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5567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范文多篇Word下载.docx

鼻音“烫气

另外,多音字“冲”在这里读“chbng”,还有一个读

音"

chong"

组词“冲动”。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舔葵瘦”。

“舔”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部分,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上面的“天”的撇注意不要写太长,下面是“小'

一点点。

“葵”上窄下宽,注意第四笔是横撇,第六、七笔都是撤。

“瘦”半包围结构,注意病字框里面的部分,笔顺依次是:

撇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

(3)词语解释

介绍:

沟通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

引入;

推荐:

使了解。

妖怪:

除人类和神以外存在于天地中的超自然生命,即

由于认知限制,人们暂时难以用科学"

的现象或事物。

规矩:

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劈面:

迎面,正对着脸。

可怜巴巴:

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

声明:

指公开表态或说明。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

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讲了什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出示课件8】

第一部分(1-4自然段):

讲宝葫芦的主人王葆的自我介绍。

第二部分(5-18自然段):

奶奶从小给我讲了许多宝葫芦的故事。

第三部分(19-21自然段):

我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

5.整体感知【出示课件9】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主要讲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

四、细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想想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

(宝葫芦的主人是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名叫王葆。

)你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出示课件10】

①“我姓王,叫王葆。

为什么不说“我叫王葆”?

(这样说,比较正式,有仪式感。

②“可是我要声明,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为什么说王葆说“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因为他和宝葫芦有故事,是传说中的那种宝葫芦和王葆发生过一些故事。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张天翼先生一道认识了传说中的宝葫芦有过故事的王葆小朋友。

下节课我们,来看看宝葫芦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第二课时

1.自读感悟,感受童话的奇妙。

2.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了一个小朋友王葆。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张天翼先生走进宝葫芦的故事,去感受一下宝葫芦的神奇。

二、深入毗,探讨故事

(-)学习第二部分:

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

1.“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

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

奶奶给"

我”讲了哪些故事?

(都是宝葫芦的故事)

2.【课件出示14】"

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

上次讲的是张三劈而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

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张三想:

“我要吃水蜜桃。

”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

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1)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

(非常奇妙)

怎么奇妙了?

预设:

①三遇到了神仙,并得了一个宝葫芦很神奇。

②李四游到了龙宫,得到一个宝葫芦。

③他们从宝葫芦那儿得到了很多好处“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读出宝葫芦的神奇。

(2)奶奶给我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分组讲故事,选代表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

注意:

可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空白,发挥想象,大胆编创。

分析宝葫芦的故事,感受宝葫芦的神奇作用,创编故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会创作。

有一天,赵六到地里翻地,因为他是个勤奋的农夫。

掘着掘着,忽然感觉锄头底下硬邦邦的。

他想:

难道底下有宝贝吗?

于是,他就小心翼翼地把“宝贝”从土里掘出来,一看,是一只金灿灿的,长得非常饱满的葫芦。

赵六看到了,不禁有些失望。

赵六想:

“如果挖上来的是一个大元宝,该多好呀!

”奇迹出现了,立刻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元宝就出现在他的手心上!

3.王葆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为什么?

(因为听了这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板书:

宝葫芦使人们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

什么有什么)

4.【课件出示15】“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

我该要些什么?

是啊,王葆,要宝葫芦最想做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部分:

读读课文20-21自然段,圈画出王葆要宝葫芦的目的是做哪些事?

【出示课件16、17]

(1)帮助王葆列式子,学数学:

“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

'

8'

字想到了宝葫芦一一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从这段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

(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

王葆:

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2)帮助向日葵长高:

“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从这儿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

(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板书:

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指导朗读:

读读第三部分,读出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自己也想要个宝葫芦。

童话的故事好奇妙呀!

2.王葆为什么要宝葫芦?

他能用宝葫芦做什么?

小组分组交流,展示如下:

王篌想要宝葫芦为自己做事情,自己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有了宝葫芦可以替他做数学题,可以帮助他种好向日葵。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把宝葫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宝葫芦的故事,升华了感情。

抄写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讲故事,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内容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宝葫芦使人们:

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王葆:

[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

比如在探讨“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

”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第二篇:

一、揭题导入,分享神奇

师:

同学们读过很多书,看过很多童话故事,发现童话故事的主人公都有很神奇的宝贝,如《阿拉丁神灯》《神笔马良》,你知道这些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和他们的宝贝分别是什么吗?

