叹口气,

  他真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认过字母,

  他就不会看这老东西的书了。

  穷人有好多苦痛,

  富的永远没有尝过。

  我不久又看见一个小孩,

  他脸上老是有菜色,

  那天最少是没有吃过东西——

  他对酒店的冻肉用眼睛去享受。

  我想着这个小孩情形必定更苦,

  这么饿着,想着,这样一个便士也没有。

  对着烹得精美的好肉空望,

  他免不了希望他生来没有学会吃东西。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

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

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

“啊!

终于和你相见!

”这是一本畅销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

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

“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

”我告诉自己。

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那本书时,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

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这样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

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了,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下了。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

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

“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

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

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

摸摸口袋里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选自《感动中学生的100篇散文》

板书设计:

快乐收获智慧

1、窃读记

惧怕遭遇困难

教学反思: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同学们,通过昨晚的预习,你知道课题中所指的“小苗”与“大树”分别是谁吗?

(一位小同学和我国著名的学者季羡林老人。

2、能简单的介绍一下季老吗?

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

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4.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重点指导认识书写课后的“彭、侠、嗯”,区分多音字“绿”)

二、精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2、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

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3.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

那么到底闲书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

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

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

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

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三、品味题目寓意。

1、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是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2、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寓意苗苗在求学和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四、课外拓展:

(任选一、两项)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3.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五、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仿()许()鼓()

访()浒()彭()

2、文章怎样才能写得好?

苗苗认为有两个重要条件:

第一条:

第二条:

我认为写好文章还有这些好方法:

教学资料

1、对词语的理解。

  绿林好汉:

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

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

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

  一百单八将:

单,一个。

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

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

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苗苗季羡林

多看书

三贯通

学古文

教学反思: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