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9336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docx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docx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

2.《第一朵杏花》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第一朵杏花》选自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文通过讲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7个字。

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和传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中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特别是人物对话),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第一朵杏花》选取的只是一个小故事,却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故事紧紧围绕两次对话展开。

两次对话是文章的主线索,虽极其简单,却是人物心灵的镜子,是阅读故事的眼睛。

教学设计中,我们采取了读的策略,以读为主,从语言文字入手,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味思考。

同时,我们还大胆地尝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和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立开放而适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通过自读、自研,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

学生在充分享受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给地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同时,学生个性化的品读感悟点亮课堂,使课堂迸发生命的华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并书写本课生字词;学习1—5自然段,学习竺可桢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为学习第二次对话、体会情感做好

一、妙引课题,感受春景之美

  师: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看杏花的孩子吗?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2课《第一朵杏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齐读课题。

  师: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大地都有什么变化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6自然段。

  生(平淡地读文):

“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师(高兴地):

这些变化都仿佛告诉人们什么季节来到了呀?

  生(异口同声地):

春天!

  师(激情):

阳光明媚的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多么令人神往啊!

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美妙的春天?

  生1(美美地读)。

  师(陶醉状):

你眼里的春天真美!

老师仿佛看到了在春风的召唤下,河水泛起了一层又一层、一波又一波的涟漪。

  生2读。

  师(伸懒腰状):

小草也不禁伸了个懒腰,准备向人们展示它优美的身姿。

  生3读。

  师(兴奋地):

充满活力的春天悄悄地来到了人间,来到了我们身边,多么令人高兴啊!

  生4读。

  师(点击CAI):

你们快看,柳树戴上了绿发卡,杏树慢慢绽放了灿烂的笑容。

(语言拓展)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谁来说说春风轻拂,大地还会有什么变化?

  生1:

春风吹醒了冬眠的小动物,它们蹦着跳着出来寻找食物。

  生2(争先恐后地):

春风吹红了迎春花、吹黄了向日葵,它们迎着太阳要比美!

  生3:

春风吹开了小学生的笑脸,我们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

  学生兴致盎然、浮想联翩,共同勾画着一幅绚丽多姿的春景欢乐图。

趁着这股劲儿,我范读了第6段,又请学生自由读、表演读、齐读本段,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春景之美,陶醉在这片迷人的“春色”之中。

  效果:

根据中年段大纲要求,词句段的教学是中年段教学重点。

在本段教学中,有以下关键词:

吹皱、吹醒、吹绿、吹鼓。

如何使学生在美读过程中学习词语,并懂得词语使用的准确和传神呢?

我们也看到有老师在教学此段时进行了大量讲解,如:

“皱”字用得多好啊!

“吹皱”就是……的意思。

姑且不论这种方法是否得体。

在设计本段词语教学时,考虑到本段不是本课教学重点,且想尝试使用教师评价促进词语教学形象化的方法弱化生硬地讲解,于是便有了刚才的片段。

教师通过3次评价语将词语“吹皱”、“吹醒”、“吹绿”、“吹鼓”形象化,同时辅以可视画面(柳枝变绿、杏花绽放),使整个过程不着痕迹且富于变化。

学得扎实,自然用得灵巧。

在随后的语言拓展中,学生充满想象、童真、童稚般的语言自然流泻出来。

  二、学习第二次对话,体会人物情感

  师:

美丽的春天就要来到人间,杏花马上就要开放了,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去年杏花开放时,竺爷爷遗憾地说了什么吗?

  生:

(回顾第一次对话)“可惜你错过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师:

孩子今年还会错过第一朵杏花的开放吗?

读7—15自然段。

  生:

(自由读)。

  师:

孩子今年错过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了吗?

你从哪知道的?

  生:

从竺爷爷和孩子的第二次谈话中可以知道孩子今年没错过。

  (同桌互读对话部分。

  师:

一年前,孩子还不能确定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一年后,带着竺可桢爷爷的叮嘱,孩子终于等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他多想快一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呀!