生:

《阿拉丁神灯》的主人公是阿拉丁,宝贝是神灯。

《神笔马良》的主人公是马良,宝贝是神笔。

(出示)这本《宝葫芦的秘密》的主人公是王葆,他是这么介绍自己的。

(播放录音:

我姓王,叫王葆。

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你们瞧,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也和你们一样,很爱听故事。

)他想要的宝贝是宝葫芦。

他为什么想要宝葫芦呢?

这节课我们来读这本书第一章的第一部分。

翻到第120页,读准生字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

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评析:

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阅读经历,唤醒他们对童话的阅读体验,进行课内外阅读的勾连。

高效简洁的板块梳理,为接下来的“感受童话的神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神奇

这些生字,你读正确了吗?

我们请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

妖怪、规矩、乖巧、撵上、脚丫、拽住、冲着、瘦长。

“矩”单字念第三声,在词语中念轻声;

“冲”是个多音字,表示“对着、向着”的时候读第四声,还有个读音读第一声,可以组词“冲刷”。

词语中的生字都是要会写的,哪些生字觉得有难度?

大家可能觉得“拽、撵”需要注意。

(出示田字格)仔细观察,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拽”字的斜钩是主笔,要写得有力,撇平衡整个字;

“撵”字的右上部的第一个“夫”字捺变点揖让第二个“夫”字,第二个“夫”字撇稍短揖让第一个“夫”字。

(范写“拽”和“撵”)

(生书空,动笔写,交流互评。

生字词学得很好。

默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老师,我觉得王葆想得到一个宝葫芦,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听故事,爱听宝葫芦的故事,而且他的奶奶特别会讲宝葫芦的故事。

故事中的宝葫芦特别神奇,所以当王葆遇到烦恼时,他就特别渴望有宝葫芦了。

你很会读书。

那哪些自然段是讲王葆听神奇的宝葫芦故事的?

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王葆想要神奇的宝葫芦呢?

课文第5~17自然段是讲王葆听神奇的宝葫芦故事,第18~21自然段是讲王葆想要神奇的宝葫芦。

是的,那课文就可以分成3个部分,我们用“//”来标示。

第1~4自然段是王葆的自我介绍,第5~17自然段是写王葆听神奇的宝葫芦故事,第18~21自然段是讲王葆想要神奇的宝葫芦。

这节课,我们先来读读奶奶讲的神奇的宝葫芦故事,了解了解宝葫芦的神奇之处。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最能体现宝葫芦的神奇?

第15、16、17自然段。

(师出示课文片段)

扫清阅读障碍,夯实字词教学,读通读顺课文,梳理文章脉络,学生在阅读中对“童话的神奇”有了整体感知。

三、品读故事,发现“神奇”

自由读这三个自然段,奶

奶的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用笔圈出来。

张三、李四、王五、赵六。

我们先来看看张三的故

事,用笔画出有关张三的句子。

“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

”“张三想:

‘我要吃水蜜桃。

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

“劈面”这个词,很多同学是第一次读到,我翻看了词典找到了解释,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字典中的解释)

原来“劈面”就是“迎面”。

同学们读读这两句话,看

看奶奶讲的故事神奇在哪里。

张三得到宝葫芦的经历

很神奇,是他出门劈面撞见神仙

得到的。

是啊,宝葫芦的来历很神奇。

来历奇)同学们,如果我们也有机会听奶奶讲张三的故事,你觉得奶奶可能会怎么说呢?

发挥你的想象力,想一想,说一说。

我们来听一个学习小组说的来历吧。

大家好,我觉得可能是张三出门撞见一位老人,那位老人手里拿着一封信,说自己视力不好看不清,请张三帮忙读一读书信,就这么着,老人感谢张三,送了他一个宝葫芦。

你说得很有趣。

我创编的情节是这样的:

有一天,张三在过马路时遇到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走着,很不方便,张三就主动扶老人过了马路。

其实老人是一位神仙,为了感谢张三就送了他宝葫芦。

轮到我了。

我说的张三是一位小伙子。

一天,他上山采草药,遇到一位受伤的人,张三用采到的草药治好了伤者,那位伤者其实是位神仙,他送给张三一个宝葫芦表示感谢。

你们编的来历都很神奇。

我的也不错,听听我的吧。

一位神仙正在收服怪兽,张三刚好路过撞见了这一幕,他助了神仙一臂之力,神仙感谢他鼎力相助,送给他一个宝葫芦。

你们创编的来历都很神

奇。

我们把这份神奇读出来吧。

(师生合作读)

奶奶讲的故事来历真神

奇,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发现吗?

