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4466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docx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

(最新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古诗文、作文大全、教学资料、试题大全、条据书信、公文素材、方案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ancientpoems,essays,teachingmaterials,testquestions,letterletters,officialdocuments,projectreports,speeches,contractagreements,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8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1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

强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赏析

  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

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

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苏轼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

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

“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

“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

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

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

“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苏轼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

“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

  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

但苏轼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故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

苏轼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

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

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

同时也使人联想到:

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

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

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

据《三国志》引《江表传》,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浸以鱼油,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

”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

可以想见,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

苏轼如此向慕周瑜,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

面对边疆危机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非常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

这正是苏轼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精心塑造导演这一战争活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机。

  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

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

然而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

“一尊还酹江月”,玩味着这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的苏轼,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

词的收尾,感情激流忽作一跌宕,犹如在高原阔野中奔涌的江水,偶遇坎谷,略作回旋,随即继续流向旷远的前方。

这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苏轼心理上的一种反映,这种感情跌宕,更使读者感到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

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苏轼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演唱,虽然他们囿于传统观念,对东坡词新风不免微带讥消,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的出现,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苏轼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苏轼感触良多,更是让苏轼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语:

“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

或曰:

非也。

曹公败归,由华容道,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

“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蒹葭,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

”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

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

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

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

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

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2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北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

  ①又名《百字令》。

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

流花千叠。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

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

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译文】:

  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

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

(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

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

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

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

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面。

“故垒西边”两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

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

从中不难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

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

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

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

英雄人物已经随着长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画的江山和无所建树的“我”。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

“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阕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他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一段具体描写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周瑜。

作者没有直接写周瑜的胯下马、掌中枪,而是武官文写:

周瑜年轻英俊、气概俊伟、雍容娴雅、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

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指挥才干和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着力写周瑜其目的全在于凭吊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难酬的郁闷愁苦的情怀。

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却又遭贬。

如此之磨难自然会哀愁的。

他也只有借古来自我排遣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表达了作者极其矛盾和苦闷的心情。

面对大好河山,缅怀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孙权信赖,年轻时便建功立业,而自己虽有抱负,但有志难伸,毫无作为,相比之下,无限感慨。

心情由激昂奋发转入消极苦闷。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尾句,一方面表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

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却常常用达观来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作者也不例外。

同时也应看到另一面,那就是还不失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3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①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①赤壁:

指黄州西赤鼻矶。

三国时周瑜败曹的“火烧赤壁”之赤壁传说有五处。

但以黄州赤鼻矶为古战场。

  ②故垒:

古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

人道是:

人们传说是。

周郎:

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州)人。

建安三年,自居巢还吴,孙策授其建威中郎将,逾时年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穿空:

形容峭壁耸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

千堆雪:

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当年:

当时,或解作盛壮之年。

  ④小乔:

周瑜之妻。

时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岁,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

言“初嫁”是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

雄姿英发:

周瑜有姿貌。

英发:

指谈吐不凡,卓有见识。

  ⑤羽扇纶巾:

魏、晋时儒雅之士的装束。

羽扇:

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战指挥的标帜。

纶(guān)巾:

用丝带做的便巾。

灰飞烟灭:

形容火烧赤壁时曹军的惨败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国神游:

神游故国。

此“故国”指旧地、古战场。

  ⑦多情应笑我:

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⑧尊:

酒器。

酹(lèi):

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8)英发:

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

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诸葛亮从容娴雅。

纶巾:

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11)故国:

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12)华发:

花白的头发。

华:

《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ā(一声),花白义

  (13)人生:

现有版本作人间。

  (14)尊:

同“樽”,酒杯。

  (15)酹:

(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美妙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于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现代翻译: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大好河山啊,那时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他的姿态多么的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

  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苏轼谪居黄州,游黄冈赤壁矾,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词。

词中描绘了赤壁雄伟壮丽的景色,歌颂了古代英雄人物周瑜的战功,并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感慨。

全篇将写景、怀古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纵横古今,意境宽阔,是豪放词风代表作。

起调将奔腾的长江与飞逝的历史相交织,造成宽阔邈远的抒情空间。

然后联想自己壮志未酬、人生失意的际遇,感慨万端。

全词的气氛是开朗、豪迈的,虽然露了一种低沉、消极的情绪,但不是主要的。

全词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有对现实的责任感,是一支磅礴凝重、回肠荡气的悲壮乐章。

