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0727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

第十单元总复习

第十单元:

总复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共分为七部分:

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

本学期所学的“数学广角——推理”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

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出现。

编排时,应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数的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

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计算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应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认识万以内的数并进行比较和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克与千克,能掌握统计方法,通过分析统计表提出并解决问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比较被动,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复习阶段要进行系统性的复习,积极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及时反馈,使复习体现实效性,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数学思考:

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习题,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问题解决:

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组复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

情感态度:

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复习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

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课时安排:

4课时

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1课时

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1课时

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1课时

4.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1课时

 

课时教案

课题:

表内除法的复习第1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复习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

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放的能力

课时重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

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

概括分为七部分: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简单的推理。

2.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

板书:

表内除法。

二.复习整理: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

32÷481÷915÷524÷642÷740÷824÷314÷2

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3.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教材第1题。

想一想:

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在○填上“<”“>”“=”。

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三.教学效果测评:

四、拓展性学习:

1.口算。

15÷5=6÷3=16÷8=9÷3=45÷9=56÷7=49÷7=2×4=45÷5=56÷8=63÷7=8÷2=

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第1、2题,同桌检查。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8○4=221○3=720○5=256○9=5430○5=6

批注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第2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复习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呢?

请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2、今天,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法、减法的复习。

(板书课题)

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

二、知识整理: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3、写一写,再读一读。

①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②二千五百零六。

4、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完成书上第4题。

5、复习近似数。

教材第5题,找出这段文字中哪些数是近似数?

6、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1)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

“开火车”订正。

(2)引导学生做教材第7题。

(3)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4)请各小组讨论一下教材第8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综合练习教材第3~6题。

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

四、拓展性学习:

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

69832999998

批注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第3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复习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过程与方法:

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识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我们现在来做几道计算题。

请大家拿出口算卡。

100+200=110-20=620+100=120+360=

130-70=240+70=2000+50=1000-30=

1200-40=140-40=860-80=880+1200=

二、整理复习。

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

为什么要这样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

小组讨论,把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

2、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

升降机、观光缆车、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三、拓展性练习

 

批注

教学(后记)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

解决问题和统计第4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复习编写时间: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复习“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

2.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好的?

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二.复习整理:

1.分别出示教材第13、14题的挂图。

(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

叙述两幅图的意思,没有说好的请其他同学来补充完整。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明:

12÷3=4(次)

一共要花:

6×1=6(角)

8×3=24(角)6+24=30(角)

或:

6×1+8×3

=6+24

=30(角)

2.复习统计图。

出示教材第15题。

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以用举手的统计方法来试试。

3.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

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

4.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得到讨论结果后,全班交流展示。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15题。

能够填在书上的就填在书上。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

四、拓展性学习:

1.调查班上昨天的数学作业,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批注

教学(后记)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