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1352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新人教必修

《归去来兮辞》

【学习目标】

1、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创作作风

2、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3、掌握“胡”“奚”“焉”“曷”“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来”文言虚词用法

【重点难点】

1.通大意,掌握文言字词,进而理解背诵。

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课前案

一、有关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诗歌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归去来兮辞》就是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时。

二、有关“辞”的知识  

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楚国,又叫楚辞,因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富有浪漫气息,便于抒情。

三、知识积累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荒芜(   )惆怅( )  衡宇( )盈樽(   )轻飏(  )熹微(  )眄庭柯(  )壶觞(   )矫(  )首 盘桓(  )崎岖(  )出岫(  )西畴(  )窈窕(   )

2、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息交:

断绝交游。

B.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亲戚:

包括父母亲朋在内的亲人。

C.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耕种之事。

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行休:

将要得以休息一下。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B.《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都是陶渊明的诗。

C.陶渊明的诗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很大。

D.“辞”作为一种文体,古代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古体诗歌的一种,一种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又称赋,或辞赋。

4、填空。

(1)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序文,完成下面问题

(1)下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给 靡 惮 稔 敛

A.jī  mí dàn yàn   liàn

B.jǐ  mǐ dàn rěn   liǎn

C.ɡěi mǐ dān rěn   liǎn

D.ɡěi mí dàn niǎn liàn

(2).对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①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②心惮远役(怕)

B.①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②犹望一稔(谷熟指一年)

C.①眷然有归与之情(依恋的样子)

②非矫厉所得(勉强去做)

D.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②因事顺心(就)

(3).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不足以自给  足以:

     4会有四方之事   会:

2遂见用于小邑 见:

    5心惮远役     惮:

3何则?

质性自然。

 何则:

6因事顺心     因:

(4)“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   ③④同

(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

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本性崇尚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想等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6).画曲线的句子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予以说明

A.违己交病

B.质性自然

(7).指出下列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A.求之靡途:

B.故便求之:

(8).从上文中找出一个被动句

(9)认真阅读上文,做出具体说明

A.陶渊明去做官的原因:

B.陶渊明辞官归去的原因:

6、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从下列语句中找出来,翻译全句并表明这些词语的含义。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

                         

②奚惆怅而独悲。

                      

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曷不委心任去留。

                      

⑤胡为乎遑欲何之。

                         

课堂案

一、学习文本

解释下列词语

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

              

奚惆怅而独悲?

   奚:

既自以心为形役      役:

              

乃瞻衡宇         衡:

问征夫以前路        以:

              

恨晨光之熹微     恨: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

   追:

载欣载奔            载:

             

引壶觞以自酌      引:

      以:

倚南窗以寄傲        倚:

             

景翳翳以将入      景:

审容膝之易安        审:

             

时矫首而遐观      矫:

      遐:

园日涉以成趣        渉:

             

策扶老以流憩      策:

请息交以绝游        息交:

        以:

复驾言兮焉求        言:

         焉:

悦亲戚之情话        之:

             

农人告余以春及     把:

或棹孤舟            棹:

             

善万物之得时       善:

木欣欣以向荣        以:

             

感吾生之行休       善:

已矣乎         已:

             

寓形宇内复几时     寓;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胡为:

       之;

帝乡不可期          期:

             

或植杖而耘耔       而:

二、解读课文,内容梳理。

(1)整体感知

1.作者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第一自然节回答。

 

                                  

2.作者回归到哪里?

用一词回答。

 

                                  

3.作者的归隐路线是:

请就括号填空。

决意辞归-----回归途中--------(   )-----(    )------(   )----外出----纵情山水-------乐于天命。

4.作者的情感线索是:

自责,自悔---------(   )-------(   )

三、局部赏析

1.阅读第二节,探讨问题:

①给本节划分层次,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作者行踪:

 

                                  

②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境界?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不少于两个词语。

                                                                    

③本节重点描写了作者的行为,请列举出这些动作,品味其情感。

动作:

                                  

情感:

                                  

④本节中有两句,既是美景的刻画,又是自喻情感的流露,这两个句子是:

 

                                  

2,阅读第三节,探讨问题:

1作者描写隐居生活是,描写了那些生活乐趣?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作者情感。

生活图景:

                                  

作者情感:

                                  

3研究性学习

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四、课堂巩固练习:

(一)梳理本文基础知识

1、写出通假字:

乃瞻衡宇(  )                     

景翳翳以将入(  )

  曷不委心任去留( )

2、辩明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 

眄庭柯以怡颜(  )

倚南窗以寄傲( )                

审容膝之易安(  )

园日涉以成趣(  )               

乐琴书以消忧()

  或棹孤舟(  )

3、一词多义:

心 因事顺心(    )

 既自以心为形役(    )

夫 问征夫以前路(   )

乐夫天命复奚疑!

