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9515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会宁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①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

对于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古文字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历史上,释读古文字可以追溯到汉代,宋代以后已经成为一种学问,但一直被视作从属于经学的“小学”。

到了近代,古文字学逐渐独立,但仍只有少数学者从事研究,因而有“绝学”之称。

只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学科才得到空前发展,研究队伍逐步扩大,成为介于考古学、历史学和语言文字学之间的一个学术领域。

目前,古文字学已有四个学科分支,即甲骨学、青铜器(金文)研究、简帛学及战国文字研究。

古文字学的繁荣发展,对探索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相关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

古文字学的发展过去之所以受到限制,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大都属于珍贵文物,流散秘藏于众多藏家,学者不易接触。

甚至著录有关材料的书籍也多价格昂贵,不是一般读者所能问津的。

③为了克服成为学科发展障碍的这种材料困难,在新中国成立伊始的20世纪50年代,就有古文字学专家提出建议,由新成立的国家科研机构组织编纂甲骨文、金文的著录汇编。

《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这两部大书,加上后来编著的《甲骨文合集补编》《近出殷周金文集录》等补充性的著录,以及种种新出土的材料,为全面整理甲骨文、金文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在材料汇集的基础上,古文字学者还编纂了许多工具性书籍。

④古文字学进步显著,与中国考古学工作的开展是密切相关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建设的全面展开,田野考古事业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于是古文字文物不断涌现。

这些古文字文物许多是前所未见的,迫切需要释读,这就促进了古文字学的发展,也使古文字研究从以传世流散材料为主转变为以有科学记录的考古出土材料为主。

更为重要的是,考古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被引入了古文字学。

⑤学科新分支已经逐渐建立起来。

与甲骨学、青铜器(金文)研究不同,简帛学和战国文字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兴起的学科分支。

由于古文字学者兼顾简帛的研究,从而使它成为这一学科的组成部分。

战国文字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分支,比简帛学更迟一些。

与殷商文字主要是甲骨文、西周春秋文字主要是金文不一样,战国文字散见于金文、陶文玺印、货币、简帛、石刻等,很难做综合考察。

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有论著将各种战国文字材料集中起来,依《说文》“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之说,

划分为三晋、燕、齐、楚、秦五系,给这个学科分支的建立开拓了道路。

《战国文字通论》和《战国文字编》的出版,可以作为这个学科分支成熟的标志。

⑥古文字演变系谱是贯通的。

楚国简帛是简帛学和战国文字研究两个分支的交叉点,成为近年来古文字学的热门课题。

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楚简的讨论研究出现了几次热潮。

第一次是在1998年《郭店楚墓竹简》发表以后,第二次是在2001年《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出版后,最近,学者的目光又集中到清华大学2008年7月入藏的战国竹简上来。

清华简和郭店简、上博简一样都是书籍,但书的性质不同。

这几批竹简书籍由于文长字多,有的还有今本可以对照,在古文字考释上有其特殊的便利。

从许多文字的释读出发,每每可以上溯殷周,解决甲骨文、金文等久悬不决的难题,使我们对古文字的演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摘编自李学勤《中国古文字学的繁荣发展从“绝学”到“显学”》)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古文字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文字学在宋代以后已经成为一种学问,但一直被视作从属于经学的“小学”,近代古文字学才逐渐独立,因从事研究的只有少数,故有“绝学”之称。

B.古文字学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对于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古文字学的研究肯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C.古文字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得到了空前发展,目前,古文字学已有甲骨学、青铜器(金文)研究、简帛学及战国文字研究等四个学科分支。

D.古文字学是介于考古学、历史学和语言文字学之间的一个学术领域,古文字学的繁荣发展,对探索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具有重大的贡献。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20世纪50年代,古文字学专家建议由新成立的国家科研机构组织编纂甲骨文、金文的著录汇编和工具性书籍。

B.与甲骨学、青铜器(金文)研究不同,简帛学和战国文字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建立起来的属于古文字学的学科新分支。

C.近年来成为古文字学热门课题的楚国简帛证明了古文字演变系谱是贯通的,它是简帛学和战国文字研究两个分支的交叉点。

D.清华简和郭店简、上博简一样都是书籍,但书的性质不同。

这几批竹简书籍由于文长字多,有的还有今本可以对照,在古文字考释上有其特殊的便利。

3.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因为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大都属于珍贵文物,学者不易接触。

甚至著录有关材料的书籍也多价格昂贵,不是一般读者所能问津的,所以古文字学的发展受到限制。

B.战国文字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分支,比简帛学更迟一些。

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划分为三晋、燕、齐、楚、秦五系,为这个学科分支的建立开拓了道路。

C.战国文字与殷商文字主要是甲骨文、西周春秋文字主要是金文不一样,它散见于金文、陶文、玺印、货币、简帛、石刻等,很难做综合考察。

D.新中国成立以后,古文字文物不断涌现,其中有许多是迫切需要释读的,这就促进了古文字学的发展,但古文字研究仍以传世流散材料为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舒元舆,婺州东阳人。

地寒,不与士齿。

始学,即警悟。

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

“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由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

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

诗赋微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

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为陛下用也。

今贡珠贝金玉,有司承以棐笥

皮币

,何轻贤者,重金玉邪?