(出示对话)这是他们俩的一段对话,书上没有他们说话的表情、语气,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填一填,填好的小组再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

(完成“快乐书写园地”)

  (小组合作完成“快乐读写园地”并分角色展示对话。

  效果:

对话部分和前面第6段词句教学有何不同?

第6段是用教师语言使词语形象化的方式再现词语所呈现的春景画面;对话部分则不同,对话是通过填词语、用词语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这一过程中,老师走进小组给予指导、了解学情。

在展示对话过程中,教师对那些人物情感体会不准确的、填词不恰当的小组当即提出质疑,并引导全班进行思考和辨证。

整个过程开放而有度,学生在填写词语、朗读对话的过程中充分体察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师:

同学们对人物情感的体会不同,填写的词语也会有所不同。

不过却都说的有各自的道理。

刚才在同学们填词的时候,老师注意到填竺爷爷的问话时,同学们大多填了“关切”、“惊喜”等词语,这是为什么?

在填孩子说的话时,大多填了“激动”、“兴奋”,这又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挖掘人物内心。

  生1:

去年竺可桢爷爷十分关心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但小男孩不能给出准确时间。

今年,小男孩终于看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可桢爷爷肯定特别高兴,特别惊喜。

  生2:

竺可桢爷爷最后的一句问话:

“是第一朵吗?

”我填了“半信半疑”,因为竺爷爷做事特别认真,他要确定孩子是否真的看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生3(补充道):

我在这也填了“半信半疑”,我想竺爷爷是不敢相信一个那么小的孩子竟然可以等上一年,就为了看到第一朵杏花。

  生4:

我在这填的是“习惯”,竺爷爷看到什么都会习惯地问准确时间,他是科学家,这是他的职业习惯。

在第一次对话时竺爷爷也是这么习惯地问的。

  师(欣喜地):

老师真高兴你能联系前文思考问题!

这种学习方法很好。

  生5:

在填孩子说话的时候,我用了一个“肯定”,因为孩子他真的亲眼看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他是很肯定地告诉竺爷爷。

不像去年那样“回答不上来”。

  生6:

在填孩子最后那句话时,我用了“自信”,能够等上一年,天天观察,多不容易啊!

终于亲眼看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一定非常自信和自豪。

  师:

综合大家的智慧结晶,老师选出了这样一些词语,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

(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部分)

  师:

孩子为看见第一朵杏花的开放而欣喜,竺爷爷为孩子的执着而欣慰,看,连杏花也为他们高兴: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啊!

”杏花美吗?

谁来读?

(指导朗读、动作表演,体会第一朵杏花的珍贵。

  师:

杏树呀杏树,你为什么要“捧”出自己的第一朵杏花呀?

  生(美滋滋地):

我好容易才有这么一朵杏花,她非常珍贵,所以要“捧”着,把她好好保护着。

  师(为难地):

我就是这株阳光下的杏树,我小心翼翼地、轻轻地“捧”出了自己的第一朵杏花。

我要把自己珍贵的花朵献给谁呢?

谁来帮助我?

  生1:

花儿应该献给竺可桢爷爷,他是科学家,为了得到准确时间,他天天等、月月等、年年等,终于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多么了不起啊!

  生2:

花儿也应献给孩子,做为一个小孩子,他等了360多个白天和黑夜,也是很不容易,很值得我们小学生学习的。

  生3:

我觉得献给孩子也可以,献给竺爷爷就更好了。

孩子等了一年,而竺爷爷等了好多好多年,从没有放弃过,年纪这么大了,还坚持科学研究,很让我佩服!

  师:

你的回答让我佩服。

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会让你的生活更有滋味。

老师觉得这多珍贵的杏花也应该献给在座的你们,你们会倾听、会思考,是学习的有心人。

哪位有心人在课下查找了有关竺可桢的人物资料?

