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3187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

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

冷和热

(一)单元目标

1、形成温度的概念,学会测量水温。

2、认识热传递的方向和方式。

3、物体受热和冷却后会发生很多变化。

4、不同物质以及同质不同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5、了解自然界中水体的不同存在形式,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二)教学重点

1、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2、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3、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

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4、知道什么是蒸发、什么是凝结。

(三)教学难点

1、能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冷和热。

2、认识热传递的方向和方式。

3、不同物质以及同质不同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四)课时安排

1、冷热与温度………………………………………………………1课时

2、热的传递……………………………………………………1课时

3、加热和冷却………………………………………………………2课时

4、吸热和散热………………………………………………………2课时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2课时

 

课题:

冷热与温度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知识与技能:

2、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什么是温度,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3、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难点: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温度计、热水、钟表、纪录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杯水,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什么?

同学们研究过水没有?

你们观察一下,水有什么特点?

2、(出示温度计)这是什么?

会用吗?

二、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1、讲解并演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介绍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2、学生测量冷热水的温度并记录。

3、交流测量结果。

三、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1、教师倒一杯热水,叫一学生到台前来测一测这杯水的温度。

谁来看一看温度是多少?

再请一位同学看一看温度是多少?

2、讨论:

为什么他们读的温度不一样,如果每隔2分钟测量一下它的温度,每隔相等的时间,温度下降的规律将是怎样的?

3、学生填写记录表

第一种可能,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1)先快后慢

(2)先慢后快(3)均匀下降

第二种可能:

降温没有规律

4、提问:

我们该怎样研究这个问题?

5、小组讨论交流,制定研究计划。

四、画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会分析数据

1、讲述:

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曲线图。

2、讲解曲线图的画法。

3、学生画曲线图。

4、交流各自的发现。

5、小结:

(1)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

(2)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

五、课后研究

讲到现在,老师还要出个问题:

如果这是一杯凉水,可以测出凉水的温度,如果给凉水加热,那么温度升高会有什么规律?

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课题:

热的传递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2、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2、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热在金属中是沿着金属传递的,在水中则是由下向上,进行冷热对流。

教学难点:

想到借助有形有色的物体来帮助观察水的对流。

从水的对流联想到空气的对流。

教学准备:

试管夹,涂了蜡的铝片、蜡烛、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茶叶,热水;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做固体热传导的实验,认识固体的传热方式。

2、能够做液体热对流实验,认识液体的传热方式。

3、了解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4、能够对温度变化作出预测,对实验现象作出大胆猜想。

5、要有敢于大胆想象的精神,并且意识到用实践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传导和对流两种热的传递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水是通过流动来进行传热的。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

圆底烧瓶、金鱼。

研究固体热传导实验:

(以小组为单位)

酒精灯、火柴、试管夹、蜡烛、铜片。

研究液体热对流实验:

(以小组为单位)

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木屑、茶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铜板在火上加热,热在这个铜板上会怎么样呢?

如果我们加热这块铜片,大家猜一猜热在这块铜片上的传递路线是怎么样的呢?

把它画在研究报告上。

二、研究铜片的传热方式:

1、交流学生的猜想。

2、刚才我们只是在猜想,毕竟还不是事实,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热在铜片中的传递呢?

教师演示,这样烧一烧,你看得到吗?

那怎么办呢?

3、学生讨论实验方法,确定方案,提出实验注意点。

4、实验:

学生加热铜片,用图表示腊融化方向。

5、交流发现,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种传热方式。

归纳:

像铜片这样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样的传热方式叫传导。

三、研究水的传热方式:

1、演示实验:

烧金鱼。

我们用酒精灯在烧瓶的下面加热,瓶里的金鱼会怎样呢?

那移到瓶口加热呢?

我们试一试吧。

2、金鱼为什么没有死呢?

显然水的传热方式与铜片是不一样的,那么热在水里是怎样传递的呢?

3、提出问题:

你能想办法看到热在水里的传递吗?

4、选择材料验证自己的想法。

(教师提出一些注意点)

5、交流讨论。

(1)、说说自己观察和记录的现象?

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2)、水中的物体自己会动吗?

那是谁在动?

6、小结:

水受热以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

四、课后延伸:

1、出示图片,小猫晒太阳。

2、小猫在干什么呢?

3、太阳的热是怎样传到我们地球上的呢?

大家课后去研究一下,行吗?

课题:

加热和冷却课型:

实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

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

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表、水槽、湿抹布、

2、为每组准备:

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个、细塑料管、胶塞)、冷水,热水,红墨水、烧杯20个、酒精、暖壶(内装热水)。

3、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

2.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3.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重点:

1、通过加热糖的实验感受到糖形态变化。

2、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教学难点:

1、探究生活中一般的热现象及简单规律。

2、学做彩色蜡烛。

教具准备:

彩色蜡烛、火柴、铝片、竹夹、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砂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件礼物。

2.出示:

第一件礼物----银杏叶蜡画,让学生猜一猜这片叶画是用什么做的。

3.点拨:

这是用蜡笔做成的。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课题

二、探索和调查

探究蜡笔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的现象

1.提问:

你们知道这幅蜡画与蜡笔之间有什么奥秘吗?