”又言:

“取士不宜限数,今有司多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令岁有百元凯,而曰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

岁有才德者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俄擢高第,调鄠尉,有能名。

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

拜监察御史,劾按深害无所纵。

再迁刑部员外郎。

元舆自负才有过人者,锐进取。

大和五年,献文阙下,不得报。

上书自言:

“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

今臣备位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

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炼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

盛时难逢,窃自爱惜。

”文宗得书,高其自激昂,出示宰相,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改著作郎,分司东都。

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

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注释:

笥:

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皮币:

毛皮和缯帛。

(选自《新唐书·舒元舆列传》)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B.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C.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D.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後来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臣子对君主的尊称,唐朝以后只用以称皇帝。

B.“高第”既指官吏考核成绩优等,也指生员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等。

根据语境,可推断文中的“高第”为后者。

C.“晦”和“朔”分别指阴历每月初一和最后一天。

“晦”“朔”连用,有时指一个月,有时指阴阳交相变化,文中的“晦朔”指前者。

D.“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

隋朝于尚书省

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沿其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舒元舆受人赏识。

客居江夏时,节度使郗士美多次为他扬名;做鄠县县尉时,裴度上表举荐他;文宗赏识他自负激昂的精神。

B.舒元舆很有文才。

他写的檄文很有气魄,受到时人的推重赞许;他写的一篇《牡丹赋》十分精巧,皇帝读后被感动得流泪。

C.舒元舆为人自负。

他向朝廷递送自己的文章,自认为才能不比马周、张嘉贞差,只是始终没有发挥才干的机会。

D.舒元舆积极建言。

到尚书省参加考试时,他向朝廷上奏,既为参加考试的生员讨公道,又表达了自己对朝廷选贤任能方面的看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为陛下用也。

(5分)

 

(2)岁有才德者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

接叶巢莺①,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

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

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⑤。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⑥。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

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

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

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

②断桥:

西湖孤山侧桥名。

③西泠:

西湖桥名。

④韦曲:

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

8.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开头三句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能几番游”二句最为沉痛。

B.“当年燕子知何处?

”此句化用刘禹锡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抒发沧海桑田,人生多变感慨。

C.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从形式上看是“旧瓶装新酒”,借西湖观感这一旧话题抒发亡国之痛烈心情。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

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

以景示情,以情带景。

读耐人寻味,耐人咀嚼。

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9.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

(5分)

(三)名篇名

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多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

,。

(2)《锦瑟》一诗中自问自答,追忆往昔,表现怅惘痛苦心情的诗句是:

,。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两句,蕴含着生活哲理,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14分)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

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

三十年。

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

”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

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

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

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

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

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

”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

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

“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

不是流行穿越吗?

不是流行搞笑吗?

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

谁信?

谁看?

没人看,哪来钱?

没钱哪来房?

哪来车?

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

”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

“要演你演!

”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

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

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

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

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

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

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

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

怎么还刺?

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

“按老剧本演。

”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

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

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

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

“哈哈哈哈!

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罢罢罢!

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

”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

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

,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

奖金呀!

赵团长捶胸顿足。

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

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B.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一心想要改变剧团现状,是一个很有责任心,只是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C.小说的语言典雅深沉,富有韵律。

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2)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4)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12分)

谭其骧自传

我的经历很简单,可以说就是读书和教书。

我在大学第一年读的是社

会系,第二年读的是中文系,第三年头两个星期读的是外文系,到第三个星期才转入历史系,转了三次系才定下来。

转了外文系又转历史系,当时不少人都不以我这样做为然。

但事实证明我这样做是做对了。

我这个人形象思维能力很差,而逻辑思维能力却比较强,所以搞文学是肯定成不了器的,学历史并且侧重于搞考证就相当合适。

这一点我是通过数十年来的实践,深有自知之明的。

但是一旦认定了一个方向之后,就该锲而不舍,终身以之,切不可见异思迁,看到哪一门走运了,行时了,又去改行搞那一行。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地名繁多,沿革复杂。

杨守敬根据历史文献,详加考证,分朝代绘成地图,对历史地理学的确是一大贡献。

我于一九五七年初回到上海,作较长期的规划,进行《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纂工作。

