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8160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docx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策划模板

工程名称:

****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

工程编号:

****

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

 

设计策划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公司

某年某月某日

***公司**矿井初步设计设计策划

一.工程名称和工程编号

1、工程名称:

**公司**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

2、工程编号:

C***8G—

二.修改原因、修改主要内容

1.修改原因

**矿井初步设计推荐矿井采用立井开拓,业主单位根据**基地规模(**项目),矿井后期增产至**万t/a(可满足****需煤量),认为主斜井运输能力大(特别是增产潜力大),目前斜井冻结法施工已有成功实例,可解决立井装载硐室等大断面软岩支护的难题,本矿井水文条件较复杂,主斜井开拓可增加一条安全通道等原因,确定**矿井开拓方式采用主斜井—副立井开拓方式。

因矿井开拓方式的变化,相应引起井位、井底车场、采区巷道布置、工业场地总平面和总布置的变化,需对“**矿井初步设计”进行修改。

2.修改主要内容

(1)矿井开拓方式、井底车场、采区巷道布置、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各专业以新资料为准。

(2)将小山工业场地临时出煤系统作为试验井纳入《**矿井初步设计》中,系统要完善。

三.文件编制的时间要求

根据《***公司**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设计委托书》的要求,提交设计文件时间为某年某月某日。

为了确保按时提交设计文件,各专业在设计过程中应相互配合,主动联系,必须严格按设计进度指示图表执行。

如果在设计过程中未能按设计进度指示图表执行,需要调整计划,请立即提出书面申请,以便协调各专业的进度,调整进度计划。

各专业之间委托资料及设计成品完成时间详见设计进度指示图表。

四.设计范围、内外部设计分工

1、设计范围:

编制矿井(含动筛车间)初步设计(修改版)

2、内、外部设计分工:

技术经济部分由技术经济部承担;环境保护部分由环境工程部承担;动筛车间由选煤部承担;其余部分均为矿山工程部承担。

五.人力资源配置

参加设计人员的组成及职责详见下表:

六.设计质量要求

为了确保设计质量,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根据本专业的需要及时编制专业技术指导书,及时组织进行所级专业评审,填写评审记录单。

各专业室校核人员、室级审核人员、所级审定人员、要认真做好各级检查工作,做到事前指导、事中检查、层层把关、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设计过程中,以保证设计成品的质量。

公司级设计评审由公司主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或授权人主持,需要以下部门参加:

技术管理处、所技术负责人、项目总工程师及各专业设计人员。

七.项目设计指导书

设计的主要依据、指导思想、主要技术原则及要求详见设计指导意见书(附件一)。

设计人员的组成名单

专业

参加设计人

专业设计负责人

专业设计负责人职称

校核人

审核人

审定人

采矿

选煤

四大件

通信监控

供配电

土建

建筑

环保

暖通

给排水

机制

总图

运输

技经

项目总设

附件一: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设计指导书

设计指导书目录: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基础资料

三、设计指导思想

四、设计的主要技术原则

五、设计的统一口径

六、附图目录

七、设计文件编制内容目录及各专业分工

八、设计进度指示图表

一、设计依据

1.《**公司**矿井初步设计委托书》;

2.**集团某年某月某日关于“**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的意见”和某年某月某日关于“**矿井开拓研讨会”的会议纪要;

3.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及有关的设计规范、安全规程及技术规定。

二、设计基础资料

1.**地质矿产勘查院某年某月提交的《**井田勘探报告》及其评审意见书(备案证明)。

2.**院某年某月提交的《**矿井首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成果报告》。

3.**公司某年某月提交的《**矿井井筒检查钻孔地质报告》。

4.工业场地地勘、测量资料。

5.现场收集的其它有关资料。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模式,生产系统先进高效,地面辅助设施简化,工期短,成本低,效益好。

