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7342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四川省雅安市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解析版

雅安市雅安市2017—2018学年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为100分。

答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某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他们能够直立行走,能制造和使用粗糙石器,饮食上开始有吃熟食的习惯……进一步了解这群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应该去()

A.云南元谋B.陕西半坡C.山东大汶口D.北京周口店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他们能够直立行走,能制造和使用粗糙石器,饮食上开始有吃熟食的习惯”可以判断这群原始人是北京人。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在浙江余姚的一处远古居民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

在此处遗址,你不会看到()

A.干栏式建筑B.木结构水井

C.象牙雕刻D.红底黑色纹饰彩陶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红底黑色纹饰彩陶是半坡原始居民的发明,D项符合题意;生活在浙江余姚且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是河姆渡遗迹,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建筑,挖掘水井,会象牙雕刻。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浙江余姚、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是解题的关键,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

3.农历三月三是轩辕帝的出生日,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每年都会在这一天举行祭拜活动。

轩辕帝是()

A.炎帝B.黄帝C.尧D.舜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轩辕帝是黄帝,传说中的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4.《礼记》中记载了“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社会局面。

打破这种局面,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人是()

A.禹B.尧C.启D.汤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5.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虽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但不能等同于历史事实,历史事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下列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A.神农尝百草B.大禹治水C.嫦娥奔月D.盘庚迁殷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D项符合题意;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嫦娥奔月属于神话传说。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6.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周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等。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7.下列关于甲骨文表述正确的有()

①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天文历法等

②甲骨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③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④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②表述错误;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仔细审查①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8.下列图片中的器物反映了哪一时期手工业制造的较高水平?

A.秦朝B.西汉C.商朝D.三国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图片是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及商代的青铜精品---四羊方尊,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制造的较高水平。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9.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是()

A.晋文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穆公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开展对外活动。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解题的关键,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开展对外活动,终成春秋第一个霸主。

10.战国时诸侯争战,给当时的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下列战役中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A.长平之战B.涿鹿之战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了长平之战,由于赵国将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导致赵国惨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是一个伟大工程带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该工程及其修建者分别是()

A.灵渠——李冰B.大运河——汉武帝

C.都江堰——李冰D.万里长城——秦始皇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2.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思想家是()

A.墨子B.孟子C.韩非子D.荀子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B项符合题意;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荀子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

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仁政、民贵君轻”是解题的关键,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13.如果你生活在秦朝,你有可能遇见的情形是()

A.用蚁鼻钱买早点B.按三十税一交纳田赋

C.使用纸练习书法D.看到用小篆书写的官方告示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朝以小篆作为统一文字颁行全国,D项符合题意;秦朝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西汉按三十税一交纳田赋;西汉末年出现了纸。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4.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

A.项羽B.刘邦C.陈胜、吴广D.张角

【答案】C

..................

15.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有效措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很大增强,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6.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史实让我们认识到:

要想避免灭亡的命运,一国之君应该“以德化民”。

以下君王中做到了这点的是()

A.周幽王B.汉文帝C.秦二世D.周厉王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

汉文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强调“以德化民”。

B项符合题意;周幽王、秦二世、周厉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以德化民”是解题的关键,汉文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强调“以德化民”。

17.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不包括()

A.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州郡割据的局面形成D.王莽施政加剧动荡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5年刘秀推翻了王莽政权,建立了东汉,D项符合题意;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州郡割据的局面形成是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8.汉朝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

A.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

B.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

C.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D.广州、泉州——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9.核桃最早出现在中国内地百姓的餐桌上是在()

A.秦朝B.汉朝C.三国D.晋朝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历时十年,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公元前119年正确再次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自此汉朝同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葡萄、核桃传入了中国。

核桃最早出现在中国内地百姓的餐桌上是在汉朝。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0.他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写成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

“他”是()

A.司马迁B.郦道元C.顾恺之D.王羲之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写成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史记》。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1.四川青城山有天师洞、老君阁、全真观等著名景点,与这些景点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

四川青城山有天师洞、老君阁、全真观等著名景点,与这些景点相关的宗教是道教,D项符合题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属于世界三大宗教。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发展()

A.加剧了社会的动荡B.为以后走向统一奠定基础

C.阻碍了历史的进步D.违背人民渴望社会安定的意愿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魏蜀吴三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为后来的重新统一奠定基础。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

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发展即影响”是解题的关键,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

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23.西晋“八王之乱”的影响主要有()

①导致西晋走向衰落②形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③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内迁④人们生产生活遭到破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2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不包括()

A.南方少战乱,社会安定B.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C.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D.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南方少战乱,社会安定,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促使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是经济发展的结果,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5.佛教的传播丰富了中华文化。

以下充分反映了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作品是()

A.《兰亭集序》B.《女史箴图》C.云冈石窟D.《水经注》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佛教输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输入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结合,逐渐中国化;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云冈石窟。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二、材料解析题(26分)

26.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强国。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秦孝公死后,惠王继位,商鞅遭诬陷。

商鞅起兵反抗,败死后被车裂。

——新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新法”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措施是由谁推行的?

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汉化措施?

这些措施对他的国家产生了什么作用?

(4)从这两次改革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商鞅变法,使秦国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受到他们的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

(3)北魏孝文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人联姻等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

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强国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受到他们的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三中的措施是由北魏孝文帝推行;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还有改汉姓、穿汉服、与汉人联姻等;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

点睛:

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强国,不得已北俗之语言于朝廷”是解题的关键,商鞅变法,使秦国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爱默生(美)

“东方找到了一位智者”

——伏尔泰(法)

“孔子是无冕皇帝”

——李约瑟(英)

材料二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

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

——新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代讲经图》

(1)材料一中,这些名人为什么对孔子有如此高的评价?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它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3)材料三“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

)材料二、三反映出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家的什么不同态度?

(4)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答案】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受后人景仰;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为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答出两点即可)

(2)焚书坑儒(或焚烧书籍,坑杀儒生);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和人才,激化了社会矛盾。

(3)儒学中忠君守礼的思想秦始皇:

打压儒家;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家(或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

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一位智者、无冕皇帝,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受后人景仰;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为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

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可知。

此内容反映的是焚书坑儒;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焚书坑儒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和人才,激化了社会矛盾。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儒学中忠君守礼的思想;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打压儒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家;

(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综合题(24分)

28.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政治措施?

(2)针对汉初不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种种因素,汉武帝在政治、经济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大一统?

(3)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用汉朝历史事实加以说明。

(4)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维护祖国的统一?

【答案】

(1)在中央,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其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经济上: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平抑物价。

(3)西汉时,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在中央,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其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平抑物价。

(3)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29.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早在什么时期人们掌握了造纸的方法?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有何影响?

(2)东汉末年,我国在医学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3)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

祖冲之在天文和数学方面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4)这些科学家能取得如此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西汉有利于文化思想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人类科技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国,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华佗能实施外科手术,并发明了“麻沸散”等。

(3)天文学:

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数学: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写成《缀术》。

(写出两点即可)

(4)他们善于借鉴前人经验,刻苦专研,注重实践;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等。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国早在西汉时期人们掌握了造纸的方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有利于文化思想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人类科技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国,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依据所学可知,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华佗能实施外科手术,并发明了“麻沸散”等。

(3)依据所学可知,南朝祖冲之是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祖冲之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写成《缀术》。

(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他们善于借鉴前人经验,刻苦专研,注重实践;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