2.制作蜡画的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小组讨论

3.分小组制作(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一幅蜡画)实验制作

4.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起探究。

5.各小组汇报:

各小组把制作的蜡画展示前面的黑板上(有苹果形的、西红柿形的、五角星形的、大山形的、草莓形的)。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记录

6.教师点拨:

还有哪些物体加热后会产生与蜡笔相似的变化?

学生根据材料作出假设、并实验

7.观看教学光盘中巧克力受热后的变化。

8、观看彩色蜡烛图片,猜测制作过程。

9、学做彩色蜡烛。

10、小结。

加热后物体的形状会发生改变,冷却后形状又会发生改变。

三、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创设情景:

一块糖,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

1、先将蜡烛点着。

2、将装有糖的锅放在蜡烛上。

在觉得可以作画的时候

画出你们小组心中的画。

3、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

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画的。

提问:

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

请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并猜想描述出这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2.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4.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教学重点:

1、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2、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

1、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2、会正确使用温度表。

教具准备:

茶叶、高锰酸钾、蜡烛、火柴、牙签、玻璃、加热容器、铁垫圈、热胀冷缩的铜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

二、探究和发现

探究小铜球热胀冷缩的现象

1.谈话:

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活动,大家发现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可真不小。

那么,一些看不出来变化的物体比如这个铜球,受热后会发生变化吗?

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

2.究竟它会不会发生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办?

3.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这种现象科学上叫热胀冷缩,其实是冷和热对物体体积产生了影响。

探究水和空气在加热、冷却后的变化

1.刚才的两个实验使你有什么发现?

2.如果将水和空气加热和冷却后会和前面的物体一样都发生变化吗?

3.学生预测。

4.师提供材料,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5.汇报实验设计,修改完善。

6.动手实验。

7.汇报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形成的结论。

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认识加热、冷却对物体体积的影响。

进一步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的现象。

回顾和解释了解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

在生活中,你们看到过哪些物体受到冷和热的影响?

大组交流:

铺水泥地时要夹木条、自来水管会冻裂、夏天电线变长……

2.讲解:

法国塞纳桥断裂的故事和北京至太原铁轨伸长的事例。

3.立交桥、铁轨在建造时应注意些什么?

协和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为什么会长胖25厘米?

学生大组交流、汇报

了解温度计

1.阅读有关温度计发明的内容。

思考:

(1)温度计的发明者是谁?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温度计的标准是怎样确定的。

总结通过本节课中的实验,你对物体经过加热或冷却后,有了怎样的认识?

了解生活中人们利用加热和冷却所做的事情

 

板书设计

3、加热和冷却

     形态    体积

加热    变化    热胀

冷却    变化    冷缩

教学反思:

 

课题:

吸热和散热课型:

实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教学重点:

探究不同物体、不同颜色物体的散热和吸热性能。

教学难点:

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油、水、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铁架台、相同大小的2个纸盒、温度计、彩色笔或墨汁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3.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4.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教学重点:

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1、描述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描述同种物体中深色比浅色吸热、散热快。

3、设计不同物体和相同物体颜色吸热、散热的对比实验。

教具准备:

同样大小、质地的杯子、沙、水、温度计、酒精灯、三角架、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前面我们学习了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

2.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好吗?

(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出示问题也是导入的一个方法,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热的现象和有关问题有了一些了解。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1.质疑:

我们都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

那么,如果我们同时给相同重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热,它们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

如果同时停止加热,它们的降温速度会一样吗?

2.学生预测。

3.实验一:

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1)学生设计实验。

(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2)师生共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①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1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

加热时的温度变化

时间(分钟)

 

 

 

 

 

 

温度(℃)

 

 

 

 

 

 

 

 

 

 

 

 

②停止加热后,每隔一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也测量6分钟。

停止加热后的温度变化

时间(分钟)

 

 

 

 

 

 

温度(℃)

 

 

 

 

 

 

 

 

 

 

 

 

③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

(3)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

通过这组对比实验,你能得出油和水吸热和散热的规律吗?

(4)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

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将温速度比水快。

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二)研究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1.盖有纸板和金属片的两个鞋盒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猜测:

3.按步骤做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1)把盖有纸板和金属片的两个鞋盒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再把它们拿回阴凉处,8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3)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4)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

这个实验在次说明金属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纸快。

也就是说,不同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三.总结

1.通过油和水、纸板和金属板的吸热和散热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通常情况下,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

四.作业

1.完成实验记录。

2.调查:

询问家长,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是否一样?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3.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4.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教学重点:

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1、描述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描述同种物体中深色比浅色吸热、散热快。

3、设计不同物体和相同物体颜色吸热、散热的对比实验。

教具准备:

同样大小、质地的杯子、沙、水、温度计、酒精灯、三角架、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通常由于液体。

2.那么通知不同颜色的相同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否相同?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

二.探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1.提问:

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一样吗?