()

故 故便求之(    )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

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求之靡途(   )

  四方之事( )

  感吾生之行休(      )

  何陋之有(       )

  马之千里者(       )

  怅恨久之(        )

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余船以次俱进(          )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

  木欣欣以向荣(         )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

奚 奚惆怅而独悲(         )

  乐夫天命复奚疑(       )

而 门虽设而常关(     )

  觉今是而昨非(      )

  时矫首而遐观(         )

  鸟倦飞而知还(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        )

委:

曷不委心任去留 (       )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

  教化从来有源委(         )

  委命下吏(        )

4、古今异义,写出古意:

(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

         

(2)尝从人事            人事: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

         

(4)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5)幼稚盈室            幼稚:

         

(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

(7)恨晨光之熹微          恨:

           

(8)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5、指明文言句式:

(1)皆口腹自役(       )               

(2)复驾言兮焉求(        )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

(5)将有事于西畴(      )       

(6)农人告余以春及(       )

(7)乐夫天命复奚疑(       )       

(8)情在骏奔(        )

(9)寓形宇内复几时(      )     

(10)稚子候门(         )

(11)遂见用于小邑(       )

(二)积累陶渊明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饮酒》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杂诗》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 《读山海经十三首》

豁然开朗,怡然自乐,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少无适俗韵,         .    《归园田居五首》

晨兴理荒秽,      。

道狭草木长,      。

《归去来兮辞》 

实迷途之未远,       。

     《归去来兮辞》

木欣欣以向荣,       。

《归去来兮辞》

枯木逢春犹再发         。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部分答案

课前案第5题参考答案:

(1).B        

(2).A

(3).

(1)足够 用来 

(2)被 (3)什么道理(4)恰逢 (5)害怕 

(6)凭借

(4).B  (5)B

(6).

(1)做官违背了自己的本意,身心都很苦恼

(2)自己的本性不喜欢受拘束

(7).

(1)长吏 

(2)彭泽令

(8).遂见用于小邑

(9)(A)a.家贫;   b.求生无术;c.亲故劝告;       

e.家叔引荐、彭泽离家不远

(B)a.眷恋家乡;b.质性自然;c.在官场感到受拘束;d.违背平生志向;

e.妹妹新亡、奔丧

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一)

1,通假 衡通横    景通影      曷通何

2,活用 生,动作名   怡,形使动     傲,行作名    安,形使动    日,名作状 乐,形意动   棹,名作动

3,一词多义

心:

心意,  内心  夫:

人,  语气词,无实义   故:

所以, 老朋友

之:

动词,到   代词     结构助词,的   主谓间,消除句子独立性  宾语前置标志

定语后置标志    衬字,无实义

以:

让,  因为  按照   表修饰    表修饰  表目的  因为   奚:

为什么  什么

而:

表转折  表并列   表修饰    表顺承 表假设

委:

顺从    委任  原委   托付,交给

4,古今异义

风波:

战事,   人事:

做官,   寻:

不久   亲戚:

含父母在内的亲属,幼稚:

小孩

 慷慨:

         恨:

遗憾,     有事:

有耕种的事

5,句式特点

①判断句    ②宾语前置句      ③宾语前置句   ④介宾短语后置    ⑤介宾短语后置   ⑥介宾短语后置   ⑦宾语前置句  ⑧            ⑨省略句  ⑩省略句  ⑾被动句

(二)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读山海经十三首》

豁然开朗,怡然自乐,鸡犬相闻,落英缤纷,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五首》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归园田居》 

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猎人与狗

余显斌

茫茫沙漠,蠕动着两个小小黑点:

一个是猎人,一个是猎狗。

他们被困沙漠,已经整整4天了。

他们有肉干,可是水已经不多了。

不大的水囊已经见底,每喝一口,猎人的心中就会有一种绝望悄悄漾起,就像溺水的人,有种窒息的感觉。

这是北方大沙漠,千里纵横,沙砾无边。

在这里,生命就如一蚁,随时有被天地捻碎的感觉。

想到这儿,猎人禁不住激灵灵打个冷战,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夕阳慢慢落下,浑圆,血红,十分壮观。