设计要体现新项目、新思路、新标准、新体制、新理念、新速度的原则,要充分考虑**矿井的具体条件,充分体现业主的意愿和要求,根据矿井建设的资源条件和外部条件,地面设计应体现简单、实用、美观之原则,井下设计应按照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的模式进行设计,以安全可靠的采掘运设备为保障,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开拓思路,解放思想,采用国外和国内先进设计思想及矿井管理模式,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改革矿井开拓部署和地面总体布置,力求最大限度地减人增效、缩短工期、节约投资,将该矿井设计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矿井。

四、矿井设计的主要技术原则

(一)井田开拓

1.井田境界及储量

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号)关于“**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井田东西走向长约**km,南北倾斜宽约**km,面积约**km2。

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设计中应对**Mt/a和**Mt/a2个井型方案进行论证。

推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Mt/a。

在确定矿井开拓方式及工作面产量时,应充分论证矿井实现**Mt/a的可能性及实现方式,对回采工作面20a接续计划作出安排。

论述矿井储量、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与井田境界的关系。

3.矿井工业场地

根据各专业新资料对工业场地布置进一步优化。

4.开拓方式

采用主斜-副立井、单水平开拓方式,水平标高+**m。

5.井筒

矿井达产时共有主斜井、副立井、材料副斜井和东回风立井、措施斜井**个井筒。

根据某年某月业主提供的主斜井井筒检查钻孔地质报告和某年某月提供的《**井检查钻孔地质报告》,主斜井、副立井井筒均采用冻结法(全深冻结)施工。

6.马头门、巷道层位及支护方式

结合井筒检查钻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矿井水平标高和选定的井下运输设备,合理确定箕斗装载硐室、马头门、巷道的层位。

考虑到本矿井上覆岩层属软岩的特点,特别注意马头门、井底车场巷道的层位、岩性及岩体情况,对这些部位要加强支护(可采用以锚、索、网、喷作为临时支护,用钢筋砼作为永久支护),确保巷道围岩的稳定。

大巷、上下山等布置应以煤层巷道为主。

巷道支护应以锚、索、网、喷联合支护为主。

(二)大巷运输

1.煤炭运输

工作面单产高,运量集中,上山和后期大巷煤炭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

2.辅助运输

辅助运输要根据井下巷道的坡度、各种辅助运输车辆的性能、适用条件和可靠性,对无轨胶轮车、内燃齿轨(卡轨)车、单轨吊、无极绳连续牵引车等运输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井下辅助运输选择的原则是从井底车场到工作面实现连续运输,尽量减少中间转运环节,提高效率。

推荐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运输。

(三)井下开采

1.采煤方法

从开采深度、煤层强度、煤层厚度、煤层结构、顶板条件等因素出发,分析比较了大采高分层综采和放顶煤综采两种采煤方法,推荐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

推荐**采区**号煤层均采用一次采全高的普通综采。

**采区的**号煤层浅部(埋深**m以上)以大采高综采分层开采,分层厚度为*m左右,深部(埋深**m以下)视煤层可放性采用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回采。

而对于井田其它薄及中厚煤层的开采,可采用普通综采或刨煤机开采。

2.巷道准备方式及掘进设备配备

巷道的准备方式采用综掘机。

根据井下煤巷、岩巷掘进的数量及位置,确定合理的巷道掘进工艺,并配备相应的设备及队伍。

3.巷道布置

采用多巷道布置方法,锚、网、索、喷联合支护。

对井下大巷及采区上下山布置层位进行充分的分析,确定合理的大巷及采区巷道布置方式。

根据煤层赋存地质条件、采用的采煤、掘进工艺和设备以及矿井通风要求,合理确定大巷、上下山和顺槽的条数,并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和压煤开采规程》等相关规定计算大巷、上下山和顺槽之间的间距,使他们之间的煤柱宽度既能满足巷道支护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资源损失。