  题中的赤壁,是黄州(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城外,长江北岸的一段红色山崖。

“怀古”,是古人写诗词常常采用的一个题目。

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歌咏历史事迹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这首词就是苏轼游览黄州赤壁想到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有所感触而写。

其实,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魏、蜀、吴三国争雄,吴国名将周瑜联合刘备,利用火攻大破曹操水军的地方是另一个赤壁,它是今天湖北省武昌县西南的赤矶山。

这里词人借怀古以抒怀抱,不一定拘泥于地点的确凿。

  怀古的重要一环,是怎样把今和古联系起来。

苏轼望着波祷滚滚的长江,想到自古以来那些才华出众的人物都已随同时间流逝而消失,犹如被源源而来的浪涛从历史上冲洗掉了一样。

于是,他用“浪淘尽”三个字,把眼前的长江和历史上的人物巧妙地联系起来,在这种自然而又形象的联想中,表现他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大江即长江。

这里用“大江”,除去由于声韵的要求外,也显得更有气魄。

“千古”,指久远的年代。

  接下去,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而首先引起他注目的是古代留下来的战争遗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故”,旧的。

“垒[lěi]”,指营盘。

“人道是”,据说是。

“周郎”,即周瑜,他二十四岁就当了将军,当时吴国人称他为周郎。

这三句词说,在那古代营盘西边,据说,就是三国时代周瑜打胜仗的赤壁。

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

那么,作者当时看到的赤壁,景象如何呢?

“乱石穿空”,陡峭的石崖直插高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吓人的大浪头,拍打着江岸,激起的浪花象无数堆耀眼的白雪。

面对着这雄伟的景象,难怪作者要赞叹不已:

既赞美这雄伟的大好河山,更赞美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的无数英雄豪杰。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带出了对古人的怀念。

下片,就转入对赤壁之战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歌颂。

苏轼写这首词时,距离发生于公元二○八年的赤壁之战,已有八百多年。

他想象着几百年前的往事,用“遥想”两个字把我们引向了遥远的过去。

“公瑾[jǐn]”,周瑜的字。

“小乔”,周瑜的妻,是当时著名的乔氏姊妹中的妹妹。

词中提到他们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年轻得意的神态。

作者用“雄姿英发”来形容周瑜气度雄伟、人才出众。

在作者的想象中,周瑜身着戎装,手摇羽毛扇,头戴着配有黑丝带子的头巾(纶[guān]巾),风度潇洒,从容指挥,在说笑之间,轻而易举地就把曹操水军战船烧成灰烬。

“樯[qiáng]”,帆船上的桅杆。

这里用“樯橹”代表曹军的战船。

“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神态。

“谈笑间”,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

“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就再现了一场历史性的大战。

寥寥几笔,显示了作者艺术概括的才能;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周瑜的由衷赞赏。

  对历史人物的景仰,正包含了对自己现实状况的不满。

对比之下,四十七岁的苏轼深为自己不能象周瑜那样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卓著的功业而感叹。

他只好用自我嘲笑的口气说: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象他这样,通过想象去经历(神游)那三国(故国)的赤壁之战,人们大概会嘲笑他太富于感情,因而过早地有了花白头发(华发)吧!

自嘲之余,一种看破红尘的消极情绪油然而生。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酒杯。

一尊是一杯酒的意思。

“爵[lèi]”,洒酒表示祭奠。

他忽然觉得,人间不过象梦境一样,不要徒然感叹了,还是给江上的明月,献上一杯酒,伴月痛饮吧!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

虽然结尾流露了消极情绪,但从全词看,气魄宏伟,视野阔大,对壮丽河山的赞美,和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歌颂,构成了豪放的基调。

  赏析二:

  本篇是苏词中具有豪雄气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此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即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极大。

“风流人物”,指出色的英雄人物。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

“人道貌岸然是”意谓“据人们讲”。

周瑜大败曹兵的赤壁战场究竟在哪儿,向来众说纷纭,现一般认为是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也有说是在蒲圻县西北的,苏轼在此不过是姑且借景怀古以抒感而已。

“周郎”,即周瑜。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写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