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3160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影像学讲稿.docx

医学影像学讲稿

医学影像学

广西中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影像教研室

谢筱晞

 

 

放射总论

第一章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掌握内容

1/X线的特性2/人体组织结构密度分类3/组织密度和X线成像原理4/自然对比与人工对比成像5/CT值与图象窗技术6/MRI图像特点7/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第一节X线成像

一、X线成像原理与设备

(一)X线成像基本原理X线的特性

1、穿透性

2、荧光效应

3、感光效应

4、电离效应人体组织结构密度分三类:

1、高密度——骨骼、钙化灶。

2、等密度——软组织、神经、肌肉、实质器官、结缔组织、体液。

3、低密度——脂肪、气体。

组织密度和X线成像原理

X线成像设备X装置的基本构造

X线球管产生X线

变压器供应球管的电压

控制台调节管的电流和电压

(三)数字X线成像

CR

系统组成部件:

内部电脑触摸屏监视器片盒插入口条码扫描器

DR(直接数字摄影)

第三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激光相机

二、X线图像特点

1、灰阶成像密度

影像:

黑灰白

描述:

低中等高

2、X线束锥形投射影像重叠影像放大、失真

三、X线检查技术——

(一)普通检查:

透视

检查快速任意体位

动态观察

显示小结构差

不能永久记录

普通检查——摄影

摄影穿透+感光

显示器官及病变清楚永久记录

不能观察运动费用高

(二)特殊检查——软线摄影

自然对比成像——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差别,产生密度对比,这种自然存在对比所获图像

胃肠肝胆等没有密度差

(三)造影检查——人工对比成像把高密度或低密度的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人为地提高或降低组织的密度,形成密度差,产生人工对比——造影检查造影的介质——对比剂(造影剂)低密度:

空气、二氧化碳、高密度:

钡剂

碘剂——有机碘:

离子型非离子型

造影剂引入的途径

直接引入

口服体腔插管穿刺插管

生理排泄法口服或静脉注入器官生理排泄积聚浓缩停留器官腔内显影

(四)X线检查中的防护

X线造福于人类

X线有害于人体屏蔽防护:

铅板、铅玻璃、铅衣、砖墙

距离防护:

增加X线源与人体间距时间防护:

每次检查照射次数不应过多,尽量避免重复检查。

五、X线检查的临床应用

X线检查的临床应用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1969年亨(Hounsfield)氏首先设计成计算横断体层摄影装置。

这种检查方法开始只能用于头部,1974年莱(Ledley)氏设计成全身CT装置,使之可以对全身各个解剖部位进行检查,扩大了检查范围。

这种检查方法称之为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简称CT)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

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

经计算机处理,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图像

CT设备

扫描部分:

X线管、探测器、扫描架计算机系统:

将扫描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存储运算图象显示和存储系统

普通CT

螺旋CT(SCT)多排螺旋CT电子束CT(UFCT)螺旋CT多排螺旋CT

CT图象特点

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应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

高、低、中等密度。

CT值反应组织对

1

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

11

-|

-1000

空气

(低吸收区)

||

01000水骨

(高吸收区)

人的视觉只能分辨从白到黑之间不同的16个灰度层次(称之为灰阶),如果,我们将一1000到十1000的数字直接进行数模转换并在显示器上形成图象。

其中每个灰阶中包含的CT值范围为:

窗宽2000/16=125Hu

窗宽160/16=10Hu

如果不同组织CT值的差异V125(HU)即在同一灰阶之中,人眼即无法分辨。

这样就给分清病变带来困难。

窗位:

窗宽中心

CT检查技术

(一)普通扫描

1、平扫

2、对比增强扫描

3、造影扫描

(二)图像后处理技术

1、再现技术:

表面再现、最大强度投影容积再现

2、仿真内窥镜技术

3、血管造影CTA

(三)CT灌注成像五、CT的临床应用

1、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脓肿、外伤、脑血管疾病、脊柱

2、五官科疾病

3、胸部疾病

4、腹部及盆腔实质性脏器疾病

5、骨关节系统疾病

核磁共振MRI成像

成像基础:

人体内原子——1H在外加磁场:

处于静止状态(高低能态)

致即共振

,受到射频脉冲激励,其进动频率与主磁场频率

人体各器官、组织的磁共振信号强度不同,正常组织与病变的磁共振信号强度不同的磁共振信号强度不同

在驰豫过程中,各种组织发生能级改变质子将吸收的脉冲组合能量释放产生MR信号计算机处理

产生图像,得出T1WI,T2WI,PDWI。

(二)MRI设备

主磁体种类:

永磁型

超导型

梯度系统:

X,Y,Z轴,提供空间定位。

射频系统:

发射脉冲线圈和采集MR信号接受线圈。

计算机及数据处理系统

MRI图像特点

1、多参数重建的灰阶成像:

MRI图像主要反映T1的差别T1加权像(T1WI)

MRI图像主要反映T2的差别T2加权像(T2WI)

MRI图像主要反映组织间质子密度的差别质子密度加权像(PWI)

同一层面有T1WI、T2WI、PWI

不同灰度反映

T1短(信号高)—

T2短(信号低)—

信号强弱高低或T1、T2长短

长(信号低)

长(信号高)

2、多方位断层三维成像

横断面

冠状面矢状面任何方向断面

3、血流成像

对一个层面给予90度脉冲时,该层面内的质子,包括血管内流动血液的质子,均受到脉冲的激发。

终止脉冲后,接受该层面的信号时,血管内血液被激发的质子一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受不到信号,这一现象称流空现象(流空效应)

4、质子驰豫增强效应与对比增强

顺磁性物质使局部产生磁场,缩短周围质子驰豫时间----增强效应钆-二乙烯五胺乙酸(Gd-DTPA)

T1WI

MR常用扫描序列

1、自旋回波序列SE

2、反转恢复序列:

脂肪抑制STIR;水抑制FLAIR

3、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FSE

4、

梯度回波

GRE

;扩散成像

5、

平面回波

EPI

DWI

6、

血管成像

MRA

7、

水成像

MRM

MRCP

MRU

8、

灌注成像、

功能性成像、

波谱分析

高场机进行

MRI的临床应用

1、在神经系统方面目前具有绝对的优势特别在后颅窝病及脊柱病变

2、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

3、胸部疾病,特别是纵隔病变

4、心血管病变

5、盆腔疾病

6、腹部实质性脏器神经系统脊柱骨关节心血管腹部

第五节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

一、图像解读内容

(一)X线图像解读P8

1.照片质量符合要求位置

2.观察检查部位细致顺序重点

3.根据X线表现研究解剖和生理状态识别正常或异常改变

4.病变观察内容:

部位分布数目形态大小边缘密度邻近器官功能改变

5、全面分析,推测病变性质,结合临床和其他表现作出X线诊断

(二)CT图象解读P16

1、了解扫描技术与方法:

平扫、增强、、、

横断、冠状、、、

2、了解窗技术:

窗宽、窗位

3、系列图片观察

4、病变的详细观察

5、病变位置、大小、形状、数目、密度、边缘、CT值的变化。

增强:

强化的程度与形式8、邻近器官的改变。

(三)MRI图像的解读P23四种信号强度变化:

高信号、等信号、低信号、混杂信号。

1、各方位、各序列图像系列观察。

2、信号强度与强化情况。

3、病变部位、大小、形状、数目、及邻近结构关系。

4、MR特殊检查(MRU、MRA、MRCP)。

二、影像诊断思维

1、“异病同影,同病异影”,结合临床资料进行诊断。

2、诊断结果评价

明确诊断(肯定性诊断)否定性诊断(排除疾病)可能性诊断(待查复查建议进一步检查)