继续交流。

宝葫芦的来历很神奇,它

的法力也很高,張三刚刚想着水蜜桃,立刻就有水蜜桃,就像刚开始上课时提到的阿拉丁的神灯、马良的神笔,怪不得王葆想要一个宝葫芦呢。

你也很会发现。

奶奶讲的哪个词,让你觉得宝葫芦的法力特别高?

法力高)

“立刻”这个词。

“立刻”说明速度特别快。

没错,“立刻”让我们感觉宝葫芦的法力高,像这样的词语还可以是“马上、登时、立时、当即、即刻、顿时”。

(出示)

如果奶奶讲故事的时候,

不用这些词,你又有什么感觉?

(出示对比的句子)我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

张三想:

”就有一盘水蜜桃。

老师,如果不用上“立刻”这样的词语,显得宝葫芦的法力没那么高超,宝葫芦的神奇指数就没那么高了,用上“立刻”后,神奇指数就爆棚了。

大家真棒,一下子就发现了奶奶讲故事的秘密了,先讲宝葫芦的来历奇,再讲宝葫芦的法力高。

所以张三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梳理成“劈面撞见神仙,得到宝葫芦,要吃水蜜桃,就有水蜜桃”。

(出示作业本第4题的表格,见下页。

张三的经历太神奇了,难怪大家喜欢。

那李四、王五、赵六呢?

默读第15、16、17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的表格。

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李四远足旅行游到龙宫,

得到宝葫芦,想要大花狗,就有大花狗。

王五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宝葫芦。

赵六掘地掘到宝葫芦。

你填写对了吗?

如果要补充或修改,可以拿笔补一补、改一改。

(生补充、修改。

表格补充或修改好了举

手示意。

再看表格,你有什么发

现吗?

王五、赵六只说了宝葫芦的“来历奇”,没有“法力高”部分。

你觉得他们可能想要什

么呢?

可能需要一間房子。

可能要一套演出礼服。

法力高的宝葫芦一定可

以满足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

我还发现了不管是谁,得到宝葫芦后,结局都很美好。

是啊,结局都很美好。

结局好)

同学们真棒,读着读着,我们借助这份表格就发现了奶奶讲的故事的共同之处:

来历奇+法力高+结局好。

在读通读懂片段的基础上,学生找人物,读奶奶讲的宝葫芦故事,完成了作业本上的表格。

在研学过程中,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领悟了童话的神奇秘诀是:

四、创编故事,内化“神奇”

(出示)王葆说:

“我就这么着,从很小的时候起,听奶奶讲故事,一直听到我十来岁。

”接下来,我们也像奶奶一样来编一编宝葫芦的故事吧。

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根据作业本表格中的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出示评价标准:

来历奇、法力高、结局好。

)如果能达到一个要求,得一颗星。

开始自由创编故事吧。

张三家里穷得叮当响,家

里还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

有一天,张三出去干活,不知怎么就撞倒了一位老公公,张三连忙把老公公扶了起来,老公公说:

“我把一个东西落在了树林里,你去帮我捡出来吧。

”张三把那个东西捡出来后,老公公不见了,只看见一个金光闪闪的葫芦。

这应该是刚才那个老公公的东西吧,我在这儿等老公公回来取走。

可是,过了很久也没见老公公的身影,张三只好把东西放在原地回家了。

可是到了家门口,又看见了那个金光闪闪的葫芦,上面还有一个小纸条,写着“天赐张三宝葫芦”。

张三本想不理,但看见上面有自己的名字,便提笔写道:

“外财不富命穷人。

”又放回原地。

天神被张三的义气感动了,亲自把宝葫芦送给了张三。

那天晚上,张三对着宝葫芦说:

“我饿了,我想吃水蜜桃。

”马上就有一大盘水蜜桃。

后来,张三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想什么有什么,幸福极了。

李四十分喜欢远足,经常出去游玩。

一天,他去一个地方游玩,经过一天奔波,他身上都是汗,于是就脱了衣服跳进身旁的河里去游泳了。

游着游着,李四看见前方的河床上有一点亮光在跳动,好像灯火。

在水里火不就灭了么?

怎么还能亮呢?

他很好奇,就游了下去。

游了不一会儿,李四发现,前面有个人模龙样的生物。

他走近细瞧,是龙王!

龙王开口道:

“年轻人,你到这儿也算有缘。

最近,我一直在等这样的有缘人,我送你宝葫芦吧!

