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3600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docx

《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docx

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

小学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综合复习

(若有不对之处请自行更正)

一、填空题(20分,每格1分)

1.品德是个人依据(社会道德)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惩罚应少用、慎用,当确实需要运用惩罚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要顾及儿童的自尊心;

(2)要公正);(3)(要结合说理教育)。

4.小学儿童在选择朋友的过程中,普遍具有(同质性)和(趋上性)两大特点。

3.个性是一个系统,包括(动力)结构、特征结构和(自我调节)结构。

4小学儿童认知需要的发展表现为二个特点,其一是(从外部需要向内部需要转化),其二是(从物质需要向精神需要转化)。

5.个性差异是指(人们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

6.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性格、气质)。

7.在交往活动中,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普遍具有(难与人交往)特征,而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则通常有着(不与人交往)的特点。

8.小学生的评价受(老师)的态度和评价调节;(老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儿童自我评价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9.在家里被娇生惯养、处境优越的孩子通常自我评价(过高);而在家庭缺乏地位、不被重视的孩子则自我评价一般(过低)。

10.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时必须具备的普遍的、共同的能力被称之为(一般)能力,它又叫做(智力)。

11创造力的三个主要特征是(灵活性、独特性、流畅性)。

12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光有情感上的体验还不够,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以形成(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13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差异性。

14.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即(激发兴趣)、(能力与个性其他品质)的良好配合、(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15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我们在学习时,不要把年龄特征与(年龄)简单对应。

16.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是:

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由(片面到全面)。

17.班集体中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心理因素有(规范)、(心理相容)、(舆论)和(凝聚力)。

18.近代以来,随着课程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渐渐形成了课程的一般结构,即(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19.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

20.小学阶段,教学的任务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学习基础文化科学知识、2培养各种基本能力、3养成和发展各种情感、态度、价值观)

2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

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设计教学过程。

22.一般来说,教学工作的实施,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几个环节构成,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小学工作具体实施最常见、最普遍的过程。

23.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_、长期性)。

24.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5.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二、名词解释

1.个性:

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2.人格:

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3.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4.、性格:

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5.知识:

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6.技能: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7.学习动机:

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8.学习需要:

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

9.记忆:

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10.教学设计:

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

三、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小学儿童逐步养成一些道德行为习惯的年龄阶段是(C)。

A低年级B中年级C高年级

5.在实施品德教育时,应考虑年龄特点选择教育的起端,年幼学生可选择(D),年长学生可选择(A)。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动机D道德行为训练或激发道德情感

8.据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在(B),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在(C)。

A10~13岁B13~15岁C15~18岁D18~22岁

12.形成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外,还有(AC)。

A意志薄弱自制力差B思维迟钝C不良的行为习惯D情绪易变

3.班级人际关系包括(B)。

A师生关系B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C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B)

A弗洛伊德B马斯洛C韦克思勒D吉尔福特

1.技能体现一种经验,是个人在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A)行为方式。

A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习惯化了的熟练的B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后突然出现的熟练的C经过知识积累而形成的D自然形成的

2.智力的核心是(D)能力。

A想象B记忆C观察D思维推理

6.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B)。

A13%B3%C0.3%D1%

10.勇敢、勤劳和朴素特征,主要属于(C)。

A理智B气质C性格D情绪

1.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特征是(A)。

A稳定性B可变性C稳定性与可变性

2.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A)。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

14.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同伴关系发展的高级形式是(D)

A同伴B同伴团体C集体D友谊

22.某学生,易冲动,待人热情,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对学习内容理解快,但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他的神经系统类型属于A

A兴奋型B活泼型C安静型D弱型

1.规定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是:

B。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计划

6.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B。

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7.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个别教学

9.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中用得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A。

A.谈话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12.“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

”“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这是C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培根D昆体良

10.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C)特点。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1、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这属于:

A、道德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2、研究中会处于被动地位,因果关系难以确定的研究方法是:

B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3、(A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各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变式是指(B),使学生逐渐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

A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不变 B、变换非本质特征,本质特征不变C、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变 D、变换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不变