(四)通风及安全

初期采用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方式,后期采用分区式通风方式。

计算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及通风困难时期的风量与负压,选择主扇风机。

对影响矿井施工和生产安全的因素如煤层自然发火、瓦斯等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及配备的技术设施。

(五)矿井主要设备

1.提升设备

根据煤炭、辅助材料及人员的提升量,选择主立井、副立井的提升设备。

2.排水设备

根据矿井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确定井底及采区排水设备及管路。

3.压气设备

矿井工业场地设地面压风机房,根据井上、下的用风量,确定压风设备。

4.通风设备

采用抽出式通风,按通风要求确定通风机设备。

(六)地面生产系统

煤炭产品用户为配套建设的煤化工基地和矿区自备电厂,矿井煤炭产品外运方案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运输距离**km。

矿井原煤经过筛分后通过地面胶带输送机栈桥运往煤化工基地(胶带输送机及栈桥工程列入矿井动筛系统)。

在工业场地建**Mt/a设计能力的动筛系统,根据井田煤质特征及煤的工艺性能、原煤可选性、产品结构等确定分选工艺。

另外,应业主要求,地面考虑煤炭地销外运系统。

设计对动筛跳汰车间产生的矸石,锅炉房产生的炉渣提出具体的综合利用项目。

(七)地面运输

煤炭产品用户为配套建设的煤化工基地,矿井煤炭产品外运方案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运输距离**km。

由于矿区一期不建矿区铁路专用线,矿井所需材料、设备运输采用公路汽车。

合理确定工业场地、排矸场地、风井场地、往煤化工基地的输煤胶带机检修道路等道路走向布置矿井场外道路。

(八)地面总布置及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结合地面条件,综合考虑矿井工业场地、东回风斜井场地、排矸场地、煤化工基地检修道路的地面总布置。

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应考虑与动筛车间及其它辅助设施的关系,做到系统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土方工程量少,占地面积少,绿化系数高,硬化面积少等要求;并应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及场区景观特点,选择适合于本地区生长的花木品种和景观对场地进行美化,力争将矿井工业场地建成花园式矿井。

矿井地面设置救护中队。

(九)地面建筑

按照精简地面设施的原则,确定必要的辅助生产设施。

根据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确定基础形式。

矿井工业场地内的行政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的建筑风格、色彩等应统一和协调。

1.生产性建筑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主要包括:

主、副立井井口房及井塔、通风机房、井下水处理站、变电所等。

2.辅助设施

辅助生产厂房包括:

综合机修车间、综采设备库、材料库及材料棚等,辅助设施可采用联合形式布置,在满足矿井机修和器材存放的条件下,规模尽量缩小。

3.行政公共建筑

行政公共建筑主要包括:

联合建筑、综合办公楼等。

联合建筑、综合办公楼等建筑设计及场前区布置要风格独特、美观大方,可考虑采用欧式建筑风格。

4.居住区

居住区布置于**公路**km的***公司已购地处,统一规划,分期建设。

设计提出用地指标,初步计算矿井居住区用地面积,供规划部门参考,不给投资。

(一十)矿井电源及供配电

1.电源

根据***当地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号文:

矿井两回110kV线路一回引自**变电站,另一回引自**变电站。

2.供配电

工业场地110kV变电站已经施工完成,按施工图列入本次设计。

(一十一)通讯、信号及安全监控

通讯、信号及安全监控根据满足现代化矿井要求配置。

(一十二)供、排水系统

1.给水

矿井水源拟在矿井工业场地北侧打深井取用**含水层,用于供应矿井及动筛车间的生活用水。

井下消防洒水、动筛车间生产补充水、工业场地生产和绿化等用水均利用处理后的井下水。

2.排水:

为充分利用水资源,设计中应考虑把矿井剩余排水量和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排至煤化工基地(距矿井工业场地**km)。