X线检查报告的书写一般记录

检查方法

X线表现描述

结论

签名

X线检查报告的书写图像存储与传输PACS

基于医学图像的数字化。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DICOM格式实现网络中传输、处理、打印、储存、打印和提取。

骨关节系统——骨骼

、检查技术

任何部位

增强扫描CTM

增强扫描

一、摄片适于二)CT检查平扫三)MR检查平扫

二、正常影像表现

的骨小梁)

(一)骨的结构与发育骨的形态:

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的结构:

密质骨(均匀致密的骨皮质)松质骨(海绵状交叉排列骨的发育——骨化:

膜化骨,软骨化骨骨的生长:

纵向(成骨)与横向(破骨)

影响骨骼发育因素——钙磷代谢平衡,胃肠功能,内分泌,维生素,运动。

(二)正常长骨

1、小儿长骨骺软骨未完全骨化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骨龄原发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与闭合及形态变化的规律性,以时间表示

2、成人长骨骺软骨完全骨化

分骨干、骨端、骨骼

骨皮质

骨小梁

骨髓腔

骨膜——正常不显影

软组织——肌肉、血管、神经、关节囊、关节软骨

CT

横断扫描

骨窗——骨皮质、骨小梁(线状影、带状影)骨髓腔——脂肪(低密度)

肌肉、肌腱——中等密度

MR

骨膜、骨皮质——T1WI、T2WI均呈低信号骨松质、骨髓腔——T1WI、T2WI均呈高信号

脂肪抑制序列——低信号

(三)脊柱

脊椎颈7胸12腰5骶5尾4

+椎间盘不显影

脊椎=椎体附件:

椎弓根、椎板、棘突、横突、关节突。

正、侧位片:

脊柱顺列曲度

椎体及附件的形态、结构

椎间隙

椎旁软组织

斜位片:

椎弓峡部骨质的形态、结构

(四)软组织三、骨关节系统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骨骼:

形态和密度改变

一)骨骼

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均减少)

1)骨质疏松:

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

X线骨皮质、骨小梁、骨髓腔,外形等改变

2)骨质软化:

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无机成分减少。

X线骨皮质、骨小梁、骨髓腔,边缘模糊。

承重骨骼弯曲变形

3)骨质破坏:

局部骨质被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X线骨皮质、骨小梁消失

4)骨质增生硬化:

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X线骨皮质、骨小梁、骨髓腔改变;外形:

可伴骨骼增粗

5)骨膜增生:

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跃成骨。

X线与骨皮质平行:

线状、葱皮状、花边状。

与骨皮质垂直:

针状、放射状。

6)软骨钙化

X线颗粒状、小环状无结构的致密影。

(7)骨质坏死:

骨组织因血供中断局部代谢的停止(死骨)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8)矿物质沉积:

铅、磷、铋等大部分沉积于骨内生长较快

(9)骨骼变形

(10)软组织钙化

四、影像检查在骨关节系统中的应用

(一)骨关节创伤

检查目的:

1)明确有无骨折,

2)了解骨折错位情况,

3)透视下复位,

4)复位固定后复查复位情况,

5)定期复查观察愈合过程和有无并发症,

6)轻微外伤引起骨折可判断是否为病理性折,

7)关节脱位是否伴有骨折

1、长骨骨折

(1)基本X线表现

a骨折线:

不规则的透亮线。

B骨小梁中断、扭曲、错位。

C不规则带状致密影,骨小梁紊乱。

(嵌入性或压缩性)

(2)骨折的类型完全性、不完全性骨折线走行分:

骨碎片分

(3)骨折的对位和对线:

对位两断端的对合情况。

判断:

长骨,以近端为准,说明远断端的移位方向和程度。

前后、左右、内外,上下重叠或分离,向内或向外旋转。

对线两断端的纵轴关系。

判断:

以角尖的指向为成角方向。

(4)骨折断端嵌入

(5)儿童骨折特点:

骺离骨折骺线增宽,骨骺与干骺端对位异常。

骨小梁扭曲。

青枝骨折----骨韧性大不易完全断裂,局部骨皮质皱折、凹陷、隆起,

8)常见的骨折

Colles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股骨颈骨折

2、骨挫伤

3、脊柱骨折

*X线表现

椎体压缩呈楔形,密度增高,骨小梁紊乱,前缘骨皮质嵌压、边缘可见骨碎片,附件可有骨折。

相邻椎间隙一般正常。

脊椎后突成角、侧移。

爆裂性骨折单纯压缩性骨折脊柱和脊髓外伤

4、椎间盘突出

X线表现

椎间隙变窄。

(均匀或不对称性,特别是前窄后宽)

椎体边缘,尤其是后缘出现骨赘。

Schmorl(许氏)结节,髓核向椎体脱出。

椎间盘膨出一一纤维环干裂、松弛、髓核受挤压外膨

CT:

椎体边缘之外出现规则、对称的环状软组织影,外圈可钙化,椎体边缘骨赘形成。

MR表现

矢状位一一椎间盘组织弧形向后凸出

轴位一一椎间盘周缘均匀膨出;硬脊膜腔前缘及双侧脊神经根周围脂肪轻度受压;

椎间盘突出一一指髓核进入外层纤维环,造成局部纤维环突出椎体边缘,但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仍保持完整

CT:

椎间盘边缘局限性软组织影,形状、边缘不规则,可有钙化。

硬膜囊变形,脂肪层受压或消失。

可有侧隐窝变窄,神经根受压。

MR表现:

轴位一一椎间盘后缘局限性凸出;硬脊膜腔前缘局部或一侧脊神经根周围脂肪受压;

矢状位一一局限性向后凸出的椎间盘组织

许氏结节形成(Schmorl结节)

髓核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板,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形成椎体上下缘大小不同的压迹,周边为反应性骨硬化带。

MR与同层面髓核等信号,周边薄层低信号带。

为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

MR

(二)骨与软组织感染

1、化脓性骨髓炎

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

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

开放骨折和火器伤、邻近软组织感染波及骨。

(1)化脓性骨髓炎

病理:

以血行感染为例说明。

细菌经血液到长骨的干骺端,因干骺端的血运丰富,末梢血管弯曲走行,终支吻合呈网状血管,血流缓慢,细菌易停留形成营养动脉的栓塞,形成脓肿。

病理特点:

骨质破坏的同时有死骨形成和骨质增生。

X线表现:

急性早期(V2W):

软组织肿胀为主;只有弥漫性软组织肿胀尚无明显骨骼变化。

软组织肿胀表现为密度增高,厚度加大,肌间隙模糊或消失,皮下脂肪模糊并有网条状密度增高影。

急性期:

有明显的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开始有骨膜反应。

急性晚期:

骨质破坏更明显;可出现死骨;破坏区周围可有反应性骨质增生。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表现(典型):

1骨质增生硬化(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骨外形增大等)。

2骨质破坏(大小不等)。

3骨膜反应(平行、花边状)。

4死骨形成。

(3)慢性骨脓肿(Brodie脓肿)

临床:

系慢性局限性骨髓炎,在儿童及青年较为常见。

好发于长骨干骺端松质。

胫骨上下端和股骨、肱骨、桡骨下端常见。

多为单发性。

脓腔逐渐为肉芽组织所代替。

一般是由于致病菌的毒力小或是机体的敏感性不高所致。

慢性局限性骨脓肿--Brodie骨脓肿)

X线表现

1、好发部位(长骨干骺端松质骨中)

2、骨质破坏(圆形)、骨质增生(硬化边)

3、无骨膜反应

4、无软组织肿胀

4)硬化型骨髓炎(Garre骨髓炎)

A、临床:

少见,以骨增生硬化为特点的慢性骨髓炎。

主要症状为局部轻微疼痛及肿胀。

B、X线表现:

局限性或弥漫性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骨干增粗,边缘不规则。

X线表现:

1、骨质增生(局限性或弥漫性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骨干增粗,边缘不规则。

2、骨膜增生(骨内外膜均明显)

3、骨质破坏(少有)

4、软组织不肿

2、骨结核-

早期局部出现非特异行炎症(充血、水肿、渗出、脱钙)7结核性肉芽组织增生,内有结核结节形成t由小变大、融合,中心有干酪坏死、液化t脓肿形成,肉芽组织、干酪坏死组织代替正常骨组织(骨质破坏)。

(1)长骨结核骨骺、干骺端结核、骨干结核

1、骺、干骺端骨松质内出现类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缘较清晰,但周围无增生硬化。

其内可有砂粒样死骨,边界模糊,密度不高。

2、病骨常有骨质疏松。

短骨干结核:

较少见,好发于10岁以下。

常多发近节指(趾)骨。

初为骨质疏松,继而囊状骨破坏,骨皮质膨胀,形成“骨气臌”。

常有骨膜反应,致骨干增粗。

(2)脊椎结核

X线表现

椎体骨质破坏,椎体塌陷变扁呈楔形。

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融合。

椎旁冷脓肿形成:

腰椎---腰大肌轮廓不清或弧形突出。

胸椎---胸椎两旁局限性梭形软组织肿胀,边缘清楚。

颈椎---咽后壁软组织肿胀,并呈弧形前突。

脊柱后突变形。

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分类——

原发性:

软骨、骨、纤维、骨髓、神经、

血管、脂肪、脊索、其他。

继发性瘤样病变

骨肿瘤

影像学诊断的原则与价值

原则:

1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

2、区分肿瘤为良性或恶性,原发或转移;

3、典型者可下定性诊断,否则只提出可能性诊断,供临床参考。

价值:

瘤灶之部位、范围、良恶性的鉴别、术后复查。

*骨肿瘤的基本X线征象

1)骨质破坏

2)软骨破坏

3)瘤骨形成

4)瘤软骨形成

5)肿瘤的反应骨,含骨膜反应。

(6)残留骨和死骨。

(7)软组织肿块。

(8)病理性骨折。

9)邻近骨改变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良性

生长情况----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移位。

局部骨变化--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晰,边缘锐利,骨皮质变薄,膨胀,保持其连续性。

骨膜新生骨----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性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骨膜新生骨不被破坏。

周围软组织变化---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如有肿块,其缘清楚。

转移无转移。

恶性

生长情况----生长迅速,易侵及邻近组织、器官。

局部骨变化--呈浸润性骨质破坏,病变区与正常骨界限不清,边缘不整,累及骨皮质,造成不规则破坏余缺损,可有肿瘤骨。

骨膜增生----多出现不同形式骨膜增生,并可被肿瘤侵犯破坏。

周围软组织变化---侵入软组织形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转移有转移。

1、良性骨肿瘤

(1)骨软骨瘤---外生骨疣

2)骨巨细胞瘤

起源于非成骨的结缔组织。

1、病理组织学特点:

主要由单核瘤细胞(间质细胞)与其结成的多核巨细胞组成。

2、好发年龄与部位:

20—40岁,长骨骨端:

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挠骨远端等

3、临床表现特点:

间歇隐痛,进行性肿大

(1)呈偏心单囊膨胀性或多房皂泡样改变;

2)骨皮质改变:

有完整细薄骨包壳,皮质变薄,甚至断裂;

(3)无反应骨、骨膜增生与软组织肿块;

(4)可并发病理骨折。

(5)恶性或恶性变表现结构、边界、皮质、骨膜与软组织等改变。

2、恶性骨肿瘤----骨肉瘤

根据肉瘤性成骨细胞的数目、分化程度不同、产生的肿瘤骨多少而分为三型:

成骨型

溶骨型

混合型

典型表现占2/3,基本改变如下:

(1)局限性骨质破坏;

2)肿瘤骨形成;

3)肿瘤软骨钙化;

4)软组织肿块;