可是,猎人已经没有了观看夕阳的兴致,他望着血红的地平线,仿佛听到了魔鬼的叫嚣,听到了死神的狞笑。

他定定地坐着,望着猎狗,在天地之间,小如一蚁。

猎狗也定定地坐着,望着他。

夕阳落下,月亮升起,圆满,洁白,这是沙漠里少有的好天气。

沙漠上,顿时月光如水。

水中,有两粒浮萍:

一粒是猎人,一粒是猎狗。

他们躺下,挤在一起,相互取暖。

不一会儿,一人一狗响起了鼾声,就如水面泛起的一个个水泡。

①沙漠很静,被天覆盖着,如洪荒世界,只有几颗星在偷偷窥视着人间。

其余的一切都睡熟了。

猎人嘴里打着鼾声,悄悄坐了起来,手腕一翻,亮出一柄匕首。

眼光,锥子一般,扎向猎狗。

他想下手,杀了猎狗,就用它的血为饮料,走出沙漠。

即使不杀它,它也会渴死。

他在心里安慰自己。

他举起匕首,又停下。

③这是一只有灵性的狗,一次,在雪山上,他晕倒了,是它拖着自己,硬是从死亡边缘将他拖了回来:

对它,他下不了手。

可是,不杀它,又怎能走出这沙漠呢?

再说,今天一天,这狗总望着自己的水囊,很明显,它也感觉到水快没了,也在打水囊的主意。

他不断给自己寻找着下手的理由,终于咬咬牙,再次举起了手。

②月光下,猎狗停止了鼾声,眼角滚出两滴泪水,大大的,银钻一样。

猎人心头一抖,匕首落在地上。

他抱住猎狗,泪流满面。

天,慢慢变亮,一轮烈日又暴晒在沙漠上。

他和它,在沙漠上蠕蠕而动,小如两只蚂蚁。

终于,他们不动了,都趴在那儿大口大口地喘息着。

水囊中还有一口水,不,小半口。

他舍不得喝,不到生命的最后关头,这水,就是希望。

猎狗突然耸耸鼻子,有气无力地叫了两声。

见他不动,它跌跌撞撞跑过来。

他一惊,心想,狗东西,果然来抢水了。

可是,这会儿,他已没有一点儿力气了。

猎狗跑过来并没有抢水,而是撕扯他的衣服。

他不动,动不了。

他的心中,一股寒气透骨袭髓。

这猎狗,看样子和他想的一样,想吃掉他,使自己活下来。

他没杀它,看样子,它却准备咬死他。

恐惧,灌满了他的双眼。

猎狗并没咬他,扯了一会儿,扯不动他。

突然,它叼起水囊,转身跌跌撞撞跑了,跑向沙丘。

“停下!

”他喊,声音如丝。

猎狗没停,转身望望他,仍朝沙丘跑去,一跌一撞的,喝醉了酒一般。

“停下,我——开枪啦——”他喊,用尽力气。

猎狗没停,仍在跑着,已上了沙丘顶。

“啪”的一声,枪声响起,在空寂的沙漠上久久回荡。

猎狗回过头,望着他,叼着水囊缓缓倒下。

击毙猎狗,他鼓起最后一点力气,移动着身子,一寸一寸移向沙丘。

好在沙丘不大,他终于爬到沙丘上,顿时呆住了:

沙丘后,有一片青草,青草中间,汪着一塘清泉。

水塘很小,簸箕大,水面平滑,反射着阳光。

猎狗鼻子灵,嗅着水源了,来拖他,拖不动,就叼走水囊,引他来追。

可惜,没引来他,却引来了一颗子弹。

这东西,有灵性呢。

他跪下,抱着猎狗,号啕大哭。

(选自《中国教师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中,有两粒浮萍:

一粒是猎人,一粒是猎狗。

”中“浮萍”运用比喻,写出大沙漠中猎人与狗的渺小和无助。

B.文中第③处的划线句子运用了插叙的手法,写出猎人与狗的亲密关系,表现出狗对猎人的忠诚和深厚情感。

C.小说结尾写猎人嚎啕大哭,这哭声表现出猎人复杂的内心活动,有懊恼、悔恨、庆幸、心疼。

D.小说前半部分写猎人与狗之间在困境中相依为伴,与后半部分猎人与狗之间的关系变化形成对比,这样的反差引人深思,深化了主题。

2、请简要概括小说中猎人心理变化的过程。

3、结合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赏析划线①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2)分析划线②处的作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铁丝网上的春天袁鹰

都说春天来了。

可是,春天在哪里呢?