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D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推理能力

6、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取得显著的进步。

这属于:

C

A、第一印象  B、共鸣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D、移情效应

7、研究表明,我国儿童摆脱成人惩罚影响,根据行为本身好坏作出分析判断的转折在:

D

A、5-6岁B、6-7岁C、7-8岁D、8-9岁

8、“当个体行为符合群体规范时,群体就会给予赞许或鼓励,从而进一步强化其行为”这属于:

D

A、群体归属感B、群体认同感C、群体压力D、群体动力倾向

9、“课时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等等”属于:

C

A、以策略为中心的教学设计B、以媒体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D、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10、“以提供建构认知结构的框架为教学的切入点”属于(C)教学策略。

A、先行组织者B、掌握学习C、支架式D、抛锚式

四、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每小题有一个或超过一个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上,选错或多选均不得分)30题

1、双基是指__AB____________。

A基础知识B基本技能C基本情感D基础能力

2、任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到王小明在搞小动作。

这说明,任老师具有_____C________。

A教育观察力B言语表达能力C注意分配的能力D教育想象力

3、小华胡乱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生气了,罚小华抄写正确答案100遍,这说明_______BC_______。

A小华非常淘气B老师教育方法不当C老师缺乏教育机智D老师缺乏教育想象力

4、王老师让小李和同桌讨论问题,两人支支吾吾地不说话。

王老师问:

“你们闹矛盾了吗?

”这说明,王老师具有_____D____________。

A教育想象力B言语表达能力C教育机智D教育观察力

5、吴老师在给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课时说,海水是咸的,所以不能饮用。

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说:

海水是咸的,不能饮用,那为什么我们喝的汤要加盐?

这说明____ABC____________。

A吴老师的讲解不严密B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C教学相长D学生提的问题没有价值

6、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有___AB__________。

A预防B治疗C防止D学习

7、在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__ABCD_____________。

A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B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C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D开设心理健康课

8、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___ABCD________________。

A树立教师的威信B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C促进后进生的转化D学生的成长

9、有的小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以此勉励自己认真学习。

这种做法____BD___________。

A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C能激励小学生努力学习D是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思想

10、小学艺术课属于___B__________。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校本课程D研究性课程

11、小学语文属于___A___________。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地方课程D研究性课程

12、光辉小学新学期开设了《光辉小学校史》课,从课程类型上看,这门课属于____D________。

A研究性课程B综合课程C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

13、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是_____B_____________。

A课程标准B课程C教师D学生

1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__ABCD________________。

A信息技术教育B研究性学习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劳动与技术教育

15、分层教学体现了____D________教学原则。

A发展性B主体性C愉悦性D差异性

16、王老师将明明叫到办公室,一边讲作业,一边教育明明。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称为_____A________。

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单独教学制

17、迄今为止,最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C____________。

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单独教学制

18、分组教学的主要类型有__ABC___________。

A能力分组B作业分组C学科分组D性别分组

19、以下属于小学教学任务的有____ABCD__________。

A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B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及文明习惯;C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D陶冶儿童的美感情操

20、以下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__AC____________。

A是指教师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

B是指教师是专业人员

C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才能和专业情意的发展

D正确的读法是教师专业发展

21、以下属于小学分科课程弊端的是__ABCD_____________。

A难以使学生形成有关认识客体的完整图景和初步的科学世界观

B脱离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C第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D学生的教养、创造力、操作能力被忽视,无法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22、以下属于新课程对教材的新认识的是___ABCD______。

A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

B教材不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C新教材要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

D新教材要促进教师创造性的教学

23、毕业考试属于_____A__________。

A团体测验B能力倾向测验C智力测验D人格测验

24、测验的可靠性用______C______表示。

A效度B难度C信度D区分度

25、通过教学评价,能够____ABC__________。

A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提高教学质量C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D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6、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是______C______。

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期末评价

27、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____B__________。

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期末评价

28、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结论的评价称为_____A_______。

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期末评价

29、如下属于教学评价作用的有__ABC____________。

A能提高学校教育质量B能完善教学系统C能推动教学活动不断增值D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0、向阳小学三年级数学期中测试平均分为86分,小强考了72分,低于该班平均分。