2.学生猜测,提出自己的观点。

3.提问:

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4.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5.学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

6.学生分组实验。

7.学生汇报数据,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8.师生共同总结:

同一物质,深色升温快,降温也快;浅色升温慢,降温也慢。

三.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吸热、散热现象

1.谈话:

我们通过实验证明:

不同物质的吸热、散热的性能不一样的;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散热的性能也是不一样的。

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热?

人们是怎样做的?

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3.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有什么关系?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

冰箱后面的散热板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更好;沙漠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形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光照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

四.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杯

1.谈话:

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你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吗?

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保温杯效果最好。

2.学生讨论,设计图纸,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展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点评。

4.评一评:

哪个实验小组设计的保温杯好?

五.总结

1.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水快,同种物质,颜色深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颜色浅的快。

2.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六.作业

1.能解释生活中的利用吸热和散热原理的现象。

2.完成实验记录。

板书设计:

4、吸热和散热

油  快   快

水  慢   慢

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速度不同。

物质吸热快散热也快,吸热慢散热也慢。

深色快快

浅色慢慢

课题: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课型:

实验

镇江市润州区南徐小学徐祥华

教学目标:

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能够做雨、霜、雾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3.能够通过对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

4.能够设计并完成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

5.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教学重点: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教学难点:

做造雨、霜、雾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

图片、玻璃片、热水、烧杯、盐、毛巾、温度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能够做雨、霜、雾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3.能够通过对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

4.能够设计并完成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

5.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教学难点是做造雨、霜、雾的模拟实验。

教具准备:

图片、玻璃片、热水、烧杯、盐、毛巾、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图片,了解多姿多彩的各种形态的水

1.欣赏雾凇、雪人、山中雾、下雨、冰山、白云、露珠、霜、雹的图片。

2.你知道雾凇、雪人、山中雾、下雨、冰山、白云、露珠、霜、雹都是什么形成的吗?

3.云、雾、露、雪、冰、雹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那么,水是怎样形成雨、霜、雾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雨、霜、雾的形成

1.造雨实验,探寻雨的成因。

(1)雨,同学们都淋过,可是雨是怎么形成的呢?

(2)学生分组做实验:

先准备半杯热开水,再把一块冷玻璃放在杯口,观察玻璃上是否有水珠。

(3)汇报观察结果:

是否有水珠?

想一想杯口玻璃上水珠是哪里来的?

(4)请将玻璃平拿举起,然后斜侧立起,观察到什么了?

这就是下雨。

(5)小组讨论:

雨是怎么形成的?

(6)汇报讨论结果:

雨是怎么形成的?

(7)小结:

当云中的水滴或小冰晶凝结得足够重时,就会降落下来。

当小冰晶穿过暖和的空气层时,会融化成雨水落下来,这就是下雨;如果空气低于0℃,就会下雪;如果夏天高空中凝结成的大冰晶穿过暖和的空气层时没有被融化,落下来的就是冰雹了。

2.造霜实验,探寻霜的成因。

(1)霜,同学们见过,可是你知道霜是怎么形成的呢?

(2)学生分组做实验:

先把碎冰倒进干燥的椰奶易拉罐(或玻璃杯),罐内放入一支试管,在试管和罐内各放一支温度计,在碎冰中加入盐,在罐底下放一块湿毛巾。

观察:

罐外是否有霜出现?

试管里的水结冰时,温度是多少?

(3)小组讨论:

你发现了霜了吗?

试管里的水结冰时,温度是多少?

罐内温度计是多少度?

你知道霜是怎么形成的了吗?

(4)小组汇报:

(5)小结: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罐壁而凝结成小水珠(露珠),壁外温度降到零度以下便结成细小的冰粒,即为霜。

3.造雾实验,探寻雾的成因。

(1)雾,大家也见过,你知道雾是怎么形成的吗?

(2)学生分组做实验:

准备半杯不冒热气的温水,把一支冰棒或一块冰放在杯口,观察出现的现象。

(3)小组讨论:

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4)小组汇报:

(5)小组讨论:

雾是怎么形成的?

(6)小组汇报:

(7)小结: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层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多春秋季出现。

雾分辐射雾和平流雾。

4.总结:

概括地说,雨、霜、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降温而凝结形成的。

三.总结:

1.水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多姿的形态?

(雾凇、雪、雾、雨、冰、云、露、霜、雹)

2.通过探究学习,你知道雨、霜、雾是怎么形成的吗?

四.作业:

1.等待机会观察雨、霜、雾、露。

2.把下雨、下雪、下雾、结霜的原理解释给小同学听。

板书:

水的三态变化液体→固体→气体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