”李四推辞不掉,只好接过葫芦,游了出去。

回了家后,李四想要一条大花狗用来看家,立马就冒出来那么一条舔他的手,冲着他摇尾巴的大花狗。

后来,李四用宝葫芦帮助了很多人,他生活得幸福极了!

王五是个好孩子。

一个炎热的夏日,王五出去和好朋友们玩,回来后满头大汗,他的奶奶说:

“王五,快去换衣服,这种天气很容易生病的。

”王五很乖,听了奶奶的话,自己拿了一件干净的衣服换上。

奶奶说:

“王五真棒。

”说完,她拿出今天买菜时买的葫芦送给了王五。

这个葫芦很漂亮,王五把它放在桌子上,仔细地打量着这个葫芦。

过了一会儿,葫芦说话了:

“主人,你想要什么?

我什么都可以变。

”王五惊了,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说:

“你是什么?

”葫芦说:

“我是宝葫芦。

”王五又说:

“哦,原来如此,如果你什么都可以变,那我想要一些粮食和种子,因为我们村很穷,都没钱买粮食和种子。

”说完,宝葫芦一下子变出了很多米和各种各样的种子。

王五把这些分给了村民和家人,从此他们的生活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赵六爱看书,但是家里穷,买不起书给他看。

他是个孝顺的孩子,并没有因此而抱怨父母,反而经常帮爸爸妈妈干活。

一天,赵六在田里松土种麦子的时候,挖出了一个葫芦。

赵六想家里正好缺一个装水的葫芦,于是就把葫芦拿回了家。

赵六把葫芦洗干净,放在水缸旁边,每天就用它装水喝。

有一次,赵六刚用葫芦喝完水,葫芦突然说话了:

“主人,经过这么多天的观察,我发现你是个勤劳孝顺的好孩子,所以我决定满足你的心愿,你想要什么都可以。

”赵六惊呆了,他怀疑自己在做梦,就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疼得叫了出来,把宝葫芦逗得咯咯直笑。

赵六说:

“我想要很多书,一辈子也读不完的书!

”话音刚落,一堆书就出现在赵六面前。

赵六发奋读书,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他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父母和乡亲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师生共同点评)

学生发现讲童话故事的秘诀后,举一反三创编着故事。

在自学、交流中,学生对童话故事的“来历奇+法力高+结局好”有了更多的思考。

五、小结课堂,延续神奇

恭喜大家也像奶奶一样会

讲故事了。

这样的宝葫芦,谁不想要一个呢?

所以王葆常常联系到自己:

“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

”下节课,我们再去学习课文的第18~21自然段,发现童话故事的更多秘密。

课已结束,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却被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童话故事中藏着的神奇秘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对第二课时的整本书阅读做好了铺垫。

童話,是学生所喜欢的。

读懂读通读顺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发现作者写作的秘密是有难度的。

温老师是如何让学生发现讲童话故事的秘密,并根据已有的信息创编故事,体会“神奇”的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一、妙用“作业本”,三搭图像支架

温老师三次利用作业本第4题的表格,研读第15、16、17自然段。

第一次借助表格先找出人物,整理出人物的故事情节,对故事有了整体感知。

第二次利用表格进行比对,学生发现了奶奶故事中的共同之处是“来历奇、法力高”,并发现作者写作的又一个秘密是“结局好”。

第三次运用,是在学生创编故事时,学生们根据表格的信息进行故事创编,故事编得神奇又有趣,教学目标的达成就水到渠成了。

在填一填、读一读、说一说中,“神奇”这一童话故事的表达特点得到落实。

作业本中的表格,为阅读和创编故事搭起了桥梁,成了读和说的助推器。

二、依托“篇章页”,紧扣语文要素

“篇章页”,提示着单元语文学习的要素。

本课的每一个学习活动,学生都围绕单元“篇章页”的“体会童话的神奇”进行学习:

课堂导入时,分享课外童话阅读中感受到的神奇;

初读课文时,学生整体感知了宝葫芦的神奇;

品读片段时,发现了写童话故事的秘密;

创编故事时,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神奇进行了内化,并进行了运用;

课堂小结时,童话故事的神奇进行了延伸,学生对第二课时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课堂中,温老师一次次推进着对“神奇”的理解,一次次让“童话故事的神奇”在学习中鲜活起来。

三、巧借“评价单”,推促学评一体

课堂学习中,师生及时梳理出学习收获:

创编故事时,师生把课堂收获整理成评价的“得☆要点”。

评价单的生成性设计让学生有了发展的空间,鼓励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创编热情。

学生在学中评,又在评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