上海早已成了“孤岛”[注],但这座“孤岛”上没有青山,没有绿水,是一座灰色的、黑色的岛。

公园里,倒也有山,那是假山,石头堆成的;也有水,那是假水,人工开凿的池塘,小得可怜。

水里也有船,那是小孩的玩具,纸的,洋铁皮的。

我多么想念离别了三年的西湖、钱塘江、南高峰和北高峰。

到春天,苏堤上一株杨柳一株桃,迷住你不忍归去。

湖光山色,在梦里也是那么妩媚动人。

想起“柳浪闻莺”,想起“断桥残雪”,想起杭州口音的“划子要吗”,禁不住“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了。

梦醒后,抬头依然只从天井一角看到灰蒙蒙的天空。

工厂烟囱从早到晚喷着浓黑的烟雾,把上海的天空熏染得像一块发黑的擦桌布,又像铅块一样沉重。

这是春天吗?

又说春天在郊外。

于是,我带着弟弟妹妹们去寻找。

从曹家渡五角场沿苏州河向西走,走过圣约翰大学校园。

从漆了黑油漆的竹篱笆朝里边张望,能看到浓浓的绿荫,仿佛也能嗅到花香,还传来一阵阵笑语。

大学校园里的春光是诱人的,但不知道他们能享受多久呢?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花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请珍惜你们拥有的这一点春光吧!

我为你们祝福。

再往前去。

绕过兆丰公园,就到了铁路边。

马路同沪杭铁路平行地伸展着。

铁路两侧,青青的野草倒是长得很盛,那是被春风吹醒的。

沿铁路架了铁丝网,像一只巨大的蜈蚣,一条带刺的长蛇,匍匐在那里。

铁丝是新换的,青光闪闪。

铁丝网围住了“孤岛”,锁住了“孤岛”上的人。

我无端地感到一阵战栗,好似被这铁丝网捆住了手脚,全身动弹不得。

“看,快看那边!

”弟弟妹妹们喊起来,“那边铁丝网上!

铁路西侧的铁丝网上,挂着一只破风筝。

那是一只最普通的风筝,既不是燕子喜鹊,也不是老鹰蜈蚣,而是最常见最便宜的瓦片风筝。

不知什么时候吹落到铁丝网上来的,已经被铁丝网刮破了,只剩下一个骨架,半张破碎的纸,红红绿绿,看不清那上面画的是什么。

“风筝,一只风筝!

”弟弟妹妹们继续喊着。

在我们住的拥挤不堪的弄堂里,是看不到风筝,也没法放风筝的。

“风筝,快看风筝!

是的,这只风筝,应该在湛蓝的长空翱翔,在青青草地和绿绿竹林上空飘荡,在洒满阳光的小山坡上旋舞高升。

伴随它的,应该是无忧无虑的欢笑,应该是漫山遍地的鲜花,应该是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应该是对阳春美景的享受。

风筝,也一定有过这样的梦。

然而,现在它只能挂在铁丝网上。

线断了,它从高空悠悠荡荡地跌落下来,而且那么巧,竟落在无情的铁丝网上。

它的主人——放风筝的孩子,早已失望、闷闷不乐地走了,回家去了。

它从哪里来?

它的家在哪里?

谁也不知道。

只知道它现在挂在铁丝网上,而且已经刮破了。

它曾为它的主人带来一阵春天的喜悦,然而,就如肥皂泡泡一样幻灭了。

它垂着头,在叹息吗?

在哭泣吗?

在怀念家乡和主人吗?

要不了两三天,也许就是明天,风吹雨打,连现在这个支离破碎的骨架,也会无影无踪。

弟弟妹妹们停在这边一侧的铁丝网下,一定很想跨过铁路去,将那只风筝从那边铁丝网上解救下来。

但是不可能,我们都被铁丝网拦住,我们只能隔着铁丝网,隔着沪杭铁路的铁轨,向它行注目礼,向它凭吊。

春天被挂在青光闪闪的铁丝网上。

回去的时候,还依依不舍地回头望了望。

似乎同一位偶然相遇的好朋友告别。

但愿今夜不要下雨——我们在心里默祷着。

一九四一年春,上海曹家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