以下关于小强考试分数的说法,准确的是__AC____。

A教师采用的是常模参照评价标准B教师采用的是目标参照评价标准C教

3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ABCD

A、道德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32、学习动机的主要功能有:

ABD

A、激发功能  B、定向功能  C、练习功能  D、强化功能

33、记忆较长材料时,中间部分记忆效果最差,这主要受到(AB)干扰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

34、掌握了汉语拼音字母“a、b”,再学习英语字母“a、b”的书写,将出现:

AC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35、品德形成的过程包括:

BCD

A、认知    B、服从  C、认同    D、确信

36、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

BCD

A、理解    B、审题    C、知识重现  D、解题

37、造成从众的群体原因有(ABCD)、意见的一致性和团体的权威性。

A、信息压力B、规范压力C、群体规模D、群体凝聚力

38、教学策略具有(ABD)等等特征。

A、创新性B、综合性C、组合性D、高效性

39、教师角色定位的一般认识有:

(ABC)和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

A、学生的楷模B、父母的代理人C、知识的传播者D、学习的促进者

40、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ABD)

A、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B、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

C、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态度D、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态度

五、判断题(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ˇ”,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判断

1.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

(×)

2.小学儿童择友标准中最显著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

(×)

3.小学生的需要发展是单一的,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

(×)

4.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

(×)

5.小学儿童入学的头几年,对于成就需要的发展尤为重要。

(√)

6.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政治志向上。

(×)

7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的,智力是平常的。

(√)

8.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各有积极的消极的方面。

(√)

9.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需要要是最积极的因素。

(√)

10.遗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

11.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时间指标,这是心理发展的原因。

(×)

12.在社会生活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条件,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

13.小学儿童行为规范训练还应适合其年龄特征,高年级应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格和爱国意识的教育。

(√)

14.对自我评价过高,有着盲目优越感的儿童,才用个别说教的方法常常容易奏效。

(×)

15.小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 √ )

16.小学阶段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才符合这一原则的要求。

(×)

17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和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

教学中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

18.在小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要尽可能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越多越好。

(×)

19.就目前我国的各方面情况而言,我们只能改进班级上课制,而不能废弃它。

(√)

20.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就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发展。

(×)

21.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早教育就早发展、早成熟。

(×)

六、讨论

1.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

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1)教师的主导性。

在班级人际关系中教师起主导调节作用。

(2)学生的全员性。

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在班级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3)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

班级人际关系会随着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程度而变化.

2.如何培养孩子获得良好性格?

提供适当的参照群体;创设良好的群体气氛;注意非正式群体的影响;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进行教育。

3.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适当;4)教学过程紧凑;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七、实例分析(第45小题6分,第46小题5分,共11分)

1..东汉名将马援,小时候并不怎么样。

有一次,他见到同学朱勃,朱勃年方十二,能口诵《诗》、《书》,举止娴雅,学识渊博,马援见了很惭愧,他哥安慰说:

“朱勃是小器,早成;你是晚器,晚成。

”马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努力,更加刻苦,后来很有作为。

这说明了什么,对教师的启示是什么?

(1)能力发展水平存在早晚的差异。

(2)能力是后天的锻练而形成的。

启示:

教师不能单单把眼光放在早慧儿童身上,更要放在平凡的儿童身上,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大器晚成的人。

教师要多创造机会来发展学生的能力。

2.二年级学生李民,学习成绩一般,平时身上较脏且时有臭昧,同学们不愿与他交往。

请问如何调整这个处境不利儿童在集体中的地位?

正确的做法是:

说理法、仿效法、强化法。

八、教育实践应用题

某班上语文课,课文内容是讲沙漠中的骆驼。

当教师讲到“骆驼的嗅觉很灵敏,几十里外的水源,它都能嗅到……”时,小颜同学提出一个问题: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骆驼怎么能‘嗅到’呢?

”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

如果是你执教,你会怎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呢?

请按照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谈谈你的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