3.消防洒水

井下消防洒水采用处理后的井下排水。

(一十三)采暖、通风和供热

根据矿井工业场地和动筛车间的总热负荷,在工业场地和东风井场地分别设锅炉房作为矿井工业场地和动筛车间以及东风井场地的采暖、供热及井筒保温。

(一十四)职业安全卫生

对可能出现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设置必要的机构和配备相关人员。

(一十五)环境保护

对矸石处理和综合利用、地表沉陷、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和噪音治理等提出意见。

(一十六)节能减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等文件要求,采取相应的节能节水措施。

(一十七)建井工期及产量递增计划

根据矿井设计的具体条件、按照平均先进的工程施工进度指标,经过施工组织优化,安排矿井的三类工程进度,确定矿井的建井工期;按照建井工期排队,安排矿井的逐年产量递增计划。

(一十八)劳动定员与全员效率

劳动定员按照定岗、定编、定员方式确定,尽量减少人力资源消耗,提高矿井全员生产效率。

矿井全员效率根据排定的矿井人员进行计算。

(一十九)技术经济

计算矿井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

执行国家煤炭工业局煤规字(2000)第48号文以及煤规字(2000)第183号文。

资金筹措:

资本金按35%,其余由商业银行贷款。

对上面没有提及的各专业的其它问题,请各专业编制专业指导书并按编制内容深度设计。

五、设计统一口径

1.本次设计的文件名称为《**公司**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

2.各专业插图一律用计算机成图,尺寸统一为A4纸张,且插图中的文字、主要线条要清晰可见(可适当简化),插图要尽量绘成彩色图。

插图及表格编号统一按公司“《关于设计文件编制格式的有关规定》执行。

3.图纸名称统一用“**公司**矿井”,图号统一用C**G2-,请各专业在出图时注意。

图签格式、字体、字号、填写格式详见附页“**矿井初设设计图签统一标准”。

4.各种单位一律按国际标准制单位。

如:

Mt/akgMwj/kg等。

5.说明书编制内容按照《煤炭工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内容》的要求编写。

六、附图目录

设计附图见**矿井初步设计图纸目录

七、设计文件编制内容目录及各专业分工

八、设计进度指示图表

计划进度详见设计进度指示图表

初步设计说明书目录及各专业分工

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采矿)

4.1采煤方法

4.2采区布置

4.3巷道掘进

8.2产品煤外运量、流向和运输方式…………………………….

8.3标准轨距铁路……………………………………

9.5临时排矸场地及其它……………………………………………………..

9.8场地绿化

11.4居住区

15.6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16.1地区节能节水现状及规划(项负)……………………………………………………….

16.2遵循的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各专业)………………………………………..

16.3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电、制、水、暖、建)……….

16.4项目能耗指标计算和能耗分析(各专业)

16.5项目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各专业)………

附录:

(项负)

附件:

《**公司**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主要机电设备及器材目录》(机电专业汇总)

《**公司**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概算书》(技经)

 