(过渡)

  三、学习竺可桢语录,悟理

  师:

竺可桢是为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

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地理、物候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

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绩呢?

自由读第16自然段。

  (抓住关键词句,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师:

什么是“精确”?

课文中“精确的时间”指的是什么?

  生:

“精确”就是非常得准确,没有失误。

本文指的就是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

  师:

当竺可桢知道了这一精确时间后,他认真地、严肃地、一丝不苟地记了下来。

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的态度?

  生:

“郑重”。

  师:

“大概”、“也许”精确吗?

“估计”、“推断”精确吗?

(相机板书)

  师(引读第16段):

因此,“竺可桢曾不止一次地说过:

我需要的是……,不能……,也不能……。

”这就是竺爷爷从事科学研究时一贯保持的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品质。

故事学完了,你有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给予自己的启示。

再读文。

  效果:

中年段阅读教学就是要抓住关键词句,多方式、多角度地进行行之有效地教学指导。

第16段教学既不是用“语言使之形象化”的方式,也不是使用“填词语、用词语”的方式,而是采用“近义词、反义词”的方法。

本段教学中,我们先请同学们找“精确”的近义词,再拿出“大概”、“也许”、“估计”、“推断”这些“精确”的反义词与之比较,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品味词句。

  四、深化情感,拓展延伸

  师:

故事已经学完了,但竺爷爷的话仍萦绕在我们的耳边。

让我们精确地记录下竺可桢爷爷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吧!

(书写竺可桢语录)

师(小结):

当我们精确地记录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当我门精确地观察生活中每一处细小的变化时,我们会发现,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是神奇的,生活是有规律可寻的。

让我们在欣赏美妙的春光时,学会享受科学的春天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

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竺爷爷来到杏树下,只见四朵不同程度的杏花都绽开了花瓣。

可惜的是小男孩没看到第一朵杏花,竺爷爷也很遗憾呀!

昨天,我们学习了1-5自然段以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生1:

我觉得杏花很美丽。

  生2:

我认为竺爷爷很认真,观察很仔细。

  生3:

“我”不知道为什么竺爷爷说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用处大着呢!

这一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板书:

用处大着呢!

  师:

是啊!

知道这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到底有什么用处呢?

瞧!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

春姑娘悄悄地来了……(画树枝,花苞)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师:

(出示句子)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个句子多美呀!

让我们自己读一读。

注意字音要读准,句子读流利哟!

  生:

(学生自由练读)

  师:

(教师点击课件,“皱”“醒”“绿”“鼓”带红)咱们再来读读,可要特别注意带点的词语哟!

你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还可以加上动作。

再把你想到的画面美美地说给自己听一听!

(学生自读感悟2-3分钟)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大家读书都很投入!

有的同学边读边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着画面,有的同学读的时候配上了自己的动作,还很有表情呢!

  师:

赶快在小组中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吧!

把你感受到的美和大家分享。

当一个同学发言时,我们要认真倾听,学会欣赏!

  生: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师:

大家读得真热闹!

哪一小组把你们感受到的美来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

  生1:

我仿佛感到春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春绿了柳树,柳树柔软的枝条随风舞蹈。

  师:

啊!

你想得画面多美啊!

柳树好像和我们说着悄悄话呢!

你来读一读吧!

  生1:

学生边做动作边读。

  生2:

小草从妈妈的怀里探出脑袋,看着这精彩的世界!

看着这一切,我忍不住想读啦!

(学生美滋滋地读。

  师:

我的确感受到了小草看到的精彩的世界!

  生3:

我感觉花儿、小草、柳树、小溪像活的一样,有了生命。

(极富表情作动作读。

  师:

刚才大家描绘的画面多美呀!

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了一道道的波纹,小草苏醒了,探出了头来,风儿吹绿了柳梢,杏树的花苞胀得鼓鼓的,就要绽开了!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春天吧!

  (课件出示春天的情境图)

  全班齐读

  师过渡:

是呀!