5)骨膜增生;Codman三角;

(6)病理骨折;

(7)可侵犯骨骺、关节与邻近骨质。

3、转移性骨肿瘤

指癌、肉瘤或其他恶性病变转移至骨骼而发生。

是最常见的骨肿瘤:

其中以癌最多,占80~90%。

以血行

转移为主。

常见于:

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肾癌和鼻咽癌等。

共同特点

1、发病年龄较大;

2、好发于脊椎与扁骨;

3、病灶常为多发,易发生病理骨折;

4、骨膜反应无或轻;

5、软组织肿块较少或较小;

6、可查出原发病灶;

1、溶骨型

最常见,多为肾、甲状腺、肺、胃肠道及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骨转移;

2、成骨型少见,常为前列腺癌、乳腺、鼻咽癌、膀胱癌转移;

属于营养障碍性骨疾病

、病因:

饮食中缺乏维生素D;

日光照射不足;

对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如未成熟婴儿;

长期患病(脂肪腹泻,肠炎腹泻),妨碍维生素D吸收。

维生素D缺乏

钙磷代谢障碍

软骨和类骨矿化不足

骨质软化、变形

真正单纯骨质疏松、骨质软化是比较少见的,甚至认为单纯骨质软化是不存在的。

二、病理表现――主要是钙盐沉积不足,导致软骨内化骨障碍及膜内化骨障碍,属全身性骨疾病,但以生

长活跃的骨骺板与干骺端改变最明显,干骺端新形成的类骨质不能钙化,堆积,干骺端膨大,长骨骺板增

宽。

三、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为睡眠不安;夜惊;夜汗;囟门闭合迟;方颅;漏斗胸;串珠肋;手镯征;“X”或“O形腿

四、X线表现

以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及肋骨前端的改变最为明显。

正常腕关节X线表现

早期:

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不规则,骨骺线增宽,骨骺小、密度低。

活动期:

出现典型表现。

(1)长骨临时钙化带消失;

(2)干骺端(宽大、杯口状、毛刷状、角征)骨质普遍疏松;变形;假骨折线。

3)肋骨前端膨大,杯口状;

4)脊柱椎体可变扁,畸形;

(5)颅骨囟门闭合延迟,缝间骨出现;

(2)严重畸形未能恢复。

6)骨盆髋臼内陷变形。

恢复期:

(1)临时钙化带显示,并逐渐增厚,密度增高;骨骺相继出现;

骨关节系统关节

关节类型一一

不动关节(纤维性关节颅缝)

微动关节(软骨性关节耻骨联合)

能动关节(滑膜性关节具关节腔,关节囊,关节软骨)

、检查技术、正常X线表现

滑膜关节(四肢关节)

两个或两个以上骨端一一(骨性关节面)

关节软骨、关节真间隙一一关节间隙

关节囊

韧带软组织密度

关节内脂肪层

三、关节基本病变

1、关节肿胀:

关节积液或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出血。

X线----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关节间隙增宽。

2、关节破坏:

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被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

X线----累及关节软骨:

关节间隙变窄。

3、关节退行性变:

缓慢发生的软骨变性、坏死、溶解,骨板被吸收并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所代替。

X线----早期:

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

中晚期:

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囊变,骨性关节面骨赘形成。

(不发生明显骨质破坏,一般

无骨质疏松)

4、关节强直:

分骨性和纤维性

X线----骨性:

关节破坏后,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骨小梁连接两骨端。

纤维性:

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无骨小梁贯穿。

5、关节脱位:

组成关节的骨骼脱离、错位。

(全脱位和半脱位)

四、影像检查在骨关节系统中的应用

(一)关节损伤

(二)关节感染

1、化脓性关节炎影像表现:

关节肿胀,间隙增宽,

――关节间隙变窄一一软骨下股骨质破坏-

-―关节脱位,骨性强直-

-—增生修复

2、关节

结核

好发年龄:

骨型

多见于

10岁以下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