**矿井初步设计(修改版)图纸目录

顺序

章次

图名

图号

比例

备注

1

第一章

地形地质图

2

第一章

水文地质图

3

第一章

地层综合柱状图

4

第一章

28勘探线水文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5

第一章

36勘探线水文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6

第一章

28勘探线剖面图

7

第一章

40勘探线剖面图

8

第一章

A-A′纵剖面图

9

第一章

1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0

第一章

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1

第一章

3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2

第一章

5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3

第二章

矿井工业场地煤柱平、剖面图

14

第二章

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

15

第二章

井田开拓方式Ⅰ—Ⅰ剖面图

16

第二章

主斜井井筒平面图

17

第二章

副立井井筒平面图

18

第二章

材料副斜井井筒平面图

19

第二章

东回风立井井筒平面图

20

第二章

+675m水平井底车场平面图

21

第二章

+675m水平井底车场线路及水沟坡度图

22

第二章

+1130m水平井底车场平面图

23

第二章

+1130m水平井底车场线路及水沟坡度图

24

第二章

井底车场巷道断面图册

顺序

章次

图名

图号

25

第二章

井底煤仓及装载硐室平、剖断面图

26

第二章

副立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平、剖、断面图

27

第三章

井下运输系统(胶带及胶轮车)示意图

28

第四章

东一上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平面图

29

第四章

东一上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I-I剖面图

30

第四章

东一中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平面图

31

第四章

东一中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I-I剖面图

32

第四章

盘区巷道断面图册

33

第四章

井巷工程量表

34

第五章

矿井达产时通风系统图

35

第五章

矿井最大风压时(前20a)通风系统图

36

第五章

东一上注氮、灌浆管路布置系统平面图

37

第五章

东一中注氮、灌浆管路布置系统平面图

38

第六章

井下巷道压风管路布置图

39

第六章

工业场地压风管路布置图

40

第七章

主立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平面图

41

第七章

主斜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剖面图

42

第七章

主斜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平面图

43

第七章

副立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平面图

44

第七章

副立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I-I剖面图

45

第七章

副立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A-A平面

46

第七章

副立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II-II剖面

47

第七章

副立井井口机械设备布置III-III剖面

顺序

章次

图名

48

第七章

副立井井底连接处机械设备布置总图

49

第七章

副立井井底机械设备布置剖面图

50

第七章

东回风立井场地排矸系统设备布置平面图

51

第七章

东回风立井场地排矸系统设备布置剖面图

52

第七章

矿井修理车间设备布置图

54

第七章

坑木加工房设备布置图

55

第八章

工业场地厂外道路平面图

56

第八章

工业场地厂外道路纵断面图

57

第八章

东回风立井场地厂外道路平面图

58

第八章

东回风立井场地厂外道路纵断面图

59

第九章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平面图

60

第九章

东回风立井场地总平面布置平面图

61

第九章

矿井地面总布置平面图

62

第九章

工业场地管线综合布置平面图

63

第十章

工业场地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

64

第十章

工业场地110kV变电站电气平面布置图

65

第十章

井下供电系统图一

66

第十章

井下供电系统图二

67

第十章

井下供电系统图三

68

第十章

井下供电系统图四

69

第十章

井下供电系统图五

70

第十章

井下供电系统图六

71

第十章

井下供电系统图七

72

第十章

井下供电系统图八

73

第十章

井下供电系统图九

74

第十章

井下供电系统图十

75

第十章

工业场地主井提升机房10kV配电室系统图

76

第十章

工业场地副井提升机房10kV配电室系统图

77

第十章

工业场地通风机房10kV配电室系统图

78

第十章

工业场地空压机房10/0.4kV变电所系统图

79

第十章

工业场地机修车间10/0.4kV变电所系统图

80

第十章

工业场地锅炉房10/0.4kV变电所系统图

81

第十章

工业场地10kV箱式变电站系统图

82

第十章

工业场地动力照明线网平面图

83

第十章

工业场地弱电管网平面图

84

第十章

井下安全监控传感器布置图

85

第十章

监控及计算机管理地面系统图

86

第十章

监控及计算机管理井下系统图

87

第十章

通信系统图

88

第十一章

副立井井塔首层平面图

89

第十一章

副立井井塔二层平面图

90

第十一章

副立井井塔三层平面图

91

第十一章

副立井井塔立、剖面图

92

第十一章

综合办公楼二层平面图

93

第十一章

综合办公楼三层平面图

94

第十一章

综合办公楼四层平面图

95

第十一章

综合办公楼南立面、西立面、1-1剖面图

96

第十一章

灯房、浴室、任务交待室联合建筑一层层平面图

97

第十一章

灯房、浴室、任务交待室联合建筑二层层平面图

98

第十一章

灯房、浴室、任务交待室联合建筑三层层平面图

99

第十一章

灯房、浴室、任务交待室联合建筑立、剖面图

100

第十一章

职工公寓一层平面图

101

第十一章

职工公寓二层平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