在有关单位的配合协助下,原定计划在一九六七年可以完成编稿。

但由于受时代的影响,编图工作也就全部陷于停顿。

三年之后才恢复了绘图工作,又搞了四五年,至一九七四年,《中国历史地图集》内部本八册始告编成。

这部八巨册的地图集,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主,吸取了迄今已发表的考古研究成果,收录了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自商周至清代全部可考的县级和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边区不设政区地带的部族分布和其他各种地区名、居民点,还包括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山峰、运河、长城、关隘和海岸线、岛屿等。

除中原王朝外,还包括了各兄弟民族在边疆地区建立的大小政权。

所有的图幅都以最近的地图为底图,分色套印,古今对照,每册都编有地名索引。

很明显,这已经不是杨图的改编修订,而是一部新编的前所未有的大型历史地图集。

我有幸主持这项工作。

看到自己耗费了近二十年心力的成果终于问世,不能不感到安慰和喜悦。

但我也深知这绝不是我个人的成就,没有兄弟单位的协作和我们研究所全体同志

的努力,要完成这样一项艰巨、浩繁的任务是不可能的。

一切为之作出贡献的同志都应该分享这份光荣。

如果说我几十年来多少取得了一点成就的话,在自已方面来说,重要的一条是不迷信。

前人说的,权威定的,当然应该充分重视,但并非都是对的,更不是不能更动的。

只有不迷信,才能发现问题,才能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清代史学家中,我很佩服钱大昕。

尽管如此,我并不迷信钱氏,因为至少在历史地理方面,我也发现了他的一些错误。

同样我服膺王国维,但也不为王氏的说法所左右。

四十年代我在浙大时写的《秦郡新考》就是既不同意钱氏的说法,也有异于王氏的结论的。

有人以为搞历史地理的人记忆力一定很好,其实我的记忆力是很坏的。

但讲到一千五百多个汉县,大部分我都能记得它们属于哪个郡国,大致在什么地理位置。

怎么会记得的呢?

这是因为《汉书·地理志》是所有《地理志》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此研究历史地理各方面的问题,差不多都要用到它。

几十年来我把一部《汉书·地理志》几乎翻烂了

,当然记忆力再坏也会记得不少。

由此可见,记忆力不好的人,也是可以学历史地理的,只要你肯下功夫。

近年内,我将整理出多年来讲授中国历史地理的讲义,在此基础上写成《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约需四五十万字。

我计划组织力量,重写《水经注疏》,重绘《水经注图》,总结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超越杨守敬的《疏》和《图》的水平,为探索历史时期我国的地貌变迁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还准备整理几部古代著名的地理著作。

这样的计划对一个年过七十的老人来说也许过于庞大,但我有决心,也完全有信心予以实现。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半个多世纪以来,先生在历史地理这块处女地中经过辛勤的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先生虽已年逾古稀,还是孜孜不倦,夜以继日,为祖国,为学术,为下一代无私地贡献出余年,正像那长年的流水,始终在滋润大地,催人奋进!

”(葛剑雄《耕耘历史地理园地五十年的结晶——读谭其骧长水集》)

②过去治黄河史的学者,惯于把各个时期黄河灾害轻重的原因,归之于时世的治乱和防治工程的成败。

我觉得归之于时世治乱则与史实不符:

实际上乱世黄河不见得多灾,治世往往反而多决多徙;归之于工程成败则于事理不可通。

(谭其骧《长水集(上)》)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谭其骧读大学时由社会系转到外文系并最后转到历史系,就是因为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很薄弱,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B.“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地名繁多,沿革复杂。

”这句话不仅揭示了我国历史地理的特点,更强调了杨守敬绘图的必要性。

C.传主回忆了自己一生的学术追求及基本的求学态度,晚年仍表示有决心和信心做好学术工作,正如学者评价“为下一代无私地贡献出余年”。

D.谭其骧对钱大昕顶礼膜拜,但又质疑钱氏的思想,且发现了他的错误之处,这反映出谭其骧矛盾的心情和茫然的心理。

(2)本文的传主谭其骧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请简要概括。

(4分)

 

(3)传记主要特点是真实,文中叙述的真实性体现在哪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②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

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几辈子的。

③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活得洒脱,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却可谓是寥若星辰啊。

我向来好奇,对于素昧平生的东西,喜欢问问底细。

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为百姓服务。

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B.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C.由于工业的底子薄,西部地区的工厂大多技术水平低,其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D.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15.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注重学英语是好

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

①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②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

③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④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⑤白字连篇,出尽“洋相”。

A.①因为②更③然而④只要⑤就会

B.①因为②就③所以④总是⑤就会

C.①随着②更③但④总是⑤却是

D.①随着②因此③然而④甚至⑤却是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对失去联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