第一朵杏花马上就要开了。

小男孩此时又来到院子里。

他呆呆地站在那儿,痴痴地守着那朵杏花。

你们看,你们看,花开了!

(师板书画画苞)这可是一年的期待呀!

谁来把这个消息告诉竺爷爷?

谁来?

谁来?

  (同座位合作读、表演对话)

  师:

有谁想告诉竺爷爷?

谁想当竺爷爷?

(指名读)

  生:

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

同学们,这段精彩的对话,没有写出两人的神态、表情,现在老师送给你们一些词语,你对照这些词语能把这段对话读好吗?

  (出示词语:

奇怪、半信半疑、高兴、自豪、激动、肯定、)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

“竺爷爷!

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地问:

“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高兴)地说:

“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

“什么时候?

  小孩子(自豪)地说:

“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

“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肯定)地说:

“是。

  生:

根据提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话。

  师:

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指名学生逐句读,读出对话中的神态。

  师:

第一朵杏花开放了,瞧:

  师:

(出示句子: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咱们来把这句话读读看!

“捧出”是什么样呢?

谁会做?

  生1:

“捧“就是小心翼翼地端在手心。

(并用手做出动作)

  生2:

很小心地把东西放在手上。

  师:

是啊!

这可是第一朵杏花呀!

要知道小男孩等了一年了,多么珍贵呀!

再来读读看,体会体会。

  生互相交流

  师:

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

我体会到了小男孩知道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非常高兴。

  生2:

这朵花对爷爷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师:

这样珍贵,这样重要,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

齐读。

  师:

竺爷爷看到了第一朵杏花,就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这个日子就是——(提示学生齐说)第一杏花开放的日子。

  师:

虽然,现在我们不能亲眼看见竺爷爷日记的内容。

大家猜猜看竺爷爷还会郑重地记下哪些日子呢?

  生1:

记下天气的变化。

  生2:

记录下地壳变化的变化。

  师小结:

这一个个精确的时间离不开他长年累月的细心观察。

(回顾课文)上节课,有些同学不明白竺爷爷,为什么说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用处大着呢!

  现在你该明白了吧?

  师:

(课件出示)竺可桢生平介绍

  你们看!

这就是我们课文中的竺爷爷。

他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从1917年开始,他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天气和大自然的变化是他每天必须纪录的内容。

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观测,积累了许多重要的数据,这为他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直到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巍巍的笔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

在他一生中,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样一段话:

教师范读

  (出示句子:

我需要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竺可桢)

  自己读读想想,从竺爷爷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生1:

我从中明白了竺爷爷是一名治学严谨的科学家,对待科学,从来没有半点马虎。

  生2:

我觉得竺爷爷是个意志坚强,热爱科学的人,在他生病时还不忘做记录。

  生3:

竺爷爷还很关心小朋友,他教我们做事情时要仔细观察。

  师:

竺爷爷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致力于科学研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是我国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

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

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来,让我们带着对竺爷爷的敬意再一次齐读。

  生:

(有感情地、带着崇敬之情地朗读)

  三、拓展延伸

  师:

《第一朵杏花》的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

相信大家心里有许多话想对竺爷爷说,对小男孩说,或者对自己说。

拿起桌上的花瓣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

  生:

学生互相交流想法。

  师:

我看见大家都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来,我们放下笔来,交流交流吧!

谁先来?

  生1:

我要向竺爷爷学习,学习他观察仔细的精神。

  生2:

竺爷爷是一个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生3:

我想对那个小男孩说:

“你是一个做事情非要弄个究竟、细致观察的好孩子。

  生4:

竺爷爷,我也要做个像您这样的科学家。

  师:

《第一朵杏花》的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很多。

课下了,大家可以把花瓣送给朋友,给他也讲讲这个故事;你可以与同学交换花瓣;你也可以自己珍藏起来,让第一朵杏花伴我们成长。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精确 观察

竺可桢 

      一丝不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